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剑《人类源流史》西亚古代民族∶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

麟剑《人类源流史》西亚古代民族∶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

古代印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

(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

古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各民族总称为印欧人,他们包括西亚的赫梯人、米底人、波斯人,南亚的雅利安人、南欧的希腊人、罗马人,东欧的斯拉夫人,北欧的日耳曼人,西欧的克尔特人等。

最早发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同源同根的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语言学家。18、19世纪,语言学家把近代欧洲的语言和古代的梵语、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但有许多同根的词汇,而且在语法形态、语音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语言学家根据这些语言在地理上的分布将其命名为印欧语系。印欧语系各种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不能用巧合或互相借用来解释的,唯一正确的解释是这些语言和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起源。但是,印欧语系的发源地在哪里?古代印欧人迁徙之前的故乡何在?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最流行的是黑海地区说。从目前的资料看,黑海地区说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把印欧人的故乡限制得过于狭窄。印欧人的故乡可能是一个更广阔的地区,是以黑海北岸为中心,向西伸展到多瑙河流域,向东伸展到黑海沿岸的广漠草原地带。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是人口众多的游牧部落,已经使用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故而活动范围较大。他们南下之后覆盖了从南亚到南欧的广大地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由此推断,印欧人是一些强悍的民族,他们的故乡是一个较广阔的地区。游牧部落的活动是呈辐射形的,但他们向北扩展受到严寒气候的限制,向南扩展又受到分布在北纬450线附近的阿尔卑斯山、黑海等的阻隔,只能向东西两翼扩展,以黑海沿岸为中心、西抵多瑙河、东至黑海沿岸呈弧形的地区是同纬度的草原地带,气候、自然环境和生态基本相同。以黑海沿岸为中心向东西两翼伸展各约为1500千米,骑马或驾车不到一个月即可到达,符合游牧民族活动规律。黑海地区接近西亚文明发源地、较东西两翼发展迅速,因此,它不但是地理上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上的中心。

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中有许多关于生物、气象、食物的用语,语言学家从中筛选出共同或同根的词,这些词可能是他们从故乡带来的,根据这些语言“化石”可以推断他们故乡的生活环境,也有一些词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中各不相同,这些词可能是印欧人迁居新地之后产生的。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语种都有表示“冬天”、“雪”和“寒冷”等意义的相同或相似的词,而且“冬”一词出现的频率要比“夏”多,这说明他们起源于气候较冷的地区。而某些热带、亚热带地区动、植物名称的词,如“狮子”、“稻米”、“竹”等等,在原始印欧语中是不存在的;而印欧语系各语种中都有表示“白杨”、“柳树”、“熊”、“羊”、“蜜蜂”等动、植物名称的相似词,但对属于温湿气候中的无花果、葡萄、丝柏等名称则各异。通过这样的探索和研究,许多人认为,当人类进人新石器时代时,欧洲中东部曾居住着一些游牧部落,他们饲养着象、羊、狗、马等这样的家畜,会使用马和马车,逐水草而居,在这广阔的呈弧形的草原上,零星地散布着一些定居的农业村落,以作他们长途跋涉的栖息之所。他们处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存在着军事民主制时期的机构,在某些先进地区,已出现阶级分化,但尚未进人阶级社会,这些人就是原始印欧人。

(二)、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与建国

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代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为何迁徙?因为,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更荣誉地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它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迁徙的基本方向是由北而南,这是由当时的地理、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一批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分布在东半球北纬40°至23°之间,这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适宜于农业生产,有繁华的城市、发达的工商业。古印欧人则生活在北纬45°以北地区,气候较冷,文化经济落后,基本上停留在游牧阶段,当时的世界形势是“南农北牧,南富北穷’,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强悍的游牧民族就越过自然屏障南下,形成了一次次向南部富庶地区迁徙、入侵的浪潮。

印欧人的迁徙导致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的诞生,使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古印欧语系各族根据他们居住的地区、语言文化和迁徙过程大体可分为三支:黑海北岸是中支,黑海以东至黑海沿岸为东支,黑海以西至多瑙河流域为西支。其中以中支发展较为迅速,也最早迁徙。公元前3000年代末2000年代初,他们中的一些部落越过高加索山脉,来到小亚的安纳托利亚,这些居民以后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赫梯人建立了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字,这是最早建立的以印欧人为统治者的国家。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加,他们向外大肆扩张。公元前1595年灭亡了古巴比伦王国,赫梯国家成为当时近东地区的一个大国。

古代印欧人的东支生活在黑海沿岸一带,从公元前2000年代开始,他们也分批南下,形成了印欧语系的东部语族: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伊朗语族的这一支南下后分别定居在里海南岸和波斯清北岸,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米底人建国较早,占有两河流域北部和小亚一带,是古代西亚的强国,波斯直到公元前6世纪才建立国家,但它兴起很快,在短短的三、四十年中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印欧人中使用印度语族的一支南下后进入印度,在历史上称为“雅利安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河流域,以后又向恒河流域迁徙。从公元前1000年代起、他们在恒河流域建立了许多小国,这样,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代替了原来的土著居民而成为南亚次大陆的统治民族。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第一批印欧语系部落进入希腊。进入希腊的印欧语系居民称为希腊人,他们是分批而来的。最早进入希腊的有阿卡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等,其中以阿卡亚人最为先进。公元前1500年左右,他们创建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2世纪,另一支希腊人多利亚人向南迁徙。他们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迈锡尼文明,另一方面在先进文化影响下,原始社会迅速解体,多利亚人入侵之后,希腊历史进入了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属于印欧人中的西支部落入侵意大利。公元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古代历史上叱咤风云达千年之久的罗马。

纵观历史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公元前2000代有一个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民族大迁徙浪潮。这个民族迁徙浪潮就是印欧人从他们的故乡向南迁徙,来到西亚、南亚和南欧各地,建立了赫梯、米底、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国家。公元3世纪,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人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运动,建立了许多封建王国。

(三)、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印欧人的迁徙是落后的游牧部落对先进的文明地区的入侵,掠夺是他们迁徙的主要目的和动因。因此每次入侵都对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先进的文明中心暂时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赫梯人进入西亚,米底人、波斯人进入伊朗,由于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相同,这种破坏性表现不太明显。波斯帝国征服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后,由于及时改革,客观上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蛮族”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后,由于不懂得城市、工商业、文化的作用,对先进的经济、文化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这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生产力停滞甚至倒退的根本原因。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倒退、停滞是暂时的,日耳曼人入侵后所确立的封建制比奴隶制先进得多,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徘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印欧人迁徙后,由于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很快结束了野蛮状态,进人了文明时代,其发展速度比其它民族迅速得多,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印欧人入侵前,虽然西亚、南亚、南欧已经出现了古代文明,但这些文明中心只是零星地散布在个别地区,没有连成一片。印欧人入侵后,从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奴隶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希腊、罗马等国的奴隶制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形态。

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印欧人建立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赫梯帝国、罗马帝国,虽是通过武力征服建立的,但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都起过积极作用。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人了铁器时代。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在迁徙中所建立的国家,使古代世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欧洲国家和民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印欧语系各族在迁徙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总之,对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既要看到其破坏性的一面,又要正确估计它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