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佛学讲座十四讲表》-正文(五)

接上一篇:

《大专佛学讲座十四讲表》-正文(四)

(3)一切种智就是修中观:

中观就是说,我们也悟到空空当下就是有,有就是假有,所以假观也称为有,为什么称为有呢?二个字合起来就是假有,知道这个有不是真实的,所以称为假有。中道本不可说,如果没有空观、如果没有假观,也根本谈不上中观。换句话说,如果路没有左右二边,就没有所谓中间。本性如同虚空,如果飞上虚空,你找不出左、也找不出右,除了为物质现象设立标准点,否则东南西北是分不清楚的。

意思就是说,本性观之无形、听之无声,具足一切能力,是因众生的意识形态分别,而产生的一种形而上的观念,是意识形态的观念。这种意识形态的观念,就产生种种的哲学、理则学、伦理学,所以这些完全没有办法究竟解决人生的问题。这些大哲学家有时候到最后都会发疯,讲到最后,哲学家都会告诉自己:“我似乎缺少了一件什么事情?我著作写了一生一世的哲学,可是我始终感觉我好像没有抓到根本。”这是每一个大哲学家到最后的感触。研究佛法就不会这样,研究佛法是道道地地、清清楚楚:悟到唯物也不对、唯心也不对,心物合一也不对、非心非物也不对、是心是物也不对,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相,清清楚楚!

《大专佛学讲座十四讲表》-正文(五)


所以我们说,本性是什么?它在作用,本性是什么?它就在作用,可是我们没有本性的作用,我们的作用都是我执作用、法执作用、执著作用,一切法安住、一切法住。执著,一切法都是错觉,我们的运用从来没有本性的作用。

本性是什么作用呢?悟到空性是本性的作用;悟到缘起性空是本性的作用;悟到无诤,一切法连辩论都不要,连解释都不要,因为你活在永远绝对安详的心态里面,这是本性的作用。慈悲心是本性的作用;宽恕心是本性的作用;一切无恨、无嫉妒,一切法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本性的作用,这是禅宗最大的功夫。

我们没有,我们的本性都没有在作用,本性被烦恼困得死死的,叫他不执著,他偏要执著;叫他睡觉,他偏偏睡不着;叫他不要生气,他偏偏要生气,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能入道,就是因为我们受不了委屈,别人冤枉我,我们受不了这个委屈,我们马上要召开记者招待会、召开辩论会、召开解释会。

一个真正的禅师,禅是什么?禅就是佛的心,他悟道的时候,他就是这么样子,就像虚空一样,能长、能短;能饥、能饱;能冷、能饿;能受赞叹、能受诽谤;能忍受逆境、能忍受顺境。

《大专佛学讲座十四讲表》-正文(五)


你本性是什么?因为这些都不是相对立的东西,本性是什么?就是绝对的安详,不落入心和物对立的东西,不落入六根、六尘、六识的东西。本性是什么东西?它就二十四小时在你的眼前,眼睛看叫做识,我们眼睛看是分别,本性看也是分别,可是虽分别而不作分别想,他就是有这个能力,成佛悟道,没有一件事情‥‥‥不会看人家不顺,他的内心里面充满着大慈悲,他从来没有报复,无论他受到多大的委屈,他连解释都不要,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可是我们没有几个人可以运用。

所以佛陀说,佛陀成道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他就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觉性,唯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众生都有如来智慧觉性,每一个众生,包括蚂蚁、猪、猫、阿狗,统统有如来智慧觉悟的本性,只是因为妄想、因为执著,而没有办法证悟。如果没有妄想,若无妄想、执著,则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未完待续)

随喜分享上人重点开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