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建成為何在權力之爭中敗給了李世民?

小小櫻桃的Mom


李淵稱帝建唐之後,直到玄武門之變,皇儲之爭才最終落下帷幕。

李世民能在皇位爭鬥中取勝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手下人才濟濟。通過多年拼殺,四處網羅人才,培植並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有“秦府十八學士”,“八百勇士”這些願意為他效命的部下。

二是功勞大,有威望。從逼迫勸說李淵起兵反隋,逐鹿中原開始,李世民就一直利用自己的雄才大略,開疆拓土,一舉為李家奪得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廣佈耳目,情報工作做的好。

四是先發制人。出其不意的下手,擊敵半渡。令對手防不勝防。

總之是綜合實力的勝出。無論是個人雄才大略,殺伐果斷。還是德能服眾。眾人樂為其用。


馬踏中原月


李淵和李建成、李元吉三個人加起來也鬥不過李世民。


要不怎麼會被千古傳誦呢,這李世民太厲害了。肥貓我就是專門研究歷史上的陰謀詭計的,但每次看到李世民的心機和手段,都讓我毛骨悚然。

雖然史書被李世民改過,但諸多記載中總會透出一些蛛絲馬跡,咱們就通過這些點點滴滴的歷史記載,重新還原一下這位千古一帝,讓大家感受感受史書的華麗面紗背後的陰毒和殘酷。

其實李世民早有奪嫡之心,他的目標也不僅僅是擊敗太子李建成,而是要把他爹和兩個兄弟全部拿下。


當時大唐帝國,李淵和建成、元吉的形勢已經很危險了。大家都知道,唐朝搞的是三省六部制,國家的實際最高權力中心就是三省,最高統治者的意志就是通過這些部門向下傳達、貫徹和落實。

玄武門事變前的這些年裡,三省的機構成員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咱們從高祖武德五年開始分析,🚩️代表是李世民集團的人物,🏴️代表的是敵對集團(李淵、建成、元吉的人),🏳️代表的是牆頭草。

武德五年:

武德六年:



武德七年:

武德八年:

武德九年:


我們發現,從武德五年開始,李世民控制著尚書省和中書省。而到了武德八年起,他的觸角已經伸向了門下省(以前是太子李建成控制的)。

這是行政機構,而在軍隊方面,則更加的觸目驚心。

唐朝軍隊最高指揮機構為天策府,掌十二衛,各衛將軍都是手握兵權的實力派人物。

武德八年,各衛領兵將軍的情況是這樣的:


武德九年略有變動,張瑾在武德九年改任天紀將軍,天節將軍改由羅藝充任。

十二衛將軍中,站在李世民方面共有九個人:

劉弘基、長孫順德、竇誕、張瑾、錢九隴、楊毛、樊世興、李神通、柴紹等。

兩個牆頭草:王長諧、安修仁。

站在太子李建成一邊的只有一個羅藝。

李世民對大唐當時的朝局的掌控能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呢?

咱們來看有這樣一段記載: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 李世民住在承乾殿,他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可以“攜弓刀雜物”出入宮中。 在朝廷政令方面,太子的“令”,秦王和齊王的“教”,皇上的“詔”是並行的,具有同樣等效力。 但是詔、令、教經常會意見不一致,而相關部門怎麼執行呢?――“唯據得之先後而定”。

誰的發文先到達執行部門,執行部門就按誰的辦。

即然按照先來後到的規矩執行,那麼,誰的先來又誰的後到呢?

咱們再來看下面一段記載:




李淵想把幾塊好田賞賜給自己的老丈人,卻被執行官員拒絕了,理由是秦王李世民的“教”先到了,這些好田遵照秦王的意思,已經給李神通了。李淵火了,把李世民叫來臭罵了一頓:“我的聖旨發出去都不管用了,而你的‘教’,基層官員看到了就馬上照辦” 。

李淵又回過頭對旁邊的大臣裴寂說了一段很嚴重的話,說李世民“典兵日久,在外專制”,不是以前那個聽話的孩子了。

“在外”字指的是什麼呢?是外地,還是指“宮廷外”? 結合上下文李淵的語意,這個“在外”無疑說的是“宮廷外”。

是不是很可怕?出了這個宮門,外面就完全是李世民的天下了,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啊!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皇上李淵的“詔敕”、太子的“令”、二王的“教”,在執行部門是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執行,那麼,掌控著尚書省和中書省,又把觸角伸入門下省的李世民,當然很輕易就能讓自己的“教”搶先到達執行部門。

而後,李世民被李淵找藉口遷出了承乾殿,弄到城外的宏義宮去了。

李世民的死黨劉文靜被李淵處斬,李世民幾次求情未果。

突厥來犯,李淵下令讓李元吉掛帥出征,沒讓李世民去,卻要調用他府中的將領。


李世民立即察覺到情況不對,這是父子三人要對付他。李世民立即連夜召集心腹商議,先下手為強。開始還做出一付為難的樣子,但尉遲恭一番話暴露了他早有預謀。


李世民
早就畜養了
八百勇士,“今已入宮,擐甲執兵”,潛入宮中要動手了。

除了八百死士,還安排得力心腹溫大雅、張亮、屈突通等前去洛陽,安排事宜,準備萬一情況不妙,就搞分裂對抗。




八百勇士進入皇宮大內潛伏,這麼多全副武裝的死士又是怎樣進入的呢?
常何,把守玄武門負責檢查出入人員的守將,已經早就被李世民收服了。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率主力人馬設伏於臨湖殿。另一支七十人的騎兵部隊,由尉遲恭率領。 張公瑾則率一部分人關門打狗,阻住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






而把守玄武門另外兩位將領是敬君弘和呂士衡,注意看下文的記載:


當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伏擊,太子的部下馮立和謝叔方立即率領兩千死士攻打玄武門。本來,把守玄武門敬君弘的手下勸說,應該閉門防守,以待援兵,但敬君弘拒絕了,堅持要率眾出戰。結果,敬君弘和副將呂士衡一齊戰死了。

為什麼敬君弘拒絕等待援兵呢? 因為敬君弘如果不出戰,緊閉宮門,而倉促間並未攜帶攻堅戰具的太子餘黨就會放棄攻門,而掉頭去攻打秦王府!

那麼我們推理,正因為敬君弘知道秦王府的武裝力量已經全都安排進宮了,秦王府的防衛十分空虛。 所以敬君弘必須要出戰,把敵人全部吸引在玄武門下。

敬君弘和呂士衡是誰的人,大家都明白了嗎?整個玄武門的將兵都被李世民收服了。


太子和元吉被殺後,太子餘黨馮立見大勢已去,第二天就投向了李世民,李世民責備他“汝昨日來戰,大殺傷吾兵”

“吾兵”,你殺了我的兵。 真相大白,整個宮門的守衛兵將,都是李世民的人。

大家看,這樣步步心機,滴水不漏的李世民,把滿朝大臣,軍隊將領,連皇宮中守門的兵將都收服了。李淵和建成、元吉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呢?

所以,千古一帝不是吹的,李世民這手段,這心機,再沒誰了。


饞嘴肥貓鏟史官


舉個例子可以管中窺豹,就是二人對李淵後宮的公關能力。

李世民玄武門兵變成功後,給李建成定罪,有一條就是淫亂後宮。那麼李建成有沒有淫亂後宮呢?小編今天給分析分析。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太原起兵時是一對黃金搭檔,打仗親兄弟,鐵的很。攻入長安後李淵稱帝,給兄弟倆分了工,老大專攻政務,老二專攻軍務。於是李建成在長安城負責搞定關隴集團這幫大爺,李世民帶兵東征西討。平薛舉平劉武周平宋金剛都沒事,平王世充出了岔子。李世民打敗王世充進了洛陽城,他被洛陽的繁華和富庶驚呆了。洛陽完全不同於太原和長安。長安雖為故隋舊都,但是隋煬帝下揚州時把長安城能帶走的全部帶走了,以至於李淵進了長安城辦公都沒紙,還得用前朝的文件背面寫。但是洛陽城地處中原,乃天下糧倉所在,雖然被李密摺騰過一陣子,但是影響不大。所以李世民進了洛陽後,在身邊一幫文武兄弟的慫恿下,有了取建成而代之的心思。所以李淵說,我兒已經不是以前的世民了,他被身邊一幫文人給帶壞了。

李世民生出逾越之心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把洛陽打造成自己的大本營。按照規定,他應該第一時間把偽鄭國庫封存,然後回長安向李淵彙報工作。但是李世民以鄭境未寧為由,遲遲不回長安,讓手下弟兄把國庫全部搬完了。李淵一看沒辦法,就派張婕妤帶領一幫宮女前來洛陽接收偽鄭國庫,沒想到張婕妤一來洛陽就被李世民收買了。因為偽鄭國庫已經是一座空庫,值錢玩意全沒了,李世民再送她點好東西,還不立馬搞定。

李世民回到長安,李淵立馬剝奪了他的兵權,封他為天策上將,開秦王府靠邊稍息。沒想到已經被李世民平滅的竇建德舊部劉黑闥再次起兵造反,李淵派李元吉平叛,李四被打的屁滾尿流,把李世民麾下悍將羅士信都折了。李淵實在沒轍只好再次讓李世民上陣,李世民將劉黑闥重創之後,李建成趁機出馬摘桃子,將劉黑闥捉拿歸案。各路反王平定,四方暫時無事,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對掐,鬥爭的關鍵就是如何博得李淵歡心,而博得李淵歡心的關鍵就是如何搞定李淵的後宮諸妃。

李淵晚年老當益壯,對女色極為上心,所以諸妃的枕頭風非常管用。李世民派老婆長孫氏進入宮中,對諸妃傾心接納,哪怕一個不被寵幸的邊緣嬪妃也是噓寒問暖,毫無架子,一來二去諸妃對李世民很有好感。關鍵是李世民在洛陽搞了好多珍寶珠玩,出手闊綽如水,李建成跟李世民比簡直就一窮屌絲。李建成為了彌補金錢上的不足,只好親自出馬,用態度和誠意打感情牌。因為李建成是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所以他親自出馬分量是很重的。而且他跟張婕妤等人還承諾了一些日後的東西,所以李世民的錢就不好使了。畢竟李淵已經風燭殘年,而這些嬪妃卻正當年,誰不得為日後考慮啊。

可是李建成卻犯了一個大忌,就是男女授受不親。李建成身為一個男人,是不能隨便出入後宮的。其實這一點李建成何嘗不知,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當李建成覺著一切盡在掌握,李淵已經在張婕妤等人枕頭風的吹噓下決定對李世民痛下殺手時,李世民拋出一顆重磅炸彈:李建成淫亂後宮。這一王炸把李淵炸懵了,有人說李世民說李淵就信啊。其實像男女關係這種事,誰都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李建成經常出入後宮,跟張婕妤等人打成一片,這都是公開的秘密,李淵也隱約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但都沒當回事。因為他相信建成的為人,不可能幹出越軌之事。但當李世民信誓旦旦說出此事時,李淵就不得不對建成起了疑心。因此李淵說,明早對質。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在內鬼常何的接應下從玄武門悄悄入宮,埋伏在小樹林裡,李建成打馬而入,被李世民一箭穿心。

參考書目:《新唐書》《隋唐政治史略論稿》


唐風宋月


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之所以會敗給李世民,原因有很多,總結以下幾點,望共同參考:

1、性格。李世民和李建成同為皇子,而且兩人的能力都非常不錯,在眾多皇子當中他們倆算是佼佼者了。但是李建成作為嫡長子,擁有比李世民更好的先天條件,但是李建成為防李世民與他爭奪皇位,因此步步緊逼李世民,而李世民卻是步步退讓,其實是在暗中培植勢力。長此下去,李建成就養成了自負自大的性格。

魏徵也曾提出收回李世民的兵權,或者把李世民派往涼州等偏遠之地,遠離朝堂的政治中心,但是李建成並不以為然,因此,李建成一開始就失去了主動權。

2、自身行為不修,錯信他人。李建成依仗著自己是東宮太子,就敢任意妄為,在後宮行穢亂之事,這才被李世民等人抓住了把柄。而李世民一開始並沒有捅破這層紙,而是留著後用。在玄武門之變當夜,李世民就是把李建成這個把柄上報給皇帝李淵,這才有了李淵深夜召見李建成,從而被李世民騙入局中,在他入宮途中被李世民所射殺。

其實在李建成入宮前,他就聽到了風聲,知道此行有一定的風險,但是他過於自信,因為他早就在宮中安插了自己的人,而且當晚值班的正好是他的人,因此他才大膽地進入皇宮。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安插的心腹早就是李世民的人了。

3、無戰功無兵權,空有太子頭銜。皇帝李淵原本就是想用李世民來牽制李建成,一開始就是讓李建成主朝政,而李世民主外戰。在大唐未定之初,李世民就跟隨李淵打過天下,戰功卓著。後來在大唐定國之後,李世民更是征戰四方,而且是屢立戰功,也可以說,大唐的建立李世民的功勞是非常大的。而李淵為了牽制太子,因此把兵權一直放在了李世民的手上,而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他除了擁有兵權之外,對於朝堂之事也是瞭如指掌。

而後在李世民的威望越來越高之後,李建成這才明白兵權對他的重要性,因此在出徵突厥時才建議皇帝讓李元吉取代李世民外出歷練,從而打草驚蛇,被李世民先下手為強了。





史可小姐


大家好!我是歷史領域創作者,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敬請關注“按史索驥”頭條號。

李世民能在權利爭鬥中取勝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蓄謀已久。 唐王朝建國初期,李世民就已經為將來“經營四方”做準備了。他網羅人才,培植並發展自己的勢力。於武德四年(621)設立文學館,招徠了許多像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人才,號稱“秦府十八學士”。武將則有“八百勇士”之稱。這讓唐高祖極度不滿。他曾對宰相裴寂說:“這個兒子領兵時間太長了,在外邊專橫獨斷,已經不是我過去的那個兒子了。”

殺伐果斷。李世民常年在外領兵打仗,殺人就是家常便飯,而李建成為人寬容仁厚玄武門慘案頭一天李元吉建議整頓東宮的軍隊,第二天早上稱病不去上朝。李建成卻不以為然。他沒有聽從元吉的建議,導致了第二天的悲劇。

突厥來犯為李世民帶來了機會。突厥侵犯邊境,太子推薦李元吉領兵征討,趁機調撥秦王府的精兵,並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等猛將編入軍隊。李世民於是入宮秘密奏知高祖,說:“我沒有辜負兄弟,現在他們要殺我,是為王世充、竇建德復仇。高祖大驚道:“明天早上要好好追究這件事。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的早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接到宣他們進宮的聖旨,策馬馳向皇宮。把守玄武門的常何是李建成的手下,此時已被李世民收買,李世民率領的精兵,就埋伏在玄武門中。慘案就這樣發生了。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不同觀點,一起交流!





按史索驥


李建成能夠最終在權利鬥爭中失敗是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結果。

文武全才李建成

不論是史書中還是演義中,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形象總是不成器,給人一種負面的印象,但因為李世民首開皇帝影響史書的先河,所以史書記載常常令人懷疑。從魏徵這樣一個直臣能給李建成打工和李建成死後還有手下馮立和薛萬徹主動為其報仇就可以看出,李建成不是一個庸人。

李建成在李淵起兵後,帶領大軍打贏了開局第一仗西河之戰,為李淵進軍關中打開了第一步,其後來也多次與北方的突厥勢力對峙。在劉黑闥叛唐後,唐軍討伐多次失利,李建成親自掛帥,最終平叛並拿到劉黑闥的首級。李淵宣佈建國後,李建成就被封為皇太子,經常坐鎮中樞,併為李唐大軍出征處理後勤事務,並且為李唐建立初期的政治制度設立立下汗馬功勞。

受到李世民影響的史書,也常常記載的是李建成道德方面的汙點,並沒有記載李建成在施政領軍方面的失敗。這從側面反映出李建成並不是一無是處,相反在施政方面,李建成做的很好。可見李建成是一個文武全才,並非歷史上的庸主。

李世民野心的開始

史書中常記載李淵曾許諾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李建成的太子乾的好好的,沒理由廢了李建成,另立李世民,這很有可能是李世民編纂的理由,為自己篡魏奪政硬插的理由。

李世民在李唐統一的過程中立下了不世功勳,以至於最後李淵封無可封,特設天策將軍給李世民,並允許李世民開府,李世民從此可以有了自己的正式班底。開了府的李世民不僅在武將方面人才濟濟,文臣方面也漸漸收羅了一批人才,比如在玄武門之變中起重要作用的房玄齡等。

封了李世民天策將軍後,李世民成為唐朝第三號人物,又因為李世民身兼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尚書府的尚書令,所以常常對朝廷下屬發號施令,這給了李世民的巨大權利。而朝臣能夠接到的命令就有皇帝旨意、東宮旨意以及天策將軍府旨意,因為都是上司,所以常常以命令先後來執行。而李世民能夠積極鼓動李淵起兵可以看出,李世民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在掌握巨大的權力後,李世民奪嗣的野心難免會產生。

李世民的勢力壯大之後,漸漸對太子東宮造成威脅,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衝突。

玄武門之變

雙方相互爭鬥,雖然互有勝負,但李世民還是差一點。憑藉著李建成和李元吉搭檔,再加上李淵妃子投靠李建成,給李淵吹枕邊風,李世民的羽翼漸漸被拔除。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的手下中尉遲恭被下獄,程知節外調,房玄齡等文臣也被驅斥外任,李世民府中只剩下了一個長孫無忌。

時間來到武德九年,這一年北邊突厥來犯,李建成建議讓李元吉帶兵出征,李元吉順勢要求帶著李世民的所有武將班底。李建成手下一個官員向李世民報告李建成計劃在出徵前殺了李世民的計劃,李世民遂找來以前的手下,計劃發動兵變。唐朝史書關於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雖然可疑,但能夠體現當時情況對於李世民確實是十分緊急。

恰逢這幾日天空中出現“異象”,李世民趁機向李淵告發李建成淫亂後宮,李淵驚訝並要求第二天和眾人對質。李建成在得到消息後,否決了李元吉的按兵不動之策,主張主動前往宮中逼迫李淵表態。哪曾想自己的手下,掌管宮門宿衛的人已經背叛他投靠了李世民,最終李世民發動兵變,李建成在自己的地盤被殺。

李建成性格寬厚仁愛,雖然有些手腕,但在政治鬥爭中犯了太多錯誤。首先自己和後宮妃子交好的信息竟然被李世民探知,而後自己的多位手下背叛自己,可見李建成在籠絡人心方面不如李世民。從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可以看出李世民在危急時刻全力以赴,當斷則斷,手段更加決絕,而李建成在面對如此的關鍵時刻,竟然大意到以為憑藉自己的在宮中的優勢就可以逼迫李淵表態,不做絲毫準備以至於最終身死。

李建成死了,死後被自己的弟弟汙衊的一無是處,而這應該說是從李淵給予了李世民過高的權位,使得李世民產生了取代李建成的想法開始的。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歷史,歡迎關注!


天天故史匯


李世民屬於什麼呢?基本上算是李淵用來制衡太子的。

唐朝基本上是太子主政,親王主軍的政治格局,這樣可以防止太子坐大威脅皇權,但是有個弊端就是主軍親王反戈一擊,直接篡位登基,或者太子感到威脅,一個想不開想提前接班。

李世民是李淵的棋子,他知道自己的作用,也知道自己的命運,如果他跟太子發生矛盾,李淵始終站在太子一邊。

如果李淵去世,太子順利接班,李世民必死,因為他曾參與奪嫡。

如果太子被廢,李世民也隨即失去作用了,自然也被廢或被殺。

如果太子發動政變提前接班了,李世民還是死,

所以,基於李世民的立場,最後的結果都不會太好,而發動政變奪權,興許還有一線生機,他沒什麼顧慮。

而李建成呢?他有什麼理由冒險去發動政變?

李建成主政,除非他在軍中有威望,不然,想通過政 治 政 變奪權很難,只能通過軍 事政 變,顯然,他在軍中威望很小,畢竟從開始就是主政的。

如果李世民不政變,正常的走下去,李建成就能順利接班了,他沒必要冒險政變。

如果覺得李世民有威脅了,他可以利用李淵合法的除掉,沒有必要冒險親自去除,因為李淵也不願意主軍親王成為威脅。

如果李建成情報工作做得好,提前得知了,完全可以讓李淵去除掉李世民,然後自己就可以提前接班了。

李建成之所以沒有政變,是因為顧慮太多,只有順利,他就可以接班,沒必要冒風險。

而李世民最後死的可能性很大,發動政變贏了就翻身了,輸了也不過是死,

對於他們兩人,做任何選擇都是權衡利弊,不會受感情和道德的約束,只要利大於弊,可以做任何事,但是,如果弊大於利,他自然不會去做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



賽麥大弘


建成仁,世民毒。

建成孝忠其父,沒野心,在“玄武之變”前,沒有籠絡人才,構成強大的勢力,沒準備隨時奪位,沒警惕世民的殺害,以致在政變時輕易喪命。

世民則不同,在立長制度的屈服下,不得不韜光養晦,但對皇權志在必得,籠絡人才,蓄養死士,等待時機,實施政變。

從本質上,建成循規蹈矩,常理度人。

世民離經叛道,無視天倫。

至於貞觀之治的政績,可圈可點。這就是逆取順守的道理。


古鏡5


李建成有大哥風範,總想寬待兄弟姐妹。二弟李世民因為戰功卓著,手下的將軍們都希望他繼承皇位,這樣大家都有好處。三弟李元吉本也覬覦皇位,無奈能力有限,又跟李世民不和,於是投靠太子李建成,並極盡挑撥是非之能事,希望合力把李世民勢力剷除了。於是,客觀上形成李建成、李元吉陣營,與李世民陣營的對抗,雙方時常劍拔弩張、水火不容。這種情況下,誰成為未來皇帝,就意味著另一方很難善終。李建成文弱一點,遇事猶豫不決;李元吉心狠手辣,但沒什麼智謀。李世民一直征戰沙場,殺伐決斷,有勇有謀。於是,“玄武門之變”的結局,就這樣註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