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宝读《哈利波特》——二胎妈妈育儿经验分享


果宝读《哈利波特》——二胎妈妈育儿经验分享


01

昨晚到书店去,把已经读完的书还掉,另外再新借几本。

果宝挑选了两本交给我,其中一本很厚重,还没接到她递过来的书时,我便很惊讶地问,什么书,这么厚啊?

果宝说,《哈利波特5》啊。

她最近一直在读这套书,共有七部,这是第五部。记得前面几部都是蓝灰色封面,这部却是红褐色的,看起来也厚很多,所以一下子没认出来。

翻开扉页,看到“字数675千字”,也就是67万5千字,果然是多了许多,记得上一本是五十多万字,多了近二十万呢,怪不得这么厚。

我说,哇,了不得!妈妈借的两本书加一起还没你这一本厚呢。

说的是事实,我借的两本书分别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字数:181千字;冯骥才的《让心灵更自由》,字数:185千字。

除了《哈利波特5》,她还借了伍美珍的《同桌冤家走天下》(9万字)。

这两本书她要多长时间看完呢?一周时间。这一周还不全是用于阅读,她需要上课,写作业,有时还要上兴趣班。

我们一行人(加上宝姑和她家宝宝)昨晚从书店回来,又到外面吃饭,回到家已经是九点多了。

睡前,果宝坐在床上阅读,今天早上,她告诉我伍美珍的那本已经读完了。所以说,她的阅读速度还是很快的。

02

比起阅读速度,更让我开心的是她的阅读层次提升了——愿意主动阅读大部头的书。

之前多以米小圈系列、寻宝记系列之类的书为主,虽然也看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林格伦的作品几乎读完了,这点还是值得表扬的)、曹文轩等人的作品,但是这类书在她的阅读中占比相对还是少了。

在孩子的阅读上,我从来都是引导,并不勉强,主要是担心破坏兴趣。

以我自己来说,很爱阅读,对于喜爱的书,可以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但若是给我一本并不感兴趣的书,那也是看得烦躁不已,读不下去的。

有个日本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试着读他的作品,尽管语句很通俗,我却总是读着读着就容易分神,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了。换了他的其他作品亦是如此。

本来还挺为此不安的——既然人家是大师,是不是自己理解力、欣赏水平有问题啊?后来看到毕淑敏在文章里提到她也有类似的情况——对有些所谓大师的作品读不下去,才算稍稍心安。

推已及人,所以我从不给果宝指定书单。在阅读上,基本上她是完全自由的,每次借书都是自己挑选。

我只会偶尔给一些建议,诸如“尽量选些耐看的书,不然,还没到周末还书时间,你就没书读了”,这个“耐看”其实就是字数多的委婉表达;还比如“选两种风格的书,可以换换口味”,这个意思就是不希望她连续借两本马小跳之类的书。

由于我是站在她的阅读体验角度去建议,所以她很容易接受,总是选一本图文并茂排版稀疏不到一个晚上就能看完的儿童书,再搭配一本相对厚些纯文字的文学书藉。

03

我曾经帮她挑选过书,《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之类。

可能那时候年龄太小,《小王子》根本就没阅读,就直接还回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了一点点,就不读了。

对于她感兴趣的书,一空闲下来,就会拿起来读,有种很迫切的感觉,你不让她读也不行的那种;对于不感兴趣的,有了闲暇,也不会去碰,即使你强迫,恐怕她读时也不会走心,只是在浪费时间。

光是有兴趣也不行,一个人适合读什么种类的书,与他的年龄段以及之前的阅读量积累都是有关的。

有一次,我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读了特别喜欢,就跟果宝分享情节以及阅读感受,希望引起她的兴趣,也读一读。果然,她被我的那种喜悦所鼓舞,主动要求读这本书。

开始时,在故事悬念的吸引下,她读得津津有味。

等到内容铺开,情节不那么紧凑了,她就有点读不下去了,直接表现是——这次放下书本,下次再拿起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我什么也没说,直接把书还掉了,让她挑选了自己爱看的书。

当然,也有引导成功的时候。

读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很喜欢,就跟果宝简要分享了情节,没有介绍细节,并反复感叹太好看了,真希望有个读过的人一起讨论讨论啊。

果宝本来也喜欢探险、冒险、遇险之类的故事,我这么一分享,她立刻起了兴趣。

读完后,她的感受跟我的一样——认为很值得一读。

我向她隆重介绍了马尔克斯,并告诉她,这样一部作品,“营养”要远远大于她的那些儿童书籍。

她听后感觉很有成就感——为自己能欣赏伟大作者的作品而开心。

我当然知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本书不能跟他的《百年孤独》去比,看《百年孤独》更有收获,但是,以她目前的理解能力来说,《百年孤独》恐怕只会吓退她。

04

有一个家长跟我交流时说,孩子想看书,但是不愿意看老师指定的书,到底是强压着逼孩子看,还是顺其自然。挺苦恼的。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难题。

果宝老师也指定了书,要求看四大名著(儿童版的)。这个任务早就布置下来了,我一直并没当回事,仍然是孩子想看什么书自己选。

寒假前,老师说开学后要考里面的内容,才陆续让果宝去看。

她开始也看不下去,儿童版是删节的,有的人物根本就没铺垫,直接出来一个人名,孩子看得莫名其妙。直接去看原著吧,也不现实,毕竟她才三年级,有些文言语句还理解不了。

我建议她一次不要读太多,看不下去了,就放下,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几本读的还挺顺利的。

到《三国演义》时就遇到困难了,主要是对情节不太感兴趣。总是读不下去,她有点挫败感,不想读了。

我安慰她说,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事。

然后,跟她分享了自己读《红楼梦》的往事。

我小时候,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四大名著的,尽管对于四大名著的大名早已烂熟于心(因为经常考到啊)。

直到我上初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门口来了个摆地摊卖书的农村青年。所谓的地摊,也就是一个破旧的被单,上面摆满了各种旧书。

时值夏初,青年站在摊位后,穿着洗得发白的淡蓝牛仔裤,白色长袖衬衫,人很瘦,两腮凹陷下去,一双眼睛在因瘦削而棱角分明的脸庞上显得格外有神,头发茂密,有着自然卷曲的痕迹。整个人很有点文艺青年的气质。

围着翻看书籍的同学并不多,我和小伙伴也蹲下来看。

一本厚厚的红色硬皮封面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赫然烫着金字——红楼梦。

我一把拿过来,惊讶地说:“哇,这就是《红楼梦》啊!”

然后,就反复翻看摩挲,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不说买也不说不买(当然是没钱买的,对于身无分文的我来说,无论书本是贵还是便宜都没意义),但也不走,就那样一直蹲着看。伙伴催了几次让走,我都赖着不动。

然后,我很惊讶地听到那青年说:“同学,你是不是很喜欢这本《红楼梦》?可以借给你看。”

我抬起头,怀疑自己听错了。他又笑着说:“没关系的,你带回去看吧,什么时候看完再还回来。这书我看过了,现在不需要了。”

“啊,为什么不需要了呢?这书多好啊!”

“以前想写文章,现在天天在农村干活也没这想法了,就不需要这些书了。”他有些腼腆地说。

“我看书不是很快。”我不好意思地说。

“没事,多长时间都没关系,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卖一次书。”

因为书的来之不易,还因为书本主人的善意,尽管读起来不容易,但是我仍然坚持一字一句地读完了,读完后,发现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并不影响对整体情节的把握。并且直到现在,仍然清晰记得故事梗概。

我跟果宝说,你看,妈妈那个时候要靠这样的方式才有机会接触到名著,你多幸福啊!想看什么书都不是难事。

果宝听了,特别同情我,同时也很同情那个卖书青年。然后,她一次读几回,坚持读完了《三国演义》。

05

有一回,在社区图书馆,看到一个比果宝大点的小姑娘,抱着《哈利波特》在读,从厚度来看,大约已经读到该书的一半左右。

那时,果宝的阅读兴趣还多在于马小跳、米小圈、植物大战僵尸、公主漫画之类。

我当时也想着,果宝什么时候也如那个小姑娘那般,可以读纯文字的大部头书籍啊。

从那至今,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果宝已经读到第五部《哈利波特》了。

果真如育儿专家所说的那样——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