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戰役是統軍大將戰死了,而戰鬥卻大獲全勝的?

蝶戀花緋


二戰美國空軍雖然尚未獨立成軍但已然很是牛逼了,牛逼到可以六親不認,經常把美國陸軍地面部隊炸的哭爹喊娘,還炸出來美軍戰史上的一個新記錄。話說1944年“霸王行動”實施一個半月後,美英盟軍仍被德軍頑強地阻擋在諾曼底縱深地區,“突破”成為自艾森豪威爾以下所有盟軍高級將領作夢都念叨的關鍵詞。



(麥克奈爾)

於是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雷與盟軍空軍司令部共同策劃了攻擊瑟堡防線的“眼鏡蛇行動”,擬於1944年7月23日用1200架飛機轟炸開路,揮師殺入法國內陸。根據作戰計劃,第1集團軍所屬的柯林斯第7軍裝甲部隊,將預先在轟炸區外一公里的地域整裝待發,只等空軍用炸彈犁出一條血路來,然後便一擁而上狠揍德國佬。

大批盟軍高級將領也紛紛從倫敦趕到了諾曼底前線,準備親眼目睹這一重大地空聯合行動的盛況,其中包括了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美軍“第一集團軍群總司令”、前美國地面部隊司令麥克奈爾中將,美國參戰後,就是他曾經負責把幾百萬美國大兵從美洲大陸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海外,包括太平洋戰場的澳大利亞,當然也包括歐洲戰場的英倫三島。

(布萊德雷)

萊斯利·詹姆斯·麥克奈爾,1883年出生在明尼蘇達州,1904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37年晉升准將軍銜,任美國陸軍總司令部作戰訓練部參謀長。是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重要助手,1942年3月任陸軍地面部隊司令,在訓練地面戰鬥部隊以及作戰偽裝等戰術理論方面貢獻甚多,1944年奉調前往英國擔任第一集團軍群總司令,已升至三星中將。


1944年7月24日,因天氣原因推遲一天的“眼鏡蛇行動”正式開始實施,結果上午時分目標區上空突然佈滿烏雲,布萊德雷深感不妙,立即通知空軍方面取消行動,然而已經晚了,隨著大地發出顫抖,幾百架盟軍飛機黑壓壓飛臨戰場。更要命的是轟炸機群沒有按照事先的約定與戰線進行平行飛行,而是採用了垂直飛行方式。



結果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飛行員不能把炸彈全部準確投在目標區,反將許多炸彈扔到了戰線另一側的美軍頭上,當場炸死炸傷100多美國大兵,耳朵比較背的麥克奈爾也差點送命,幸虧他的副官在炸彈落下前的一剎那,把他拽進了溝裡。

布萊德雷大發雷霆怒罵空軍失信,但空軍卻說沒有時間重新調整航線線,第二天天氣轉晴,上午9點30分遠處傳來漫天的嗡嗡聲,1200架轟炸機編隊而來,地獄般的轟炸開始了,4000噸炸彈向冰雹一樣傾瀉到德軍陣地上,整個戰線頓時地動山搖。到處都是支離破碎的裝備和被拋起來的屍體,沒有被炸死的德軍許多精神崩潰,哭嚎著四下亂跑,景像甚為恐怖。



按說死裡逃生一次,麥克奈爾應該對美國空軍的投彈技術有所警惕才對,然而這個倔強的老頭再次親臨前線,與第1集團軍副司令霍奇斯將軍乘坐吉普車視察戰況,但這一次他可沒那麼幸運了。雖然美國空軍換成了垂直於戰線飛行,但目標區騰起的煙霧被風吹散,部分轟炸機視線受到干擾仍然炸錯了地方,正趴在戰壕裡看熱鬧的美軍官兵突然聽到一陣淒厲的哨聲,還以為是發動衝鋒的命令,說時遲那時快,幾十枚500磅炸彈從天而降。

幾百名美軍前沿官兵立馬被炸到戰壕以外,那幾位在一線觀戰的將領也被炸的四處逃散,臨近中午可怕的轟炸才告結束,飛身跳進戰壕的霍奇斯將軍掙扎起身,卻遍尋不見麥克奈爾,直到傍晚才聽說有一位中將被炸死,霍奇斯急忙趕到現場,在一個十字路口看見了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的屍體,除了衣領上的三顆將星可以證明身份,記錄就此生成:麥克奈爾成為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級別最高的軍人,而兇手卻是美國空軍。

(麥克奈爾)


消息傳到第1集團軍司令部,所有盟軍將領個個垂頭喪氣,艾森豪威爾悶悶不樂的飛回倫敦,布萊德雷也大為鬱悶,認為“眼鏡蛇行動”宣告失敗,前線士氣必然大受影響。豈料第7軍軍長柯林斯根本不被誤傷所動,按計劃堅決投人了裝甲部隊發起進攻,已被炸暈的德軍全線崩潰,到1944年7月28日,美軍以排山倒海之勢開始掩殺潰退中的德軍,德國人甚至連炸橋的時間都沒有,“眼鏡蛇行動”大獲成功。

雖然付出了統兵高級將領陣亡的慘重代價,但美軍卻因此史詩般衝出了廝殺纏鬥近兩個月的諾曼底,大踏步向法國內陸推進,至1944年7月31日,美軍先頭部隊已站在通向布列塔尼和法國中部的大門口,艾森豪威爾大喜過望,向國內的馬歇爾報捷:“巴黎的塞納河已唾手可得”!


度度狼gg


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新四軍的著名將領,1989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確定:彭雪楓將軍為中國33位軍事家軍之一。
彭雪楓1907年生於河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4年,彭雪楓在伯父的資助下,到育德中學學習。在校其間,彭雪楓在進步教師的影響下,接觸了一些進步思想和組織,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彭雪楓開始做兵運工作,並在部隊中擔任指揮員。紅軍期間,彭雪楓任紅三軍團四師政委,先後參加過三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抗戰初期,彭雪楓先是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彭雪楓轉任新四軍第四師的師長兼政委。彭雪楓文武雙全,軍事素養和指揮藝術頗高,不論是紅軍還是抗日期間,指揮部隊打了不少勝仗,被人們譽為常勝將軍。特別是抗日期間,彭雪楓率部作戰3700餘次,消滅日偽軍四萬八千餘人。1944年9月,彭雪楓在前線指揮著名的八里莊戰役時,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他也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在戰場上犧牲的最高將領。
八里莊戰役是抗戰末期新四軍為鞏固豫皖蘇邊區,同國民黨頑固分子所展開的一次反擊性戰鬥。整場戰鬥新四軍僅傷亡不到30人,就取得了俘敵支隊長李光明、副支隊長李良玉、程青山等以下官兵527人,斃85人,傷20人的輝煌戰績。
彭雪楓將軍究竟是怎麼被流彈擊中的呢?直到71年後,事情才得以真相大白。據一位叫知情者名叫姜良才的說,當年都以為彭雪楓是被流彈打死,實際是被他的親叔叔姜毛園特意打的。
原來,打黑槍的槍手叫姜毛園,曾參加過新四軍,後脫離部隊,參加到頑、偽、匪於一身的李光明部,槍法極好,人稱“神槍手”。1944年9月,彭雪楓率部攻打李光明部時,姜毛園在很遠處見一人拿著望遠鏡在瞭望,便認為他一定是一位指揮員,舉槍便打,彭雪楓隨聲倒下。
姜毛園知道這不是一件小事,從此便將此事埋在心底,直到去世前,才將此事告訴家人。
沒想到一代名將,卻死在一名悍匪手中,令人遺憾。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這種在戰役勝利前夕犧牲在敵人最後一顆子彈下的統軍大將在人民軍隊歷史上有很多,

第一、劉志丹

陝甘革命根據地的開創者之一、紅28軍軍長。1936年2月,中央紅軍東渡黃河,進攻盤踞山西的軍閥閻錫山,紅28軍在劉志丹率領下在河西作為東征紅軍的總預備隊,在河西策應。當紅軍主力在山西連續打敗閻錫山軍的反擊後,做出了以主力部隊分成左右兩路軍,沿著汾河谷地分頭北上、南下的戰略方針。

紅軍一系列攻勢行動震撼了閻錫山,不得已之下,閻錫山向蔣介石呼救,請求蔣介石派兵進入山西。在蔣介石的統一部署下,蔣系部隊十萬大軍分別從娘子關、風陵渡兩處進入山西,與此同時,在陝北的東北軍、17路軍也準備開赴河西封鎖黃河渡口,企圖將紅軍圍殲在山西。

面對嚴峻的敵情,紅軍總部決定調紅28軍東渡黃河,配合左路軍紅15軍團肩負鞏固東岸渡口,確保紅軍主力可以隨時撤回陝北。

劉志丹接到命令後很快率紅28軍2000餘人東渡黃河,一舉突破閻錫山軍黃河防線,進入晉西北。紅28軍渡河後向晉綏軍控制下的晉陝兩省通道——三交鎮發起攻擊。激戰十分激烈,劉志丹乾脆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不幸被橫飛如雨的槍彈擊中,壯烈犧牲。

劉志丹犧牲後,紅28軍在政委宋任窮率領下帶著“為劉軍長報仇”的滿腔怒火發起衝擊,最終拿下了三交鎮,確保了紅軍主力與後方的交通暢通。

第二、朱瑞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司令員,也是東北解放軍炮兵創始人。1945年下半年,遵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延安炮兵學校校長朱瑞奉命帶領一支由上千名炮校學員組成的隊伍開赴東北,加入東北人民自治軍序列。

在朱瑞的帶領下,經過不到一年艱苦奮鬥,東北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從剛入關時擁有32門山炮、野炮、迫擊炮的1個炮兵旅、5個炮兵連發展成一支擁有包括加農炮、榴彈炮這些重型火炮在內的700餘門各種火炮、30餘輛坦克裝甲車在內的80個炮兵連!

在擴大裝備的同時,朱瑞還十分注重炮兵的戰略戰術建設,如步炮協同、集中火力、抵近射擊,這都是朱瑞經過實戰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遼瀋戰役打響後,朱瑞率領炮兵縱隊跟隨主力部隊千里奔襲錦西,圍攻錦州,第一個目標就是攻打錦州外圍的義縣。朱瑞決定把剛剛總結出來的抵近射擊戰術運用到義縣攻堅戰之中,並且親臨一線指揮。在朱瑞的指揮下,炮兵部隊把平射炮前推,在百米開外對準敵軍的碉堡實施直瞄射擊,這種戰法被敵軍稱之為“大炮上刺刀”!與此同時,朱瑞把重炮部隊全部集中在義縣城北,火炮密度達到我軍作戰史上之最!

在炮兵強有力的掩護下,步兵經過四個小時的作戰就拿下了義縣,全殲守敵1萬餘人。創下了城市攻堅戰戰鬥最短促時間內全殲守敵的新紀錄。不幸的是,朱瑞司令員在戰鬥結束時,為了觀察炮火突破的情況,親自跑到城邊,踩上了一枚殘存的地雷,壯烈犧牲。

朱瑞同志是東北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犧牲的最高級別的指揮員,對於這位炮兵開拓者的英勇獻身,上至中央軍委,下至東北野戰軍各級指戰員,都感到巨大的悲痛!


大將軍威武K


吳煥先,長征時期擔任紅25軍政委。

1935年8月,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西征到達陝南的紅25軍在獲悉中央紅軍即將北出四川進入陝甘的消息後,決定西進甘肅南部接應中央。

當紅25軍進至甘肅涇河邊的白水鎮時遭遇連日大雨,導致山洪暴發,把剛剛渡過去一半人馬的紅軍隔離開來。偏偏禍不單行,尾追紅軍的國民黨馬家軍35師208團也衝了上來。對於馬家軍來說,眼前正應了“半渡而擊”這個最佳戰機的狀況,反過來,紅軍卻處在萬分危急的狀況。

此時,吳煥先政委和軍長徐海東已經渡過了涇河,當發現對岸軍情緊急,二人縱身撲進了水流湍急的河水游到對岸,指揮部隊迎戰強敵。

正在與馬家軍殺得難解難分的紅軍部隊,看見軍長政委都上來了,頓時士氣大振,而馬家軍漸漸招架不住。在戰鬥中,吳煥先被敵軍子彈打中,不顧劇痛繼續指揮戰鬥,直到把這一個團的馬家軍全部壓縮到一條爛泥溝裡成了甕中之鱉。

就在戰鬥勝利的前夕,吳煥先永遠的倒下了!

就在吳煥先倒下的那一刻,早就殺得渾身血汙的紅軍戰士再一次憤怒了。鋪天蓋地的手榴彈、槍彈雨點般扔向了被困在爛泥溝的208團。即便如此還是不解恨,紅軍最後撲進去槍刺刀砍一番才算結束。

馬家軍208團連同團長馬開基在內1000餘人,沒有一個人活著回去。

但是,無論消滅了多少敵人,都不能讓紅25軍感受到勝利的滋味。因為年僅28歲的吳煥先是他們每個人心中的一面旗,是他讓紅軍官兵懂得了什麼是革命、什麼是光榮,什麼是人民子弟兵!


寰宇長劍


巴頓將軍說過,軍人最好的歸宿,就是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很遺憾他差一點就做到了。我想,他說這句話的靈感,大概來自於英國海軍中將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

納爾遜原肖像和現代裝,注意現代裝他的右手為義手(在與西班牙人作戰中失去)

在倫敦市中心,有一座著名的特拉法爾加廣場,就是為了紀念拯救英國的特拉法爾加海戰而建造的。廣場中央聳立著一根叫做納爾遜紀念柱的圓柱,柱頂是納爾遜的銅像。

特拉法爾加廣場

為什麼納爾遜被英國人民如此懷念呢?這正是因為納爾遜像丘吉爾一樣,避免了英國受到來自歐洲大陸敵人的奴役。1804年,拿破崙稱帝,歐洲大陸上再也找不到可以與他匹敵的對手。拿破崙在英吉利海峽對岸建立了龐大的軍營,唯一能阻擋他征服英國的只有英吉利海峽和英國皇家海軍。拿破崙驕傲地聲稱:只要三天下霧,我就能成為倫敦、英國議會和英格蘭銀行的主人。


但是這一夢想在1805年10月21日成為了泡影。擁有41艘戰艦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與擁有27艘戰艦的英國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10月21日拂曉,雙方艦隊已接近至12英里,6時10分,納爾遜發出“成兩路縱隊前進”的命令、6時20分,下令“備戰”。聯合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知道戰鬥不可避免,為了便於艦隊作戰不利時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艦隊進行180度大轉向,這一變化不僅嚴重影響了士氣,而且造成聯合艦隊的隊形陷入混亂。納爾遜抓住戰機下令進攻,“勝利”號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國要求艦隊全體將士盡忠職守”信號,隨後又升起“進一步接敵”,英國艦隊在一片歡呼聲中向聯合艦隊直插過去。

特拉法爾加海戰

上午11時45分,聯合艦隊“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特拉法爾加海戰打響。戰鬥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西聯合艦隊遭受毀滅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和21艘戰艦被俘。在開戰2小時後,英軍主帥納爾遜被法艦“敬畏”號上的狙擊手擊中,大約下午四時去世,他死在最終勝利之前半小時。

特拉法爾加海戰徹底擊破了拿破崙依靠海軍登陸英國的夢想,從短期看,它為1815年拿破崙的最終失敗埋下了伏筆。從長期看,它使英國獲得了大約140年的海上霸權,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基礎。每逢國家和民族遭遇危難關頭,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總有英雄挺身而出,禦敵保國,從這一點上來說,納爾遜可與中古時代的阿爾弗雷德大帝,現代的溫斯頓丘吉爾鼎足而三,前後輝映。


剎那芳華1987719


春秋時晉先軫,打少數民族的時候莫名陣亡,據說是自覺先前不顧而唾失了禮數抱著必死決心去的。

遼瀋戰役時攻打義縣時,解放軍炮兵之父朱瑞在戰鬥後視察炮火延伸情況時踩中地雷,不幸犧牲。這次戰役中朱瑞一手帶出的炮兵縱隊百炮齊發,將義縣城牆轟塌40米,對戰役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21207530150


朱瑞,彭雪楓,納爾遜,阿帕拿先科大將


吳林寶1


這又要說到法國海軍有史以來的最大戰果,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最後時刻,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被一顆法國人射出的步槍子彈擊中,死在了勝利前夕,他的靈柩由敵國海軍旗艦殘骸製成。


趙進卿


特拉法爾加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