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海外壟斷助力產業升級,造福百姓盡顯央企擔當

近日,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副總經理金淑萍及技術研發中心液化所所長劉淼兒共同參與了陝西衛視《國之自信》之《零下162度的藍色火焰》的節目錄制,深情講述了中國清潔能源人奮力拼搏,打破國外液化天然氣技術壟斷,造福四方百姓,為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綠水青山建設、經濟社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打破海外壟斷助力產業升級,造福百姓盡顯央企擔當

打破海外技術壟斷,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全面升級

液化天然氣是世界上最清潔、最安全的化石能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能源儲備資源。經壓縮、冷卻至零下162攝氏度液化而成,其體積僅相當於同量氣態天然氣體積的1/625。儲罐作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重要的儲存設備,是液化天然氣運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全球僅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掌握了大型液化天然氣全容儲罐核心技術。

打破海外壟斷助力產業升級,造福百姓盡顯央企擔當

圖:中海油上海市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儲罐

為了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2008年,中海油組建了大型液化天然氣全容儲罐技術攻關小組,作為中海油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兼工程總師的屈長龍,帶領團隊成員開始了艱難的探索研究。

2010年,中海油在國內率先全面掌握了大型液化天然氣全容儲罐核心專利技術,其中地震譜設計技術、壽命分析技術等9項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儲罐三維全模型和多點接觸有限元計算技術屬全球首創,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屈長龍及團隊成員的努力使得中國大型液化天然氣全容儲罐技術實現了從技術依賴到技術自主的跨越。

打破海外壟斷助力產業升級,造福百姓盡顯央企擔當

之後的幾年間,屈長龍又帶領團隊陸續完成27萬立方米以上超大容積儲罐、新型自支撐式儲罐和海上儲罐等多種儲罐前沿技術的研究和設計。

2017年年底,一直為液化天然氣技術研究勞心勞力的屈長龍,因為身體不適住進了醫院,卻被查出患有惡性腦腫瘤,於2017年11月29日不幸離世。劉淼兒在節目現場回憶道,在進手術檯的前一晚,屈長龍甚至還在給同事發工作郵件。

打破海外壟斷助力產業升級,造福百姓盡顯央企擔當

離世前還不忘工作的屈長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液化天然氣事業的崇高追求,作為我國液化天然氣技術領域的開拓者,他為我國液化天然氣技術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值得每個國人發自內心的真誠讚譽。

捨棄鉅額收益,保障百姓冬季用暖,盡顯央企擔當與責任

我國北方進入採暖期之後,對於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在2017年的冬天,液化天然氣的供應尤為緊張。由於出現了嚴重的供不應求,當時市面上的液化天然氣價格一度飆升到八千一噸,甚至一萬二一噸,比正常情況下翻了兩番甚至三番。

面對這樣的狀況,作為國企的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勇敢地挑起了重擔,把集團的天然氣管線和中石油的天然氣管線進行了連接,把中海油在南方地區的一些富裕天然氣產能送到北方。

打破海外壟斷助力產業升級,造福百姓盡顯央企擔當

圖:中海油工人修築管線

除此之外,中海石油氣電集團還利用"地面槽罐車"的方式,在南方的接收站裝上液化天然氣,經過長達2000多公里的距離運往北方。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副總經理金淑萍也在節目中提到,"中海油的液化天然氣液態用槽罐車,每天的出車量有1300車,在全球的公司裡面算最大的了"。

如此之大的出車量對中海石油氣電集團來說,其實有很大的獲益機會,但是中海油還是把價格維持在了4600到5100之間。按每天1300車的出車量計算,僅僅一天就減少了5000萬左右的收益,一個月下來少賺15億。

雖然調高價格收益巨大,但作為央企的中海石油氣電集團還是一心想著為老百姓造福。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商,中海油的勇於擔當,讓國人安心。

打破海外壟斷助力產業升級,造福百姓盡顯央企擔當

金淑萍副總在節目中如何"現身說法"展示液化天然氣清潔、安全、高效的的優越屬性?劉淼兒所長又講述了哪些屈長龍副主任生前鮮為人知的奮鬥故事呢?請關注陝西衛視1月30日播出的《國之自信》之《零下162度的藍色火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