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为什么是上下五千年?

众所周知,我们一提到中国历史就说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文化,就像刘德华的《中国人》里唱到的那样“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那么,大家肯定会问,中国历史为什么是五千年?还是上下?这是怎么计算的呢?

其实,“五千年”最早的说法出于清朝晚期,当时著名诗人黄遵宪的《逐客篇》中有诗句“轩顼五千年,到今国极弱”,“轩顼”就是指轩辕和颛顼。当时人计算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认为是五千年。然而,这一说法现在得以认可和流行其实是源自于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和现代作家曹余章先后编著的国内第一少儿历史通俗读物《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于1979年出版,主要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和其他史书,讲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为什么是上下五千年?

“上下”在这里不是方位名词,而是指古今的意思,是指中国历史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五帝时代到现在大约四千多年不到五千年的历史。《史记》当中炎、黄作为《五帝本纪》之首,却没有明确年代,说明司马迁也不确定,或者说司马迁当时手头上也没有明确的资料,只有一些传说和神话故事。我们知道历史学家明确一段历史是依据准确的历史记载(即史书)和考古发现,但我们有明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朝代是在商朝,因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青铜器出现在商朝,这些都是依据碳14鉴定所知。

中国历史为什么是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史即中华文明的存在是中国学者根据中国的古籍、考古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考证得知,基本上可以确切的测定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再加上夏朝之前的五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前2070年)差不多到现在有5000年了。然而国际上关于文明的标准是由英国学者格林•丹尼尔提出的,他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系的主任。格林•丹尼尔提出衡量文明的三条硬性标准:要有城市、要有文字、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不单纯是居住的建筑)。

中国历史为什么是上下五千年?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出现在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依据这个标准,中华文明也就3700年。实际上这种说法近些年一些学者也提出过,最为著名的就数《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易中天了。曾有记者问易中天:很多人习惯讲中华文明5000年,在您这儿缩短了1300年?易中天回答:上下五千年是文化,三千七百年是文明。因此,我认为不管是五千年还是三千七百年都是源远流长,都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知识经典、无数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修身、养性、知兴替。这么看的话,上下五千年也就是代指整个中国历史,而非具体的历史时间了,您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