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叉鞭鐗錘

十八般兵器

賀玉明

在數萬年的漫長曆史時期裡,中華冷兵器械經歷了一個由少至多,由劣到優的發展過程。其品種繁多,又足以令人眼花繚亂,故兵家又有“十八般兵器”之譽。十八般兵器究竟為何,亦是眾說紛紜。但較普遍的說法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棍、棒、鏜、槊,柺子、流星等十八種。但實際上,單是流傳至今的就不止這些,再加上失傳的、鮮為人知的,就更要比這些多的多了。

十八般兵器——叉鞭鐧錘

古代兵器,由叉頭和叉柄構成,叉頭有兩股鋒、狀似牛角狀的稱兩股叉,或曰“牛角叉”。叉頭有三股鋒、若“山”字狀的,稱“三股叉”,或曰“三角叉”。三股叉的中鋒直而尖,比兩邊的側鋒長約三寸 。旁側兩鋒由中股底端環抱而曲,弧而上,三股平直,呈“山”字。叉柄亦稱“叉把”,木質,粗可盈把,長七尺許。古時,當做用於格殺的兵器時,其柄亦有用金屬製成。

古時,叉原為捕魚、狩獵的一種生產工具。源於獵戶,後演變成兵器。主要技法有轉、滾、搗、搓、刺、截、攔、橫、拍等。

十八般兵器——叉鞭鐧錘

古代兵器,分為軟鞭和硬鞭兩類。平常所說的鞭,則多指“硬鞭”。硬鞭多為銅製或鐵製,更適於馬戰,演練者多持雙鞭操演。由於硬鞭沉重而無刃,全憑以力傷人。由於形狀、樣式的不同,硬鞭又有“竹節鋼鞭”、“水磨鋼鞭”等。常用的鞭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

軟鞭由鏢頭、握把、若干鐵製鞭節,用鐵製圓環相連而成,有七節、九節、十三節之分。這種軟鞭攜帶方便,使用時可長可短,軟硬兼施。其技法主要有纏、掄、掃、掛、拋、舞花及地趟鞭等。

十八般兵器——叉鞭鐧錘

古代兵器短器械,由鐧柄與鐧身兩部分構成。鐧柄呈圓柱狀,鐧身的斷面呈正四稜狀,長而無刃,長約三尺許,方兩寸,向其端部逐步變細。鐧把與鐧身連接處有護手盤,鐧把末端有吞口。吞口上有環,環上系一絲絃或牛筋可懸於手腕。

鐧多用於雙器械練習,主要技法有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等。

十八般兵器——叉鞭鐧錘

古代兵器,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錘、短柄錘、鏈子錘等。錘的形狀也是各式各樣,有圓球形的、有瓜形的、有鼓形的,還有八稜形的等。長柄為單練,短柄多為雙耍。由於錘的特點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大一樣。短柄錘沉重,演練時多是硬砸實架,技法有涮、拽、掛、砸、擂、衝、架、雲、蓋等。軟錘則多走悠勢,講究憑巧勁兒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