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兵力差不多,無外援的情況下,項羽與韓信在正面戰場上對決誰的贏面更大?

qfw1987


“正面戰場對決”的話,韓信必敗無疑。

項羽和韓信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可以說是閃耀天空的雙子星。兩個人都有十分出色的軍事才能。但是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項羽算是典型的富N代,家裡祖祖輩輩都是楚國的將軍,青年的項羽力能舉鼎,頗有才氣,當時身邊的那些少年都很怕他。但是,項羽是一個衝鋒型的統帥,這個人很像後世的趙雲、李元霸、羅士信、岳雲之類。個人戰力爆表,兩軍陣前衝鋒陷陣,猛不可擋。楚漢對壘期間,漢軍裡面有個神射手叫樓煩,項羽命令自己的將士到陣前挑戰,才到陣前,就被樓煩一箭射死。就這樣,項羽淨損失了好幾個人。暴怒之下,項羽自己穿戴盔甲手持鐵戟到了陣前挑戰,樓煩才要搭弓射箭,項羽瞪大眼睛大喝一聲,樓煩就被嚇得不敢看項羽一眼,也不敢射出手中的弓箭,躲在漢營的矮牆裡面再也不敢出來。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

垓下之戰,劉邦帶領著韓信、彭越等名將把項羽裡三層外三層的圍了好幾圈。項羽只帶了800人,趁著半夜天黑,就能夠擊潰漢軍衝出重圍,成功逃出牢籠。直到天矇矇亮劉邦這些人才知道。

後來,身邊只剩下28個人,面對的是劉邦幾千人的隊伍,項羽還是面無懼色,一人一戟殺得漢軍四散奔逃。從項羽營中投奔劉邦的楊喜(後被封赤泉侯),被項羽一聲大吼,連人帶馬被嚇得後退好幾裡地。

烏江邊上的最後一戰,命令手下將士下馬步戰,項羽獨自一人仍然斬殺數百人。最後寧死不做俘虜,自刎而死。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乃自刎而死。可以說,就個人戰力而言,項羽絕對是秦末農民戰爭到楚漢之爭這段時間的大Boss 。

縱觀項羽的一生,幾乎所有的戰鬥,都是他自己衝鋒在前。

和項羽高貴的出身不同,韓信的身世慘不忍睹。年輕的時候,韓信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既沒有本錢當個小官吏,也沒有做小買賣的混口飯吃。那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只好到處蹭飯,別人稍微給些臉色,立馬就不鳥人家的主兒。面對惡少的挑釁,甘願受“胯下之辱”,很多人都討厭他。不過,倒是典型的人窮志不窮,他母親死後,他甚至沒錢按照當地習俗給老媽一個風光的葬禮,找了一個又高又寬敞的地方埋葬母親,那墳地四周之大足可以安頓千家萬戶。

出來混,韓信也是連連碰壁。跟著項梁,沒名氣;跟著項羽把自己的想法跟項羽一說,項羽聽不進去。投奔劉邦,差點兒沒有稀裡糊塗的丟了腦袋。滕公救了韓信一命,並推薦給劉邦,劉邦讓韓信管糧草,還是認為韓信沒什麼了不起的。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萬幸的是,最後關頭,韓信遇到了蕭何。有機會韓信就把自己的想法說給蕭何聽,蕭何大為驚奇。正是在蕭何的大力推薦下,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得以一展身手,揚名一時。

與項羽不同,韓信在打仗的問題上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在奇襲趙國後,聽從李左車的意見,不費一兵一卒收服燕國。

在攻打齊國的過程中,聽從了蒯通的意見,武力拿下齊國,並擊敗項羽的援軍,在自己的功勞簿上填上了重重的一筆。

韓信自稱,帶兵打仗越多越好。說明韓信自認為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個人戰力相比項羽那就是渣。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假如項羽和韓信各帶領人數差不多的一支部隊,擺開陣勢兩軍對壘的話。項羽最擅長的就是個人衝鋒,衝開韓信的陣腳,打亂韓信的隊形,完全沒有問題。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項羽衝鋒陷陣必然帶動自己軍隊的士氣,一鼓作氣之下,韓信也恨爹媽少生了幾隻腳,一個鴨子加倆鴨子——最後是撒丫子就跑了。


七世貓哥


看了怎麼多的回覆,感覺很多人都還是停留在評價街痞子打架一樣,按照小編設定的條件,雙方在兵力對等的前提下“對決”,也要分怎麼個“對決”法兒吧,比如說:

一,找一塊空地,雙方擺開場子,兵力相當的進行互毆,那肯定是項羽贏,而且人數越少項羽的贏面越大,因為項羽自己就是戰神,一慣的以少勝多,曾經以三萬人殺的劉邦56萬大軍血流成河,一潰千里,連老婆孩子都跑丟了,但是如果雙方的人數多了,勝負之數就難說了,項羽擅長的是“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斬將奪旗”,韓信擅長的是組織大兵團作戰,如果在雙方都是大兵團的情況下,韓信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二,冷兵器時代的作戰其實有很多種方式,並不是只有小編說的那種雙方“互毆”,都是有攻有防,按小編說的雙方人數對等,那麼韓信明知道打不過項羽,他難道就不能立即轉入防禦嗎?古代打仗的時候,軍隊都有一種快速紮營的技能,面臨強敵的時候,弱勢的一方會迅速的札下營寨,建立起防禦工事,以穩住自己的陣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估計項羽也拿韓信沒有辦法,李陵以5000步兵,力抗匈奴八萬騎兵,就是採取這樣的辦法,對方一進攻,李陵就迅速的用車輛結成營寨,抵禦騎兵的進攻,遠的用箭射,近的用長矛刺,殺退敵人後就拔營撤退,他一直延著山脈行軍,找有水源的地方紮營,這樣有兩個好處,延山脈行軍,札營的時候背靠山脈,匈奴騎兵上不了山,他就可以減少一個方向的防禦,營地有水源,即使被圍住走不了也不至於斷水。事實證明,即使是在野戰中,善用營寨,築壘的部隊往往都能以弱敵強,白起在長平之戰中,也是依靠大量的營寨和野戰築壘,以對等的兵力包圍全殲了趙軍,突破了兵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能戰之,敵則能分之,不若則能守之”的範疇,

所以,兵力對等這個範疇並不能作為決定勝負的條件,要看地形地貌,軍隊的裝備,訓練,實戰技能,兵種配置,騎兵多少,步兵多少,戰車多少,弓弩手多少,弓弩的性能如何,長槍兵多少等等,這些因素都對戰鬥的勝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兵力對等的前提下,韓信一方是騎兵,項羽一方是步兵,誰強誰弱呢?即使是一方騎兵一方步兵,如果戰場在溝壑縱橫的山地,騎兵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又是誰弱誰強呢?如果一方拒城而守,又是誰強誰弱呢?,,,。小編提出這麼籠統的問題,屬於對戰爭形式知之太少的原因,




狼的影子319


項羽是輸在大戰略上,和劉邦劃鴻溝而治,自己就兵甲入庫,馬放南山玩去了,手下兵都解甲歸田回家過日子,結果沒多久,劉邦個臭不要臉的暗度陳倉,捲土重來,項羽只好重新徵召一幫懶散不耐煩的兵上陣,中了十面埋伏被圍,一個四面楚歌,軍心全面渙散,只得帶了八百人逃走,又婆婆媽媽不肯過江東。


老實說項羽這個人,不能用將才帥才的常理以度,他戰略確實一塌糊塗,但是四面楚歌時的兵,如是解甲歸田前的楚兵,你們儘管在營外唱楚歌好了,老子正好聽著家鄉小調睡個香甜,明早跟著霸王殺出來,十面埋伏嘛,既然有十面,那就殺十面好了!一幫以為不打仗了殺才,開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過日子,成了地道農民,又得拋家棄子跟你項羽出來打仗,特麼的打贏了誰知你是不是又要放劉邦那賴皮跑路?有完沒完了?

老子們不要過日子嗎?!項羽一看,這還打什麼仗,跑路吧!真換上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時的楚兵你試試?任你千謀萬略,老子就是完一力降十會,你能耐我何?實際上項羽後方家鄉父老,已為他準備好新一代的子弟兵,他沒回去,史論項羽要回去,該崩的就是劉邦團伙了。韓信的十面埋伏,也確實沒有圍住項羽。項羽這個人,天縱之才,一輩子太順,從小沒受過挫折教育是硬傷,一次失敗,就弄得沒臉見人,但凡他要臉皮在厚一點,天下舍霸王其誰?韓信有什麼用?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不要說相同的兵力,便是三四倍以內的兵力,堂堂之戰,韓信是沒有和項羽對決的勇氣的。一次以少勝多可能是運氣,次次以少勝多甚至包括秦軍章邯這樣的虎狼之師,就代表著絕對的能力。韓信和後世的岳飛是兩種類型的統帥,岳飛更善長於以鐵紀練就無敵之師,韓信更善於謀略,需要避實擊虛,一個陽謀一個陰謀,正面相遇韓信如何打得過項羽。項羽並非輸在軍事上,而輸在其政治小白和多疑自傲暴燥的性格上。政治上多次輕易相信劉邦,又不能籠絡英布彭越,傲慢暴燥更使後者害怕以至背後捅刀。總之能在正面硬抗項羽的大約只有後世的岳飛


1啊米豆腐1


小編認為還是會韓信勝,你們一定會想項羽一代戰神,單挑怎麼還會敗呢?小編想說的是,他遇到的是兵仙阿!

一、項羽

項羽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可以說是一對一無敵的存在,擅長突擊戰、閃電戰,出其不意,一鼓作氣,出重拳將敵人快速打到。就是靠這兩點才能在鉅鹿大敗章邯,彭城敗劉邦聯軍。

二、韓信

韓信熟讀兵法而超脫於兵法,將打仗打成了藝術。韓信最擅長的是運籌帷幄,講究迂迴縱深,排兵佈陣。將敵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等,都可以看出其排軍佈陣如行為藝術。

三、項羽vs韓信

項羽對韓信的瞭解只是一個軍事奇才。而韓信在項羽手底下做過執戟郎中,可以說是對項羽瞭解審深,知己知彼。

小編認為韓信專門剋制項羽,項羽閃擊戰。韓信排兵佈陣。項羽打韓信就像是用拳頭打棉花,無處著力,最終必會被韓信耗死!

三、小編在補充一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打仗打的都是錢,是後勤補給。在軍事上在強大,如果背後的綜合實力弱,最終終將是曇花一現。項羽歸根結底就是敗在這點的。





歷史時刻錄


從蘇中戰役開始到孟良崮戰役結束,華野連戰連捷,論武器裝備和戰鬥能力,國軍遠在華野之上,為什麼會失敗?這就是謀略在戰爭時的重要作用。

作為一位卓越的指揮官,在敵強我弱的形式下,絕不可能和他硬碰硬,而是在運籌帷幄之中,尋找戰機,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另外還要有識人用人的能力,發覺優秀的人才為我所用。聽取正確的建議,做出正確的判斷。

項羽和韓信都是優秀的軍事家,他們所獲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這裡就不在贅述,這裡點出他們所犯的錯誤。

先說項羽,秦國滅亡後,范增清晰的知道,劉邦是最大威脅,欲除之,但項羽婦人之仁,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最終將范增趕出去,韓信滅齊後,勢力做大,而項羽在函谷關盯著劉邦不放,派龍且領20萬精銳去攻打韓信,結果

全軍覆沒,敵我形式不明,剛愎自用,用人不察。彭越、英布倒戈,識人用人能力不足。亥下之戰,面對四面楚歌,戰鬥意志迅速瓦解,經不起失敗,優柔寡斷。而韓信卻能迅速發覺李左車和蒯通等優秀人才,為我所用,聽取他們正確的建議。在這一點上,韓信要比項羽強,其謀略上韓信更勝一籌。

再說韓信,與他出色的指揮能力相比,其政治上的表現相當的幼稚,劉邦受困,討封齊王,圍剿項羽,獲取封地才肯出兵,擁兵自重,卻不自立,剝奪王位,牢騷滿腹,自持勞苦功高,目中無人。

在兵力相等的情況下,若是狹路相逢,項羽有鉅鹿之戰,韓信有背水之戰,由於項羽的威名,韓信必敗,在廣闊的空間,其謀略會站到上峰,項羽在持久戰中被韓信打敗。


失去航線的孤舟


楚漢時期的項羽和韓信,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

"王不過霸 將不過李"中的霸指的就是項羽,史書記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足以證明項羽的勇猛。

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定三秦 破魏 伐趙 降燕 攻齊,助劉邦統一天下,終其一生無一敗績,被後人稱之為"兵仙"。

如果在兵力相當沒有外援,正面戰場對決,個人認為項羽贏面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分析下他們的作戰風格,項羽的作戰風格以勇猛著稱,所參加戰鬥基本都是正面和敵人廝殺,而且經常是以少勝多。

鉅鹿之戰 項羽以五萬兵力,對秦軍章邯王離四十萬大軍,九戰九勝殲敵二十萬,據《史記》記載,各路諸侯在霸上觀戰,殺聲震天都驚恐愕然。章邯王離都是當時名將,可見項羽之勇猛。

彭城之戰 以三萬對劉邦五十六萬聯軍,從佛曉到中午半天時間大敗劉邦,殺敵十幾萬。而且是剛從攻齊戰場撤下,連夜急行軍而來。

垓下之戰 劉邦六十萬聯軍合圍項羽十萬,史書記載,韓信先鋒攻擊不敵敗退(也有認為是韓信佯攻敗退),兵力如此懸殊,最後項羽還成功突圍,如果不是自刎也沒人殺的了他。

韓信是謀戰派代表,號稱兵仙 用兵如神,極其善於練兵,多出奇謀常常以險致勝。

定三秦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的敵方措手不及。

攻打魏國 故佈疑陣收集船隻製造渡河假象,實際率領主力從另一地點,用類似於木桶的器具渡河,出其不意拿下魏王豹。

攻打趙國 背水一戰拔幟易幟,太行山有條狹窄通道叫井徑口,號稱九關之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當時陳餘採納李左車之計,屯兵於井徑口,韓信是很難取勝的,足矣證明韓信善奇謀。

綜上所述,項羽正面戰場當時是無敵的存在,而韓信用兵如神,善於奇謀妙計,各有千秋。但是在正面戰場相同兵力,韓信就不如項羽了。


舟一帆818


兵力相等的情況下,當然是項羽贏!事實上韓信從來沒有獨自跟項羽對陣過,垓下之戰是劉邦違反盟約,用利益交換請來韓信、彭越、英布幫忙助拳的,而且一個照面韓信的30萬人就被打垮了!韓信善於利用地形善於使詐,而項羽並非是有勇無謀之徒!試想,鴻溝協議是在雙方都沒能力打敗對方做出的,而陳平張良鼓動偷襲是因為覺得這樣可以打敗項羽,而事實上在斷後的部隊一開始遭受損失外,隨後迅速調整姿態的楚軍又打得劉邦閉關不出..這樣看項羽的帶兵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戰鬥力也是很恐怖的!韓信面對項羽,估計連機會都沒有..鉅鹿之戰時,秦軍將領蘇角就是被項羽一個衝刺就幹翻了。


手機用戶54723033985


很多人覺得項羽有勇無謀,但是你看看項羽打的戰役,幾乎都是以少勝多,一個只勇不謀的人是不可能的。

論勇,上下五千年項羽第一,在我看來無爭議。

論謀,不如韓信,但去之不遠。

那些說五十萬百萬以上韓信勝的,可笑,你以為一個韓信能帶十萬軍隊?還不是要靠下面的將領帶,如果讓韓信一個人帶,給十萬他也帶不動,所以要考慮這個下面的將領這個因素。

如果是項羽帶楚軍韓信帶他自己的軍隊,沒有任何懸念,韓信從來都不是項羽對手,項羽一直以少打多,幾萬打幾十萬還打到劉邦滿地找牙,就在垓下之戰敗過一次,這記得是偷襲,還被追著打,左右軍圍上來項羽才敗的。

所以,在我心裡,文武綜合考慮,項羽是冷兵器時期,打戰第一人。


輕輕一曬


如果韓信與項羽各帶相同人馬正面廝殺,從歷史上看,我是這麼認為的:雙方兵力若在二十萬左右,項羽贏的概率高,但若在七八十萬至百萬,韓信會贏,三十萬至五六十萬,雙方互有輸贏。

項羽的個人戰績神威,史有記載,力能舉鼎,單騎衝殺,也能斬將數十名,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一生光明磊落,不做人後之事,士可殺,不可辱,這是項羽的終生寫照。鉅鹿之戰,威名遠揚。

韓信的個人戰績,也非同一般,除武藝欠缺之外,餘則超過項羽不止一處。觀韓信,可見忍辱是其本色,以己之長擊彼之短,外柔內剛是其特點。

但這並不是說,韓信性弱怕死,背水一戰,盡見其也是真性英雄。在兩軍對陣的膽氣上,與項羽不分高下。

雙方兵力在二十萬時,項羽的衝殺天賦會展現的淋漓盡至,二十萬的兵力佈置,對項羽來說,應當不成問題,雙方在智力上,還分不出高下,此時的韓信,應當難以應付項羽的亡命搏殺。這個階段的兵力部署,應該屬於小學文化水平,雙方在技戰法上,變化的程度不高。屬於以硬打硬的攻防戰,項羽會勝出。劉邦入漢中。

當雙方兵力增加至三五十萬時,猶如到了初中階段,戰爭將不在是單一的衝殺,智力因素將會對雙方的兵力部署提出更高要求,對部將的使用也會影響戰局的意外變化,陳餘即是一例。由於兵力的倍增,可以有了更多的變化之道,戰場形勢,地理因素,天氣條件,都會影響戰局的發展。此時的決戰,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勇猛霸氣,而改變戰爭變數,單槍匹馬的捨命搏殺,只會帶來更多的犧牲。

很明顯,項羽即使在這個階段,也會相信峽路相逢勇者勝的理論,剛愎自負,魯莽衝動,而此時的韓信,會避其鋒芒,採取誘敵深入的戰法,將其引入山谷聚而殲之。由於,項羽本是將相之後,對於兵法,應該有所領悟,因而,我暫切將三十萬以上,五十萬以下的兵力之爭,做了互有輸贏的推論。

及至後期,當雙方兵力達到五六十萬往上至百萬,此時,應屬高中階段,如何利用現有武器之利弊,如何用奇兵,如何用地勢,如何用心理,如何用疑兵,如何用死兵,如何用天時,如何排兵佈陣,車,馬,炮擺在何處,如何用謀略動搖對方,如何做假像迷惑對方等等,這些複雜的智力遊戲,項羽已經力不叢心。

韓信的決戰信心,在軍隊貫徹中應該大於項羽,也就是說,韓信部隊的士氣要高於項羽所部。此戰,韓信必贏。

兵者,詭道也。項羽能舉鼎,韓信可以撓其腋窩使其笑而散力。

縱使項羽回到江東,捲土重來,苦再遇韓信,失敗的命運會再次重演,不會改變。

因此上,當項羽與韓信正面交戰時,失敗的命運還是會留給項羽,畢竟,以力打謀的戰法,在戰爭史上多以失敗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