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實施ERP的要點

作為一個管理話題,ERP已經被媒體炒熟了。然而,作為一個管理工具,ERP在中國企業當中實施的情況卻遠不如人意。據美國國際數據公司(IDC)調查表明,1999年ERP軟件市場有4,790萬美元,佔整個應用軟件市場的7.1%。雖然ERP市場表現了持續增長,但增長中開始有回落。“這種趨勢在2001年後會更加明顯,”IDC指出,“不過,增長率還是保持相當的穩定。”顯然,中國ERP市場的競爭將加劇。

中國企業到底需不需要ERP?需要什麼樣的ERP?如何實施才能確保你的ERP項目成功?為此,我們在上海軟件協會的協助下,和中國市場上幾個主要的中外ERP供應商進行了訪談,共同探討有關中國ERP的市場現狀和企業實施ERP項目的優勢和劣勢。

持續發展的工具

在我們的訪談中,一個共同的話題就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管理。隨著中國加入WTO腳步的逼近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會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進行。企業能否在市場上贏得競爭,能否具備持續發展的能力,關鍵在於管理。

然而,當前國內多數企業業務執行的範圍彈性較大,而且現代化技術設施不是特別先進。面對時刻變化的市場相對較困難。金蝶公司總裁徐少春認為,中國企業在工廠管理上花了很大力氣,如降耗、減員增效等,但都不繫統,就事論事,是間斷性的、表面的,沒有總結內在的規律。

中國企業既要考慮自身體制的轉換和管理的加強,又要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因此,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市場應變能力,是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這就需要一套全面的ERP系統來幫助企業進行管理。

用友軟件集團總裁王文京指出,ERP等管理軟件具有雙重核心,即管理思想和信息技術。管理軟件本身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載體。它能將一些成功企業的管理經驗在其它企業,特別是相近企業傳播。用戶採用這些軟件等於引進該行業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

Macola(編者譯:麥克拉公司)中國區市場總裁James Gathercole(賈瑟克)先生也指出,ERP所代表的已不僅侷限於一種軟件產品。它在深層次上體現了一種理念、一種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思想。它給企業帶來的是整體實力的增強,是發展壯大。

時任Symix(編者譯:斯米克公司)中國公司總經理的劉堅在回答什麼企業應該用ERP系統時,闡明瞭一個比較簡明的道理。他說:請你回答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找出你最新的前10位客戶的排名

·找出某一產品線的庫存總值

·找出對某一客戶的銷售總額

·決定是否應該加班

·改變某一採購定單

如果你需要超過10分鐘的時間來回答每一問題,你就需要ERP系統,劉堅說道,“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回答以上問題,即使你是通過數指頭或打算盤,我們都可以認為你處於高效的管理狀態中。你沒有必要因為每個人都在談論ERP,也花這個錢上ERP。”

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ERP只是一種工具,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所謂高效管理可以說就是一些極基本的東西。只要你能持之以恆地做好這些極基本的東西,其實就是高效的管理。

尋找解決方案

ERP是在總結了製造業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它最適合製造業。但是,ERP作為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也包括了財務、人力資源等模塊,所以,也有書店、海關、貿易、電力等行業實施了ERP的部分功能。賈瑟克先生說:“現在,ERP的概念已遠遠擴展。其中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供應鏈管理系統(SCM)也為服務性行業提供了各種解決問題的途徑。”

然而,中國企業在實施ERP項目時,成功率卻只有10-20%。問題在哪裡呢?徐少春認為,實施上主要有兩個陷阱:一個來自企業自身,突出表現在企業觀念陳舊、基礎管理薄弱;另一個來自供應商,問題不是產品而是服務。國內ERP廠商,在服務上缺少科學、規範、系統的方法。國外供應商卻沒能沉下來幫助中國企業提高管理水平,而且他們很多服務上的方法也主要來自國外案例。

劉堅則認為,就ERP的思想及其所體現的軟件產品而言,並沒有國情問題。他說:“中國大部分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也不是中國原有的,而是先從國外列強,後從蘇聯等國學習累計而來的‘泊來物’。美國在1970、80年代學習日本的JIT、TQM等技術時,開始也是很多項目不成功,以至很多美國人懷疑這些日本的東西是否適合美國國情。後來,通過一段時間摸索在實施方法上的變通,現在沒有哪家汽車廠不用JI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