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1.5萬億對房地產有什麼影響?關乎到每個人的利益

中央經濟會議上說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從保持中性改成鬆緊適度。這算是貨幣寬鬆的一個信號,然後上週五總理考察幾家銀行後說要降準。一般情況下,總理說完三四天內就會降準。可這次迅速了,當天下午5點多,央媽就把降準這事辦好了。

央行放水1.5萬億對房地產有什麼影響?關乎到每個人的利益

這次降準,有兩個時間點:一是1月15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二是1月25號下調0.5個點。一共釋放1.5萬億,同時,2019年第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續做。相當於淨釋放貨幣8000億。

有的小夥伴,可能懵逼了,降準啥意思?簡單說吧,平時我們去存錢的銀行,存進去的錢銀行會拿出去放貸。可是如果錢都拿去放貸了,我們有點急事用錢不就沒得可取了?

於是央行定了個規矩:所有銀行,必須拿一部分錢寄存到我這,剩下的錢你們再去放貸。這部分寄存的錢,叫做“存款準備金”。降準,就是說寄存的錢減少了,銀行可以用來投放到市場的錢就變多了。

那話說回來,這市場上錢多了,又裝不到我錢包裡,有什麼可激動的。確實沒啥可激動的,可房產中介不這麼想啊。降準利好房地產,房企有錢買地蓋樓了,房子要漲價了。反正無論是什麼政策,過濾掉中間的邏輯,結果就是房子要漲價。這種消息一放出來,想買房的人就慌了。

央行放水1.5萬億對房地產有什麼影響?關乎到每個人的利益

按照歷史慣例:2008年降準1個百分點,房價漲了;2015年降準1個百分點,房價漲了;這次也是一個百分點,難道這次房價也躲不過了嗎?可事實上,房價大漲的條件並不存在,關鍵在於——樓市調控。2008年之後,2015年那會,樓市沒有調控,資金流向樓市,房價大漲是必然的。

現在不一樣了,樓市的政策只是微調,宏觀上,還是處於調控中。所以說,是不太可能出現房價大漲的情況。而這釋放出來的貨幣,一方面會利好小微企業,一方面會被各種基建項目吸收掉。房企自己一頭熱,難以撼動樓市。

央行放水1.5萬億對房地產有什麼影響?關乎到每個人的利益

而樓市最近的熱鬧並不是來自降準,而是元旦之前的微調:因城施策、分類指導。房住不炒的大方向沒有改變,樓市還是要朝著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方向走。住建部的意思,是想通過因城施策,達到一個平衡。房價上漲的城市不能再漲了,下跌的城市不要再下跌了。說白了,搞一個放任四海皆准的政策,想把房價的褶熨平了。個別城市,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去吧。

於是就有了,最近的菏澤、廣州、珠海,深圳,青島等一系列樓市放開的動作。現在政策放開的城市,說明之前管的嚴格。那些房價還是漲的城市,只能說,市場認為你之前漲的還不夠,還有上升的空間。比如,棚改貨幣安置,大家手裡還有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的小城房價還在漲。最後政策調控的理想狀態是,房價停留的位置是和城市基本面想匹配的地方。

當然了,在中國出現這種情況,好像還有的遠。哪天政策都撤掉,完全靠市場調節,房價也能合理變動的時候,房價的水分才算是徹底擠沒了。而眼下,剛需族能期待的,就是房價不漲,房貸利率下調了。

PS:大家所在的城市樓市都怎麼樣了,歡迎大家留言來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