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人物名片: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潘岳出身儒学世家,童稚时被称为神童,世人都说他有“贾俦之才”,十余岁的时候在洛阳引起一股潮流,他喜欢拿着弹弓在洛阳大街上打鸟,却因为长的太美,每每都造成交通堵塞。少年时与夏侯湛驾车出街,被人称之为“连璧”,青年时美姿仪名冠洛阳城,上街时牛车常常被妇女围住,向里面丢水果,以表喜爱,成就了“掷果盈车”的佳话。嗯,有一种支付方式叫刷颜值。

潘家是儒学世家,祖父潘瑾曾为河北安平太守,父亲潘芘曾为山东琅琊内史,堂叔潘勖汉献帝时为右丞。潘岳年少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小小年纪就满腹经纶,虽称不上学富五车,已是出类拔萃。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太学读罢,举秀才,受赏识,当时只有十七岁。他学富五车,文采极为出色,是当时著名的大才子,有人评价他写的文章是:灿若批锦,无处不善—灿烂得像披挂的锦绣一样,没有一处不好。

后人则把他和同时代的陆机并称为西晋文坛两大超级巨星,所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陆机的才华像大海,潘安的才华像长江。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举荐为秀才。那年,潘安二十岁,风华正茂,晋武帝司马炎一天心血来潮,下乡耕田作秀,各路文人纷纷作诗拍马,潘岳也做了一首《藉田赋》,词藻清艳,声震朝野,在当时掀起了不少波澜。他的赋脱颖而出,受晋武帝称赞,却因木秀于林而饱受催折。滞官十年不迁,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此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

潘岳落魄在河阳做县令,广种桃花,桃花树下种长生(花生),改善民生。被后世称为“桃花县令”“一县花”,此后河阳桃花历经百年,在杜甫的笔下一举成名。李白也曾在诗中写过。潘岳是个带童话光环的人物,那怕是政治童话。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潘岳任县令期间,接母亲到任侍奉,事母至孝,母亲病重思归故里,潘岳随即辞官奉母归乡。“弃官从母孝虔诚,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虽然长的美,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容姬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了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的情真意切,李商隐说过“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赞扬的就是他这三首诗。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潘岳与岳父的感情极好,与妻子杨容姬家中感情深厚,曾为杨家写过不少悼亡赋,包括杨家大哥岳父的也写过。潘岳为岳父写的悼亡赋,大气磅礴,感人至深,令人动容。又让我联想到,他到底有多喜欢自己的妻子,以至于他的许多赋里都有明显的爱屋及乌。

只可惜,有才有貌有情有义的潘安,在仕途上的经历却是十分坎坷。

潘安直到三十多岁仕途上才稍有气色,河阳任职期间,也是颇有政绩。但他心比天高,一心想要证明自己。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自视甚高的他深感郁郁不得志,对朝堂上身居高位的那些大臣如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人都怀有一种“肉食者鄙”的鄙视之情,甚至还极为大胆地在阁道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来讽刺这些人: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时任中书令)刺促不得休。

所谓鞅,即套在牲口颈上的皮带,鞧,套车时络在牲口股后尾间的皮带。

潘安在这里把山涛比作大牛,王济在前面牵着牛鞅,裴楷在后面扶着牛鞧,两人鞍前马后地侍奉着山涛却根本不干事,只有和峤一个人在累死累活地拼命吆喝——意思是山涛、王济、裴楷三人全是废物,只有和峤还稍微有点用。

这样明目张胆地讥讽大臣,当然会被人忌恨,因此这次潘安又是在家里闲居了很久后才被重新起用,担任怀县(今河南武陟)令。

在那里,潘安的政绩依然不错。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之后他又被调回京城洛阳,先后担任尚书度支郎(主管财政的度支部属官)、廷尉评(主管司法的廷尉府属官)等一些不入流的小官。

心高气傲的潘安对这样的职务当然不会满意,大概是口出怨言或者消极怠工吧,总之不久后他又被免职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朝政则掌握在时任太傅的外戚杨骏手里。

一朝天子一朝臣,杨骏掌权后,自然要提拔一批新人,之前在晋武帝时期备受排挤且名声很大的潘安就此进入了杨骏的视线,被任命为太傅府的主薄,成为了杨骏的首席秘书。

可惜这是一条不归路,仅仅一年不到的事件,杨骏就被皇后贾南风,楚王司马玮等人联手推翻诛杀了。潘安本难幸免,好在他有个好友公孙宏在楚王司马玮手下做事,在公孙宏的大力帮助下,他才侥幸保住了性命。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第二年,潘安去往长安,为长安令。

此后潘安的仕途竟时来运转,从长安令、著作郎一直升到了散骑长侍,给事黄门侍郎(皇帝的高级顾问,掌管起草诏书),进入了西晋朝廷的权利中枢。

潘安的高升与贾皇后的侄子贾谧的赏识息息相关,这一时期的潘安变了,对仕途上的恩人贾谧尤其谄媚,尽管贾谧比他要小二十多岁,但每次远远见到贾谧出入,他和石崇两人都要望尘而拜。

贾谧在此期间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盖世被称为“鲁公二十四友”。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就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炎附势,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越发不知足。

之后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贾后、贾谧等人都被诛杀,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八王之乱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反面人物,就是孙秀,他曾在潘安父亲手下做事,因为人品不好,受过少年岳的呵斥,怀恨在心。现在孙秀当上了尚书令,大权在握,自然是报复的大好时机。

果然不久,潘安被孙秀诬以谋反的罪名逮捕入狱,随即判为死刑,并夷灭三族。

这一年,潘安54岁。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的戏剧人生


潘安能够名垂后世,无外乎三点:

相貌

潘安作为男性美的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才华

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至情至孝

潘安此生只结发一妻,夫妻恩爱,被世人称为“潘杨之好”。潘安事母至孝,多次因母有疾而辞官奉养。

不过后世流传的多是他的美,虽然“貌若潘安”这样的成语表明他的美男形象已经是登峰造极,但我想,潘安若真的泉下有知,一定会深深的遗憾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