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風箏》的溫度

一、緣起

小編是《風箏》的忠實觀眾,之前是完全不知道柳雲龍和他的劇。儘管他因《暗算》等劇早就大紅大紫,也許就是機緣不到,也許是柳導太低調。說實話剛看《風箏》第一集一半時我是棄劇的,原因是審訊曾墨怡時血淋淋的,想象這樣的劇一般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再看時,已經演到周志乾突然看到韓冰下放到農場,吃驚地叫了一聲,這一眼千年,一發不可收拾。心想是哪個男演員能把一個跛腳鬍子拉碴戴著眼鏡的男人演得如此溫暖幽默生動,透著一股與眾不同氣質與魅力,對角色遊刃有餘的自信和駕馭能力?百度以後柳雲龍這名字刻在腦子裡了。

二、改變

《風箏》之前,我會挑觀眾口碑普遍較好的韓劇、國產生活劇、玄幻劇、古裝劇來看,看完也就忘了,甚至混了,幾乎也沒什麼情節好回味,更別說讓我感動流淚,純屬消磨時間。《風箏》不同,看了《風箏》對內心深深的觸動感動,是許久沒有作品能達到的,我感受到了《風箏》的溫度。我記憶中只有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秋風五丈原,《牛虻》中牛虻之死讓我有類似的感覺。我忍不住寫了很多劇評,仍不足以表達我對這部作品的喜愛。2018年是我的《風箏》年,除了把柳劇倒追了一遍,就是反覆地看《風箏》。

三、洗禮

沒有哪部劇像《風箏》這樣讓我感動流過如此多的眼淚,相信很多觀眾跟我一樣。這絕對不是偶然的。《風箏》是一部人文哲學內涵深厚的劇,是一部內容大於形式的劇,它已超越了諜戰劇的固有的敘事方式,把GG雙方放在同等維度去解剖、思考和展現,卻絲毫沒有動搖《風箏》所要傳遞的理想、信仰、主義的根基之核,《風箏》是具有獨特藝術氣質的主旋律作品無疑。這就是我為什麼特別不屑於那些糾結甚至詆譭《風箏》所謂硬傷、邏輯、立場等的冷酷無情而自以為是的評論,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沒看懂的《風箏》的請繞道吧。試想,就算一部劇邏輯精確無誤,如機器套路一般製作出來,卻完全不能打動人,與觀眾根本產生不了共鳴共振,這種劇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就像一幅完全沒有瑕疵的那是一定是印刷品而絕對不是藝術品。影視劇本來就是遺憾的藝術。

四、大愛

《風箏》是充滿大愛和悲劇大美的作品,以鄭耀先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高唱著國際歌,面對磨難坎坷仍懷揣希望,面對死亡仍義無反顧,在危機時刻突顯了人性的最真實的狀態,在幾經糾結撕扯中、在面對親人的誤解中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即使是面對WG的苦難,仍然心懷善意和樂觀。《風箏》對理想、信仰、主義的註解是立體生動的、充滿情懷的,《風箏》觀後足以點燃觀眾對那個時代的記憶,釋放壓抑已久的情感,與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五、思考

《風箏》於我是一種遇到的緣分,我寧願用了大量的時間去反覆觀看,體會每一個細節,重溫每一句臺詞,去重新思考人生,因為我感受到了《風箏》透出來的創作上的誠意和思考,感受到了柳導在藝術上的追求和定力。但是我在向年輕人推薦《風箏》時也遇到問題,他們一般會說沒時間,有時間也看偶像劇或者美劇英劇日劇韓劇,當下多元文化的交融滲透是劇烈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如果近期沒有《風箏》,恐怕很多人要淡忘了那個年代,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是《風箏》讓我慢下來,好好再回憶反思自問,再梳理成熟前行。《風箏》是一部有溫度的良心之作,它是屬於人民群眾的!

感受《風箏》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