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负重前行 靠教育改变命运 活出自己的精彩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残联的积极努力下,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逐渐摆脱阴影,不断自立自强,展现出了新时代的良好精神风貌。宣威市是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我们今天就看看宣威的残疾人家庭是如何依靠教育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

上午9点,47岁的包桂林送完货以后,又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回到了铁路旁的家,帮着父母经营自家的小卖部。

由于小儿麻痹而导致肢体残疾,包桂林无法再像其他人一样正常行走。结婚以后,她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为了让孩子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包桂林凑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平时帮村里的人往镇上拉送货物,一趟挣个三、五元,由父母一起帮衬抚养孩子们上学。在女儿们的发奋中,全家人的日子过得简单而满足。

然而,在大女儿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包桂林也曾被残酷的现实逼得走投无路。

宣威市田坝镇蚁脑村村民包桂林:(家庭情况)像这样,也没办法支撑她读书,我就不打算让她读了,后来高镇长他们,田坝镇的妇联、民政都来(到我家里),他们劝我说,(孩子)专业可以,不容易取,让孩子去读吧,学费高一点是事实。

冷静下来以后,包桂林接受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资助,自己也开始到处筹钱,优先保障两个女儿的学费。在学校的生活很拮据,孩子们几乎舍不得吃肉,四处勤工俭学,赚取一些生活费。作为母亲,包桂林觉得自己为孩子做得还不够多。

宣威市田坝镇蚁脑村村民包桂林:小女儿有时候打电话会说,她没钱了,大女儿不会说,我平时都是陆续挣了点又打过去。

记 者:两百元钱您要攒多久?

包桂林:十几天,有时候半把个月。

同样一段路程,包桂林爬行需要的时间是健全人的几倍,即便是去宣威市区,坐车也需要花1个多小时。这样山区农村艰苦的生活,她不希望在女儿们身上继续。

宣威市田坝镇蚁脑村村民包桂林:只要(我)有一份力我都要支持她读书

走在街头,享受着冬日难得的阳光,浦美琳偶尔也会憧憬未来的生活。

宣威市楚圣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浦美琳:今年小女儿快毕业了,我身上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

当初同时考上大学的两个女儿,的确让浦美琳一家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为了让女儿能在学校安心学习,腿部有残疾的她经常在家接一些缝纫加工活。这些日子里,只有一台缝纫机日夜陪伴着浦美琳。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今年,在女儿们的提议下,浦美琳一家还到外地旅游,久违的欢笑又重新回到了这个家。

如今,浦美琳已经51岁了,肩上的担子减轻了,她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另一份事业中,作为楚圣社区联络员为220位残疾人提供服务。

宣威市楚圣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浦美琳:残疾人两项补贴和认证,一家一户去对,他本人还在不在。我想过,我也是个残疾人,我也想为比我困难的残疾人做点有利益的事情。

相距数十公里,两位同样身有残疾的母亲,她们跨越生命的障碍,用夜以继日的付出为孩子们铸就了一条平坦的求学之路,用拼搏向前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奋斗之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陶已弘 刘宏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