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曹操竟內心自卑,還曾作弊,被人當場看穿

現實生活中,時常有人為了考試能順利通過,就找人替考。這種現象是嚴重的作弊行為,當然會引起大眾批評。有人評論:“自己考不過,就找別人捉筆,實在可恥!”批評得很對,但是,這裡的“捉筆”卻用錯了,這是不清楚“捉刀”和“捉筆”的意思,把兩者弄混了。

一代梟雄曹操竟內心自卑,還曾作弊,被人當場看穿

“捉刀”一詞出自《世說新語·容止》。說的是曹操有個名叫崔琰的武官,字季,長得儀表堂堂,胸前長鬚飄飄,更顯威武不凡,連曹操都常認為自己相貌遠不如他。有一次,匈奴派來的使者要見曹操。曹操為了讓外國使者見而敬畏,就叫崔琰冒充他代為接見。接見時,崔琰穿戴魏王的衣帽,比平時更有精神。曹操自己卻持著刀,畢恭畢敬地站在崔琰的坐榻旁,扮作侍衛,一旁觀察匈奴使者。接見過後,曹操想知道匈奴使者的反應,便派人去暗暗打聽。使者說:“魏王固然儀表出眾,可是那個床頭捉刀人,看來倒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一代梟雄曹操竟內心自卑,還曾作弊,被人當場看穿

這個故事後經演變,人們便稱代人作文為“捉刀”。如請人代寫文章,就叫“請人捉刀”;而替人作文的人,叫“捉刀人”。

而“捉筆”一詞就很常見了。“捉”即“握住”、“拿住”之意;“捉筆”的意思就是提筆、執筆了,並沒有“替別人寫作”的意思(如果要想表達找人替寫文章的話,可以改為“找人捉筆”)。例如“崔永元:匆匆走上長征路,捉筆題詞頻出錯”,再如“美國國會法律顧問辦公室是眾議院起草議案的重要工作機構,擔負著眾議院絕大部分議案的起草工作,因而被稱為‘議案的捉筆人’”。

一代梟雄曹操竟內心自卑,還曾作弊,被人當場看穿

這兩個詞其實很好區分,只要記住“捉刀”有“替”的意思,而“捉筆”則沒有此意,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