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數據動輒成百上千萬,誰在為“注水數據”推波助瀾其目的何在

瀏覽浪動輒成百上千萬,誰在為“注水數據”推波助瀾?其背後又有多少公司受此牽連。

最近,在社交媒體和一些新媒體平臺上,人們常發現某些擁護幾乎每次的發佈普通內容,所獲得的點擊率與瀏覽量甚至其點贊數輕易就能突破百萬、千萬甚至上億。那麼,在這些數字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就在2月23日,央視新聞則曝光了流浪明星刷量造假事件,多位當紅明星受此牽連。

就在不久前,某藝人擁護髮布了一條宣傳新歌的視頻微博,所獲得的點擊率超過了一億次的轉發。以目前中國微博總用戶數3.37億人的比利來計算,相當於每三名微博用戶當中,就有一個轉發了這條內容。而對於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北京某數據公司總裁曹永壽分析:“它不是由真人刷出來的,而是由機器(利用軟件)所刷出來的。”

流量數據動輒成百上千萬,誰在為“注水數據”推波助瀾其目的何在

而根據曹先生的提示,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輸入“新浪微博”的名稱,系統則優先給了大量幫助用戶漲粉絲或者是數據增量的業務選項。而這些所謂的商家向記者推薦有不同需求的套餐,基本上都是10塊錢,就能買到400多個粉絲,或者可以轉發制定微博100次。還可以根據需求,實現粉絲活躍程度和地域的真實性的專門訂製。賣家還宣稱有很多藝人和網紅跟他們都有著長期合作的關係。當小編的同行試圖追問具體藝人的名字,賣家則宣稱不便像小編的同行透露其相關信息。

而小編又曾經在搜索引擎上,以“流量”作為其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並得出的前100個結果裡面共有23個是與刷流量相關的第三方軟件和平臺,提供涵蓋巨虎所有時下熱門平臺的刷量業務。小編的曾嘗試下載了其中的一個自帶“創建粉絲”和“創建轉發”功能的軟件,將一個近期沒有任何更新的微博賬號輸入其指定位置,通過其掃碼付費11.92元換取了足夠積分,並分別輸入漲粉500人和轉發300次的目標值。操作了幾分鐘後,便發現了該賬戶下不斷湧入名字雷同的關注者。而一條几天前發佈的微博立刻被來路不明的陌生用戶集體轉發並且關注出去。

在微信和微博的聊天群裡,小編也發現大量公開招募所謂的點贊人員信息。小編曾經以應聘者身份申請加入其中的一個聊天群,管理員則經過簡單的詢問小編的年齡和可支配的時間,就向小編髮來了工作要求-為指定客戶的抖音賬號添加關注和點贊,完成即結算一旦,可以獲得1-3元不等的報仇。單日其工作量不設上限,工資也可以當日結清。

曹永壽曾經表示:“水軍有兩個特徵:第一是你會發現水軍造假的內容,幾乎都是一致的。第二就是很多水軍都是在凌晨(上線),你覺得這個事情正常嗎?難道他們都是夜貓子?”

流量數據動輒成百上千萬,誰在為“注水數據”推波助瀾其目的何在

粉絲飛理性追星,是誰助推了數據造假

當數據造假變得輕而易舉的時候,遭到了濫用也就在所難免。其熱衷於選秀節目和狂熱的追星的粉絲則通過僱傭水軍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藝人經紀公司和一些新媒體平臺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機,在其背後推波助瀾。

而為了集中力量支持其共同的偶像,由粉絲自發組建或者是經紀公司則安排成立的明星微博數據站應運而生。據曾經在數據站參與過打榜的小雨(化名)透露,個人所轉發藝人微博只能算日常簽到任務,想要快速增量,花錢買數據早已經是粉絲間的共通手法。

而為了其節省人力和時間,粉絲群裡還會分享所提供自動刷榜功能的手機應用程序,其進入主頁,選擇了心儀的明星,無論是打榜的日期還是文案均可供挑選,粉絲們需要的做的,則只剩下付費而已。

數量迷思要打破,其需要作品吸引人

對於其虛高的數據,有專家曾表示,數據造假不僅損害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誠信原則,也讓其演藝市場陷入到不注重品質而唯流浪至上的噁心循環。而互聯網專家吳純勇則表示:“流量造假基本上是違背了誠信(的原則)。”它的本質其實都是為了追求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採取不同的方式,根據所謂的需求刷量,這樣一個不健康的產業鏈和生態鏈就會慢慢形成的。”

而當數據造假已經成為了一種產業,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因自身獲利或多或少助長了造假現場的持續蔓延。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則表示,眼球經濟是這個時代很難避免的現象。明星流量大的時候,其曝光率和受到廣告主的關注度就越高,就會鼓動粉絲集群式的去製造流浪。此外,傳媒機構也需要利益。所造就流量明星一定是三者合力的結果。

而有專家呼籲,除了其市場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其監督力度,粉絲群體、演藝市場和平臺方都需要進行反思。如果只是過分的追求其眼前利益,而放棄其創作真正的價值、而有品質的藝術作品,所謂的流量數據將不過是過眼煙雲。而周星則認為,需要有政策去抑制這些(流量)所製造的機構,這還需要有正向的宣傳輿論工具去關注社會的中堅力量、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得好的東西,讓其成為不是短效而是長效的典範。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央視網與羊城晚娛樂版,感謝央視網與羊城晚報的友情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