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的《調音師》詮釋了人性的缺憾

“注水”的《調音師》詮釋了人性的缺憾

最近,國內院線上映了一部印度電影《調音師》。有網友說,依早前的經驗,印度電影能在中國票房破億,肯定就是有盈利的了(阿米爾·汗的電影除外)。這裡所說的好像是小成本電影。而《調音師》是商業片,但盈利也應該是肯定的了。這本影片在豆瓣的得分為8.3分,作為懸疑片已經很不錯了。當然,印度電影《調音師》改編自一部同名法國短片,原作僅僅14分鐘,在國內觀眾這裡獲得很好的口碑,豆瓣網的評分高達9.2。印度電影《調音師》的高分,或許是沾了法國短片《調音師》的光,但根本原因還是電影實實在在贏得了觀眾。

雖然電影《調音師》改編自一部同名法國短片,但《調音師》是印度實實在在的原創作品,原作僅有14分鐘,而印度電影卻有140分鐘,“水分”是加得多了一點。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餘飛餘飛認為,如果能將140分鐘電影壓縮到90分鐘,刪掉注水的內容,整體觀影效果會更好。其實,在我看來也未必,《調音師》長是長了點,但未必有“50分鐘”那麼多的水分。《調音師》不只是有印度電影一貫的載歌載舞等元素,更富有娛樂性和刺激性,精巧的劇情結構、緊湊的敘事節奏、演員們炸裂的演技,以及大量的神“反轉”,都讓觀眾這部翻拍懸疑片充滿好感。

正如影評人余余所說,《調音師》雖然並不完美,卻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寶萊塢懸疑片的商業探索值得我們學習。在我看來,《調音師》之所以吸引國內的觀眾,原因就在於兩個原因:一是關照真正的現實,二是對人性的解讀。國內的現實題材片,多隻注重表面現象,不敢往深層挖掘。電影最終比得是對人性的挖掘,《調音師》讓我們看到了國內電影沒有的對人性善惡與假醜的深刻揭露。《調音師》雖然說是犯罪懸疑片,但內核卻是現實主義的,電影力爭挖掘人性的幽暗地帶,電影裡幾乎沒有一個完全善良的人,即使是男主角也是一個道德上充滿瑕疵的人,電影深刻揭露了印度上流社會的醜惡。

男主角阿卡什本來是一位鋼琴師,苦苦攢錢想要去倫敦,因為生活潦倒,以尋找靈感為名裝成盲人,在意外成為一起兇殺案的唯一“目擊證人”後,遭遇了一系列出其不意的事故和威脅。阿卡什雖然目睹了兇殺,卻裝作真瞎不敢報警,但那也沒有被人放過,竟還遭遇陷害變成了真瞎子。好在阿卡什的內心還不是真瞎,他要抓住各種機會讓自己從任人宰割的“獵物”轉換為“獵手”,最後成功復仇。其心智還算健全,導演也沒有讓他變成真瞎子,最後一個“易拉罐”證明了阿卡什還在裝瞎。然而,阿卡什看到兩次兇殺,依然在盲與不盲之間猶疑徘徊,深刻刻畫了阿卡什內心的矛盾,也表現了阿卡什內心的不善和不美,但他的猶豫也證明了他的良心還沒有完全被狗吃掉。

電影《調音師》的故事不算新穎,但難得的是主創們準確利用細節營造了緊張感,絕對吸引住了影院觀眾的注意力,讓人屏住呼吸觀看,真怕漏掉一個細節。電影精巧的劇情結構、緊湊的敘事節奏、演員們炸裂的演技,以及大量的神“反轉”,都讓觀眾記住了這部翻拍懸疑片。然而,電影的軟肋也顯而易見。一是“水分”太多,擠擠“水分”或許效果更好。二是節奏太緊湊,每5分鐘一個反轉,誰有這樣的心裡承受能力啊!電影是張弛有度的藝術,好電影總是有張有弛的,《調音師》或許是對觀眾的一次心裡傷害吧。然而,《調音師》的好是有目共睹的,有瑕疵但也瑕不掩瑜。在中國觀眾看來,《調音師》是印度難得一見的口碑票房雙贏的商業電影,無怪乎《調音師》是2018年度IMDb評分最高的印度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