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觀察|從青春勵志劇到社會話題劇,校園教育命題的創作升級之路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聚焦校園、教育話題的影視劇的創作,逐漸從以往的青春勵志劇向教育話題劇轉移,同時,教育命題也是近年來紀錄片、綜藝的創作熱點。如何挖掘市場空白點,更多維度地展現社會教育圖景,仍需創作者持續探索。

文 | 喵七

JTBC的跨年大戲《天空之城》, 自韓國播出後收視率一路高歌,第一集首播收視率僅1.72%,而第十六集的最高收視率便飆升到了19.2%,打破了韓國有線檯曆代收視紀錄,此前的最高收視率是2015年的《請回答1988》所創下的18.8%。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天空之城》劇照

這部劇不僅在韓國火爆,在中國也創下了收視與口碑雙高的佳績。究其根本,這是部黑色喜劇,講述了在天空之城這一上流住宅區中,媽媽們致力於將孩子培養為像他們父親那樣的社會精英的故事,劇中對教育理念、高考協調專員等進行全方位地展示。

這個故事緊扣社會熱點話題,並以獨特的視角切入,展現了精英人士如何培養孩子成為精英這一社會命題。孩子的學業問題如今已演變成了家長的心頭病,不僅在韓國是這樣,在中國也是如此,升學教育不再是孩子自己的單打獨鬥,而成了全家人的共同作戰。

社會熱點提供文藝創作的素材,聚焦校園的影視劇的創作,也逐漸從以往的青春勵志劇向教育話題劇轉移,這些劇集大多是以一個或幾個孩子乃至家庭在面對升學時的成長為主要敘述對象,以小見大地展現出在面對教育升學這一沉重話題的眾生相。

青春勵志劇

還原學生真實面貌

國產青春勵志題材的作品,不僅有專業團隊創作的電視劇,還有不少是非專業的學生團隊自主創作的試水之作。學生自制的青春勵志作品多是以微電影的形式出現,以紀念自己的青春、鼓舞后輩高考加油或是參賽為創作目的。

在各大視頻平臺能看到不少這樣的作品,比如甘谷一中創作的《遺失的初心》,東莞高級中學創作的《詩》,雲南玉溪中學創作的《時光》……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時光》創作團隊

這些微電影講述的故事往往樸實無華,以記錄個人生活為主線,真實反映人物的心路歷程以及對高中生活大事件的記錄。

如《時光》這部作品講述的就是男主角在進入高中後認真學習,經歷自招的失敗後調整自我,最終圓夢北大的故事。這些作品還會涉及愛情的話題,不過都比較含蓄清新,符合多數高中生真實的生活和情感狀態。

這些作品往往走的是真實路線,用真情實感來打動觀眾。但也因為製作團隊並非專業,還是存在製作比較粗糙,演員表演不自然等問題。

也有一些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自主拍攝作品,如中國傳媒大學大三學生就曾創作了13集電視劇《大學門》,結合自身親身經歷,用快節奏的方式展現了幾位主人公從高二到高考結束這段時光所經歷的事件。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大學門》劇照

還有拍攝了高分青春劇《一起同過窗》的畢鑫業導演,在大三時就創作了《再見金華站》,以精彩的對白、細膩的情感贏得了眾多的網友的好評。

此後,他又創作了《我要進前十》和《騰空的日子》,這三部作品並稱“青春三部曲”。《我要進前十》講述了學霸與學渣聯手作弊這一極富戲劇張力的故事;而《騰空的日子》關注的則是偏科生藝考冷門專業的故事。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畢鑫業導演的“青春三部曲”均是以獨特的視角切入青春這一大主題,表現出眾多面對升學的學子的奮鬥經歷,以真實可感的故事獲得觀眾情感共鳴,以打動觀眾。

當然專業的製作團隊也創作出了不少青春勵志劇,比如《全城高考》《高考萬花筒》《十六歲的雨季》《十七歲不哭》《命運的承諾》等作品,通常以高中生為主人公,主要描述應對高考時的眾人付出努力達成目標的故事。

在《全城高考》中就講述了幾位高中生在高考來臨之際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高考前夕得知父母離異;高考當天出車禍;在出國留學和高考之間做出選擇。這些事件緊扣社會熱門話題,嚴峻地考驗著正值花季的主人公們,並體現出深厚的師生情、同學情以及親情。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這些青春勵志劇多是以主角面對升學時所付出的辛勞來打動觀眾,以樹立正面積極的榜樣,來激勵同年齡的觀眾努力奮鬥,積極主動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然而隨著青春題材劇集在電影和網劇的全面開花,勵志的元素卻逐漸黯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校園生活中各種有趣的事件以及青澀的情感,對於考試這一學生時代的重要關卡卻較少做到精準描述。

教育類型話題劇

孩子上學全家奮鬥的新社會圖景

在青春勵志劇日漸消沉之時,教育類型話題劇又悄悄崛起了,同樣以學業問題為主要敘述對象,教育類型劇表現的方面更為開闊,從學生個人上升到了家庭乃至社會的層面;表現的場景也不再侷限於校園生活,而更聚焦於社會生活;描述的故事也不再扎堆於高中生活,而更加廣闊地展現了中國教育的各個階段。

從而教育類型劇能夠從孩子的學業問題切入,以小見大地展現出圍繞這一問題的孩子、家長乃至社會的動向。

教育題材話題劇能夠興起,也在於社會對孩子教育問題的高度重視,“高價學區房”“陪讀媽媽”等新聞的層出不窮。同時,現實題材劇集的迴歸,讓更多的製作方將目光聚焦於這一主題。

目前國內創作的教育劇集,多以升學這個具有戲劇衝突性的話題為故事敘述的主要對象,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出中國孩子的升學圖景。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如講述幼兒教育的《小捨得》;幼兒園升小學的《虎媽貓爸》;小學升初中的《孩奴》;初中畢業低齡留學的《小別離》;面對高考的《少年派》《小歡喜》,留學陪讀生活的《陪讀媽媽》《帶著爸爸去留學》等作品。

這些劇集緊抓社會的痛點,真實再現了升學不再是孩子一個人的難題,而成為了全家人的心病,劇集中展現的各種問題多是取材於現實生活。《小別離》原作者魯引弓就曾談到創作初衷來自於自己親眼看到中國孩子排隊出關,去國外留學的場景。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虎媽貓爸》中畢勝男和羅素放棄郊區的大別墅,花光積蓄購買學區房,只為讓女兒上第一小學;《孩奴》中盧麗、志高兩夫婦為了學區房搬回孃家,過上蝸居的生活;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小別離》中方圓與童文潔為女兒方朵朵的忽高忽低的成績無比揪心;《陪讀媽媽》中李娜放棄事業,來陪兒子留學卻還是爭吵不斷。

打造了“教育三部曲”的檸萌影業執行副總裁徐曉鷗在談及創作初衷時就曾說過“教育是一個極具共鳴價值的社會話題,檸萌的這幾部教育題材就是想全方位地呈現中國家庭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所展現出的百態,描述時代給一代人的生活打下的深刻印記。”

現創作的教育類型劇以社會熱點為創作源泉,用典型的事件吸引觀眾,由此獲得觀眾的共鳴,並且傳遞出多元的教育觀念,為年輕的父母做出榜樣,讓觀眾在面對同樣情形時有可參考的依據。

同時這些劇集以中生代演員來擔當大梁,給予他們足夠的發揮空間,讓他們自然出演與自己實際年齡相符的角色,並通過他們的身體力行為小演員們做出榜樣,實現演員行業的薪火相傳。

國產教育類型劇的探索目前還處於初步階段,題材細分標準也比較僵硬,還有大量的空白點有待探索;父母的人設大多遵照“虎媽貓爸”的模板,由媽媽來主導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樣的設定還有待創新。

教育主題的全面開花

創作之路仍在繼續

學業教育主題不僅在電影、電視劇中得以表現,在近來不少紀錄片、綜藝中都有多方位地體現。

關注高考的紀錄片《高考》,真實地記錄了眾多中國高考生的景象,其中又以講述毛坦廠中學的那兩期最受關注,毛坦廠中學又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無數復讀生重新起航的跳板,幾位不同背景的學生在這裡相遇,經歷一年高考工廠的洗禮後,他們是否能夠如願以償?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紀錄片《高考》

香港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裡,講述到香港孩子的競爭竟是從子宮開始,為了讓孩子就讀“只收10名一月出生的學童”的好學校,夫妻二人竟要從受精就開始為孩子計算。

出生後,各種培訓班更是絡繹不絕,本著技不壓身的宗旨,六個月上游戲班;一歲會唱字母歌;五歲就開始學編程,這竟然是香港孩子的常態。

還有去年播出的綜藝《超能幼稚園》,關注幼兒園的教育問題;《考不好沒關係》以換位思考,來展開家庭教育問題的探討。

印度神片《起跑線》也是關注這一話題,並以富人裝窮來貧民區搶奪上學名額這一極有戲劇性的事件來展現孩子上學難問題。

独家观察|从青春励志剧到社会话题剧,校园教育命题的创作升级之路

經典日劇《龍櫻》採用差生上東京大學這一故事核,展現出老師與學生在面對高考時的共同努力。

這些優秀作品對國產教育類型劇的創作也有一定啟示作用,在取材時不侷限於“升學”這一主題,深入觀察社會探索創作的空白點,比如藝考、課外輔導機構、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師等未涉及到的領域。

圍繞校園、教育主題所創作的青春勵志劇以及教育類型話題劇,都以小見大地表現出社會教育圖景,以積極昂揚的價值觀引導青少年,或展示出多元化的教育觀念來吸引年輕父母。青春勵志劇的創作還需振興,以“勵志”來為青春正名;教育話題劇的創作還需探索,以“多樣”來反映社會眾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