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重用族人?

青峰嘚啵嘚


用族人很好理解,因為比較放心,不會出現其他氏族功臣坐大的情況。後來,司馬氏能篡位,也是因為宗族後繼出了問題。其實,單單看曹操起兵之初,就能理解曹操為何重用宗室了。曹操不同於兩袁,袁術和袁紹是名門之後,家族擁有很多門生故吏,連冀州牧韓馥都是袁家門生,振臂一呼,豪傑雲集。反觀曹操,起兵討董之初,投奔者寥寥。所以,曹操起兵,不讓宗室幫忙,讓誰幫忙?



不過,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養子,本姓夏侯《三國志》注引《曹瞞傳》。所以,曹操就有了兩個宗族,就不怕沒有羽翼輔佐了。曹操代理奮武將軍,起兵反董,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就已經跟隨了。而四人的功能也各有不同,夏侯惇常作為曹操的禆將,引為別部屯駐,以成掎角之勢。夏侯淵為騎都尉,統領著騎兵。曹仁行厲鋒校尉,也就是曹操的前鋒。曹洪雖不見早期職務,想必是作為曹操的衛隊親隨。



四人功能之所以不同,也和他們的個性能力有關。夏侯惇雖然不是純粹的武將,平時還喜歡治學,但是膽烈過人,有人侮辱他的老師,就被夏侯惇一刀殺了,不但手段果決,還明大義。夏侯淵更講義氣,曹操犯事,是他背的鍋入獄,後被曹操營救得免。從後來的表現看,夏侯淵的武藝不低,而且善於騎兵奔襲。曹仁更是有豪傑之氣,少好弓馬,又當了上千少年的老大,可謂大將之才。在周瑜圍江陵時,曹仁只帶數十騎突入陣中,拔出牛金部,可見武藝也非凡。曹洪雖然沒有三人的出彩,不過滎陽一戰,是他讓馬給曹操脫險。

所以,他們除了是宗室,也有才幹,資歷還遠超其他將領。此後,曹魏宗族作為統帥統管其他大將,就成了不文的規定。另外,曹魏的其他宗族:



曹休,從漢中之戰開始受到重用,雖為曹洪參軍,實則為帥,可見才能超過曹洪。曹丕三路伐吳,統帥張遼,臧霸為東路軍。

曹純,是過渡性人物,虎豹騎的主官。

曹彰,曹操之子,北中郎將,威震塞外。

曹真,第二代代表人物,諸葛亮北伐前期的對手,後成為曹丕三路伐吳,西路軍的主帥,統領夏侯尚,徐晃,張郃,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夏侯尚,也是第二代代表,早年跟隨曹彰,後平定東三郡,可惜去世太早。

夏侯儒,夏侯尚從弟,跟隨過曹彰,當過徵蜀護軍。後來,取代司馬懿成為豫荊都督。

曹宇(曹操之子),夏侯獻,曹肇(曹休之子),本來有望成為下一代宗族代表,可惜魏明帝被孫資,劉放所誤,才用了曹爽以及夏侯玄。

夏侯霸,算是後期宗族比較剛猛的,可惜不得重用,夏侯玄入朝後,就投奔了蜀漢,成為大將。

所以,這一期間,就是曹魏的宗族接班人出現斷層和打壓,後繼不得人,和前期的夏侯惇等人的熱血沸騰不負存在,才會被司馬懿一族趁虛而入。


大飛熊騎士


順序從高到低 大司馬:曹真,曹休,曹仁 大將軍:上面三個都當過,夏侯惇,郭淮(死後追諡) 驃騎將軍:曹洪,司馬懿 車騎將軍:張郃,郭淮(高平陵之後升遷) 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徵東大將軍:諸葛誕 徵西將軍:夏侯淵,郭淮(高平陵之後升遷),陳泰(郭淮死後升遷),徵東將軍:滿寵 前將軍:張遼,左將軍:于禁,(張郃,後升遷),右將軍:徐晃,樂進,夏侯霸 高於大將軍但無實權的太尉:滿寵,司馬懿(後升任太傅,同樣沒權沒兵) 除了郭淮在高平陵之變以後各種不正常升遷以外,可以看出五子良將以及外姓普遍是低於宗室的。郭淮本人在隴西長期是司馬懿的下屬,其妻是王凌的妹妹,王允的女兒。王凌謀反失敗夷三族,司馬懿特赦郭淮妻,你說我怎麼相信這沒有py交易。

吳蜀這邊(早逝的一些人物官位很低就不談了) 大司馬:丁奉,陸抗,呂岱,蔣琬 上大將軍(孫權搞得奇怪玩意,求別吐槽):陸遜,呂岱 丞相:諸葛亮,陸遜,諸葛恪,步陟,顧雍,孫劭 大將軍:諸葛謹(水貨!),諸葛恪,姜維,丁奉,費禕 驃騎將軍:馬超,朱拒 車騎將軍:張飛,吳懿,張翼,夏侯霸,廖化,鄧芝 徵西大將軍:魏延(魏延身前官職高於所有後期蜀漢將軍) 鎮北大將軍:王平,鎮南大將軍:馬忠 前將軍:關羽,後將軍:黃忠 二爺黃忠早死,其實可以不算(周瑜,魯肅,呂蒙之流就更別說了,嚶嚶嚶),除了超級水貨諸葛謹(村夫,諸葛誕:大哥你真丟臉)能不當官以外,基本還是沒問題的。

題外話:孫權其實一直很喜歡村夫,村夫和他私交也很好,然而孫十萬得不到就一直拿他哥和侄子做替代品,諸葛瑾雖然有才,打仗水平是真的臭,夏侯尚之流都可以屌打他,還好他兒子還算爭氣(雖然晚節不保)。陸遜的上大將軍也是處於這個考慮搞出來的(廢話,陸遜知道自己和諸葛瑾平級那還不要瘋),這樣陸遜也可以名正言順指揮諸葛瑾的部曲了。另,東吳的首任丞相位大家都推舉張昭,孫十萬明人不做暗事,當場就數落了張昭一堆不是,果斷換人,也是豪爽。 這個表應該有諸多錯誤,由於曹操時期,東吳後期,劉禪後期普遍比較混亂,我也搞不清楚,哈哈哈。曹丕,曹叡,劉備時期還正常一點,劉備完全照抄漢制特別清楚,曹丕,曹叡也搞出不少花頭,有精通的請指正。

=======分割線=======

因為信不過外人。 當然重用親人是沒問題,可是曹操家裡的那些人能力都是有問題的,這就麻煩了。 《左傳》有云: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任人唯親的反義詞也不是任人唯疏,而是任人唯賢。 《管子·立政》裡曾經說過: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曹操的用人方法,其實違背了2條,曹洪縱容門客徇私枉法、囂張跋扈,曹休多次進言陷害賈逵導致賈逵有才不能用,因此德不當其位,不過這些還不算嚴重。最重要的是諸曹諸夏侯能不當其官。

(題外話,曹操死後這些問題更嚴重,司馬懿父子及其走狗德不當其位;滿寵應該升官的不升卻往死了增加食邑,他的功勞不值9600戶食邑,張郃4300戶虛高,張遼2600過低,賈詡程昱的都不足1000,太低;能不當其官更嚴重,外姓寒族徹底邊緣化,滿寵賈逵等兗州河東人都被外放,朝廷內部基本被世家大族和潁川人後裔徹底把持,鄧鍾內鬥起源就在於鄧艾覺得自己功勞能力比鍾會大,而鍾會看不起鄧艾寒族出身。這些問題加在一起,最終正如管仲預料的一樣,成為治亂之源。)

夏侯惇,肉票大將軍,曾經被劫為人質,成為獨眼龍後就不經常帶兵了,博望坡之戰時拒絕聽從李典的勸諫,被劉備用誘敵之計以弱勢兵力擊退,後期以後勤為主,乾的還不錯,個人節儉大度,品德不錯。

夏侯淵,丟失漢中以後導致曹魏全盤被動,自己修鹿角被黃忠陣斬。劉備評價弄死夏侯淵的價值不如張郃,曹操說他是白地將軍。

夏侯尚,死的早,戰績多為虐菜,跟隨曹彰打少數民族,攻破內鬥的上庸受降孟達,曹丕伐吳時痛打過諸葛謹(無敵的子瑜大哥又倒下了),然而後期因為不聽董昭的勸諫差點被暴漲的河水弄成於禁第二,還好撤的快。最後因為曹丕干涉婚姻而英年早逝。

夏侯霸,媽的叛徒(開玩笑,各位勿介意) 曹洪,在荀攸的輔佐下頂住了張郃高覽的突襲,並且受降2人。注意,這些策略大部分都是荀攸所出。漢中之戰時在曹休的輔佐下擊破劉備的偏師吳蘭,逼退張飛。曹洪比較出名的是讓馬救曹操,早年家裡錢多,募兵也比較多。後期因為縱容門客跋扈犯法,多次被賈逵懲治;又不肯借錢給曹丕後來被魏文帝瘋狂報復;有在軍營裡看小姑娘跳脫衣舞被楊阜痛罵的黑歷史。軍事上獨自取勝的實戰不多。在一些非官方史籍以及不靠譜的官方史籍《晉書》中,曹洪一直以帶著大金鍊子(有錢),飛揚跋扈,目無法紀,欺凌同事並養著一堆馬仔招搖過市(門客)的黑社會老大形象出現,連司馬懿和賈逵都被他欺負過,個人形象極差。我認為這些事情未必是真,但是曹洪在老百姓和同事眼裡名聲不大好也是事實,可以作為一定程度的參考。

曹仁,早年打陶謙,袁紹,劉備等挺猛的。不過敗給周瑜丟失南郡有問題,後來打關羽差點又出錯準備撤走,多虧副手滿寵給力(此人在曹操死後地位官職上升極快),守住樊城,晚年曹丕伐吳時打朱桓晚節不保,慘敗。

曹純,這個猛,虎豹騎統帥。陣斬袁譚,擒拿蹋頓,長坂坡痛打劉備,可惜碰到趙雲開掛救出阿斗,否則可能會改寫三國曆史,無奈最後本人死的早。

曹休,漢中之戰時果斷勸諫曹洪,擊破吳蘭逼退張飛。曹丕伐吳時戰果最大,痛揍吳軍可惜晚節不保被陸遜等人打成慘敗損失萬人,要不是賈逵提前安排了援軍這貨搞不好就被陸遜弄死了,後來還怪賈逵救援太慢,最後還上表彈劾賈逵,設麼玩意啊這人。曹睿最後打圓場說兩人沒錯,賈逵已經不說了,曹休嘴巴還不乾淨。人幹事?

曹真,表現普通,沒有大勝也沒有輸過,一伐時期最大功臣是張郃,二伐諸葛亮純粹就是二十天公費旅遊順帶探路為了三伐迷惑魏國。子午谷罰蜀計劃因為大雨被彈劾,驚天大戰沒上演。 綜上所述,這些皇親國戚虐菜還行,真的硬仗比如對上週瑜陸遜諸葛亮這種級別的,不是敗就是平,而且是在兵力優於對面的情況下,甚至是劉備這種級別的,只要他狀態完備,也很難打的過。

真正拿的出手的是曹純,斬袁譚,擒蹋頓都是曹操在後勤,士氣出問題的時候打的逆風局贏的,可惜40歲英年早逝。 仁洪惇淵這些元老,主要還是早年募兵加入的本錢比較多,曹操的起手資產都是這些人提供的。 真正說大局觀和指揮水平。

張遼,徐晃,張郃三個人水平肯定在這些人之上,但是實際職位權利卻是遠不如這些皇親國戚。其次,郭淮,滿寵,賈逵三個人水平也不差。 這些人中,除了郭淮後期接受了司馬懿的討好外,其他人人品都沒問題,為什麼不能給予更大的兵權呢? 賈逵因為得罪了曹休,曹丕曹叡怕曹休不開心都不敢重用,至死只有一個四品的豫州刺史,曹操活著的時候賈逵曾經因為直言勸諫而被曹老闆下獄,然而即便如此賈逵也沒有因為曹休而怨恨曹家,曹休石亭慘敗被陸遜團團包圍時,賈逵不計前嫌日夜兼程把小部隊偽裝成大隊讓一生用兵謹慎的陸遜中計撤軍,救出了曹休,結果曹休惡人先告狀,當面羞辱賈逵不說還上表彈劾他,曹叡不予以追究合了稀泥。 滿寵在曹操時不過一個汝南太守,從守衛樊城開始,在曹丕伐吳,石亭之戰,合肥新城大戰時開始展露頭角,外號“滿數十”,曾經兩次戲耍孫十萬,232年即使面對陸遜這樣的人物也能進退有據,絲毫不落下風,最後在曹芳朝裡才得到太尉的位置。難能可貴的是滿寵的孫子滿長武在曹髦被殺時,阻攔司馬昭的姑父進城,最後被惱怒的司馬昭活活仗死。滿寵192年加入曹操勢力,242年去世,為曹魏效力足足50年,經歷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參加過曹丕~曹叡時期所有對吳作戰,然而在升任太尉之前也只有徵東大將軍而已,不覺得很可笑嗎?同樣負責對吳作戰的曹休可是大司馬啊!如果是在劉備孫權哪裡,完全可以坐諸葛亮和陸遜接班人的位置,然而在曹魏這裡只有一個地方大員軍區司令。滿家孫子最後因為曹髦而死,兒子被貶為庶民,如果當年滿寵作為曹叡的託孤大臣又會如何? 想來想去,滿寵第一是山東兗州人,不是穎川人,得不到荀彧的推薦,第二執法嚴格公正無私多次嚴懲曹洪的門客,第三實事求是不好大喜功,得罪過王凌(王允的兒子)導致和賈逵一樣,多次被宗室和世家大族詆譭,兗州人又沒有穎川人這麼拉幫結夥的自保團體。

徐晃197年從楊奉處改投曹操,227年去世,南征北討30年,攻呂布,斬眭固,破文丑,官渡截糧敗韓猛,勸降韓範有勇有謀。勸諫曹操善待袁紹降將攻心為上斬除鄴城羽翼包圍鄴城,攻毛城,設伏兵,破三屯,南皮破袁譚。自告奮勇奇襲浦板津獻計破關中敗馬超,漢中破陳式最後在荊襄敗軍之際戰勝關羽。 這樣的人物在曹丕登基後只有右將軍,此前不過是平寇將軍這種雜牌……徐晃得勝歸來,曹操出營七里去迎接,除了一場喜宴接風,一句“周亞夫之風”外,沒有半點升官加封之意。 曹丕時期徐晃受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節制,奪取上庸,南下伐吳。這麼個人物,能夠擊敗關羽,給曹操出謀劃策,文武雙全的名將,給一個夏侯淵兒子輩的人物打下手(給夏侯淵打下手也就算了),不覺得很搞笑嘛?好比如果劉備派兵出征,劉封掛帥,副將卻是關羽魏延,這不是搞笑嘛? 更何況徐晃個人德才兼備,為人勤儉節約,治軍有度,常常以身作則,又是文武雙全。東吳的丁奉,蜀漢的王平都是“吏不能書”的半文盲,最後都可以做了大司馬大將軍,徐晃卻只有右將軍,合理嗎? 李世民說曹操一將之才有餘,萬乘之君不足,就是這個道理。 對比曹操起家時的這些人,和朱元璋的起家安徽老鄉李善長,徐達,湯和,常遇春,藍玉,朱文正等人比起來確實弱了不少。就算是劉邦手下的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夏侯嬰那些沛縣小夥伴,曹老闆手下也比不上。就算是能力上要打個?的李孝恭,人家也能獨立帶兵平蕭銑啊。 鑑於有人說我對李孝恭雙標,人家有李靖輔佐的確不假,但是李孝恭一來能攻滅巴蜀,二來能攻滅輔公祏,這些都沒李靖輔佐。各方面還算可以,政績和政治智商也都不錯。進武廟和凌煙閣排名第二是有水份的,這點必須承認。但是至少人家碰到大事拿的起,碰到猜忌放得下,做人又不驕矜跋扈,急流勇退善始善終,不和人結怨,比起曹家那幾個,還是強不少的。

回頭看看劉備集團,基本都以外人為主(劉備也沒幾個宗族),然而從定都成都開始,或戰死或殉國的臣子何其多哉,信任是相互的,君以國士之禮待我,我以國士之禮報之。


青峰嘚啵嘚


萬事萬物皆有其定律,曹操時期,天下群雄格局,很多胸懷理想之人都想要攻城掠地,平定天下。

曹操就是這樣的人,但憑一己之力是無法發展起來的,曹操的家族宗親兄弟眾多,且不乏有勇有謀,財力雄厚的角色。

天下戰亂,需要能帶兵打仗之人為他掃平權力路上的障礙,以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真等人為首,東征西討,這些人的用武之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使用。這也是後來曹操多重用自己的族人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