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先生117
荀彧建議曹操殺劉備只見諸小說如《三國演義》等,劉備收留呂布白眼狼,徐州被奪,再駐小沛又被高順張遼攻打,走逃無路只得到袞州投奔曹操,曹操雖據中原腹心,勢力還未壯大,見有賢人名人來投,大喜,親自出迎稱兄道弟,這個時候,荀彧進言說,劉備英雄,不可不早圖,可殺之以絕後患。曹操聽了不回答。一會郭嘉進來,曹操問文若讓我殺劉備,可以嗎?郭嘉說,當然不行,如今用人之際,正愁沒有機會顯名天下,如今有賢才來投,就把他殺了,天下賢士,將不敢前來,我們與誰一同平定天下?曹操點頭同意。
這種寫法為了突出劉備的英雄,而把正史上程昱勸曹操殺劉備的一段安插給荀彧,連天下知名的王佐才荀令君都這麼看重劉備,說明確實非凡,但卻與事實不符,也拉低了荀彧的才能見識,荀彧輔助曹操,是謀篇佈局的大手筆人物,著眼宏觀,極少在個別物事上費心,曹操稱為“吾之子房”,豈會在此時勸曹操殺劉備?不唯心眼小,更配不上王佐才的稱謂。(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何況荀彧的品行名聲,海內知名,連老狐狸司馬懿談到他,都佩服的說,我一輩子閱人無數,至今未見品行才能超過荀令君的“彧德行周備,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為儀表,海內英雋鹹宗焉”。
荀彧跟隨曹操,二人都因有志匡扶漢室走到一起,有共同的理想目標,如魚得水,曹操前期所取得的成績,如果沒有荀彧的的謀劃,是不可能成功的,他有立足中原,平定河北等謀劃,曹操的進軍基本按照他的藍圖執行,又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高瞻遠矚的規劃,他的戰略佈局,宏大手筆,整個三國只有諸葛能與之相比,當之不讓的王佐才。他不僅出身官宦世家,併兼品行突出,又不妒賢能識人進賢,這一點尤其可貴,三國無人可比,他為曹操引薦的人有荀攸、鍾繇、陳群,司馬懿,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戲志才等幾十人,都是當世知名後世流傳的大才。內外兼修,漢末三國獨一人。(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荀彧計算袁紹劉表張繡等諸侯,都是從扶漢和中央朝廷的立場出發,勉力維持政令統一,使天下歸心,因與曹操初期目標相同,所以他做的事看起來是在幫曹操,其實背後是在幫漢室,他的世家豪族出身,也決定了他忠於漢室才符合家族利益和個人理想。當曹操有不臣之心時,他規勸曹操要向周公學習,等到董昭等勸曹操進位為公時,二人便開始貌合神離“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這樣一個凡事從大方向著眼的人,是不會勸曹操殺劉備的。
南方鵬
因為荀彧會看人啊。
曹操說荀彧是他的張良,張良的重要作用就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曹操統一北方的軍事藍圖就是荀彧主導規劃的,如“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這些重要的政治戰略都是荀彧的策劃。
更關鍵的是荀彧有知人之明,他為曹操舉薦了大量的人才。
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都是舉薦的。
《三國演義》在這一點上也不避諱:
“某聞兗州有一賢士,今此人不知何在。”操問是誰,彧曰:“乃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操曰:“吾亦聞名久矣。”遂遣人於鄉中尋問。訪得他在山中讀書,操拜請之。程昱來見,曹操大喜。昱謂荀彧曰:“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彧猛省曰:“吾幾忘卻!”遂啟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郭嘉薦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操即聘曄至。曄又薦二人: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一個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曹操亦素知這兩個名譽,就聘為軍中從事。滿寵、呂虔共薦一人,乃陳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亦聘為從事。荀彧既然能這麼看人,劉備這樣的他當然也看出來了。
他看出劉備是個人才,但不是打工的人才,是註定要自己當老闆的。
正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雨便化龍。
這樣的人,應該扼殺在池塘之中,不給他機會。
實際上劉備就是這樣的人,《三國志》上說他不管在哪裡都能團結一批人在自己身邊,以至於後來他在劉表手下,劉表都對他有警惕之心。
不過《三國演義》上為了表現劉備的忠厚,把劉備這一面都給抹殺了。
但是荀彧的知人之明卻還是要表現的,所以就建議殺掉劉備。
《三國演義》上勸曹操不要殺劉備的是郭嘉,理由是殺了劉備會影響曹操招攬人才。
實際上郭嘉也是防備劉備的,所以後來劉備找個理由借兵逃走。
《三國志》郭嘉是第一個反應出來不對勁的。
袁術自敗於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於公曰:“劉備不可縱。”公悔,追之不及。所以在防備劉備的問題上,他們的意見一致的。
荀彧是殺了他一勞永逸,郭嘉是軟禁他。
但沒有想到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
錦翼
荀彧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謀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荀彧是漢朝忠臣,那時候曹操和劉備都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征伐天下的,荀彧有識人之能,他見到劉備後認為其非久居人下者,有不臣之心。所以勸曹操先把劉備殺掉,後來劉備果然稱帝建立蜀漢。荀彧(163一212),字文若。今天河南許昌一帶人,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最大功臣。旬彧一心想恢復漢室,董卓專權後辭官歸鄉,率族人避難冀州。袁紹敬為上賓。後來旬彧發現袁紹徒有虛名成不了大事投靠了曹操。旬彧為曹操統一北方規劃了統一北方的戰略藍國,曹操常年在外領兵打仗,荀彧留守後方主持軍國大事數十年,地位相當於漢高祖劉邦守下的蕭何。旬彧.最大特點是慧眼識珠有識人之材,經他舉薦的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都成為名臣。`所以,荀彧一見到劉備便認為他是一個亂世梟雄,非久居人下者,他對劉備標榜的漢室宗親身份不怎麼感冒,勸曹操把劉備立刻殺掉。而郭嘉認為曹操應多招攬人才,況且劉備的名聲還下壞,如果殺了劉備,影響會非常壞。曹操認為郭嘉說的有道理,劉備逃過一劫。後來,果然讓旬彧言中了,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崛起,建立蜀漢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關東俠客
寫作手法
小說刻畫人物特點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直述、可以敘事、也可以藉助旁述。
比如《三國演義》頭兩回,從起兵到平黃巾,後世有詩讚玄德曰:“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這一回中就是直述,主人公初出茅廬,一鳴驚人。
之後又有北海救孔融、讓徐州等橋段,就是主人公升級的過程,通過敘事逐漸引起人們注意。當然主人公也不會一直順風順水,像《武動乾坤》中林動一樣一路開掛的畢竟是少數,因此還要設置一些困難的副本。《三國志》中只記錄了劉備顛沛流離的過程,而《三國演義》則將每次投效都捋順得十分合理,符合主人公性格特徵。
“青梅煮酒”這一回,通過三個階段的逐步渲染,先是曹操的試探,又是荀彧的勸諫,最後是郭嘉的阻攔,從他人的表述中凸顯劉備的不凡。程度各不相同,但是其中荀彧的勸諫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可或缺。
實際情況
作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曹操應該是能夠預感到潛在威脅的。然而事實是,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受降的勢力著實很多,有張繡、張魯、劉備、劉琮等等,如果全部視為威脅,那豈不是沒有降將?不過要殺劉備,也不是完全不合情理。
站在演義的角度,荀彧建議曹操殺死劉備是完全符合常理的,因為不僅荀彧,曹操在與眾人商議時,大家幾乎都持同樣的態度:首先劉備是自帶體系而來,其手下的關張等人都不直接受曹操直接控制;其次劉備素有賢名,又是漢室宗親,名氣不遜於曹操;最後劉備胸懷大志,必不會久居人下。
其實曹操、孫策、劉備都有相同的經歷,早先在他人賬下,後來尋找藉口帶兵離去,最終成功起勢。曹操很可能是在劉備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所以要除之而後快,也有情可原。
事實上,就憑劉備早期的發展經歷和實力,著實是不足以引起曹操過度警覺的。就像“曹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一樣,我們都是從結果反推到過程,然後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天可憐見,誰會想到屢戰屢敗的劉備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自己兒子的一位普通幕僚會推翻自己的王朝?
開國之主確實都有天生異相,不過都是後來的渲染罷了,所謂馬後炮正是如此,如果真的鋒芒畢露,劉備前期又怎麼逃得過諸侯的討伐呢?
尹禾
路遙lgy
在荀彧認為,劉備是世之梟雄,有張飛關羽等猛將如虎添翼,更兼常以中山靖王之後和皇叔的身份自居,他是將來會有能力威脅到曹操平定天下之人。
劉備雖然說是中山靖王之後,荀彧不大認同,荀彧也許心向漢室,卻不是心向劉備,荀彧的心中根本不認為劉備能夠興復漢室江山。
荀彧說劉備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內心認為劉備有不臣之心,是亂臣賊子,所以會勸曹操殺了劉備。後來結果也正如荀彧所料,劉備割據荊益二州稱帝了。
那麼曹操為什麼沒有聽從荀彧的意見去殺劉備呢? 他看不出劉備的威脅嗎?
曹操實際早就留意劉備,這個可以從煮酒論英雄中曹操說到的:”今之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可以看出曹操一直都知道劉備是一個威脅,曹操之所以不殺劉備,原因可以看郭嘉的話,郭嘉認為曹操現在要招攬人心,劉備的名聲還不錯,現在殺劉備不是明智之舉。 曹操也很認同郭嘉的意見,就沒有對付劉備。
郭嘉和曹操也是主張殺劉備的,只是他們過於自信了,認為劉備根本成不了大的氣候,在當時來說,劉備缺乏具有文韜武略和戰略眼光的謀士,只有一些像麋竺 、簡雍等才學平庸之輩,劉備前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作座上客, 充當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在後來得到諸葛亮的輔助後如魚得水、姣龍入海,這個是曹操和郭嘉沒有料到的。
談文論史
荀彧為何主張曹操殺掉早期的劉備?
荀彧這個人,出生名門,乃荀子後人,一直都奉行治國安民乃人生追求。
他原本是袁紹手下的謀士,因看不上袁紹為人跟了曹老闆。一直都認為曹丞相才是治國平天下的不二之選。而且荀彧一直都建議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
當時的劉備為呂布所敗,投奔曹操。在曹操那裡的時候,對於劉備的態度是分為兩派的,一派表示要殺掉劉備,以免後患,此中以荀彧為代表。另一派以郭嘉為代表,就是不殺劉備,但是要監禁起來。
荀彧想殺劉備,別人或許很不理解。他不是心向漢室的嗎?怎麼又要殺漢室後裔?
其實,劉備雖號稱中山靖王之後,荀彧是看不上的,他心中所向是真正的漢室正統,一脈相承。而非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遠房親戚。
這個時候的劉備,居然敢做皇叔,給荀彧的感覺就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內心認定他有不臣之心,是亂臣賊子,所以力勸曹操殺了他。
不過,也不知何故,曹老闆終於還是放了劉備,以至於劉備後來還是稱了帝!也從側面看出來,荀彧確實眼光毒辣!
史提峰lee
謀士一般都會識人,何況謀士中的謀士荀彧!
劉備,一個能將人間社會的虛偽演練到極致之人,定然不簡單也不可忽略!
劉備口口聲聲漢朝宗親,但不能判斷他是忠於漢室或是他自己。
荀彧忠於漢室,是忠於漢室正統,其次忠於曹操,也盡全力幫助曹操實現其一統天下的霸業,在荀彧認為這個霸業是與漢室為中心曹操為輔的。
並且,劉備的出現,明顯的影響了漢獻帝和曹操的關係!
金林玉鎣
從荀彧反對曹操加九錫、稱魏王並最終自盡來看,荀彧雖作為曹操的謀士,但也是一心向漢,有著匡扶漢室的政治理想。那麼荀彧為何又在早期建議曹操殺掉同為漢室的劉備呢?筆者以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青梅煮酒時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此時劉備已為曹操“軟禁”,所以曹操是認同劉備而非奉承劉備,從對劉備的防範也可看出曹操對劉備的重視,而作為重要謀士的荀彧肯定看得出劉備的英雄氣概。劉備作為皇室成員,雖然不能考證,但因皇帝已承認其皇叔地位,且劉備向來仁義,所以如果劉備篡位,也是相對合理,但對於荀彧是不能容忍的(皇位只能傳位於兒子或親兄弟才是正統)。
2、劉備即使不篡位,一有機會也會獨霸一方,也會對“皇權”形成威脅。後來曹操派劉備作督軍到徐州收編袁術殘餘勢力,奈何關張等部將也到了徐州,殺了刺使車胄,朱靈路昭二人逃回徐昌,劉備便再次起飛。
旁觀者毛毛
這就是荀氏最後死於曹操之手的原因,心胸狹隘,急功近利,無遠大的政治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