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刘渊为什么自称汉皇帝?

MAN高苍健


刘渊是名副其实的匈奴人,但他的祖先是冒顿单于。而冒顿单于是谁呢?他既是刘邦的女婿,又是刘邦的兄弟。在刘邦时期,汉朝兵力不足以抗衡匈奴,所以刘邦一直采用的是议亲求和政策。刘邦将一宗室之女说成是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冒顿单于,从此两人互称为兄弟,这位冒顿单于也是够义气,还将公主生的这一批之女全部赐予刘姓,至此匈奴人就有一批刘姓子弟繁衍下来,而刘渊就是这一批中的一员。

自两汉几百年下来,那个曾经飞扬跋扈的匈奴族,其实已经没落了。而到了曹操手中,匈奴族已归曹魏管辖,曹操将匈奴人分成了五部。刘渊的父亲刘豹被曹操任命为其中一部的统帅。所以,刘渊自生下来后就接受到了中原文化,并且还是一位天才级的人物。在汉文化的熏陶洗礼下,促使刘渊非常优秀。

司马炎建立西晋称帝后,为防止匈奴五部不听指挥,于五部统帅每人送一人质到洛阳,就这样刘渊作为人质一直居于都城洛阳,并且这位天才的能力很快就展现出来了,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赏识。

当然,这中途也有一段小插曲。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刘渊过分优秀必是害群之马,毕竟他是匈奴人。因此,差点好几次都被陷害至死,并且也受到了晋武帝的猜忌。幸运的是,刘渊父亲刘豹死了,刘渊必须回去继承父亲的匈奴职位,从而晋武帝也必须册立他为匈奴部族统帅。这也就等于刘渊从西晋那个牢笼中放出来了。

接着,他的野心开心野蛮生长起来。由于他本人性格慷慨,又能以诚待人,不但匈奴五部全部被他笼络到手,中原很多人也变成了他的朋友。晋惠帝继位后,外戚杨骏干政,任命刘渊为大都督,至此他的中原的人生如开挂一般。

随后,爆发八王之乱,刘渊趁火打劫,乘乱立业。司马家族自杀残杀,虚弱的一方必须借力打力,刘渊正是看中了成都王司马颖的弱势,借帮他增兵壮大力量之际,带领匈奴五部杀进了中原,面子上响应司马颖,其实早已厉兵秣马,就等待这场东风了。

就这样,刘渊的匈奴部队杀进中原后,首先割据了并州,并自立为汉王。因为他姓刘,所以蹭了一下汉朝的热度。同时因为蜀后主刘禅为刘氏最后一位君主,尊刘禅为先皇,所以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开始了加剧中原四分五裂之路。不过,这位立志要学周文王开疆拓土的刘渊,仅在位六年就病逝了。


读文学史诗


刘渊是匈奴茅盾单于的后代,爷爷是南匈奴于夫罗单于,父亲是左贤王刘豹。汉末时期,匈奴已经严重衰落,受到正在崛起的乌桓的压迫,所以不断南迁,请求内附。曹操时期,把一部分匈奴人安置在并州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北部一带。

刘渊是匈奴贵族出身,在匈奴移民中,天然的威望就很高。同时,刘渊作为任子,长期在洛阳生活,享受王侯待遇,和西晋的士族士大夫来往很多,所以汉文化修养也很高,当时在洛阳算是名士。

如果不是八王之乱让西晋逐渐在内乱中走向崩溃,匈奴移民基本上就会逐渐农耕化,和汉人同化,变成汉族农民,刘渊本人也会和其他的汉人士族士大夫一样,积累声望,再逐渐接受征辟,出仕,成为朝廷高官,变成完全的汉族士大夫。

但西晋却恰好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大乱,各地宗王以各自封地的兵源为后盾,长期混战,争夺对朝廷的控制权。最后形成了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相互对峙的局面,而当双方的汉族兵源接近枯竭的时候,已经迁居内地的匈奴部落就成为拉拢对象。西晋的司马氏皇族没想到的是,他们本来是想利用匈奴,结果却成了匈奴在内地崛起的好机会。

所以,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西晋经过长期内乱,要想重新恢复秩序,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甚至连东海王司马越和王衍都在留后手,让琅琊王司马睿和王导渡江南下,做偏安江左的准备。这样,匈奴要么是给别人当炮灰,供人驱使,要么是自己给自己打天下。匈奴贵族选择了拥立刘渊,给自己打天下。

这就是说,到刘渊决定起兵的时候,西晋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了,问题不是如何重建西晋,而是如何重建一个新的王朝。所以,刘渊起兵的时候,一方面是自称大单于,以便号召和统帅内迁的各胡族,同时以汉朝后裔自居,为蜀汉后主刘禅发哀,自封为汉朝刘氏的继承人,以号召汉族士族中仍然心存汉室的那部分人。

西晋以篡魏自立建立,在篡魏过程中又经历了多次的大规模血腥杀戮,所以,西晋本身就是有比较大的危机的,一些士族虽然一样出仕,担任官职,但内心并没有完全把自己家族的命运与西晋王朝捆绑在一起。当西晋已经出现崩溃的征兆的时候,这些人自然会寻找另外的出路和机会。

西晋崩溃后,连东吴旧属都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恢复孙吴政权的活动,更不用说那些士族本身就是在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崛起的,所以,如果真的让他们看到重建汉朝的希望,其中自然会有一些人倒过去。这也是刘渊为刘禅发哀虽然现在看起来滑稽,但在当时,其实是有着清晰的政治意图的,也就是动员这些汉族士族参加到自己的集团中来。

在此之后,刘渊这个操作就成为五胡乱华时期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普遍做法,一方面自称某某天王,或者某某皇帝,建立汉人官僚体系,同时又自称大单于,设置单于台,统帅内迁的胡族部落。所以,他们的军队往往也不完全是本民族的人构成,而是裹挟了大量汉人流民在其中的。

在刘渊之后,这种操作在五代时期也曾多次出现。比如后唐李克用、李存勖本来是沙陀人,但因为他们曾经被唐朝皇帝赐姓李,而他们也一直以忠于唐朝自我标榜,而他们在消灭后梁之后,建立的王朝也自称为唐朝的继承者,也就是后唐。此外,在南方,也出现了南唐,和唐朝关系更为疏远,但同样自称为唐朝的继承者。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外来民族,要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当然不能完全沿用自己原来的那一套,而必须给自己找一套正当性叙述,而刘渊找到的这个叙述就是,匈奴和汉朝曾经长期和亲,匈奴单于都是汉家外甥,有汉朝皇室血脉,所以自己并不是化外戎狄,而是汉朝的继承人。


萧武


首先就是一个‘’合法性‘的问题。为了使得自己灭西晋司马氏更加符合天意。进而达到自己顺应天意而当皇帝的缘故。这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必须要做的,匈奴人刘渊也不例外。

刘渊。字元海,那可是正宗嫡系匈奴冒顿单于的直系后裔。西汉初年,由于西汉的和亲政策,所以不少匈奴后裔冒充汉姓,自称为汉室宗亲,刘渊就属于此类,而这时候的刘渊已经基本汉化了。


刘渊,文采出众,武艺高强,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但西部族的质子可以在朝为官,在地方担任郡守。刘渊在当质子时候与当世子的司马炎私交不错,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这时候,刘渊的老爹匈奴左部首领刘豹去世,刘渊继任。但不得返回匈奴部族左国城。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的时候。成都王司马颍看好刘渊,极力拉拢刘渊,召刘渊到自己的根据地邺城,刘渊趁次此机会,将匈奴五个部族联合,这五部就是刘渊日后起家的班底,司马颖还加封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刘渊正式以朝廷的名义控制匈奴五部。 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大臣纷纷外逃,皇帝有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刘渊独自呆在邺城,不敢乱动,但老家根据地左国城却忍不住了,刘渊的叔叔秘密召集匈奴五部高层,号召大家起兵造反,再现冒顿单于的伟大事业,匈奴五部经过协商,一致决定,立刘渊为大单于,由此也可见匈奴部族的团结。比司马氏强多了。刘渊知道后,几次以部族有事请假,司马颖都没有同意,为了拉拢刘渊,他加封刘渊为冠威将军,而此时刘渊想立即返回部族造反,一个将军对刘渊来说,屁用没有。



而此时司马家的宗室继续战斗,司马腾率领大军20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奔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不到30岁,膏粱子弟,都下尿了,忙问刘渊如之奈何,刘渊面露鄙夷之色,但这对自己是个机会,忙说,我有一计可胜司马腾,司马颖道,计将安出?刘渊道,王爷可驻守邺城,我回五部带领部族士兵前后夹击司马腾,如此一来,司马腾必败。 司马颖大喜立即让刘渊带兵,帮他剿灭司马腾,司马颖却不知道,这个刘渊实际上是西晋的真正掘墓人。司马氏家族目光短浅,纷纷借部族,少数民族的士兵,这些部族士兵却成为整个北方的豺狼,开启五胡乱华的种子。 刘渊是一去不复反了。而且是永远的回不来了。 龙归沧海,虎归山林,



刘渊一回到老家根据地,立即继任大单于,拥兵五万。这时,刘渊听从谋士刘宣建议,整编军队,依晋律治理左国城,招兵买马,取贤纳仕。经过一番运作。正式开基建国。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首先,《晋书》对匈奴人刘渊为什么会姓刘有过解释:“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也就是说挛鞮氏冒顿单于在娶了汉朝宗室女之后所生的孩子有一部分改姓刘氏,而刘渊正式汉朝公主的后裔。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之后,刘渊这一支(南匈奴)便逐渐入居中国。

其次,刘渊之所以称汉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南匈奴的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他们接受了中原文明,当然学会了“正统性和合法性”的立国原则。《晋书》说刘渊自幼学习汉文化,并且熟读《春秋左传》《孙子兵法》等等,是文武全才。而晋朝“八王之乱”开始之后,中国再次陷入大混乱之中,刘渊的部下正是在此时建议他“另起炉灶”,他们说:“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即刘渊的目标最小也是向曹魏一样割据一方,如果做得好,就像汉高祖刘邦一样一统天下。

刘渊称汉皇帝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民心思汉啊,毕竟汉朝立国四百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繁荣稳定的,虽然有过诸吕之乱以及王莽篡汉,但是最终还是刘氏稳坐江山,曹丕篡汉之后刘备在南方称帝,谁又知道司马氏能撑多久呢?在司马氏之后是不是还会有刘氏崛起?而刘渊恰好以刘氏的真命天子自居,打着回复汉室的大旗,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所以,刘渊在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自称汉王之后,便出现了“远人归附者数万”的场景,他又以刘备的蜀汉为正统,追封刘禅为皇帝,正式“借壳上市”。


国史通论


刘豹-刘渊父子是西汉时降汉内迁的匈奴休屠部落,是匈奴休屠部中迁移到今山西中北部的并州屠各。一王四贵是在东汉时期才以分裂后的南匈奴内迁入并的,区分南匈奴与并州屠各是正确认识汉赵历史的前提之一。

两汉四百年,无论是凉州休屠,亦或是并州屠各,都没有像其他内迁匈奴名王一样消失在被兼并中,反而强劲地延续了下来,可见休屠-屠各充当了内迁匈奴诸部中兼并者的角色。而南匈奴王族则因其过于靠近汉魏政权,而被本族中下层逐渐抛弃(见于夫罗与呼厨泉)。刘豹在晋代魏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统一并州匈奴五部,刘渊获得南匈奴王族刘宣的承认(“并谱”),便是内迁南匈奴势力不如并州屠各并最终被并州屠各王族吞并的结果。

刘渊冒称匈奴王族后裔本身,便是传统派南匈奴贵族与实力派并州屠各名实互补的政治联合行为,刘渊由此从左贤王一跃而成大单于,获得了号召匈奴五部的权力。加上刘渊刘聪父子借助八王内斗,逐渐把持匈奴五部的实际影响力,名实合一的刘渊煽动起不愿做魏晋奴隶的匈奴五部,向南匈奴与屠各贵族给予成为王族乃至王朝权贵的诱惑,给予匈奴五部以成为自由民的诱惑,便调动起了匈奴五部的战斗积极性。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匈奴王族后裔的身份作为招牌,方能实现。

刘渊进一步冒称匈奴王族与汉朝公主之后裔,以兴复汉朝为口号,其实也是其冒称匈奴王族的一贯套路之延续:用名分大义召唤那些不满于汉魏晋禅代以及晋末乱政的汉人,争取汉人世家的政治合作。所谓恢复汉朝只是基于实际利益的宣传攻势而已,并非真切愿望。


晨光说史


刘渊是刘豹的儿子,冒顿单于的后裔。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用娄敬之计与匈奴和亲,将一位宗室之女嫁给冒顿单于,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为姓。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进入西河定居,汉末大乱,南匈奴这一支帮助朝廷平叛,曹操顾忌他们的勇武,把南匈奴再分为五部,便于管理控制,刘豹时当左贤王,曹魏时刘渊便作为质子入朝服侍皇帝。刘渊自小聪慧,又在京师太学学习,掌握一定的汉文化,豫州刺史王浑看重他,把他推荐给司马炎,当时司马攸与刘渊交谈后,认为此人不凡,要求司马炎不能放他回匈奴,恐成为大患,司马炎没有听从。


刘渊武学知识和技能精妙出众,臂长而善于射箭,体力超过一般人。姿容优美“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天生异相,相士术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以后成就非同一般。(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279年,刘豹去世,刘渊代理左部帅,他利用在汉朝所学所闻,在本部中推行善政,励精图治,使这一部突出于其他四部,五部豪杰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附近的幽州、冀州知名人士,不远千里到此学心并依附。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杨骏执政,贾后不满,召楚王司马玮进京杀杨骏,拉开八王之乱的序幕。


杀戮一开,大乱已萌,晋朝的分封拱卫中央至此起了反作用,司马宗室诸王不甘人下,你方唱罢我登台,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轮流出头,各说自话,说不过就打,打得国力空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自己人大动干戈,时已内迁分散在北部的异族见机蠢蠢欲动,匈奴五部秘密推举刘渊为大单于,重新整合力量相机而动,刘渊便主动介入八王之争,走到时在邺城的司马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司马颖击败司马乂,成为皇太弟,东海王司马越和陈昣等与晋惠帝征讨司马颖,面对大兵压境,司马颖四处招揽人才加强自身实力,这时,刘渊不失时机的向司马颖请缨说他可以带匈奴五部前来助战,司马颖非常高兴,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刘渊回到左国城后,自称大单于,二十日时间就聚众五万,还未前去救援出发,部下劝他说,如今天下大乱,晋朝失德已经非常明显,重振祖业正当其时,不要当汉人的打手。刘渊方醒悟的说,帝王也是一般人出身“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我为什么不能当皇帝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304年,匈奴刘渊自称汉王,背晋自立,为什么以汉为国号呢,刘渊自己在与众臣交谈时也说,刘备仅有一州的土地就可以纵横,抗衡天下,这是汉朝人心民望犹在的原因,我是汉朝刘氏的外甥,我们的祖先与汉朝相约为兄弟,兄长死亡,弟弟来继承家业,非常合乎情理。在匈奴,兄死弟娶其嫂是风俗,所以这席话放在匈奴人听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于是定国号为汉。以恢复汉室为名,又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想以此使天下人归心。至刘曜时才改汉为赵。


南方鹏


刘渊乃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皇后。根据汉与匈奴的长期和亲史,其与汉室刘氏宗亲多多少少还是有血缘关系的,彼时匈奴以刘为姓者大有人在。


他称帝,是想拉拢汉人,成就大业而已。毕竟汉朝离自己最近,创造过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大家对强汉还是多多少少有着敬仰情节。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尚能以一隅之地树汉室大旗而成三分天下之势,所以刘渊很重视大汉的能量。再加上自己,一介胡人,势单力薄,若以胡人身份入主中原,必不为天下容,所以,用大汉的威名来达到借尸还魂的目的,明打汉旗帜,暗里发展匈奴势力。是形势迫使他向汉人靠拢。按他的说法就是匈奴与汉乃兄弟关系,汉为兄,匈奴为弟,兄死弟继,称汉合情合理。


(前赵即刘渊所建立)

不过,终究他建立这个汉帝国没什么人买账,汉匈矛盾难以调和,短命割据政权而已。


那年那兔这些事


刘渊本身是匈奴左贤王的后裔,要说他是汉人后裔的话,恐怕有些牵强附会了。他之所以以汉族血统自居,无非是想给自己找个所谓正统的血脉,因为古人对名正言顺极为尊崇。但要说他没有一点汉人血脉。我个人认为不排除有的可能。要知道,刘渊既然是左贤王的子嗣,那么他的母亲是谁?要知道,当年刘豹可是蔡文姬的男人。而蔡文姬也为他生过子嗣。而蔡文姬也在草原上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蔡文姬谱写了胡笳十八拍。后来,曹操全歼乌桓。匈奴左贤王刘豹看曹操势力强大,不敢招惹曹操。便主动向曹操示好。曹操便向刘豹索要蔡文姬。刘豹无奈,只好将蔡文姬送回汉朝。蔡文姬回来后,曹操给他的小师妹找了个姓董的郎君。要知道,曹操年轻的时候,曾经是蔡邕的学生。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如果刘渊的父亲是匈奴左贤王刘豹的话,那么,他的母亲会不会是蔡文姬呢?说实话,我不知道。以上只是猜测。如果他的母亲真的是蔡文姬的话。那他的确有汉人的血脉。这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女的是北上广户口,男的不是。为了孩子的户口,往往孩子会跟随母亲,这样就能获得北上广的户籍。


风雨中的梅云


(有些答主说的很复杂,硬是把几百个字就能说明的很清楚的,增长为两三千字的内容。)我简单地说一下这个是怎么回事。

刘渊肯定不是刘邦的后代,因为他是匈奴人,出身于匈奴贵族。但是到西晋末年的时候,匈奴已经衰落了,开始内迁,大概基本上都去从事农耕了。但是刘渊自己是有想法的,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不正好是能人发家时候呢。于是就开始拉起队伍,组建起政权。

政权最重要的就是合法性,你对外说我是匈奴贵族后裔啊,估计没多少人应和。但是刘渊他说姓刘,是刘氏后代,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刘渊起家时,这个时候离东汉灭亡还没有百年,很多人还是认汉朝这块牌子的。所以刘渊一开始相当火爆。这就是整个的原因。


张杰谈史


第一是历史原因:他是西汉冒顿单于后代,因为大汉和亲,冒顿单于后代都改姓刘,自从西汉以来,很多人以刘姓为荣(尤其是得刘姓的胡人),毕竟是国姓(比如唐朝中原百姓和胡人以都李姓为荣,宋朝以赵姓为荣,修编的《百家姓》就是最好在例子),刘渊也不例外,他们本姓挛鞮,后来改姓刘,刘渊属于大汉的外甥,刘汉王朝统治中国四百多年,深入人心,他这样称汉,不仅可以往自己脸上贴金,还便于拉拢人心,早日统一中原。

第二是他有偶像情节,他一直很崇拜汉高祖刘邦,三国蜀汉汉昭烈帝刘备,他也想效仿偶像,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白手起家,成为统治中原的汉人皇帝,西晋八王之乱后,他这样的欲望更加强烈,时机成熟,他称汉帝也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