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楚汉骄雄》?

历史爱好者88


楚汉骄雄,乃指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传奇故事。



楚汉相争,在中华朝代史上影响极大甚远,刘邦击败项羽,成立汉朝。奠定华夏族为汉族,华夏人为汉人,直到现在我们被称为汉人。彰显汉朝国力威震天下,天下四海之国无不臣服。

刘邦与项羽之争,乃在中华文学史上创造绝佳成语,楚汉之间的战争乃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各国军史专家争相研究。

破釜沉舟,楚河汉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沐猴而冠,垮下之辱,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兔死狗烹等不计其数成语。项羽破釜沉舟的计谋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少胜多击败秦将章邯,王离大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厌诈令到项羽防不胜防。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东巡路上患病驾崩,李斯与赵高篡改密诏,秦二世胡亥继位,下旨赐死太子扶苏,大将蒙括。赵高把揽朝政大权,指鹿为马,众大臣敢怒不敢言。

秦朝以法家治国,律法压得百姓喘息难鸣,苛政猛于虎也,老百姓不堪秦朝苛政重负,纷纷揭芉起义,抗击暴政。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打响抗击暴政第一枪,王候将相有种乎,燕雀方知鸿鹄之志。陈胜吴广起义被秦军镇压,但亦是拉响秦朝灭亡导火索起因。

项羽乃为楚将项梁的侄子,秦军灭楚后,其父项燕兵败后战死,临死前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说:那怕楚国只剩下三户贵族,楚人彪悍,英勇善战,灭亡秦国必定是楚国人。

公元前208年,项羽率领楚军在巨鹿同秦将章邯,王离的秦军对峙,由于楚主将宋义同秦军之战计谋失策,项羽一怒之下杀掉宋义,独揽楚军大权。项羽为了战胜章邯秦军,下令士兵凿沉大船,打烂锅头。破釜沉舟。楚军置之绝地而后生,士气大振众志成城。项羽率领楚军同章邯秦军在巨鹿决一死战,楚军势如破竹,秦军乃本是临时征募的牢犯,郦山工匠所组成。乃为乌合之众,一战即溃。

项羽率领楚军围困章邯秦军,章邯迫不得已,率众向项羽投降。但项羽竟为一己之私利,下令坑杀二十万秦兵降卒,影响极其恶劣。


秦朝未年,天下大乱。刘邦乃为泗水亭亭长,终日混迹于市井之间饮酒作乐,结交甚广。怒斩白蛇后揭芉起义。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攻打秦都咸阳,秦王子婴率众文武百官向刘邦投降。先入关中者先为王,老百姓苦秦久矣,刘邦尽除秦朝苛法,而约法三章。

杀人者亦要处死,

伤人者亦要抵罪,

盗窃者也要入罪。

而得到廣大秦人支持,不杀秦王子婴等皇室成员及众文武百官,而大得民心。

项羽迟两个月率军进入关中,入主咸阳。其后杀死秦王子婴及皇室成员,火烧阿房宫,挖掘秦始皇陵不成功而犯下滔天大罪。广大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项羽而大失民心。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刘邦封为汉王,到关中地区上任。


有官吏嘲讽项羽称西楚霸王乃是沐猴而冠,意为:项羽称霸实为一介莽夫,像猴子一样带皇冠称王,不切实际。项羽一怒之下,命人将该官员生生煮熟了。

韩信自幼饱受别人欺负,垮下之辱令到韩信奋发自强,韩信投奔项羽大军,但项羽自高才傲,怎理会一个无名小卒。

韩信再度投奔汉王刘邦,得到萧何赏识,但刘邦对韩信知莫能用,韩信再度出走,萧何月下追韩信,揽得人才归。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令到汉王刘邦重出中原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

项羽打得刘邦丢盔弃甲,俘获其父刘太公,其妻吕雉及其儿子,项羽将其家属分别放在三个大锅之中,在城下逼刘邦投降。

刘邦说:项兄弟,係我为结义兄弟,我的父亲亦乃为你知父,係煮我的家人,乃为杀死自己人,为人所不耻,乃被天下人所耻笑,有辱项兄弟之大名。项羽听后言之有理,不得不撤兵。刘邦见项羽撤军后,全身冷汗,跌坐地上。


谋士范增向项羽献计,为何不请刘邦来军营作客,酒至正酣时,再令刀斧手杀出,将刘邦处死。项羽认为此计策正合心意,命手下发请柬请刘邦到项羽大营共谋大事。

刘邦接到请柬,无不优心患患,如入项营,岂不是送羊入虎口。但刘邦帐下谋士如云,陈平,张良,萧何岂是能善之辈。张良沉思片刻:大王此行无忧,可平安而归。

刘邦携带张良,樊哙等数人赴楚营,畅饮鸿门宴。项羽已向范增下命令,手令一出,埋伏帐外刀斧手冲进大帐将刘邦斩死。

刘邦带张良进入楚军大营,樊哙备马在外稍等。项羽尽宾主之谊,热情款待刘邦,欢方酒至正酣。项羽畅饮数杯,道尽结拜兄弟之情。范增急在眼里,命项庄出来舞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挥舞着剑直指刘邦,刘邦吓得大惊失色,切时迟,那时快。项伯飞舞着剑跑出来,与项庄撕杀。范增暗下手势,项羽视而不见。张良见状暗示刘邦告辞,刘邦向项羽告辞,项羽还在醉醺醺之中,一声送客。刘邦与张良匆匆告辞走出帐外,一看不要紧,数佰刀斧手埋伏在帐外。樊哙已备好战马,刘邦与张良分别骑上战马,疾驰而归。

范增走上前对项羽大喊一声:主公你忘记了当时定下的计谋吗?项羽酒醒一半,命令部下派兵追杀刘邦。但张良早有预谋,在半路埋下伏兵,打得楚军狼狈而归。

范增无可奈何叹息:不听亚父言,吃亏在眼前。项羽那小子有勇无谋,注定败给刘邦,乃是天意啊!

竖日,范增以年龄为大,身体不适向项羽告老还乡,项羽极其挽留,但范增不为所动,临走时告知项羽好自为之。

韩信三十万大军将项羽十万大军围困在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而导致楚军军心不稳,项羽与心爱的爱姬道别,霸王别姬。

项羽率领大军冲出汉军重重包围圈,辗转逃到乌江边,清点人马只剩下百多人。韩信率领大军正在追杀项羽,旌旗舞动,汉军即将到来。手下正招呼项羽上船渡河过江东。但顶羽沉思不动,与刘邦争天下失败,今全军復没,已成流寇,实无面再见到江东父老,唯求一死,以示明志。西楚霸王项羽面对汉军从容挥剑自杀,一代枭雄名垂青史。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宋朝词女李清照撰词对项羽的评价。

刘邦惜英雄重英雄,搜齐项羽遗骸并厚葬,以尊结义兄弟在天之灵。

项羽生性残暴,残杀成性,而失道寡助,得不到民心支持,失败是必然的。

刘邦心性仁厚,处处为天下苍生着想,而得道多助,得到广大民众拥护和支持,胜利得天下是众望所归。

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历史爱好者88


TVB的编剧有一个不好的特点,总是喜欢扯命运什么的,比如这部剧里面就说刘邦是天命所归,观星观出个什么紫薇帝星,我觉得这让我很出戏耶~

没有这些命运的东西作怪的话,只看两位主角的性格,一位智勇双全,但是刚愎自用,一位是市井流氓,但是知人善用。就看这两种性格的碰撞,才能深刻的感受到原来历史的成败其实早就由他们性格决定了,而不是一直强调的天命所归。

当然里面每一个演员都演的很好,除了两个主角,最深印象的人莫过于韩信和吕雉,这两个人在戏里很多转折点对刘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吕雉作为一个女人却心怀大志,比男人更坚韧和更有魄力,在刘邦被迫退到蜀中的时候,能审时度势接受张良的意见,说服刘邦忍辱负重,留下家人做人质,然后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在和楚霸王和谈的时候抓住对方弱点步步紧逼,争取最大利益。和谈结束后迅速翻脸利用身边的人对刘邦施加压力,逼迫刘邦出兵除掉项羽,可为是女中豪杰。(其实是阴险,控制欲强,可是戏里要这样褒奖她那也没办法)

韩信未婚妻的那个故事小时候真是骗了我不少眼泪(这段编剧加的好,就因为这段韩信这个人物丰满多了,不只是一个用兵如神的统帅),黎耀祥不愧是三届视帝,在这里就已经出尽风头,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了,连眼神里都满满是戏,从“胯夫”到天下兵马大元帅,把一个本来郁郁不得志到最后功高盖主的天才演绎的淋漓尽致。在说出“不飞则以, 一飞冲天”时候的自信,在陈仓小道一刀斩杀指路平民,虽不想杀却不得不杀的狠辣。看兵书时候的专心致志,拜将台上的意气风发,排兵布阵时候的胸有成竹,最后被吕雉杀死时喊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心有不甘,让这个角色的性格和经历都带有鲜明的特点,使我看完了这部戏好几年了对这韩信的表情眼神还历历在目。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我还是要提一句,这部剧的主题曲给它加了好多分,一首《绝世雄才》在我还是中二年龄的时候还是很有代入感的,想象自己就是项羽韩信,在家里的沙发上指点江山,雄姿英发,感觉自己一剑在手,天下我有!


历史摘要


刘邦和项羽

魏晋时期一代文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曾登荥阳之广武山头,面对昔日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俯览大地河山,追古抚今,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叹。(见《晋书·阮籍传》)此句名言流传千古,往往使文人传咏不息,并各作出自己的解释。

此句中的“竖子”乃是当时流行的俗语。竖子的意思是指卑贱平庸的小人物。英雄与竖子对称,彼此相形益彰。《史记·平原君传》载赵为秦所围,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门客毛遂曰:“白起,小竖子耳!”《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时,项羽不听范增之计。范增叹道:“竖子不足与谋。”汉初,有人告发韩信欲反,刘邦向诸将问计,诸将皆曰:“急发兵坑竖子耳!”及英布反,刘邦又向诸将问计,诸将又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又《汉书·韩信传》载韩信进兵击魏,魏用大将柏直对抗。韩信曰:“柏直竖子耳!”据此,则竖子为鄙视辱骂他人之词,有有勇无谋,昏愚无能的意义。

阮籍登广武所叹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中的竖子指的是谁?对此,李白理解指刘邦。这在他的《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中有明白的交代。他说:“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在李白看来,刘邦雄才大略,兴汉成功,是一个拨乱拯世的英雄。沉醉于酒的阮籍口发狂言,称呼刘邦为竖子,实在是一个可笑的俗儒而已。那么,被亚父范增一时气愤出口骂为“竖子”的项羽是英雄还是竖子呢?李白虽没有明确交代,但他视项羽是一个“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和“气盖世”的人物。当然不会视项羽为“竖子”。不过从李白诗中看来,他把刘、项二人都是看作为英雄,只是一个是成功者,一个是失败者。

刘邦作为一个胜利者,但他性格狡黠多变;虽开创汉朝,但杀功臣韩信、英布等多受指责。项羽作为失败者,但他垓下大战,兵败自刎,悲情壮烈;项羽性格坦诚率真;因此,项羽虽然自刎乌江,但虽死犹生,作为败亡之将,强盛汉朝并没有抹去人们对项羽的喜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形象千百年来反而更受到后人的尊敬和同情。

 


徐张话历史


吕雉,一个男人身后的女人!《楚汉骄雄》观后感。汉高祖身后的女人,虽然只是为了一己之私,但是为了己私而帮助一个平庸的男人成就惊世伟业,为什么说刘邦是个平庸的人,如若他真的没有遇到吕雉恐怕真的是个平庸一事无成的人。至少不能成就如此大业。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身后的女人,在不恰当的时候阻止项羽冲动去杀宋义,使之项羽能够成就一方霸主,虽说项羽不是全靠虞夫人而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一个睿智冷静的女子,一直在一届勇夫身边互克互制,成就项羽一方霸业。如果有虞姬在身边恐怕项羽早已毙命于奸人刀下,观后感《一个男人身后的女人!《楚汉骄雄》观后感》。

  虞夫人和吕雉同出一个时代,但两人释放出的光芒却各异,平生得虞姬虽诸事不利,但心灵上得以满足,得吕雉虽诸事顺利,但心灵得以不安。就我个人言,我得虞姬这样的不祥之人,我宁折寿20年,无怨无悔。一个女人虽然影响到一个男人的一生,但是却安抚道那个男人的心灵。一个女人虽然成就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但却空洞了那个男人的心灵。主管因素取决于男人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取决于男人如何看待身后的女人。当然这是两种极端状态下的女人,如果身后的女人既不能成就你的事业,也不能安抚你的心灵,那只能说明这个男人是一个庸人!


爱解说的小布丁


说几点关于历史方面的,演员演技我不评论:

1、关于打仗的问题太假,满场的骑兵飞奔,攻城全是火药。须知那时候骑兵是没有马蹬的,是靠双腿夹着马背骑马。而且那时候骑兵主要用于侦查,破坏和偷袭,大规模骑兵战是从西汉武帝征匈奴才开始的。剧中动辄都是大批骑兵冲杀,略不符合史实。

2、关于几场主要战役演的太模糊。

巨鹿之战,定三秦,彭城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一带而过,对于喜欢军事的朋友来说显然不过瘾。

3、何润东版的项籍怎么看怎么像吕布。不知道我是受新版「三国」荼害太深还是何润东演技的问题,把我英雄本色的项籍演的和匹夫吕布一个样。也许是编剧对历史上的项籍不是很了解?

作为影视作品,<楚汉传奇>算是不错的作品,基本符合历史主线。不过从历史角度说,还略显虚假。


不如归噶卖红薯


个人觉得拍的不错,从艺术角度处理主要人物性格表现及对比推进故事情节发展,这里面如项羽、刘邦、韩信、吕雉、陈平等等人物性格的表现非常鲜明,让人感觉结果很自然,不突兀。虽然有些故事情节缺少历史真实性,但是确实演绎得很精彩。个人观点,第一:秦灭亡后,项羽没有延续秦统一的郡县制制度,而是分封诸侯,恢复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必然会有诸侯混战的局面。第二:项羽和刘邦、韩信性格以及历史一定的偶然性导致最终结果。


萌哥蛋蛋看世界


《楚汉骄雄》是一部创业励志片。它描写刘项之争,重点不在表现权欲,而突出现代人感兴趣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巧干智慧,处理成弱者如何自尊自强,终于在不平等竞争中战胜强者的翻身史,充满催人奋进的人生哲理,引起了当代观众的强烈共鸣。它写出了弱者的致胜谋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