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枭雄曹操,而选择有勇无谋的吕布,陈宫的选择对了吗?你怎么看?

李艳勤


曹操乃毫无人性之恶虎也,伴其左右,总有一天会被其所伤,此其一;

其二,阿瞒怀豺狼之心,阴险狠毒,你知道他过多的肮事脏情,实是其心头大患,说不定那日畜性发作就会咔人;

其三,奉先虽无谋有勇,然而却是个怜香惜玉的暖男,更令人关注处还在于其无谋,正因其无谋,所以才会格外重视陈某。

其四,假如陈投曹,由于曹旁谋士已多如胸毛,所以曹不会太待见他,充其量当作D等谋臣也就不错了。

综上所述,我站在陈某角度,我的选择也和他一样。

陈宫,好样的!有眼光!!赞你!!!

👍👍👍👍👍👍👍👍👍👍👍👍👍👍👍👍👍


醉心创作


在《三国演义》和历史事实中,陈宫离开曹操的原因不同。但都有道理。

先说《三国演义》,陈宫因为曹操滥杀,觉得此人狠毒甚于董卓,不可共事。因此离开了曹操。

再说历史事实。陈宫力主迎接曹操入兖州而成为曹操心腹,疑似因曹操杀害了边让等兖州名士而迎吕布反曹。

不管哪个说法,这都是一次失败的跳槽。

首先,陈宫出于各种考虑,离开曹操,我认为这个无可厚非。毕竟,不管是觉得义理不同,价值观不同,还是觉得曹操和自己有杀友之仇,都是个人选择。别说曹操只是一代枭雄,就是遇到了李世民这样的“令主”,如果觉得价值观,或者强烈的感情不合,离开都是可以的。就拿今天来说,王兴离开了马云,不也发展得很好嘛。只要觉得自己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去留都从容。

投奔吕布,从结果上看,无疑是一个失败的跳槽了。但是,陈宫没有上帝视角,他在当时,要跳槽的选择并不多。北边袁绍是曹操的盟友,谋臣势力都被冀州帮和颍川帮占据了,自己总不能上去自取其辱吧;再往北的公孙瓒,根本就看不起士人;南边的袁术,就更不用说了,还不如吕布呢;孙策,当时还在袁术帐下打下手。他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


再仔细看看,吕布也未尝不可投。当时吕布诛杀董卓之后,是大汉的英雄;吕布拥有强悍的武将队伍,是当时最具战力的势力之一。也许陈宫觉得,吕布帐下武将云集,谋士不足,自己在吕布帐下可以发挥能力吧。实际上,吕布绝大多数时候,还是非常尊重陈宫的意见的。

也许,晚一点遇到刘备的时候,可能可以投奔吧,不过,遇到刘备时,他已经和吕布深深结合了,作为陈宫这样的人,没有理由再去投刘备。何况,在早期的争霸战争中,刘备的表现,还不如吕布呢。

陈宫想:吕布、张辽、高顺,也许陈宫好好辅佐的话,未尝不能成就事业吧。

所以说,造化弄人吧,最终,是一次失败的跳槽。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事实证明,陈宫的选择是错误的,一起跟着吕布兵败被斩首。陈宫这个人在谋士如雨的三国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实他本可以活下来,本可以选择和曹操重归于好,继续成就霸业,但是他最后选择和吕布共赴黄泉,惋惜之极也佩服士子的气节。

陈宫大名陈公台,曾经和曹操关系很好,说到这,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三国的枭雄在小时候都是一起玩到大的伙伴,要不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呢。雄踞北方的袁绍和曹操是玩伴,许攸和曹操也是从小玩到大。当时陈宫是曹操手下得力的谋士,曹操能成为兖州之主,陈宫功不可没。

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和青州黄巾军作战战死,兖州处于无主状态,陈宫在兖州士族中颇有威望,大家一商议决定让曹操来出任兖州牧。可是曹操当上兖州牧后下令处死兖州数名名士,因为那些名士批议曹操宦官出身背景,而陈宫素来与兖州名士们有友好往来的情谊,被曹操下令处死的名士中可能有几位是陈宫的朋友。在劝说无效之下,陈宫和张邈发动叛乱,将吕布迎入兖州,并数次击败曹操。

可是吕布有勇无谋,又贪图美色,还轻信谗言,最终战败,被曹操俘虏,陈宫也因此被曹操抓去,曹操怜惜陈宫才华,劝说陈宫回心转意,但陈宫早已经看穿曹操疑心重,且不屑于曹操为伍,这也算是士族的尊严,只是一心求死。最后,曹操下令将吕布和陈宫一同斩首,尸身和同母亲,儿子和家属一并送回了他的老家。

陈宫为什么选择跟着有勇无谋的吕布呢?其一,吕布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军阀之一,诛杀董卓更让其名满天下。第二,吕布自身有实力,虽然吕布没有固定地盘,但是手下有精锐的西凉骑兵,第三,吕布性格爽直,对陈宫礼遇有加。陈宫和吕布朝夕相处,吕布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直让陈宫操心,可以说是陈宫一手拉扯大的。


苏沃洛夫S


就《三国演义》中的陈宫来说,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矛盾的人,也是一个不明智的人,自己都没弄明白自己是个啥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陈宫觉得曹操刺杀董卓是义士,放走了曹操,怕他在道上遇害,放弃了官职来追随曹操,在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后,陈宫觉得曹操不仁义,离开了曹操。按这样的剧情,陈宫应该以义士自居,是个崇尚仁义之人。可他离开曹操后偏偏选择了辅佐吕布。



吕布是仁义之人吗?张飞看不起他,骂他三姓家奴,为了权利杀义父丁原,为了女人又杀了第二个义父董卓,投奔刘备却又偷袭了刘备的老巢,怎么看都不像个仁义之辈。见利忘义,见色忘义。吕布的表现还不如曹操呢。标榜仁义的陈宫却选择了吕布。是看吕布有勇无谋,单纯没那么多心眼吗,真不知道陈宫是咋想的。


良禽择木而栖,陈宫偏偏选择了一棵朽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如果当时真没有可以托付的仁义之主,何不学学诸葛亮先当个潜龙,躬耕陇亩,先隐居起来,慢慢寻找,何必这么着急的就投奔了吕布,自己最终也落得被猜忌,言不听计不从,被自己看不起的曹操俘虏呢。

可以说陈宫自己都没活明白,还怎么去给别人出主意呢。不善谋其身的陈宫的命运完全是咎由自取。


雄观历史


陈宫兖州武阳人,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陈宫,两个人互相敬佩,结伴而行。然而真正历史并非如此。

此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只是寥寥数笔,在正史《三国志》中更是没有自己的传,我们只能在裴松之的注中了解这个人。

初平三年,董卓死亡,在第一年黄巾军也杀掉了兖州刺史刘岱。之后在陈宫,张邈,鲍信等兖州士族的支持下,曹操入主兖州。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初平四年,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

可以说这次行为直接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进程,也成为了曹操人生的转折点。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因为兖州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第二点,曹操入主兖州后,迅速的收降了三十余万的黄巾军。这三十余万黄巾军就是日后曹操手下精锐“青州兵”

兖州可以说是曹操的起源地,也是曹操的大后方,而给予曹操这一切的人就是陈宫。

然而之后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顺利的,首先是鲍信死亡,曹操手下的青州兵有屡屡侵害百姓,而曹操本人又杀掉了才名远播的边让。再加上曹操手下其余士人的夺权,这些都引起了兖州士族的不满,于是兖州士族决定将曹操赶出兖州。

而在鲍信死后,兖州士族的代表就成了陈宫和张邈。此刻的陈宫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为了朋友背叛曹操,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帮助曹操。

陈宫选择了后者,于是陈宫连同张邈谋反,将吕布引入了兖州。之后被曹操击败,退出兖州取徐州,最后兵败身死。

留给史书两个字的评价 智迟

夫陈宫,有智迟发

似乎史家也认为陈宫这个人有智谋,但是反应慢。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是的,为什么不是呢?

首先我们得先明白这样的几个问题,为什么陈宫在背叛曹操时,选择将吕布迎入兖州,而不是刘表 袁绍 袁术?为什么他战败后和吕布一起留在曹操锋芒覆盖下的徐州?为什么下邳之战后,他能够活下去却选择了死亡?

这些都不是因为陈宫谋略不够,或者他反应慢。原因只有一个,他想要让兖州成为兖州士族的兖州,所以他没有选择袁家兄弟和刘表,因为这些人入主兖州最终只会和曹操一样损害兖州士族的利益,所以他选择了没有势力却有战斗力的吕布,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死亡表达了兖州士人对于曹操的坚决抵抗。

所以抛开这些,我们来分析一下陈宫如果没有背叛留在曹操身边会是怎么样的?

陈宫如果一心一意的留在曹操身边,其地位很可能比肩甚至高于荀彧。具体我们看下邳之战,下邳之战中陈宫给吕布的建议是吕布出城与主城形成犄角之势,防守反击。与意大利足球队的战术相同,主打防守反击。

陈宫曰:‘曹操远来,热不能久。将军若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则将军救于外。不过旬月,操军食尽,击之,可破也。

吕布没有采用,许多人认为这是吕布的失误。其实并不是,吕布就算用了也未必是曹操的对手。曹操此时手下的将领是夏侯渊 夏侯惇 ,吕虔 李典 曹仁。可以说是此时曹操手下的最优秀的几个将领了,这些人和吕布硬碰硬也是不会输的。

所以陈宫这个计谋的唯一目的肯定不是打胜,而是拖延时间吸引其他诸侯的注意。比如袁绍 袁术 刘表,陈宫的战术就是告诉这些人,你们直接出兵救能拿下徐州从而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

吕布没有出城的最严重后果就是,没办法让这些诸侯看清楚形势是否能够出兵。万一他们出兵,而吕布直接投降了,那岂不是要同时面对吕布和曹操。

吕布没有采用陈宫的计谋,这样就导致下邳之战的失败,吕布一败再败,最后卒。

我们可以看出陈宫的战术在曹操还没出兵时就已经确立,那就是驱虎吞狼。如果这样还不能算决胜千里,这样还能叫有谋而迟,那你告诉我什么人才能叫谋士?

在陈宫赴死时,说了八个字 ”逆贼曹操,何等明公“。

有谋而迟的陈宫,用了六年看清了曹操的真面目,而号称王佐之才机鉴先识的荀彧却用了接近一生。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在陈宫最后一次与曹操的对话中,他依旧为了自己的家和朋友在努力

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陈宫的抱负、才智、气节令人敬仰,但陈宫的遭际却令人慨叹。陈宫的悲哀,是士族的悲哀。我只能用一句诗来评价他的一生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


闲杂说


道之所在 虽千万人吾往矣

陈宫属于典型的儒生代表。为解救曹操,丝毫不吝官职、不惜置身险境,甘心随曹操一同“回乡募兵”,这是勇。

因为误会杀了吕伯奢一家后,失声痛哭“误杀好人矣”,痛不欲生,是诚。

不认同曹操枭雄本色愤然离去,是仁。也有人说是妇人之仁。

选择吕布,笔者以为是错的,但离开曹操却未必是错的。

三观不合,终成陌路。

三国归于魏,舞台却并不只是魏国的舞台,每一个流芳千古的名字都拥有他的精彩。


凛冬2019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陈宫的选择肯定不对。但是从陈宫自己的角度来看,陈宫是正确的,也不后悔。


星驿哥哥


我认为,陈宫的死是可惜的。吕布相对于曹操来说,并不如曹操英明。而曹操善用人才,足智多谋,陈工也是被曹操所杀


琥珀之月


陈公如果可以回答一句话,肯定会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什么选择吕布,他又会说,我宁愿辅助一位幼稚的小孩,也不与狼为伍!


米西蜗牛


不对。好鸟择良木而栖,英雄投明主营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