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屢次勸諫,敢於揭露曹氏父子的過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提到崔琰我們都會想到他和曹操的故事,但是崔琰並非最初就和曹操在同一個陣營裡。但是崔琰的人生還有其他事情可以講講。崔琰這個人的性格並不滑頭,家經典。到二十九歲的時候,崔琰認識了公孫方和一眾名士,又跟隨有名的經學大師鄭玄學習。這一年可以說是崔琰人生的轉折點。可惜的是也是在那一年黃巾軍勢如破竹打過了北海,鄭玄的教學活動不能像以往那樣正常進行,只能躲到山裡逃避戰亂。但是逃到山裡意味著不能順利地和外界進行往來,他們在山裡沒有食物,他們的授課活動不得不停止。鄭玄也因為不能再給他們上課而跪下來向他們告別。當時崔琰學也上不成,周圍又都是強盜土匪,一時間無路可去。離開家鄉四年後,崔琰回到了清河縣城,回到家中他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只好每天都在家裡彈彈琴,閒賦在家。

崔琰屢次勸諫,敢於揭露曹氏父子的過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公元205年,曹操打敗了袁紹,在翼州和崔琰見面商議事情。當時翼州進行人口普查,人數有三十萬,這個數據說明翼州在當時可以算是很大的一個州縣了。曹操對此也有所瞭解。但是崔琰認為,當世道艱難,中原四分五裂,現在袁紹死了,袁氏家族的兩兄弟並不和睦,翼州也因為戰亂民不聊生,屍橫遍野。曹操的軍隊來到翼州,首先做的不是做出一些仁義的行為,沒有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而是在這裡談這些事,難道這是百姓們對曹操軍隊給予的期望嗎。曹操聽了崔琰的話,面色變得嚴肅起來,並且反思了自己的行徑。這也是崔琰對曹操的一次成功勸諫,也可以看出崔琰此人敢於勸諫,直言不諱。

崔琰屢次勸諫,敢於揭露曹氏父子的過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之後曹操去幷州作戰,崔琰還是留在鄴城,繼續輔佐曹丕。那個時候曹丕很愛好打獵,每天都會特意換衣服,換車馬,在特定的時間出去打獵。如果只是一個愛好倒也沒什麼,但是曹丕對打獵這件事已經到了沉迷的程度。所以崔琰看不下去了,上書勸諫曹丕。在上表中崔琰引經據典,通過多個例子,來勸諫曹丕。他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一個真正賢明的君主,不能把自己的愛好放在第一位。

崔琰屢次勸諫,敢於揭露曹氏父子的過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國家境況尚且困難,人民尚且不能安居,作為一個國家的儲君,曹丕不能不顧國家社稷。曹丕看過崔琰的上書之後感到羞愧難當,聽從了崔琰在上書中提到的建議把他打獵所要用的器具,所要穿的衣服都燒了,以此來表示自己的決心。並且曹丕沒有怪罪崔琰,並且希望以後他也能繼續像這樣指出他的錯誤,並且給他建議,讓他變得更好。

崔琰屢次勸諫,敢於揭露曹氏父子的過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我想崔琰的死和楊訓脫不了關係。崔琰其實是在諷刺一些不合情理的批評,但是卻被人曲解為在隱射曹操。最要命的是言多必失,曹操相信了這句話是在諷刺他,崔琰也成為了一個死在猜忌下的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