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一家公司,对你的人生有多么重要?

任何时候选择都大于努力,职场发展之加入什么样的公司就是一道选择题,同样一个岗位,不同的公司对人的塑造也不尽相同。

谈到选择,并不在选择事物的本身,而是选择的“依据”或“原则”是什么?

选择公司就像选择一只股票,股票短期涨跌并不是选择的核心原则,而是背后的涨跌逻辑。

选对一家公司,对你的人生有多么重要?

选择加入某个公司是单纯的看是不是大公司?是不是百强企业?是不是央企还是民企?只考虑这些因素是不全面的,公司的大小,央企还是民企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先找到影响我们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逻辑是什么?

在一个公司经过3-5年的历练,我能掌握什么样的核心技能、这3-5年能让我的视野有哪些更广阔的延展、综合能力能得到哪些提升,这就是“原则”。

关键是看把我们塑造成什么样子。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是最有竞争力的人才。而不是公司是大是小、是否百强,即便你去了世界五百强,但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不接触有挑战性的工作,3-5年后变成了在温水里煮过的跳跳蛙,可怕的是可能失去了弹跳的功能。

有一个80后朋友,法务专业,毕业后进入央企,做法务工作。丰厚的福利、没有业绩压力的岗位、优越于当时年轻人的底薪,看似一切美好。但不料在工作后的第三年即赶上金融危机,当时他面临的第一难题是有可能降薪或裁员,如果裁员“我该如何再找工作呢?如何写简历呢?”,甚至暂时性的迷失了方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看似一个小问题,确折射出他失去了基本的“弹跳性”。不过最后结局是好的,他被留下了。

再到了第12年,因已到了35+的年龄,本身央企工资提升幅度不大,人到中年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房子、家庭等方面的压力,随之不幸的是又面临新一轮的裁员降薪潮,这时候当他尝试应聘一些市场化的企业时,面临新的难题是多次的被“拒绝”。

也许这个曾经加入的大型央企,并没有对他的未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核心的“弹跳能力”持续下降,不得不接受“被降薪”,安稳的在这里继续重复着熟悉的环境和安稳的工作,只是离自己梦想更远了些,似乎他也不再去追求那个遥远的梦想,活在当下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一家公司要看对自己专业技能深度的打磨,综合能力广度的延展,有没有让自己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标签,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下,具备立体感。如果在一个公司从业多年看不到你可以在未来创造什么,甚至过去几年、十几年,你没有过“创造的历史”,你已然变成了一只失去了弹跳力的跳跳蛙,很难让人相信你能够在新的平台上跳多远。

选对一家公司,对你的人生有多么重要?

无论做什么,找到选择的“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