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签订时,葡萄牙人徐日升、法国人张诚让大清吃亏,为何沙俄还说不平等?

不如无情


不知道提问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是当时与沙俄谈判的拉丁语翻译葡萄牙耶稣会士徐日升(Thomas Pereira )和被称为“国王数学家”的法国耶稣会士中的张诚(Gerbillon Jean Franois)出卖清政府的利益?这里只能说,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知道有多不了解外交谈判,也多不了解历史,同时,思想有多狭隘……


对康熙影响甚大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 Ferdinand Verbiest )

(徐日升和张诚能够觐见康熙,并得到康熙的看重,离不开南怀仁的引荐)


我们知道,耶稣会是最早进入到中国的天主教修会,其成员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很多来中国之前就已经是有名的学者了。最早来华的耶稣会士是受葡萄牙耶稣会传道部派遣,欧洲传教士要到中国传教,必须获得葡萄牙国王的许可(葡萄牙当时具有远东地区的“保教权”)。但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海上霸权的衰落,到17世纪末时,法国在路易十四治下成为欧陆霸权,罗马教皇开始支持法国向中国派遣传教士。这也早期在华耶稣会士多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的原因。徐日升和张诚就是这一阶段耶稣会士的代表。徐日升,字寅公,葡萄牙布拉加人,1663年加入耶稣会,1672年抵达澳门进入澳门,1673年经南怀仁推荐到北京供职于钦天监,1688年南怀仁去世后,徐日升署理钦天监事务。而张诚,字实斋,法国凡尔登人,1687年作为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来华,1688年2月这批“国王数学家”觐见康熙,康熙留下了张诚和另一位“国王数学家”白晋,其他人到外地传教。


葡萄牙耶稣会士徐日升(Thomas Pereira)


1688年5月,康熙派遣徐日升和张诚作为与沙俄谈判的中国使团成员。7月31日,中国使团抵达尼布楚,开始与沙俄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徐日升和张诚既承担了双方的联络工作,也是双方的翻译。事实上,对《尼布楚条约》真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康熙皇帝和俄国沙皇。当时康熙皇帝的目的就是将沙俄赶出黑龙江流域,并希望与沙俄能够确定边界,从而能使得东北边境恢复宁静,以腾出手来对付准噶尔。而从沙俄的角度来说,他们也知道当时他们在黑龙江流域站不住脚,相对来说,沙俄更有兴趣的是建立有利可图的双边贸易关系。而且这时俄国正为了黑海出海口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也无暇东顾。在《尼布楚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恰恰是利用了沙俄想要进行贸易的心态,威胁不解决边境问题就不开放边贸,最终才有了《尼布楚条约》。


正是基于张诚的描述才有了17世纪法国制图大师吉恩·巴蒂斯特·布吉尼翁·达维尔这幅地图


《尼布楚条约》有拉丁文、满文和俄文三种文本,遇有分歧则以拉丁文为准。而中俄边界则是以用拉丁文、汉语、满文、俄文、蒙文等五种语言刻成的界碑来分界。拉丁文文本是中俄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相互交换的文本,全文共六条。而满文文本是会议上由清政府撰写交给俄方的文本,有清政府的签字盖章,但没有俄方签字盖章,全文共八条,比正式文本多两条,翻译者是耶稣会士徐日升和张诚。而俄文文本是俄方撰写的,有俄方签字,但无清政府的签字盖章,翻译者是波兰人安德烈·贝洛玻斯基(Andrei Bielobocki)。俄文文本省略归并正式文本的第三、六条。除此之外,徐日升和张诚分别在他们的日记中用拉丁文和法文记载了条约全文。


《尼布楚条约》拉丁文文本:1689


至于为什么说将两位耶稣会士看做出卖清政府利益的人,原因就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一些文献中,包括南怀仁、徐日升和张诚在内的耶稣会士,都被看做是“帝国主义特务”,是沙皇的“走狗”,认为南怀仁早就与沙俄勾结,想要通过为沙皇效劳,换取沙皇对耶稣会士开放西伯利亚通道。这种特殊年代的文献,不知道哪位“先生”给翻了出来,根本不顾事实,当做“至宝”到处宣扬。殊不知,那个特殊年代的文献,很多是出于政治需要才攒出来的,根本就是罔顾事实。如果有些人接受这是对的,那么问题来了,个人很想知道,那个特殊年代对孔子的评价,不知道您接受否?诸子百家呢?多的不说,我们只要知道,被某些人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称徐日升和张诚为特务的这些文献是什么时代攒出来用来干嘛的,大家就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文献中的说法了。


17到19世纪中俄边界的变化


除此之外,这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文献判断认为南怀仁、徐日升和张诚要出卖清政府利益,以换取沙皇对耶稣会士开放西伯利亚通道。虽然南怀仁有开辟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陆上交通线的打算,但他早在张诚到达北京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而且南怀仁是期望通过耶稣会士在谈判中的作用,达成清政府与沙俄双赢的协议,从而获得双方感激来促使沙俄开放西伯利亚通道。而法王路易十四,也曾想打通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陆上交通线,但由于沙俄的拒绝而无功而返。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张诚作为法国人,有可能对这条陆上交通线非常渴望。但葡萄牙耶稣会士徐日升,对开辟这条陆上交通线,应该说恰恰是最不感兴趣的,甚至是最大的反对者。至于原因么,很简单,因为他是葡萄牙人,而当时葡萄牙控制了从欧洲到远东的航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以葡萄牙耶稣会士徐日升和法国耶稣会士张诚作为谈判的拉丁文翻译,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把两个来自利益不同的国家的人放在一起来作为翻译,本身就是对谈判对自身有利的一种表现。


《尼布楚条约》界碑汉文内容


至于说,网上有些人说这两位耶稣会士想沙俄泄露了机密,但只要去看一下参加谈判各方有关《尼布楚条约》的谈判记录就知道了,那是因为沙俄一开始同意放弃雅克萨,后来改口,在这种情况下,徐日升和张诚才警告沙俄说除非沙俄放弃雅克萨及其附近,否则谈判破裂,而恰恰是这一据理力争,却被某些人歪曲成“泄露机密”。另外,还有人说他们收受了俄方的礼物,是受贿,但问题是这些礼物是双方谈判结束后接受的,是属于庆祝谈判成功互赠的礼品。如果说,某些人抓住徐日升和张诚收受礼品,是受贿,那么钦差大臣索额图也收了礼品,难道不是受贿么。事实是俄方在谈判结束后向中国使团赠送了礼品,而包括两位耶稣会士的在内的中国使团也向俄方回赠了礼品。这么做,只不过是一种外交礼仪而已。


《张诚日记》中译本封面(商务出版社1973出版)


而最能说明徐日升和张诚两位耶稣会士在《尼布楚条约》谈判中的作用的,大概恰恰是提问者在问题中所说的,沙俄认为耶稣会士在谈判中起到了非常坏的作用,当然这种非常坏的作用,指的是对沙俄而言。俄国人认为,《尼布楚条约》是沙俄的外交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则在于耶稣会士们。毕竟俄国人认为,如果能够与沉溺于天朝上国中的钦差大臣直接交涉的话,他们会利用这些钦差大臣们对除中国以外的世界的无知,来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恰恰是由于清政府是通过像徐日升和张诚这样的对世界、对沙俄,对欧洲外交规范了解非常深的耶稣会士们来进行沟通与翻译,反而导致了结果对沙俄及其不利。所以,上文中谈到法王路易十四想通过打通西伯利亚陆上交通线将耶稣会士送到中国,但沙皇(彼得大帝和伊凡五世,二人是同父异母兄弟,联合君主)不但没有开放西伯利亚通道,反而在尼布楚谈判刚刚结束,就关闭了在俄国的耶稣会教堂和耶稣会士们的居所,并且把耶稣会士赶出了俄国,这与徐日升和张诚两位耶稣会士在尼布楚谈判中的作用,应该说是分不开的。


hording


中罗(刹)《尼布楚条约》签定时,葡萄牙人徐日升、法国人张诚让中国吃了大亏,可是为什么沙皇罗刹说它吃了大亏,和中国签订了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地球人都晓得,自从罗刹这个民族摆脱了蒙古人对它的管束之后,凭着它锲而不舍的对土地贪婪,从一个小小的方寸之地的莫斯科公国,扩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在罗刹的眼中,没能吞下整个亚欧大陆,真的是“壮志难酬”了。更何况外兴安岭、石勒喀河以南,格尔毕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的土地,在《尼布楚条约》中明确的划归了中国管辖,罗刹不得染指!即便是当时的罗刹的心中,吞下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也不过是“赚他一个亿是小目标”而已。


所以,当罗刹万般无奈的与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从彼得一世到田间农奴的罗刹朝野,无不对中国恨之入骨,誓言报复!
可悲的是,在罪恶的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下的中国,在这个罪恶的家族的愚民和残民政策的双重压抑下,中国的创造力逐渐枯竭,全国陷入了万马齐喑的萧疏局面。1842年,随着清妖被迫与英夷签订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罗刹看清了在清妖统治下的中国,不过是一个浮肿的“泥足巨人”而已。于是,大家都知道的,外东北离开了我们、外西北离开了我们,而外蒙孽子,也以一个“主权国家”的形式,离开了中华大家庭的怀抱。罗刹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后的愤懑心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和补偿。


孤独的人209381559


首先来解释一下,徐日升、张诚是何许人也?

徐日升和张诚的共同身份,是耶稣会派到中国的传教士。徐日升1673年就到了北京,供职于清朝的钦天监,是皇帝的天文学顾问;张诚来的比较晚,因为比较精于数学,当了康熙皇帝的宫廷教师。

客观的说,二人虽为夷人,但却是皇帝的近臣。用今天的话来讲,二人都是不折不扣“亲中派”。

举个例子,比如徐日升,在1705年就明确反对教皇特使的旨意,指出,不能要求中国的教徒因为信仰天主,就放弃敬孔祭祖的传统。

所以,要说题主所谓的让“大清吃亏”,这两人确实没有主观故意。

至于说,大清和俄罗斯帝国,哪一个吃亏了,那就要说,按照什么标准判断?

清朝和俄国,是两种不同观念,在当时来说,鸡同鸭讲,两边都可以说吃亏了,也可以说沾光了。

俄国认为,黑龙江流域是自己在实际控制,雅克萨已经实际筑城,进行拓荒开发了,现在要退回外兴安岭以北,心有不甘。

清朝还是中华帝国的观念,没有领土的概念。注意,没有领土的概念!

即使是中学历史课本的地图册,也只是标志“疆域图”。什么意思,也就是大体的活动范围,不一定是长期有效控制的实际领土。打个比方,我家的卧室,是实际控制的领土,从大门出来,从门前空地到楼前小广场,都是我的活动范围,这个就比较模糊,门前空地几米之内是我家的私人领域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按照中华帝国的传统观点,五服之地皆为我土,只不过远近不同,控制程度和控制手段不同。

实际上,满族人口本身就不多,进驻中原后,大量内迁,为了保护自己的隆兴之地,清朝中前期,严控外来人口进入东北,更别说外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极低,千里无人烟。

如果俄国认为这就是没有实际控制,无主之地,虽然片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总而言之,按照长期实际控制的原则,清朝其实并没吃亏。按照中华传统观念,清朝少了一块荒服之地,有失皇统,但是没有伤害实际利益。


齐文刀


尼布楚不是不平等条约,不用再争了。至于其他国家的人怎么认为,怎么讨论,无所谓。雅克萨胜利了,他们痛了,二百年不敢造次了,就行。


弓长又又1981


不关心。尼布楚条约是满洲与沙俄签的。好像跟汉人关系不大。无论划的地方大还是小反正汉人不能去。


海上生明月2393


为了争取更多利益啊,很多人年薪三十万以上还说工资低呢,都想得到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