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元朝統一中國和滿清統一中國,對華夏民族算不算侵略?

都被註冊了我怎麼呢


這個問題極其難以釐定,因為否認的歷史包袱與承認的歷史爭端同樣沉重。

首先,如果元清非中國,那麼98年的元朝,267年的清朝,這兩個時間段,歷史難道是空白的麼?

如果元朝人算作蒙古人的國度,那麼如今中國有蒙古族,是故,這段歷史站在民族立場而言,是可以算作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歷史的,清朝的情況也是如此。

元清加起來這364年的歷史,總是不能無視的,如果算作是侵略和殖民,那麼在編史和紀年的時候,這兩段歷史,難道要用亡國來形容?彼時每個中國人都是亡國奴,都是被殖民的土著?這感情上不好處理,中國賴以自豪的延續五千年的文明,居然中斷過364年,這樣的事情,估計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同時,如果否認這兩段歷史時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那如何去定義生活在這兩個時期的中國人,畢竟我們的祖先也生活在這兩個時期過。是將他們所創造的文化和文明,當做是異族文明?那這無疑更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

元和清,古典意義上的中國,應該算是亡國了,但這種亡國,並不是指文明的毀滅,而只是消亡了漢人王朝的統治,漢人們成為了二等乃至三等公民,但是漢文化和文明依然在延續,雖有折損和侵害,但並未消亡。

亡國,或者說是亡政權,哪怕你再不喜歡元清這段歷史,但也無法抹掉我們今日文化中存在著這兩個時期注入的基因。官方永遠也不會去否定這兩個王朝非中國,這太傷害少數民族同胞的感情,是給民族分裂分子製造口實。

而我們普通大眾,也不應該持“元清非中國”這種論調。元和清,雖是異族統治,施行的也是民族壓迫政策,但其文化依然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諸如西方文明殖民東方世界一般那樣徹底消亡了文化的印記,所以站在中華文明的立場而言,哪怕這兩段歷史充滿了血腥和殘酷,不平等和壓迫,也算是組成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青年折緣


算!!!!別問了,這還用解釋??! 元朝都實行類似於印度的種姓制了,國家分四等人,漢人是最末一等,可以隨意辱之殺之! 元朝一共就90年,在這90年間所有的蒙古統治者包括酋長皇帝們都不會說漢語,一幫外國人啊!!!!清朝老巫婆慈禧被八國聯軍打成沙雕後八國聯軍要求分割中國土地,滿族老妖婆好不可惜的說出: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什麼意思?那不就是他們滿族自己就是侵略者,如果其他侵略者想過來瓜分土地的話,寧願賜予其他侵略者,也不能留給漢人!!!! 就這麼顯而易見的事情,蒙元和清朝不是侵略者是什麼???是咱們爹咱們娘???!!


Guyver6


我看過很多人的回答,本來不想說了,可有些事情卻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讀小學時上歷史課知道了我國曆史上的元朝和清朝如何強大如何了不起,我覺得很自豪。但是當我成年後去書店翻閱歷史書籍,才知道我的歷史認知有多麼的不堪,我才知道什麼是涯山之後無中國。回顧歷史必須有勇氣面對歷史,有些人一說到日本侵華就咬牙切齒,一問到元清是不是侵略就瞬間陽萎,真的讓我這區區女子看不起。沒錯,現在的中國是56個民族團結的國家,當年的侵略者也被湮沒在民族融合的長河裡。做為後人不過就是付之無關痛癢的一笑而已,有誰知道亡國之痛,喪國之恥?古代做為以漢民族為主的中原國家的中國持續發展了幾千年,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但是都是漢人的政權,百姓擁戴,因為百姓覺得我們都是漢人只不過換了一個當家人而已。但是當蒙古大軍鐵蹄踏入中原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漢人王朝的覆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話一點不假,蒙古滅亡了南宋,日本學者就此嘆息“涯山之後無中國”,日本當時不承認蒙古取代中國的合法地位。元朝這個稱謂是漢人說的,蒙古人的稱謂是“拖雷汗國”。它只不過是整個大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而已,蒙元的統治不得人心,他們把漢人排到了社會最底層,沒有任何地位。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是赤裸裸的侵略,但是好在蒙古帝國沒有斷絕中華文化的繼承傳揚,沒有造成中華文明斷代。明朝末期天災肆虐民不聊生,四方百姓揭杆而起豎起義旗助推了國家政體的消亡,大漢奸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讓滿清韃擄長驅直入,不費一刀一槍揀了個大便宜成了中國的主人。有些人腦殘式的認為清朝代表的就是中國,可是清朝皇帝的話可能很打你們的臉,他們從沒說過自己代表中國,他們說自己是滿清的皇帝不是中國的皇帝,也不是替中國人守社稷。中國人的社會地位也一如蒙元統治時期那樣被打到了社會最底層,滿人才是清朝的主人,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特權。清兵入關強行讓漢人百姓剃鼠尾金錢辮這種醜陋的髮式,強力打壓漢人的尊嚴。揚州十日血屠全城,光是和尚收殮的屍體就高達80萬具,是南京大屠殺的近乎三倍。加上清朝各個時期因反抗滿清而被殺的漢人高達百萬,請問各個以滿清為榮的無知之輩,這是不是侵略?是不是罪惡?累累白骨向誰訴?螢螢鬼火有誰憐?看到這些我對那個曾經的封建王朝充滿了痛恨。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北京殺清兵時百姓看熱鬧?因為百姓對這個異族侵略者統治者滿是仇恨滿是失望。中國歷史上的元、清入主中原就是侵略行為,任何否定任何辯解都是廢話。我們讀歷史必須有勇氣面對歷史,正視歷史。不能因為蒙古人和滿人併入了中華民族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以影響民族團結為由加以否定。如果這樣和日本右翼極力否定侵華歷史有什麼區別?正視歷史才是對歷史的尊敬!絕對不是煽動民族對立互相仇視,一個民族不敢正視自己的歷史那將是怯懦的。我只希望歷史不要重演,悲劇不再發生。


jabx桀驁不馴


算侵略,是殖民地,也是亡國了。

看看朱元璋的口號就知道了。

朱元璋在《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提出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朱元璋要推翻暴元,因為“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有興趣可以看看原文,寫的非常不錯。

後來的孫大炮也有個《奉天討滿檄文》寫的也很好。

“降及有明,遭家不造,蕞爾東胡,曾不介意。遂因緣禍亂,盜我神器,奴我種人者,二百六十有八年……昔三桂啟關,漢家始覆,福酋定鼎,益因緣漢賊,為之佐命。稍浴漢風,遂事羈縻,維時中邦,大勢已去……漢族義師,屢蹶不起,爰及洪王,幾復漢土,曾胡左李,以本族之彥,倒行逆施,遂使虜危而復安,久留不去,此實孝孫之已醉,非逆胡之可長也……”。

他的口號也是跟朱元璋一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當然,這些東西與意識形態相背馳,比較敏感,加上《王朝》系列電視劇和清宮劇、清穿劇的影響,不喜歡滿清的沒多少了,歷史就被淡化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元朝和清朝不能一概而論,元朝算侵略,清朝算“政變”。也許大家看到我這樣的提法,會啞然失笑,會問,何為侵略,何為政變?既然如此,敬請聽我慢慢道來。

北宋統一中原,卻未統治蒙古高原

我們都知道,宋朝最大的功勞是把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國”統一起來,成為以漢民族為正統的大一統國家。雖說宋朝是大一統的王朝,但宋朝在疆土上卻無法跟漢唐兩代相比。漢代疆域最大時北抵遼東,朝鮮北部,南至華南,越南北部,西北佔領漠南。唐代版圖最大時,是在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大約1240萬平方公里,整個東北,西域、漠北、漠南都被唐朝控制。

蒙古滅宋是侵略戰爭

北宋建立時疆域只在山海關以南,西北只到陝西境內。蒙古高原到東北都是遼國的地盤。到北宋後期,金崛起滅掉了,佔領了北方,並南下侵略北宋,發生了“靖康之變”,欽徽二帝被金虜到東北,北宋滅亡。整個北方被金佔領,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建立南宋,南宋與金形成對峙。之後便是蒙古人崛起佔領北方,南宋與聯合蒙古滅掉了金,蒙古便著手滅宋戰爭。也就是說,直到宋朝滅亡,整個宋朝都是遭到北方的三個遊牧民族的輪番吊打,而且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除了節節敗退,並未佔領東北和蒙古高原的一村土地,沒有統治過塞外任何一個民族。

宋朝滅亡後,蒙古人佔領了整個中國,建立元朝,執政中原。在蒙元時期,蒙古統治者把統治區域內的人民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為蒙古人,第二代為蒙古人的幫兇色目人,第三等是原金朝統治下的北方漢人,最後一等是南宋漢人及南方各民族。

這是個歷史事實,當年蒙古入主中原就是屬於侵略,而且在執政後頒佈的四等人制度,是明顯的種族歧視。如果要問蒙古人打南宋是不是一個國家侵略一個國家,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宋朝時,宋朝國家並不包括山海關以北,宋朝和蒙古分屬兩個國家。而且蒙古不是隻打宋朝,而是打遍歐亞無敵手,在中亞和俄羅斯建立了四個汗國。俄羅斯被蒙古統治兩百年,俄國人把蒙古人看成侵略者。特別是今天還有個蒙古國的情況下,曾經發生在中世紀的那場浩劫,該怎麼定性,應該尊重歷史事實。

滿清入主中原是一個國家兩個民族的鬥爭

本文開頭我就說,滿清入主中原是屬於政變。何為政變呢?政變就是一個國家內部改變政權的簡稱。在滿清入主中原前,建州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曾是明朝“建州衛”的世襲指揮使,雖然努爾哈赤是女真人,但和明朝統治者卻分屬一個國家內的兩個不同的民族。後來,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又降服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後金,並創建立了強大的八旗軍隊,為其子孫不斷與明朝對抗,併入主中原打下堅實基礎。從這個歷史事實來看,滿清的建立者和明朝的戰爭,就是一個國家內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政權的戰爭。因此,我說滿清入主中原是屬於政變,不是侵略,是有依據的。而我國今天的疆域是繼承了清朝時期的領土。清朝統一了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就理所當然是我國不能分割的領土了。


若愚趣談


一直想把這個問題澄清下。毫無疑問,蒙元和滿清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歷史,但從民族歷史發展的眼光和視角看,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侵略”是完全成立的。

歷史上,民族摩擦和民族侵略應該區分開。


在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上,部落之間的戰爭是一種常態。究其原因,古代自然環境、生存狀態和經濟、文明都直接影響到本民族的發展。

為了生存,為了利益,有的部落選擇了野蠻暴力的手段發展壯大自身勢力。無論是蒙元還是滿清,他們一個是遊牧部落,一個是漁獵部落,在一千多年前,具有一些落後的基本特徵:崇尚掠奪的暴力方式,他們認同的是一種本能的森林生存法則,亦即,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在牧場有限、山林資源有限的現實環境下,當部落人口快速增加,實力迅速增大,生產力無法滿足生產需要的時候,更讓這些野蠻部落滋生出掠奪行為。元朝時,草原上的“搶親”習俗,滿清皇太極時代,叔嫂亂倫行為,都是這種落後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直接反應。

於是,漁獵、遊牧部落與中原文明之間的對抗一直表現為,民族“摩擦”狀態。

這種狀態的特徵為:規模小,範圍小,常態化,持續性長。只要塞外部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的狀態,和先進農耕文明之間的摩擦就不可避免。

這一時期,當代歷史學界稱為民族融匯時期。

然而,當這種摩擦超越了界限,我們說,越界了,性質就發生了變化。

從“摩擦”到“侵略”性質的變化,讓民族融匯變成了中原被奴役的壓迫狀態。


為什麼說,蒙元和滿清是對華夏民族的侵略呢?

所謂侵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侵略,指侵犯別國的領土、主權,掠奪財富並奴役別國的人民。侵略的主要形式是武裝入侵,有時也採用政治干涉、經濟和文化滲透等方式。

狹義的侵略,引申到民族概念上,亦然。蒙元時代,蒙古和大宋朝廷沒有統一,他們是對抗關係;滿清時代,建州女真雖然是明朝臣民,但是,其首領努爾哈赤帶領他的族人在遼東實行高度的民族區域自治。當他統一關外各部落後,反叛明朝,分裂明朝,把關外建成一個新的小王國——後金國。然後,不斷大規模用兵,對中原襲擾,以戰爭武力的暴力掠奪形式,長期向中原民族進行戰爭掠奪。

目前存世的滿文老檔,詳實記錄了後金如何大規模長期掠奪關內人畜的野蠻行為。最多的一次,虜掠的人畜是多達97萬,把人和畜類同樣計算,對中原人的蔑視到了何種程度,簡直觸目驚心。此掠奪性既體現出其愚昧落後性質,野蠻性質,更是藐視生命、推行暴政導致嚴重的歷史倒退性質。

當其部落首領不滿足於這種初期的掠奪行為,變本加厲,擴大戰爭規模,最後實現佔領中原,達到長期掠奪的既成事實。

如《韃靼戰記》對滿清對中原戰爭的野蠻殘酷性都有詳細記錄。殘酷的入關戰爭,造成了7000萬人的銳減。

“侵略”造成的傷害是肉體的,精神的,更是文化的。


這種民族侵略的結果,帶給華夏人民的必然是災難性的,而且是令人恐怖的,血腥的。比如,蒙元的四等人制度,初夜權制度;滿清政權下的剃髮易服制度,都滲透著落後野蠻性,同時,他們的進入對原本先進的中原文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性。尤其是滿清的建立,讓這種破壞性更深入持久,對中原人民的傷害更深刻。

這是一個叫呤唎的外國人筆下的滿清政權現狀,連一個外國人都已經看出來,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態是什麼樣子,如果這還不算侵略,那麼,這算什麼?難道如同某些人所說,這是一家人之間的打架?!誰家裡打架,要如此去奴役自己的家人?

這還是那個外國人的記錄,從這段記錄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這個這個結論:侵略性。而且是滿清統治階級從幾個方面進行“侵略”:一方面,改變了中原民族的身份認同,讓原本優雅的華夏衣冠蕩然無存,讓落後的、野蠻的,愚昧的辮子狀態出現在了華夏民族身上,這是掠奪性質的,是強迫性質的,是暴力性質的,當然是侵略性質的,這是“奴役”華夏民族的勞動人民的結果。

結果呢?危害有多大呢?

滿清政權極其腐朽,公開和外國勢力勾結,對華夏民族造成的傷害,被一個外國人看的清清楚楚,那麼,作為我們,難道還看不清楚嗎?

後來,歷史上兩次驅除韃虜,一次朱元璋,一次是孫中山,表面上看是民族主義,其本質卻是文明的迴歸,是文化推動歷史的進步,喚醒民眾的覺醒,是文明最終戰勝野蠻的必由之路。

總之,蒙元滿清建立後,對文明的掠奪,踐踏,給中華大地帶來嚴重的災難。摩擦也好,侵略也罷,都是塞外部落文化和中原文明的強烈碰撞所產生的炫目火花,它是先進和落後文明之間因衝突導致不可調和的必然結果。“摩擦”是“侵略”的早期初始階段,而“侵略”是“摩擦”擴大化升級,他們都改變不了那段“奴役”中原文明的野蠻歷史。


卓爾艾米


1.不是地方勢力與中央的矛盾。蒙古滅宋之前已經十分強大,鐵木真完成統一蒙古諸部,攻金滅夏,滅西遼和花拉子模,橫掃中亞東歐,無人能擋住蒙古鐵蹄,但是追溯蒙古的歷史,沒有與華夏民族有多少並蒂之源,也就是說有華夷之分,蒙古帝國作為獨立民族主權國攻打金夏宋,是侵略無疑。而滿清不然,滿清發跡於建州女真,是明東北多個衛之一,最後入關建政,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叛亂”。



2.文化和軍事上是對抗狀態。蒙古民族是遊牧民族,所以在冷兵器時代,佔盡優勢,橫掃歐亞大陸,但是征服了中原王朝的蒙元,除了忽必烈崇尚漢文化之外,後面的元帝和蒙古貴族仍然採用蒙漢分治的辦法,並行而立,無法融入中華文明,對於漢地呈現奴役狀態。滿清前期是明王朝的一部分,明朝衰敗凸顯之後,滿清統治者呈現取而代之的積極心態,封官建制,模仿漢制,接受漢化。


3.蒙滿最終融入中華民族。從當時的歷史看,對於中原民眾來講,蒙元和滿清都是蠻夷侵略者,只是滿清入關以後,很快贏得民心,繼承法統,承襲政權,開疆拓土,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蒙元作為侵略者統治漢地失敗以後,被明朝擊敗北逃,後又被分化瓦解,迴天無力。直到後來,滿清入關以後,收服喀爾喀蒙古,設立烏里雅蘇臺將軍,正式將蒙古納入中國版圖,蒙古族隨之融入中華民族。


話說春秋


自然屬於侵略,我依然覺得正確的歷史觀是放在當時的情況看待各方勢力。

就說明末,明金之間屬於華夷之爭,明順之間才是政權之爭,金的文化習俗絕對不屬於中華文化,野蠻的金錢鼠尾和日本人的月代頭一個樣,是北狄--肅慎、匈奴、鮮卑、突厥、女真、契丹、党項等的標誌。中國講究天子居中以制四夷,狄與中國顯然不同家。

元清作為北狄王朝,必然摒棄了中華的正道。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以族分配天下的利益。中華王朝講求華夷之分,然而四夷歸服中華者,帝王一視同仁,對中華有功者,封侯不在話下。所以中華王朝對於各族,在政治上是一視同仁,並沒有民族政策的歧視。

元清,不管他願不願意,民族政治上的不平等不公平必然存在,統治者需要這種不公平來維護地位。元分四等,清劃滿蒙回藏漢,從統治者開始的民族歧視,蔓延全國,民眾怨氣沖天,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莫如是。

今天中國講求民族團結,實際上這是統治者的政治手段,是維護中國統一他不得不堅定的立場,是好的。可是,作為個人,我講求理性,對錯是非我們分明,歷史雖然是過去但是依然存在對錯。很多中國人,太愛把自己憂國憂民的胸懷帶到生活中,有些事他做起來就會像政客一樣帶著目的來做而忽略事情本身的對錯,當然其中也不乏有意扭曲之人。

最後,我想問個問題。

有那麼多人喜歡說東北是清帶過來的嫁妝,意思就是說東北自古不是中國領土,可是面對元清非中國論,又有人說明朝設置奴兒干都司,建立衛所,甚至封努爾哈赤為將軍,努爾哈赤反叛屬於中國內亂。我就想問:東北是不是明朝的領土?


神晤


社會科學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但凡有一科不通,那麼在深入研究其他學科的過程中,必定會碰到難以解釋的點,正如本題目中提到的,元清算不算對於中華的侵略。

首先,現代國家大多是以民族國家為基礎形成的,而民族國家的概念是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之後才出現的。自此時起,領土以外的其他民族國家對本國的侵略,才算得上是現代國際意義上的"侵略"。而在古代,一個政權,無論是否同一民族建立的,對另一個政權的攻擊和佔領的過程,應當被定義為征服王朝的建立。因為當時連"民族"的概念都沒有,何談"民族入侵"。

而具體到元朝與清朝,情況又有略有差異。古代中國,本身就不是以血統來論民族,而是以文化認同來論民族。所以,當鮮卑人,匈奴人完全接受漢文化之後,他們就被認為是"中國人",自然,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都推崇儒家文化,清朝的雍正皇帝更是在《大義覺迷錄》中,毫不避諱地承認滿洲人是中國人。可見,當時的元清,對於"中國"而言,根本算不上侵略。

至於有人將元清與日本混為一談,若非知識貧乏,便是居心不良。且不說元清實在民族國家誕生之前存在的征服王朝,不能以近代以來標準視之,只元清兩朝尊奉中國傳統文化一事,便可認為元清乃是華夏正統。日本是在中華民族意識覺醒之後(甚至全世界範圍內民族國家觀念覺醒之後),妄圖吞併中國的另一民族國家,以現代之國際法而言,其的確屬於侵略,侵犯我國主權無疑。且在日佔區,日軍推行日語教育,意圖消滅日佔區同胞之民族意識,這顯然是以滅種滅文明為目的之侵略。

因此,元清兩代,於中國歷史上上諸多征服王朝,如秦漢隋唐一樣,屬於華夏一系之王朝,並不屬於所謂的外族入侵。


庭州行者


中華文明從來不以血統傳承的,中華注重的是文化傳承。元清兩代並沒有扼殺中原文化儒家思想,尤其是清朝從文化制度基本照搬明朝。而且如今的滿族蒙古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中華民族不只有漢族,其他55個少數民族的文明也是中華文明。在封建時代所有的戰爭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揚州三日清軍屠城確實人神共憤,但是明軍在東北也是這麼幹的,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都是被明軍無差別屠城誤殺,搞笑的是他倆是幫明軍進城勸降的。明末清初的戰爭誰也不比誰高尚。至於崖山之後無中華,明末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出自日本人之口,日本人說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也是日本人關於自我正統地位的呼號。進一步,這也是日本發動大陸戰略的理論基礎之一。如果身為中國人而把這兩句當真,那還真就應了日本人說的這兩句話了——太傻了,不配繼承中華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