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拯救民族,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最后却成了被“流放”的罪人?

xieshulang


作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一直是我们歌颂的对象。他对历史做出的最大功绩之一就是虎门销烟。可是虎门销烟这一振奋人心,拯救国家的伟大举动,为何却让实施者林则徐成了被“流放”的罪人?按理说也是劳苦功高,按理来说应该加官进爵呀!



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是英国人要求的,因为英国人对林则徐恨之入骨!

还有就是在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立马载入史册的一大历史事件是:中英鸦片战争。中英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中国与英国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这场战争随说是英国蓄谋已久的,且不得不打的战争。但是林则徐也脱不了干系,因为他强硬的态度和手段惹怒了英国人,所以才有了中英鸦片战争。笔者并不是诋毁林则徐,而是说这两个事件的因果干系。


鸦片战争虽然让我国丢失了一些权益,损失了银子。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让外国看到了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衰败之势。通过鸦片战争,外国总算是看清了中国的实力,也就那样,并不是不可打败的。也让外国人闻到了一丝丝的利益的味道:这个庞然大物不仅打不过我,还比我有钱。于是这才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史上签订了那么多次的丧国辱权的条约。

是不是这样子看,中国近代的屈辱和林则徐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我们再看林则徐出发前,道光皇帝和他说了啥:你此次出发,目的是销毁鸦片,千万不要惹怒英国人。我们应当以和为贵。林则徐嘴上说遵命,但是实际行动却并不是。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大家都看过很多次了,笔者就不多说了。总之就是一句话,很解气。可气是解了,林则徐并没有听道光皇帝的话啊,一个不听话的臣子,你做皇帝你会怎么办?况且领导那么说是有原因的:道光皇帝已经认识到大清帝国不过是强弩之末,是一个纸老虎,千万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否则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林则徐真的捅破了这张窗户纸,大清帝国也真的是纸老虎,结局也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么看的话,林则徐是不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一个只顾呈一时威风,不顾后果的莽夫?

但我们并不能这么说,因为林则徐也不是神仙,他也不知道后续发展会是这样子。他只知道鸦片对中国百害而无一利,他心里想的是让这个国家好好的。不想看着他衰败下去。只是他对局势的判断有些错误,才导致了这些后果,他严重高估了清王朝统治者的心气儿和实力。

所以我们真的要怪罪,只能怪清王朝的封建落后。不能怪林则徐的一腔热血,凉了心。

笔者认为,林则徐毫无疑问是民族英雄,是我们应当歌颂的对象。只是林则徐被“流放”也是理所应当,不必打抱不平。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


稷下学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则徐禁烟是正义之举,也是完全正当的。

但林则徐并不是一个负责销毁鸦片的士兵,而是负责一方军政的钦差大臣,要权衡禁烟的得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代,鸦片贸易在英国并不违法,该国老百姓也大量滥用鸦片。

那么,鸦片贸易在英国就不算走私,必然受到政府的保护。

问题来了。

如果鸦片贸易在英国不合法,林则徐销毁鸦片就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英国政府不会保护鸦片商人。

但是,即便鸦片贸易在英国合法,又成为英国在中国贸易顺差的唯一物品。

显然,如果林则徐强行禁烟,就存在和英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那么,就要仔细评估,禁烟后会不会打仗?如果打仗了,能不能打赢?

如果不会打仗,或者即便打仗我们能打赢,那禁烟就没任何问题。

可惜,事实却是,林则徐禁烟后,英国果断开战。

而战争不但打不赢,还完全是一面倒,英军战无不胜,区区1万多人直接打到皇帝眼皮下的天津。

鸦片战争全面开打之前,中英其实就是广东的军队和英国人,有过十多次小规模交手。每次都是以清军吃小亏或者吃大亏结束,但上报给皇上的却都是大胜。

由此,皇帝坚定了戒烟的决心,鸦片战争由此打响。

事实证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满清不但没有禁烟成功,还赔偿了巨款,割让了香港,国内沿海打的一塌糊涂。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打掉了满清外强中干的假面具,让英国佬摸到了底牌。

而导致英军开战的,当然就是林则徐,皇帝迁怒于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林则徐禁烟似乎操之过急,因为满清军事实力和英军有明显差距。至少应该组建一支还算可以的舰队,完成沿海较为顽强的防御以后,再去和英国人翻脸。

第二次鸦片战争虽惨,好歹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把英法联军胖揍了一顿,吓得他们1年没敢进攻。

如果当时林则徐能够同样胖揍英军一顿,战局也会会有转机。

而林则徐麾下的炮台和广东水师,就军事实力上都是不堪一击的。至于满清沿海的防御工事,还不够英国炮舰轰的。


萨沙


林则徐被流放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道光觉得林则徐空言误国。

首先,在禁烟这个问题上道光帝是有犹豫的。道光一方面看到白银外流国家财政吃紧、银价激增,另一方面道光也担心这次禁烟会引发英法等国的冲突。所以在授权林则徐禁烟的时候,并没有给林则徐全权,而是给了专折奏事的权利。换句话说,林则徐的所作作为要经过道光帝批准才能做。

其次,为了防止列强因此对中国宣战,道光在禁烟这个问题上并不是非常坚决。于是林则徐上书称:其一,洋人至此,志在贸易而不在交战,所以不会为鸦片问题对中国宣战;其二,洋人日常生活倚仗茶叶跟大黄,一旦洋人寻衅只需要断了茶叶跟大黄供应,洋人必然屈服;其三,洋人倚仗火轮船,虽跨江渡海游刃有余,但陆战则一无是处。综上三点,请皇帝放心让我禁烟。

但林则徐失算了,洋人不光因为鸦片跟中国宣战了,而且还海战陆战全面取胜,截断茶叶贸易对洋人也是毫无作用。

放在过去,林则徐可就犯了大罪了。狂言欺君,这个罪名虽然没给林则徐,但给林则徐一个结结实实的失察、失职的罪名。因此林则徐获罪,革职查办。


经武历史讲堂


在西北边陲的新疆伊宁县的博物馆里,还专门塑了林则徐的像。那次,我去了还给他老人家鞠了一躬。到底林则徐为什么会被贬官?因为,鸦片战争败了,这个黑锅不可能由皇帝自己背;必须由林则徐来背!所以,林则徐被贬官到了新疆!但是,林公到了新疆过后,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在和田修了一条灌溉渠;还带领当地百姓维修了坎儿井。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打下了基础。林则徐不愧为民族英雄,走到哪里,都会发挥英雄的作用。

有一次,一位基督教徒给我说“感谢椰蘇给都江堰带来了福音”!我一个人背包在都江堰旅游的时候。我说“椰蘇带来的是福寿膏吧”!基督徒接着说“所以,中国人最没有信仰”!我说“我们祖先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你们西方人白皮猪还光着屁股在树林里裸奔”!如果,没有椰蘇,没有传教士!就没有福寿膏!我记得很清楚,我的家族就是因为鸦片而衰败。到了解放前夕,我的家族里,是一无所有。在《剩经》中记载“福寿膏是一种能够带给白皮猪快乐的药物,连上蒂椰蘇也用它”。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的浮雕,最开始就是虎门销烟。是林则徐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独立自由的道路!


血红雨花石


虎门之所以销烟,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清政府或者林则徐觉得老百姓被英国的大烟片所毒害,拯救万民于水火。关键是因为,英国用鸦片和清朝进行的贸易导致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清朝国库加剧空虚,动摇了统治根本。道光帝这才委任当时的戒烟派代表人物林则徐赶赴广州实行戒烟。

可是,具有放眼观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其实对当时的世界也是知之甚少。对近代西方的世界贸易规则更是一无所知。对西方工业革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军事水平那就更是两眼抹黑了。

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英国包括当时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想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攫取财富。当然不是用抢劫的方法,当时英国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国内剩余产能如果都能消耗到中国,那么财富不是就滚滚而来吗?英国当时的国会议员曾经说过,中国人穿的衣服袖口如果增长一寸,所用的布料就够英国所有的纺织厂生产20年。但万万没想到,中国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大国,全国上下没有一点市场经济的概念。你什么纺织品,工业品,我们不买,我们不需要,我们小农经济,都可以自己做出来。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却让英国人爱不释手。原来想在中国攫取财富的英国等西方列强通过贸易不但没有发财,而且还赔了个底朝天。

英国这下慌了神,如何才能扭转败局呢?通过外交手段让清政府进行改革?走市场经济道路?早在乾隆老佛爷时期就被拒之门外了:我央央中华大国,物产丰蕴,尔等小邦不必再来纠缠了。哈哈😄。

本来,经营鸦片在哪个国家都是违法的,可是,不给中国人卖鸦片,还能卖什么呢?其他的商品卖不动啊!英国政府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吧。

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就大张旗鼓地开始查封英国各个资本家在中国屯积的鸦片。当然,抓人也顺带进行了。毒品销毁也就算了,还要治人。在处理人的问题上,清朝与英国发生了严重分岐。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是没有什么法律体系的,更没有辫护制度,一般处罚罪犯就是直接砍头。这引起了英国的强烈不满,视中国为野蛮人。

英国遂通过国会表决,仅以多两票的危弱票数通过了对中国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战争的结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口世界第一的农业封建国惨败给了一个工业小邦。当时道光整个人都是蒙圈的,用他那颗猪头怎么想都是想不明白的,为什么我几万八旗铁骑会打不过区区四千来人的蛮夷小邦?这林则徐是怎么给我说的,他不是知己知彼吗?他不是放眼看世界的吗?简直误朕误国!发配新疆都算轻的了。


创杰网络科技


林则徐被流放不假,说他是罪人?我第一个不服!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

林则徐本是一品大员,位极人臣,历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本来他可以和大多数清朝官员一样得过且过,过着安逸的日子。但是他本着一颗爱国之心,向道光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泻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道光皇帝这才真正认识到鸦片危害之大,下定决心让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才有了大名鼎鼎的“虎门销烟”。

之后不久就爆发了鸦片战争,清朝不敌,不得已只得处分林则徐来安抚英国列强,其中便有流放伊犁。在流放的路途中林则徐还作了两句千古传诵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其间无不洋溢着他为国效力不惧生死的豪迈情怀,着实令人敬佩。

许是因父亲对林则徐所作所为感到歉疚,在林则徐病逝之后,咸丰皇帝解除了他一生所有的处分,还给了他“文忠”的谥号,让他流芳百世。


晓史才能明事


答:道光帝嘱咐他,不要做太过分了,导致英国佬开打。

他不听,不准别人上岸,还断水断粮。

英国佬大老远开船来做生意,上岸不得,补给不能,还没收一切货品。这是要困死别人吗?有国际规则概念吗?

最终英国佬开打,并强行借用香港岛作补给站。

可见,林则徐做事目光短浅,惹了大祸。


XyE


简明扼要,林则徐为道光集团背锅了



身在华夏屡自在


林则徐虎门销烟本没有错,虎门销烟会引起英国人的报复乃至战争,也在林则徐的预料之中。但中英之间爆发战争,中国会打成什么样,如何让中国能在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林则徐并没想清楚,当然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想清楚。把中国引入了一场根本不可能打赢的战争,虽然并非林则徐的意愿,但事实已成,这也算是他不明智的地方吧。被中央政府拉来当替罪羊,也不完全是冤枉他。当然,我个人对林则徐的品德还是相当钦佩的。


段段谈历史


林说英夷远距天朝万里,断不敢犯我朝,英夷腿上的夹板是用竹竿一扫就全部把自己丢地上的愚人。

以上方宝剑钦差大臣自据,皇帝让你禁烟没有让你打仗,一味地强势,最后岸上炮台全部失去了,还不如土耳其凯末尔将军,人家能在英法联军的舰炮下守住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