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概念股集體高開,5G爭奪戰一觸即發

技術追求卓越,創新引領潮流。

巴菲特眼裡的蘋果是一家“令人難以置信”的企業,自2016Q1首次買入蘋果股票之後,蘋果一直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重倉股。去年8月蘋果站上萬億市值之時,這家由“股神”執掌的投資集團建倉蘋果的賬面總收入達到了驚人的480億美元。

遺憾的是,最近的朋友圈被“蘋果暴跌,股神損失慘重”刷屏。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滬指開年周線七連陽,創下A股27年來最好開年表現。

去年“熊冠全球”的A股強勢如斯,令人始料未及。

華為概念股集體高開,5G爭奪戰一觸即發

自安卓陣營的頭部廠商們相繼釋放出摺疊手機量產的信號後,“柔性屏”成為農曆豬年之後點燃A股市場的第一把火。以與華為合作的國產屏幕廠商京東方為例,按2月1日至今的收盤價計算,其股價已經像坐火箭一樣上躥了63%。

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素有“移動通信風向標”之稱,而5G作為行業突破的催化劑,顯然是2019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最熱的話題之一。小米、OPPO、華為、一加、中興等廠商紛紛選擇在MWC的舞臺上秀出自己的首款5G手機。

華為的Mate X,憑藉“摺疊屏+5G”的工業設計喊出2299歐的售價,一舉刷新了此前三星Galaxy Fold創下的摺疊屏手機最高價,成為全場最靚的崽。

華為概念股集體高開,5G爭奪戰一觸即發

作為一家沒有上市的民營企業,我們無緣得見華為強勢崛起帶來的市值倍增。但正如森林中有品類繁多的樹種一樣,這家通信領域的巨無霸企業已經成為國內多家A股公司重要的下游客戶,我們可以通過其背後的供應商一窺華為內在的資本價值。

柔性屏和5G手機的押注,讓A股市場上的華為概念股悄然成蔭。據東方財富數據統計,63只華為概念股指數2月份以來整體上漲31.96%,2月25日上漲6.21%。

華為概念股集體高開,5G爭奪戰一觸即發

手機廠商之間的黑科技競賽早已蔚然成風。

任何廠商推出一款摺疊屏手機,光憑那份酷炫就能吸引大量的目光和報道。但從三星和華為關於摺疊屏手機的實際展示來看,“嚐鮮”柔性屏還為時尚早:無論摺疊與否,手機屏幕表面均不能做到完全平;在屏幕摺疊的位置,極容易產生摺痕形成凸起。這些基礎性的問題顯然需要仰仗新材料和新加工方式的突破。

至於5G的發展,就連華為掌門人任正非也曾直言:“科學技術的超前研究不代表社會需求已經產生。”懸而未決的網絡結構,大手筆的基站建設費用,行穩才能致遠。

然而對於賽道上的玩家們而言,即使很多人不買,在黑科技上的較量上也是他們展示其技術實力的重要舞臺。畢竟對於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沒有什麼是比創新更重要的了。

我們都看到了華為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去年以來,華為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齟齬讓華為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

華為概念股集體高開,5G爭奪戰一觸即發

此前華為在5G和芯片領域已經與高通和美國政府進行了多輪正面過招,逆境中的華為,在2019年伊始,似乎迎來了曙光。

1月5日,FTC(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起訴高通不公平競爭案在美國加州開庭,FTC指控高通壟斷無線芯片業務,向蘋果等公司收取過高的技術許可費。

有別於蘋果與高通徹底決裂後正面硬剛,華為選擇的是“四兩撥千斤”的中庸方式。

在與高通簽訂的專利授權協議到期後,華為拒絕與高通簽訂新的授權協議。當高通身陷與蘋果、FTC的官司時,華為獻上神助攻,證明高通曾經威脅過華為,如果不簽訂授權協議,就將停止供應芯片。高通為了全力對付蘋果和FTC,只好對華為讓步,與華為達成了新的短期專利授權協議,後續的長期協議仍在談判之中。

在5G領域的技術互補性,讓雙方的合作成為可能。

華為與高通,有望從競爭對手的關係,轉變為盟友。一方面,高通並不生產硬件,在電信設備領域與華為幾乎不存在競爭關係,如果雙方聯手,有利於高通應對來自英特爾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合作能使華為的5G手機更具競爭優勢,在華為手機上安裝高通芯片,可以解決麒麟芯片產能不足的問題,還可以降低華為研製芯片的風險和手機制造成本。

隨著蘋果受Intel 5G基帶延緩出貨的拖累宣佈推遲5G版iPhone上市時間,華為與高通的聯盟在這場動通信技術升級換代的戰役中拔得頭籌。

華為、高通聯盟對上蘋果、Intel組合,誰才是下一代通信領域的冠軍?

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