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无福消受的公主

说起女儿奴,自古有之,帝王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唐朝的皇帝疼孩子的那不在少数,但是像懿宗李凗这样的还是不多见。李凗是宣宗李忱的长子,但是李忱终身都没有立皇后,对这个长子也没多大感情,李凗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只有躺在美人的怀里才能让他暂时忘记这种恐慌,在他所有的姬妾里最能理解和抚慰他的是一位温柔美丽的郭姬,郭姬深爱李凗,甚至愿为他尝可疑的食物,这令李凗对她的感情与日俱增,直至情深意长。

同昌公主是郭姬的女儿。这个女儿眉清目秀,温柔恬静,多才多艺,更让李凗对她宠爱的一个原因是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安慰父亲。据说同昌公主长到三,四岁还不会说话,突然有一天他就对父亲说了第一句话,“今日可得活了”。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无福消受的公主

父母都不理解女儿的话,就在他们百思不解的时候,迎接李凗继位为帝的仪仗就到了家门口。李凗大喜,更是把女儿看成是自己的福星。从此当做心头肉一样,爱的不可开交。

时间渐渐过去,同昌公主也长大了,李凗和郭淑妃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新科进士韦保衡。这位驸马英俊非凡,风度翩翩,而且才华出众,相必同昌公主是满怀期待做新娘的。当然在她活着的时候她永远也不知道在那美好的外表下究竟是什么。

李凗为了同昌公主出嫁几乎把国库翻了个遍,把所有能看得上眼的东西都送到公主府做陪嫁。《太平广记》里记录了这些稀世珍宝的一小部分。

纹布巾:洁白柔软的手巾,不管你用多少年,都不会看到它上面有一点脏腻的痕迹,(我也很想知道是什么材料的)。

澄水帛:长约一丈,薄如蝉翼,假如在它上面淋上水再挂起,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感到凉爽,即使三伏夏天,人们也能身轻无汗(空调啊。)

香烛:据说是一种奇异的蛤蜊油所制,虽长仅尺余,却能点很长时间,而且点的时候异香百步,烛烟缓缓上升,形成亭台楼阁的形状。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宝贝。而公主府更是旷古未有的奢华,就连打扫的簸箕都是用金丝编织的。这个恐怕连安乐,太平都难以望其项背。几乎送光了国库的珍宝之后,李凗害怕女儿现钱不够花,又另外送了五百万贯给她。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无福消受的公主

在女儿出嫁以后,李凗心疼女儿不能保持做闺女时候的享受,因此还不停的往公主府送珍奇的食物。比如有一道灵消炙,一头羊只有四两肉符合它的用料标准,做成以后能够长期存放,经历一个酷暑都没有问题。还有公主专用的茶叶,以“绿华”,“紫英”为名,更是令人遐想不已。

然而身为公主,却对这些厌烦不已,没什么兴趣。虽说公主身份娇贵无比,但是同昌公主还是很贤让和婉约的。她经常宴请韦氏族人和韦保衡的朋友,让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珍宝。过于奢华的享受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公主也不例外。

新婚第二年,公主午睡的时候梦到一个穿着絳色衫子的婢女来对她说:“南齐潘淑妃要来取她的九鸾钗了。”九鸾钗是同昌公主经常佩戴的饰物,这枚玉钗上雕着九只鸾凤,每凤一色,各不相同,钗边还刻着“玉儿”两个字,堪称世间奇珍。做完这个梦不久,同昌公主就病了。

懿宗广召名医巫祝为公主治病,然而公主的病情却一天天加重,慌了手脚的李凗与郭淑妃,将二十多个御医集中起来,为公主诊治,然而他们都知道公主已经到了不治的地步,惊慌之下商量了一个主意,举出了一个满是奇珍的药方,送到皇帝那里,希望药凑不齐,这样自己就可以渡过难关了。

然而他们低估了皇帝爱女的决心,李凗很快就找人拿来 了所有的药材,像什么红蜂蜜,白猿膏,千年灵芝。太医们无计可施,只得将计就计,将这些药灌进同昌公主口里,灌不灌都是一样的,只苦了公主临死了还要遭一番罪。一番折腾之后,同昌公主还是在公元870年中秋之夜离开了人世。

驸马眼看着公主死在眼前,不禁大惊失色。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无福消受的公主

作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为了不让皇帝迁怒于自己,他开始了疯狂的诬陷与报复。控诉太医没有好生为公主诊治,用药不当,延误病情,害了公主性命。正呼天抢地的李凗一听爱胥的话,立即红了眼,为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太医全部砍了头,还把他们家族三百多人投入大牢。

这样昏聩的行为,朝臣自然是要劝谏的,韦保衡趁机鼓动皇帝,将三十多个与自己素来不和的大小官员贬谪或处死。李凗还认为陪同同昌公主嫁入韦家的宫婢保姆没有尽到保护之责,逼着他们自杀,连同公主的琴棋书画太傅也没能逃生。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不追究丈夫韦保衡的责任呢?按说他才是最该追究的。

史书上说同昌公主的母亲与那位英俊倜傥的女婿韦保衡之间有不可告人的关系。韦保衡能当上驸马也是郭淑妃亲自挑选的,同昌公主出嫁以后,郭淑妃常常以探望女儿的名义独自出宫,而且往往要留宿公主府,这不合礼法的做法被很多人非议,甚至有人认为正是母亲勾引了自己的丈夫才抑郁成疾,并且厌世不治的。

事实究竟如何,无从考证。六年后唐朝爆发农民起义,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而逃,走的时候他根本就忘记带走父亲留下的女眷。这其中就包括同昌公主的母亲。战乱结束后,人们再也找不到郭淑妃的踪影,她就此没了下落。

关于那枚九鸾钗,在同昌公主死后也没了踪影。有人说,“玉儿”是南齐潘淑妃的小名,九鸾凤钗本就是她的殉葬之物。因此同昌公主实在是不应该用它做饰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