ST冠福的“至暗時刻”


ST冠福的“至暗時刻”

作者@十玖

ST冠福(002102.SZ)迎來了“至暗時刻”。

1月20日,ST冠福披露公告,因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林福椿、林文昌、林文洪、林文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下稱“證監會”)決定對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立案調查。同時,由於上市公司自身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公告顯示,若公司因為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並且違規行為屬於《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的股票交易將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禍起“蕭牆”

2018年9月13日,ST冠福發佈公告稱,公司持有控股子公司上海五天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五天”)、全資子公司上海塑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塑米信息”)和能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能特科技”)的股權被凍結,凍結金額合計約為4.11億元。

ST冠福的“至暗時刻”

對於股權被凍結原因,公司表示,能特科技同上海富匯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富匯”)發生糾紛,上海富匯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凍結公司持有能特科技的股權;而公司所持上海五天和塑米信息的股權被凍結原因尚不明確。

就在同一天,ST冠福還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通過公司和上海五天在未履行正常審批決策程序的情況下,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名義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對外借款等違規事項,合計約為23.66億元。

其中,公司控股股東對外開具商業承兌匯票累計約11.29億元;對外擔保金額累計約為5.79億元;且控股股東以公司或子公司的名義對外借款並佔用資金總計約5.34億元。

受上述事項影響,10月14日,彼時的冠福股份發佈公告,公司股票自2018年10月16日開市起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也由“冠福股份”變更為“ST冠福”。

自此之後,ST冠福因控股股東違規事項埋下的“隱患”逐漸浮出水面。

“後遺症”不斷

截至2019年1月16日,因控股股東違規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對外借款,ST冠福收到的法院傳票約79張。

除了收到不同省市發出的法院傳票,2019年1月13日,ST冠福通過查詢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獲悉:公司持有上海五天的股權新增凍結,凍結股權金額合計約為1.72億元,凍結期限長達3年。截至當日,ST冠福持有子公司股權被凍結金額合計約為19.19億元。

此外,因債權人申請財產保全,ST冠福的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股份部分被凍結或輪候凍結。

其中,林文洪所持公司股份100%被輪候凍結;林福椿持有的31.07%公司股份被凍結或輪候凍結;林文昌持有的49.13%公司股份被凍結或輪候凍結;林文洪持有的5.79%公司股份被凍結或輪候凍結;林文智持有的30.62%公司股份被凍結或輪候凍結;聞舟(上海)實業有限公司持有12.5%公司股份被凍結或輪候凍結。

ST冠福表示,由於公司控股股東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均被凍結,公司可能存在實控權變更風險。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僅上市公司自身因控股股東違規陷入債務、訴訟泥潭,其子公司也受之牽連。

1月13日,ST冠福發佈公告稱,其子公司上海五天房產被查封,被查封的房產(含輪候查封)的賬面淨值約為11.33億元,佔ST冠福2017年12月31日經審計淨資產的21.35%;佔公司2017年12月31日經審計總資產的13.8%。

對於房產被查封原因,公告顯示,一是上海五天曾與廈門海西明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海西明珠”)合作租賃廈門市翔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翔發集團”)位於廈門市翔安區翔安大道的相關樓層,由於海西明珠在項目運營期間因優惠措施落實、運營指標考核等原因與翔發集團發生爭議,且雙方未能協商一致,因此發生了租金糾紛。

翔發集團將上海五天和海西明珠列為共同被告向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翔安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

其二,上海五天房產系公司曾向華通銀行借款5000萬元,上海五天為該筆貸款提供擔保。結果上述貸款逾期未還,華通銀行向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

此外,馬文萍、闞偉等查封上海五天房產系因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牽涉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對外借款等事項引發相關訴訟案件,並申請財產保全。

歸根結底,上海五天房產被查封一事還是ST冠福控股股東違規事項留下的“後遺症”。

轉型“撲朔迷離” 商譽高懸

ST冠福全稱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登陸資本市場之後,ST冠福的業績“平平”,公司曾因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虧損,於2012年4月被披星戴帽。

為了提振公司業績,ST冠福開啟了跨界轉型之路。

2014年8月,ST冠福發佈《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公司擬以18億元收購能特科技100%股權。

根據公告,能特科技主營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100%股權按收益法評估價值約為18.07億元,評估增值率為544.5%。彼時交易對方承諾,能特科技2014-2016年經審計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5億元、1.82億元、2.27億元。

財報顯示,收購能特科技後,ST冠福的業績增幅較大。2015年,公司實現淨利潤1.93億元,同比增加3296.32%,這也是公司自2009年以來淨利潤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ST冠福的“至暗時刻”

也是在這一年,ST冠福剝離了陶瓷生產、竹木製造、渠道分銷、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等16家控股子公司的全部股權,轉型大健康產業。

未曾想到,兩年之後,一紙公告讓ST冠福轉型大健康產業變得“撲朔迷離”。

2016年6月,ST冠福披露公告,擬作價16.8億元收購塑米信息100%股權。此次交易評估增值13.37億元,增值率為387.12%。交易對方承諾2016-2018年塑米信息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5億元、1.5億元、2.25億元。

根據公告,塑米信息是一家塑料原料供應鏈電商平臺,主要為塑料產業生態圈提供多品種、全鏈條、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因此,向大健康產業轉型的ST冠福溢價收購塑米信息這一做法使得外界頗為費解。

雖然塑米信息跟ST冠福的主營業務相差甚遠,塑米信息卻大大增厚了ST冠福的營業收入。

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36億元,同比增長997.36%。財經網注意到,公司貿易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7.45億元,同比增長89.82%;而同年塑米信息實現營業收入86.65億元,約佔公司貿易業務營業收入的99.09%。

ST冠福的“至暗時刻”

靠收購能特科技和塑米信息,ST冠福的業績實現了飛速增長,但業績增長的背後也埋藏了“隱患”。由於ST冠福溢價收購能特科技和塑米信息,導致公司商譽暴增。

2014年以前,公司商譽在千萬元徘徊,到了2014年,公司因收購能特科技商譽激增至13.72億元,同比增長約12372.72%。2016年公司收購塑米信息後,商譽再次增加至26.12億元,同比增長約90.38%。

ST冠福的“至暗時刻”

如今的ST冠福可謂商譽高懸,在此情況下,受控股股東違規影響,公司牽涉進多起訴訟案中,可能會影響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

2019年1月21日,ST冠福發佈的《民事判決書》公告顯示,華通銀行起訴公司一事預計減少當期利潤約394.6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ST冠福目前還面臨七十多起訴訟。

1月23日晚間,ST冠福發公告稱:因控股股東的違規事項引發了相關的糾紛及訴訟,公司正與審計機構討論或有負債計提情況、是否需要對2018年度預計的業績進行修正和調整,公司可能存在業績變化的風險。

此外,由於公司目前涉嫌信批違規,已有律師入駐新浪股民維權平臺併發布索賠徵集令。截至2019年1月23日,已有41名投資者維權。

ST冠福的“至暗時刻”

就如何處理投資者維權一事,財經網曾致函ST冠福,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事情較多,不方便接收採訪。

內有涉嫌信批違規遭證監會調查,外有投資者索賠,ST冠福能否渡過“至暗時刻”還有待商榷。

(編輯:杜一蘭,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