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信陵君?他是位合格的小舅子吗?

用户68708500


信陵君原名魏无忌,是魏国公子,与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信陵君是战国魏安釐王的弟弟。因被封于信陵,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

魏国在战国初年,因为李悝变法有所发展,后来又逐渐衰弱。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魏无忌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还因救赵得罪了魏王而不敢回国。前243年,魏无忌因伤于酒色而死。

那信陵君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小舅子呢?

我觉得他当的还是不错的。在赵国被秦国围攻危在旦夕时,他姐夫孟尝君派人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当时就向魏王请求发兵,在被魏王拒绝之后,他就带上自己的宾客,准备去跟秦军拼命了。在他的江湖朋友侯赢的指导下,他盗了他哥哥魏王的兵符,杀了他哥哥的大将,带着他哥哥的大军,把秦军打败了,赵国得到保全。他也就救了他姐夫。





历史漫谈君


魏国自武侯之后就没出过正经有政治才能的人,武侯过后就后继无人了(看虎狼秦国的子孙!),梁惠王还被孟轲评为“望之不似人君”。我看战国列国争霸,时间跨度之长令人眼花,最后得出结论,这简直就是生儿子PK。儿子们生得好,一代强过一代,代代累积而有秦国一统天下(秦武王可能政治才能不足,但是人家很快就死了,赢柱可能平庸,可是人家也很快就死了,要不说人秦国国运也好呢)。魏国恰恰就是反面教材,真如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政务繁忙耽于酒色的同时,要认识到教育下一代才是重中之重啊。。。哈哈,跑题了,虽说魏国子孙没出过有政治才能的人,要么庸庸碌碌、要么志大才疏瞎折腾、要么连志也没有,就是瞎折腾,但也有例外,魏无忌要算一个。

他老子魏昭王没有选他当接班人,选了个魏安釐王,也是魏国气数已尽。倘若魏无忌能在位二十年左右,秦国能否统一天下都有可能要打问号啊,老魏国的家底可不薄。

好评:

所谓真正的政治才能说白了也很简单,(权谋 + 识人用人)而已。魏无忌是真正的公子哥儿,却能非常不一样地礼贤下士、真正做到识人用人。相比较用鸡鸣狗盗之辈(虽然也是用,但是大小却不一样),你看看魏无忌用的都是什么人,牛逼啊。后来去赵国又发生一件事,赵胜嘲讽他为了酒鬼和赌徒而费心,说魏无忌都结交的什么人啊。结果呼啦一下,自己帐下门客少了一半,都跑魏无忌那里去了。说明无论用人识人还是讲政治人心,赵胜都没有脱离自己出身的世俗框架,而魏无忌胜过很多。区区一个“公子”(想来他爹应该生了很多他这样的公子),两败秦国大军;蒙鹜战败,秦封闭函谷关。要知道这时候,六国可以说其实已经到了风吹烛灭的末世,信陵君能有这样的战绩,可以说是力挽狂澜的人。

战国四公子,黄歇有点意思真是自己费了力爬上来的,但要数牛逼,魏无忌当得第一。田文和赵胜跟他比起来,无论内在能力还是外在业绩,都差很多。

差评:

缺点呢,侯赢已经用行动表明了。侯赢担心他虽然听取了建议,但是临阵时仍然舍不得杀晋鄙,犹豫不决妇人之仁,所以跟他说,你到军中,我北向自杀以送君。信陵君这就没办法了,舍不得杀晋鄙也得杀。再者,当时以信陵君在诸侯国和魏国国内的号召力,不谋求对魏安釐王“取而代之”,而是安安分分做个养门客的公子,对魏国和列祖列宗来说不一定是个正确选择。所谓政治,往核心和往虚里说,就是人心而已。以信陵君当时的地位和声誉,取而代之不但可以做,而且应该很容易做。妇人之仁,留他异母弟弟在上面。王位之上,一个平庸而缺乏才能的人能做的,就是猜忌和打压比自己强的人,仅此而已。

对了,魏无忌还有个狂热粉丝,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刘邦游手好闲,得不到乡里的“正确评价”,于是跑去大梁追星,想要投靠信陵君门下(那时候没有微信朋友圈,也没有今日头条,他不知道信陵君早已经死了,没办法,又多方打听,听说张耳得信陵君衣钵真传,于是投张耳门下);一直到后来当上皇帝了,对信陵君陵墓还恭恭敬敬,扫墓,派人守墓,“不忘初心”,也算一段佳话。



历史摘要


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位。也是战国末期寥寥可数的曾打败过秦军的人。但正所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一样,信陵君的才和诸侯间的声望就是他最大的罪!!!

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子,魏安嫠王异母弟。在当时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作风和急人之困的行为闻名于世。正因为如此他得以食客三千,其中不乏侯赢,朱亥这样的得人才。因信陵君之故“诸侯不敢加兵谋魏数十年”。

他人生最光辉的一个行为就是“窃符救赵”。在这次事件中,他看到了唇亡齿寒,看到了非合纵无以存列国。在魏王畏惧秦国不敢出兵时,信陵君则“欲以客赴秦军”。这种精神就算是自不量力也令人赞赏。关键时刻门客朱亥在军营中锤杀大将晋鄙夺得兵权。信陵君才得以统军出战,并大胜秦军,这一战信陵君不敢回魏国,在赵国客居十余年。依然宾客不绝。

太史公在史记中对其评价甚高,在魏公子列传中有100多处称“公子”。另外三个公子列传是没有的。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对魏无忌的评价都很高。如李白有首诗:“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收复外蒙古的徐世昌曾评价曰“六国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赵,只身公子能二退强秦”。

最后信陵君的一生是被推崇和猜忌的一生,推崇因为有才,猜忌也因为有才。因为被君王猜忌,所以纵然名闻天下,却半生不得志。或许如果他是一个庸人,过的或会更畅快一些。因为有才,有声望,有理想所以一生是憋屈的。

他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是一把手!!!


大拿陈


魏无忌,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首。魏昭王少子,安釐王同夫异母的兄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进行评价:

第一,交友广阔。信陵君的朋友圈,上到平原君赵胜这样的王公贵胄,下到看门的候贏、屠夫朱亥这样的贩夫走卒,甚至如姬(魏王的小妾)都有往来。

第二,礼贤下士。生为魏国的贵公子,他能恭恭敬敬地为看门的老大爷侯赢驾车,他能与赌徒毛公、卖浆的薛公一起把酒言欢,真可谓求贤若渴!

第三,宽厚仗义。他不惧强秦,排除万难窃符存弱赵,他不顾安危,联五国之兵退秦军。

第四,才高遭忌。由于他的存在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威胁,秦王只能花重金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以至于他遭到排挤。


乐优梦然


一,从亲情的角度讲,信陵君何止是一位合格的小舅子!大爱无疆,也远远不是亲情这么简单。

二,要评价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其一生的标志事件,应为最佳样本。明人唐顺之著有《信陵君救赵论》,从六国救亡的角度,首先肯定信陵君窃符救赵无罪有功。从历史的结果看,救赵的成功使得秦国吞并六国的时间推迟了四十年,窃符救赵,有功于六国,断无非议。但是,该文先抑后扬,转而从君臣论的角度,指责信陵君无视魏王权力,乃背公卖恩。以明代君主的专制之道,衡量战国时代的君臣关系,唐文此论差矣。如钱穆先生所言,此乃“时代意见”而非“历史意见”,实不足论。

作为信陵君的同时代人,大思想家荀子著有《臣道》一文,他称信陵君是社稷之臣,是明君所尊厚的拂臣。拂臣抗拒君主的命令,纠正君主的错误,安定国家于危难之时,最终大利于国家社稷。

信陵君窃符救赵之行虽拂逆了君主的权力和意志,却安定了国家社稷,可谓是从道不从君。功成之后,遣军归还魏王,自己选择客居赵国,乃明智之举,也终得善终。

信陵君通于臣道之极限,侠客之巅峰。无怪乎汉高祖刘邦归心低首,成为信陵君终生的粉丝!余深以为然。


查文军—书剑走江湖


信陵君无忌当初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救赵的,准备带领自己的一百多位门客远赴邯郸,如飞蛾扑火投入虎狼之秦。战国四公子也仅有信陵君能够如此这般壮怀激烈(作为小舅子,无忌不是很看得起与他齐名的姐夫平原君赵胜)。

70多岁的候赢和他的朋友屠者朱亥乐于为信陵君牺牲并且帮助无忌矫杀晋鄙夺取兵符,最终救赵成功。从道义原则和亲情角度,信陵君无忌都是战国时代最牛逼的小舅子。


陈夫子读史


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在历史上也是评价最高的一位,用朱亥杀晋鄙,统军救下赵国,为东方六国赢取了一定的缓冲时间,战国后期,能让秦军头疼的人,也就剩李牧和信陵君了,后来秦国散布谣言,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信陵君备受猜忌,为躲避祸害,纵情酒色,不久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