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圆明园”尘封的秘密,追寻林黛玉“潇湘馆”的遗迹(下)

那么,圆明园为什么和会大观园大有关系呢?

这是因为乾隆三十九年,《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圆明园一》载:清晖阁北壁悬《圆明园全图》。乾隆二年,命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祜、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御题“大观”二字。

请大家看清楚了,这就是《红楼梦》“大观园”之名的由来!

它是乾隆帝命名的!读过笔者文章的朋友会知道,《红楼梦》作者一直在拿乾隆帝取乐。由此可见,富察·明义以为“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是完全错误的,他不过是猜测而已!

揭开“圆明园”尘封的秘密,追寻林黛玉“潇湘馆”的遗迹(下)

今天,笔者就带大家追寻林黛玉“潇湘馆”的遗址。

它的原型,其实就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碧桐书院”。

碧桐书院,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角,也就是圆明园大宫门(正大光明)正北500米处。在“杏花春馆”(即《红楼梦》李纨的住所“杏花村”)前往天然图画(影射《红楼梦》里的“天然图画”)的路上。

揭开“圆明园”尘封的秘密,追寻林黛玉“潇湘馆”的遗迹(下)

它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雍正时期,院子周围种有大量的梧桐树,故名曰“梧桐院”。古人认为梧桐树能招来凤凰,这便是“潇湘馆”为什么叫“有凤来仪”名字的原因了。由于碧桐书院是清帝读书的地方,难怪贾政在“潇湘馆”逗留时,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如今梧桐树已被砍伐殆尽,上面的建筑物也被英法侵略军焚毁。曾经“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只剩下一片荒芜空地,令人一声叹息。

揭开“圆明园”尘封的秘密,追寻林黛玉“潇湘馆”的遗迹(下)

当然,林黛玉等金陵诸钗是《红楼梦》作者虚拟的,并不存在。但是大观园却是有原型的。由于圆明园(大观园)是皇家御园,一般人根本就进不了圆明园。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必是大清皇子,才会对圆明园如此熟悉,并因此将圆明园里的景点写进了《红楼梦》书中。

而这个作者,其实恰恰就是乾隆的堂兄:爱新觉罗·弘暟,也就是康熙的孙子!他因“九子夺嫡”事件,涉及了皇位争夺,最后败北,挥泪谱写了《红楼梦》。他和江南“曹家”没有任何关系,所谓江宁曹家的“曹雪芹”不过是胡适等人的讹传而已!

揭开“圆明园”尘封的秘密,追寻林黛玉“潇湘馆”的遗迹(下)

本文由《红学砖家重评石头记》的作者赖晓伟独家发布。

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为你解读真正的《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