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 眼界,看到最後,成了心境(深度好文)

精選 | 眼界,看到最後,成了心境(深度好文)

前言:

我們大多欣賞那種歷經世間滄桑的人,

那些人身上散發著一種我已經看過了這個世界的淡然。

因為讀懂過生活,看過了世界,

你才會彌足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東西。

而對世界還蠢蠢欲動的人,

你難免會看到他拖著一條貪婪的尾巴。

精選 | 眼界,看到最後,成了心境(深度好文)

清末民初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邀請早已退位的清末皇帝溥儀到家中做客。

當他熱情地給這位末代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畫、金石玉器時,溥儀並沒有太大興趣,反而隨手指了幾件,告訴王國維這些都是贗品。

王國維當下心生不服,這些古蹟珍玩都是他憑藉自己美學、史學造詣挑選出來的,怎麼可能是贗品?

王國維心裡想,可能是小皇帝沒仔細看。

溥儀走後,王國維就迫不及待地找來了道行更深的好友來幫忙鑑別,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結果卻是一致的:這幾件“珍品”,確實是贗品。

這件事後,“金石大師”王國維對這位年紀輕輕卻見識如此之廣的溥儀佩服得五體投地。

精選 | 眼界,看到最後,成了心境(深度好文)

當他再次虛心地向溥儀請教鑑別方法時,溥儀說:

“我也不懂你們說的那些個鑑別方法、技術,我就是看你那幾樣玩意和我家裡的那些有些差別罷了。”

很多人常常自鳴得意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其實真正擁有的人卻並不以擁有為傲。

正所謂,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凡夫不可語道。

若一個人沒有真正的見過世界,很容易囿於自己所認知的天地,常常誤以為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從而忘記了世界之大。

精選 | 眼界,看到最後,成了心境(深度好文)

越是真正見過世面的人,越會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的上限,什麼又是自己的底限。

當你見過的世面越多,對世界的感知越深刻,對自己的認知越清醒,越明白自己的淺薄與渺小,越知道自己真正該擁有的是什麼。

在任由生命從繁盛到簡單的過程中,你終將明白哪些不該炫耀,哪些又該是需要好好珍惜。

精選 | 眼界,看到最後,成了心境(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