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是大唐開國被殺的首個功臣?秦王求情依舊難逃一死-讀唐史

劉文靜,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封魯國公。武德二年(619年)被告發謀反,唐高祖李淵將其處斬,享年五十二歲。

為何他是大唐開國被殺的首個功臣?秦王求情依舊難逃一死-讀唐史

劉文靜

劉文靜一個堂堂的開國元勳、晉陽起兵的元謀功臣居然會謀反?這可能嗎? 唐高祖李淵將他處斬心裡又打的是什麼算盤?真的是“高鳥逝良弓藏”?讓我們從頭來說起吧。

晉陽起義元謀之一

劉文靜長得相貌偉岸又瀟灑不羈有氣度才智。隋末擔任晉陽(今山西太原)縣令,而裴寂當時(後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是晉陽宮監,兩人“夜與同宿”是關係很好的朋友。

大業十二年(616年)底,李淵升為太原留守,進駐太原晉陽。劉文靜看出高祖有大志向,用心去結識他。看見了秦王后,對裴寂說:“非常人也。心胸開闊神明英武,是漢高帝、魏太祖那樣的人!”裴寂當時並沒有認同。

楊玄感起兵謀反失敗後,追查到劉文靜(李密的妹夫)與其有姻屬關係被關進了牢獄。秦王私下裡入獄探望,劉文靜心中暗喜,故意說:“現在時局混亂,除了湯、武、宣、光這樣的聖君不能平定。”秦王說:“你怎麼知道沒有那樣的人呢?現在來看望你,不是想同情安慰你。世道將變,只是想同你商議大事,請說說你的看法。”

劉文靜說:“今李密在洛陽附近,皇帝南巡,河洛一帶軍隊盜賊到處都是,必須要有真命天子來收復使用它們。如確能順應這個機遇,那四海都不夠你平定(平定天下很容易)。現在太原地區的百姓躲避盜賊的人都在這城,我在這當官幾年知道他們都是豪傑,一旦號召,十萬軍隊是可以召集到的再加上唐府的幾萬士兵,有誰不願意追隨呢?乘機進軍關內號令天下,不出半年帝業可成。”秦王笑了:“您的話正與我的心意相合。”於是暗地裡部署賓客著手準備。因怕李淵不肯起兵,劉文靜又把與李淵關係很好的裴寂介紹給李世民認識,三人經常在一起策劃起兵事宜。

大業十二年底東突厥進犯馬邑(今山西朔縣),李淵派遣副留守高君雅出兵抵禦吃了敗仗。此外,劉文靜裴寂還給李淵整了一個美人計(以煬帝晉陽宮女奉李淵),以及裴寂天天追著李淵勸說起兵,最終說服李淵舉兵。

為何他是大唐開國被殺的首個功臣?秦王求情依舊難逃一死-讀唐史

晉陽起兵

聯突厥 封魯國公

李淵打開大將軍府準備起事,命劉文靜為司馬。劉文靜請求與突厥結盟,既為穩固太原後方又得以壯大軍勢,李淵同意這個想法,遣派劉文靜出使結交突厥始畢可汗。經過,一番“義正辭嚴”加上“兵入長安,人眾土地入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的條件,始畢可汗非常高興。立即派兩千人馬跟隨文靜回去,又獻千匹駿馬給唐。李淵非常高興地說:“沒有您哪裡能夠做好這件事呢?”

唐軍進軍長安時,劉文靜鎮守潼關抵禦隋將屈突通,大敗屈突通武牙郎將桑顯和,安定新安以西之地。李淵成功入關,劉文靜升為大丞相府司馬,進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

官拜納言

公元618年,隋恭帝“禪位”李淵在長安登基為帝,建立大唐王朝,大封功臣,劉文靜為納言。李淵登基之初,經常與重臣裴寂同坐共食。劉文靜進諫說:“陛下君臨億兆,率土莫非臣。昔日晉元帝詔王導升御座共坐,王導推辭說:‘若太陽俯同萬物,使群生何以仰照!’而今貴賤失位,臣以為非長久之道。” 李淵沒有理他。

後來,在征伐薛舉之戰中,淺水原兵敗劉文靜作為主要責任人被免職。雖然,劉文靜後來跟隨李世民征討西秦掃平薛仁果時再立功勳,得以恢復爵位、封邑,被拜為民部尚書,但地位已大不如前(納言也是宰相)。

為何他是大唐開國被殺的首個功臣?秦王求情依舊難逃一死-讀唐史

高祖李淵

被謀反身死

劉文靜和裴寂都是晉陽起兵的主要策劃者,從一開始就是李淵的左膀右臂。但在私交上,裴寂和李淵是好友,而劉文靜則與李世民關係較好。因此在李淵的心目中,裴寂的地位自然比劉文靜高。李淵開設大將軍府,裴寂任長史,劉文靜任司馬;李淵入關成為大丞相,裴寂轉任大丞相府長史,劉文靜也轉任大丞相府司馬;李淵稱帝,裴寂官拜尚書右僕射,劉文靜官拜納言。在李淵的政治軍事集團中,除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外,裴寂始終是第一號人物,而劉文靜則始終屈居第二。

劉文靜自認為才能超過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戰功,認為裴寂因為李淵故舊的感情位居自己之上,心中對此不服氣。每到議論政事,常常與裴寂唱反調“寂有所是,文靜必非之”,於是兩人的關係出現了嫌隙。

有一次,劉文靜與他的弟弟、時任通直散騎常侍的劉文起一起借酒澆愁。喝醉後,劉文靜居然拔刀猛砍柱子,怒罵道:“總有一天要砍了裴寂的腦袋!”

真是人倒黴起來連喝水都塞牙。劉文靜家裡接著發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他弟劉文起便幫他找了一個巫師作法祛妖,要知道在唐朝行厭勝之法可是大罪(武則天后來就用的這個手法除了王皇后)。恰好,劉文靜有一個小妾失寵,索性弄了你死我活的便將這件事告訴了兄長。兄長見妹妹在劉家失寵,於是告發到朝廷稱劉文靜打算謀反。

劉文靜被逮捕,李淵命裴寂和蕭瑀擔任主審官。明明知道裴寂與劉文靜關係已不共戴天,這時讓裴寂去審案,李淵的用意不言自明。 劉文靜做出了這樣的供詞:“首義之初,臣任司馬,與長史裴寂的地位和威望都差不多。而今裴寂貴為僕射,居有豪宅,而臣的官位和賞賜卻與常人無異。臣東征西討的時候,老母親和家人留在京師,臣都沒有時間照顧,臣確實有點心存不滿,加上醉酒,才會發出怨言。” 李淵拿著劉文靜的供詞在朝會上對群臣說:“看他所說的,很明顯就是想造反了。” 只有蕭瑀和李綱替劉文靜說了公道話,認為劉文靜絕無反意。

最後李世民站了出來,替劉文靜辯護說:“當初在晉陽時,是劉文靜最早提出了舉義之策,後來才告訴了裴寂。等到攻克京師,他們所得到的信任和待遇卻相差太大,劉文靜的失望或許是有的,但絕不敢謀反!”

讓李淵最後下定決心的,是昔日“好友”裴寂。他對李淵說的:“劉文靜的才幹和智略確實是超過常人,但他性情輕躁兇險,且悖逆之言行業已昭然,何況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高祖竟聽其言,遂殺文靜、文起。

武德二年九月初六,劉文靜與劉文起一同被斬首,家產抄沒。

臨刑之前,劉文靜仰天長嘆:“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

為何他是大唐開國被殺的首個功臣?秦王求情依舊難逃一死-讀唐史

劉文靜之死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事實真的是“高鳥逝,良弓藏”嗎?其實不然。

劉文靜是秦王的頭號輔臣,也是秦王政治上最為得力的助手。早在太原時,劉文靜和李世民就已惺惺相惜,關係非同一般;征伐薛舉兵敗被免職,劉文靜靠秦王恢復爵位;秦王任元帥西征薛舉時,劉文靜是元帥府的長史;秦王官拜太尉兼陝東道行臺尚書令時,劉文靜再次擔任陝東道行臺左僕射。說白了,劉文靜現在不只是天子李淵的民部尚書,更是秦王李世民的死黨。

歷代帝王都極力防範的出現與朝廷權力平行的小集團。封建君主不允許任何人分攤其手中的權力,李淵當然不會例外。當然,他也不會允許他的任何一個臣子把本該獻給他的忠心轉移到其它地方去,即便這個臣子是開國元勳劉文靜也不行!所以,秦王出面替劉文靜辯護,不但不可能挽救劉文靜,反而會強化李淵對這些事情的判斷以及他殺雞儆猴的決心。

而劉文靜的存在嚴重威脅了李唐王朝最有權勢的兩個人的政治利益:天子李淵,首席宰相裴寂。

李淵:在我眼皮底下搞小團體,那你是聽秦王的還是聽我的?還當我是天子嗎?

裴寂:你才華是在我之上,還想砍我腦袋呢,我能不管讓你砍嗎?

所以,劉文靜是必死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