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为何败给了马士英?

宋燕儿


明朝灭亡后,中国整个南方地区仍然由明朝的残余势力的在统治。这些明朝的遗老遗少不甘心失败,决心从明朝宗室中推选一位德才兼备的藩王继续大统。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继续制度,福王朱由崧最有资格继承皇位,而且近在淮安,有利于及时稳定局势。但由于史可法倾向于东林党,对拥戴福王继位一事心情疑虑。因为正是由于东林党人的反对,万历帝才没有立朱由崧之父朱常洵为帝,所以,东林党人担心一旦朱由崧继位,难免会对他们反攻倒算。因此,他们坚决反对立朱由崧为帝,转而以“贤”为名,提议由潞王朱常淓继位。但实际上,朱常淓并不“贤”,他是一个毫无骨气的懦弱之辈,清军攻破南京后,他率先投降了清廷,最后仍难逃脱被杀害的结局。当然,朱由崧也绝非“中兴之主”,但就朱元璋制定的继承制度来讲,朱由崧继续皇位是合理合法的。当时的史可法任南京兵部尚书,对由何人继承皇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由于他倾向于东林党,对朱由崧继位心存顾忌,但又认为不该违背朱元璋的祖制,因此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处在两难境地的史可法非常焦虑,他不愿拥立朱由崧为帝,但又担心舍亲立疏将引起严重的政治风波。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找凤阳总督马士英商议。二人找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立桂王朱常瀛为帝。桂王朱常瀛在辈份上都属于万历帝的子孙,因此,选择他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南京官绅对这个折中的结果也比较满意,并决定由南京礼部亲往广西迎接桂王朱常瀛。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马士英回到凤阳后,突然得到守备凤阳太监卢九德勾结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决定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的消息。在此需要特别注明的是,卢九德早年就一直服侍老福王朱常洵,而高杰、黄得功和刘良佐都手握重兵,属于南明四镇之中的三镇,不容小视。三人也想借此机会立下不世之功,增强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因此,对于卢九德的提议,三人马上予以同意。而史可法之所以要找马士英商量,正是因为马士英身为凤阳总督,直接节制高、黄、刘等总兵,借以取得军队支持。不料二人刚商议完毕,就途生变故。马士英眼看手下大将全都投向福王,如果再遵守与史可法达成的协议,自己只会被驾空,将来也难以进入权力中心。在欲望的驱使下,他顾不上什么信义,抓住机会向朱由崧表示忠心,又转投于福王门下。史可法对这一切毫无知情,继续给马士英写信,说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不可立的理由。马士英把信件收好后,立即以凤阳总督和三镇名义正式致书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宣布拥立福王由崧为帝。当南京大臣被韩赞周叫到家中传阅马士英的书信时,虽然不少人感到震惊,但他们既无兵权,立桂王和潞王的方案又胎死腹中,只好违心地表示同意。山东总兵刘泽清一度支持东林党的意见拥立潞王,当他得知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镇都决意拥戴福王,而自知兵力不敌,也随风转舵加入了拥立福王的行列中。马士英看到大局已定,就亲率五万大军到浦口迎接朱由崧到南京即位。史可法虽然自知上当,但他写给马士英攻击朱由崧的信件落在了马士英的手中,白纸黑字,有口难辩,除了悔恨不已的加入拥立福王的行列中,已别无选择。就这样,史可法最终败给了马士英。

古人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史可法就是缺乏这种临机决断的魄力和能力,在主意已定情况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最终把一手好牌烂在手中。


历史的小学生


可悲的是,史可法是一位民族英雄,却缺乏随机应变的雄才大略。史可法虽然是南京六部尚书之首,但在拥立弘光帝的问题上犯下大错,丧失了大权和主动。一步错,步步错,史可法随之完全不是马士英的对手,最后成了光杆司令。

1,崇祯给南明留下的致命伤

崇祯在杀大臣时刚愎自用,但在怎么让明朝续命的问题上却优柔寡断。崇祯迟迟不让太子去南京,崇祯死要面子,怕大臣说他要逃跑。

即使崇祯不让太子去南京,也可以让二儿子和三儿子去南京。

结果,就在崇祯犹豫不决时,李自成到北京把他们家一锅端了。

崇祯自杀后,三个儿子被李自成俘虏。这时南明皇位空缺,天下权柄的所在啊。谁抓住这个机会拥立皇帝,谁就会获得最大利益。

史可法恰恰丢掉了这个机会。

2,史可法是南京六部尚书之首,却不从枪杆子的角度看问题。

明朝的北京政府被李自成一锅端。明朝一直在南京留了一套中央政府班子,也有六部,虽然平时没什么实权,但在战时可以迅速组织成一个政府。

南京六部最重要的是兵部,而史可法就是兵部尚书。

现在史可法就是南明实际的宰相兼枢密使,行政和兵权一把抓,实际手上没多少兵。

从宗法关系上看,与崇祯血缘最近的是福王朱由崧(后来的弘光帝),是崇祯的堂哥。

朱由崧名声不是太好,但晚明的皇帝不要企望太贤明,从万历到崇祯,只要不瞎折腾就够好了。

史可法完全可以从儒家宗法的原则拥立福王,自己有拥立之功,把首辅和兵部尚书的位子坐稳,不敢说让南明续命100年,续命50年还是有可能的。

但以钱谦益等东林党、复社人士,从门户之见坚决反对立福王,因为福王的祖母是万历皇帝的郑贵妃。郑贵妃在东林党人眼里就是万恶之源,明末三大案都与郑贵妃有干系。东林党担心福王上台后给郑贵妃翻案,所以拥立崇祯远房叔叔辈的潞王朱常淓。

潞王在宗法关系上离崇祯太远,史可法也不愿意立潞王。

史可法想来想去决定立崇祯的叔叔桂王朱常灜,还去和马士英商量。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strong>

桂王因为受到张献忠的逼迫,已经从湖南逃到广西去了,离南京贼远了。在和平年代可以立他,但在战乱年代,路途遥远不平,夜长梦多。

噩梦果然来了。

福王从洛阳逃到淮河边的淮安。

南明可以依赖的几支军事力量是江北四镇和左良玉的湖北军队。江北四镇都驻扎在淮河一带,很快就和福王打成一片了。左良玉是倾向于东林党的,这是对东林党的史可法非常有利的。

江北四镇并不在史可法的手里,但福王却在江北四镇的手里。

如果兵部尚书史可法对枪杆子有敏感性,应该能想到,一个最有竞争力的皇位继承人在最有枪杆子的军阀们手里,会有什么后果?

但史可法没想到。

江北四镇果然拥立福王,抢到了头功,武装护送福王去南京。马士英马上见风转舵,也拥立福王。

这下轮到史可法傻眼了。

3,如果史可法拥立福王,南明的局面完全可以打开

如果史可法能从枪杆子的角度看问题,就必须拥立福王。

史可法拥立福王之后,江北四镇因为没有武装拥立之功,所以也不会成为骄兵悍将,也不会像后来自相残杀,投靠清朝。

湖北的左良玉是拥护史可法的,是史可法重要的一张王牌。

史可法牢牢控制江南的财赋,用军饷来控制江北四镇。

唯一的麻烦是史可法怎么说服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东林党人拥立福王,就会前嫌尽释,至少在史可法掌权的时间内是这样。

毕竟大敌当前,大家都不要瞎折腾。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些发懵。

毕竟南明的历史相对而言过于小众,又不见于正史,所以了解的人比较少。

史可法相对而言比较出名,但不得不承认,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史可法,知道所谓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实是来源于金庸的《鹿鼎记》。

至于马士英,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

我在此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位人物。

马士英,万历年间进士,北京城破之际,时任凤阳总督,手握兵权。

崇祯已死的消息传来,马士英便亲自带兵到淮安,将福王朱由崧接到了南京,并且拥立福王称帝,从此马士英成了弘光一朝主要人物。

史可法,崇祯元年进士,崇祯十二年调任南京兵部尚书。

马士英带着福王到了南京,史可法便和马士英一起拥立福王为帝。后来受马士英等人排挤,出走扬州地区督军,最终战死扬州城下。

这就是问题的两个主人公。

那么我们再来看问题,为啥么史可法败给了马士英,最终离开了权力中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

最开始史可法是倾向于东林党人的,不同意马士英等人立福王为帝,甚至还给福王列出了所谓的“七大罪状”。

后来是马士英带兵送福王朱由崧到了南京了,史可法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一起拥立福王登基。

这相当于什么?

就是史可法明明在拥立福王的事件上立了功了,但却因为早期的抵触情绪,没在朱由崧那里留下好印象。

而马士英,那是率先决定拥立福王的人物,自然让朱由崧即感激又依赖。

要知道,直到副王都已经被清军俘虏了,依旧在找马士英,可见其对于马士英的重视程度,决不是史可法可比的。

这也就注定了,在弘光一朝,史可法在政坛上永远无法是马士英的对手。

话说到这,其实也就不用我解释什么了吧。

后来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奸党,与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争斗严重,史可法夹在中间也是度日如年,倒不如就去地方督军,落得清静。

不过事实告诉我们,史可法精神可嘉,但是他身为兵部尚书,一方统帅,其用兵能力真的是不敢恭维。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文史知识。


盗帅夜留香YE


个人觉得除了品德高低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能力差不多(甚至个人认为马能力还强些),连死法都差不多。。。。都是尸体下落不明。。。。而且马士英对明朝的功劳肯定比史可法大,当时担任凤阳总督,保住了江南免受农民军破坏,拉拢了4镇,拥立了福王,好歹把政府组织起来了。。。4镇中最强的两镇黄得功为弘光殉难,高杰被叛徒杀死(其部将李成栋后来反正)说明他拉入伙的人也有不错的啊。。。。其他人投降了,包括监国的滁王,自己最后也是宁死不降,说他是弘光朝最后一个忠臣不为过吧?就因为东林党占据道德制高点,就可以高一档他能力也确实不是中兴之臣,但忠于大明是当得起的,而且他也没用干什么欺男霸女的勾当,结果历史评价这么低,而和他差不多一个水平的史可法却成为了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历史真心喜欢开玩笑啊


萧wuer


因为史可法有底线,有家国情怀。马世英没有。因为史可法对于南明内部的党争无能为力,还要面对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而马世英不考虑这些问题。因为史可法有天下情怀,马世英内心只有权利。


世界史图鉴


史可法并不是第1个站出来拥护福王登基的…而马士英却是头一个联络江北四镇拥立福王登基!福王登基之后自然会对马士英感恩戴德,而史可法被排挤出了中枢…最终血染扬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