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刻不容緩,百善孝為先,放下腳步,不要只知道工作

在當前社會,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重視對父母在物質上的供養,但是忽視了從心靈層面去愛父母。父母既需要物質上的供養,其實更需要精神層面的關懷。


“孝敬”父母刻不容緩,百善孝為先,放下腳步,不要只知道工作


母親無微不至的疼愛孩子

寫到這裡,我的心情就難以平靜,心中隱隱作痛。對比自己這些年,從小到大。在對待父母這件事上,做的遠遠不夠,感覺對父母虧錢太多。

我出生在北方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具有傳統農民勤勞簡樸的特點,春種秋收,一年到頭,也只能收入幾千塊錢。

父母含辛茹苦的將我養大,大學畢業之後,考上了本市另外一個縣的公務員,一干就是十幾年。總以為還有很漫長的時間,總以為父母還年輕,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變老了,我已是人到中年。在我的記憶中,父母一直是生龍活虎的樣子,彷彿突然之間,他們就變老了。今年以來,每當看到父母那滿臉的皺紋,那蒼老的樣子,那更加瘦弱的身體,我的心就很不是滋味,眼淚都要流出來。自己還沒有來得及為父母做什麼呢,他們就老了,他們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就老了。作為一名小公務員,也經歷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我做著一份極端平凡的工作,既是卑微的,也充滿了太多的無奈。我守著這樣一份卑微的薪水,來過日子,日子過得很緊張,沒有什麼能力去從物質上供養自己的父母。心中常常的在想“我的力量太小了,有心想去為父母分擔一些,可就是能力不夠”。真的,我很自責,尤其是現在,感覺更加強烈一些。對父母我做的遠遠不夠,在物質上沒有幫助些什麼,在精神層面也是做得不好,回家的次數都不多。父母對我恩重如山,而我對父母的報答卻是輕如鴻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父母,包括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都是如山一般的撐起整個家庭,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萬能的,什麼樣的困難他們都能夠承擔,只要是為了孩子,父母什麼都願意去做。因為在父母看來,孩子是需要他們一輩子去保護的。


“孝敬”父母刻不容緩,百善孝為先,放下腳步,不要只知道工作


年輕人在忙碌著工作

我現在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對父母的愛是是不能等的。時間如流水,匆匆而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千萬不要等到這個時候只會後悔。我們不抓緊時間去做事,去做我們想要去做的事情,就來不及了,就沒有機會去做了。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父母在我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過去這些年,自己忙這忙那,也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來。卻忽視了太多自己該做的事情。文化學者于丹說過:“人們往往覺得事業是重的,朋友的快樂是重的,在這種時候,父母往往是被忽視的。”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使我們把握不住的,人生之中,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把握好自己,多做好眼前的事情,多給父母打個電話,多給父母一些溫暖,多陪他們說說話,多回去看看他們。這樣他們就很知足了,就很開心了,其實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懂父母的心思,卻還自以為很瞭解。父母卻知道我們的所思所想,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孩子一直裝在父母的心中。我國一直有孝敬這個說法,但是從來沒有深刻體會到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中國人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仔細分析這個詞的含義,孝是行為,是做法,而敬是用自己的真心用愛,心中有長輩、父母。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 。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古人孝敬父母 的故事很多很多, 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雖然時代不同,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詩人孟郊寫下的詩句。為我們道出了真諦。


“孝敬”父母刻不容緩,百善孝為先,放下腳步,不要只知道工作


老年人在幸福的生活

今天的我們,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並不是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要心中裝著父母,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

從今以後,在我們的心中要給自己的父母留下一個位置,經常地想想他們此刻有什麼需要,是不是該在忙碌中回去看看他們了。我們要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用我們自己去溫暖別人,尤其是讓我們的父母因為我們而感到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