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窦娥还冤的人?

-北蛮栀


比窦娥还冤的我不清楚,反正冤的人不少,我们小老百姓遇到的冤也不在少数。但比起窦娥冤,那是不足为提。

话说2000年,我还在嘉兴火车站附近做钢筋工的时候,我就被冤的没法说的清楚。

我那时候没活的时候我就跑到王江泾南汇华亚厂去,那时候我老婆在华亚织布。

有次我蒸好饭,到南汇忘了把饭盒拿回来,在华亚厂呆了两天。回来就想起饭盒,我就到食堂拿饭盒,被一个干木工的一把抓住!说:“你这个人把我的饭吃了,就放一点点米来蒸。害的我中午没饭吃,晚上又没有吃饱!”

我当时吓一跳,说:“我两天都不在工地,根本就不可能吃你的饭!”

“还说不是你!饭盒都拿完了,就剩这个饭盒没人拿,我在这个饭盒上画了CK的记号,”他拿过我的饭盒,指着饭盒侧面的记号对我说,“看看,就是这个,我画的!”

我一看,还真是的,把我饭盒画上了记号。难道这样就证明我吃了他的饭?

“我真不在工地,这两天我到南汇去了,不信问我们老板。”

“对,他这两天不在工地,吃你的饭的人绝对不是他。”老板雷文斌在旁边为我证明。

“你就是吃了我的饭,是你拿错了饭盒。最后剩下的没人吃的饭盒是你的,你拿错了吃了就吃了,不要不承认,吃了还不承认算什么东西!又没要你赔,只是叫你以后看清楚点!不要再拿别人的饭盒!”看到他理直气壮,我真的无语了。

再看看我的饭盒,CK.CK不仅仅侧面有,连盖子上都有!打开饭盒,里面的米饭都被反复蒸的发黄了。

可以证明一点,那个木工不是坏人,虽然他认为我拿了他的饭盒,是拿错了吃了他的饭,但是他没有吃我的饭。


乙丙丁6


“精忠报国”,一代抗金名将岳飞啊,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至今秦桧夫妇的跪像还在遭世世代代的人唾弃。这是公认的,也是能被大家看到和听到的。

但是,在近代尤其是几十年前,比窦娥冤的人就太多了,尤其是在带着颜色的一些国家,有许多著名的人物,许多著名的事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些人的危害远胜于秦桧,造成的国家损失和大宋失去岳飞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伤害的性命可以以千万计,罪行罄竹难书。而文化上,人才上的浩劫则更是千古未见,骇人听闻。


可是,我这里不能说啊,不能写出来啊,这是最郁闷的。或许再过一百年,情形会不一样,尘封的东西都会被解锁出来,真相会被人看到。所以,有时候我会做一些事情,做一些纪录,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如口述历史,如非虚构写作。


我想为下一个太平盛世留下备忘录,为芸芸众生留下活过的证据,让普通人也有进入历史的权力,打破一些话语权的垄断。


李艺泓


岳飞,于谦,袁崇焕,韩信,李广,哥叔翰这些人的确也挺冤,但是他们都是王侯将相,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千古风流万世传颂。但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升斗小民被将相士大夫裹挟,为了他们的忠义,为了实现他们的成仁,芸芸老百姓被动地赴汤蹈火。其生命就像空气中的一粒灰尘,从来没有留下任何印记,他们比前者更冤,堪比窦娥!



镜头之一,唐代安史之乱时,唐将张巡守睢阳,城里粮草用尽就易子而食,把自己老婆杀了以供军需,先吃城里妇女再吃老人孩子,将两三万人口统统吃光,最后睢阳还是被叛军攻破。张巡是成就了铁血丹心,但是那三万老幼百姓呢,有谁问过他们愿不愿意陪着唐朝的忠臣一起死节。

我们谈论这个话题先撇开张巡在安史之乱的初期死守睢阳对整个战局的意义,纯粹对生命而言,数万小民顷刻间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力。他们或许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杀身成仁,什么是朝廷忠烈,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是别人替他们作出了选择,从人文角度讲难道他们不冤么。



镜头转至明初,方孝儒在明成祖朱棣面前慷慨陈词,不屈不饶的确是一条汉子。但是朱棣要诛他十族,那是八百多条人命啊,方孝儒轰轰烈烈忠臣不事二主,坚守自己的理想实在让人倾佩,是个有脊梁文人的典范。

可是一个人的理想和八百多人的生命孰轻孰重,他的舍身取义是不是连带着亲戚朋友故旧一起作为代价,不禁让人悚然。当然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方孝儒完全可以战死,自尽或和建文帝一起出逃,后人替他想的办法多的是。至于为什么方孝儒一定要和朱棣死磕到底,他有他作为当时人的想法,无外乎儒家理念,功过是非自有论断。


但还是要强调的是那八百多人的性命,特别是他的那些学生和故旧。本来正吟诗作对或焚香抚琴,抑或根本对政治不敢兴趣,反正都是老朱家当道。但灾难从天而降上了断头台,就因为自己属于方孝儒的第“十族”,又是被别人主宰了命运,你说他们冤不冤。

最后看一下明末的“扬州十日”,督师史可法又是一名殉国烈士,苦心经营江北一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能守住扬州。一开始史可法就没认为凭他一己之力能守住扬州挽救南明政权,从他的家书里已经交待了扬州城破的后事。

既然守不住,那为什么不索性让城里的百姓自己选择出路,可以留下同仇敌忾也可以避祸他走。但是道德理学不允许史可法那样做,同城赴死取义,道德绑架是他理所当然的选择,几十万老百姓在清军的屠刀下又成了王朝的殉葬品。难道老百姓真的都不愿意出城,所有人都有同督师大人殉节的志愿,留得青山在还不怕没柴烧呢。还是一个字,冤!


王侯将相,文臣士大夫食君禄谋君事,是体制内的人物,必要时做出牺牲无可厚非,即使蒙冤后世还有昭雪的时候,照样青史留名,万人瞻仰。真正冤的,临死都不知道咋回事的,死了都没人惦记的,都是那些小民(窦娥冤老天爷还知道下场六月雪呢),好似滚滚红尘中的一粒沙子,消失了就消失了。太冤!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苏定方!这个给大唐开疆拓土高达四倍的大英雄大豪杰竟然被小说给写成了大反派,射杀大英雄罗艺罗成然后便成了众矢之的,挨骂千百年。可是事实上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历史上根本没有罗成,罗艺也没有那么伟大,苏定方跟他们更加没有任何关系。

苏定方,我们汉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骑兵统帅,战略军事家。历史上能够带领骑兵奔袭作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霍去病,一个就是苏定方。只是苏定方可没霍去病那么好运,他一生坎坷,有才华却屡屡不被重用,直到65岁才挂帅。

苏定方从贞观三年开始被唐太宗征辟为将以后被任命为骑兵统领带领骑兵部队,一开始是担任李靖的副将并兼领前军主将,在奇袭突厥的战争当中,苏定方艺高人胆大,带领200名骑兵奔袭一天一夜突袭东突阙可汗的总帐,摧毁了突厥军的指挥部,李靖能够灭突厥平定蒙陕之地苏定方被记第一功。

显庆元年(656年),程咬金挂帅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苏定方以马军总管大军副总管的身份随军出征,已经65岁的苏定方率领骑兵500名发动突袭,斩杀西突厥骑兵1500多名立下大功,不过遭到另外一位大军副总管王文度的嫉妒,大军因此停止不前,西征大军无功而返。显庆二年(657年),王文度因矫诏被处死,程咬金则辞职并推举苏定方为帅,而这时候苏定方已经66岁了,但是这时候的苏帅可谓是老当益壮。

苏定方挂帅以后,大唐有骑兵40000多人,苏定方带领这几万骑兵东征西讨,向西出击攻入到里海沿岸(现今土库曼斯坦地区),向东攻击百济高句丽等国,一生灭国数高达5个,开拓唐朝疆土700多万平方公里。曾在1年时间里行军11000公里,冠绝汉族历史,在世界排名上仅次于蒙古大将速不台。他是我们的英雄!


优己


在历史上,此窦娥还冤的人数不胜数,只不过窦娥的故事因编成戏曲而人人皆知。中国民间有句古语:哪个庙里都有冤死的鬼。

远的不说,唐朝李世民搞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太子,李元吉为皇子,李世民为争皇位,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及其妻儿全部杀光,宋朝的抗金名将岳飞,元朝的统治者为在中原大地上放牧而杀死农田的主人农民,明朝朱元璋当皇帝后将功臣斩尽杀绝,方孝儒案中凌迟处死的八百人。清朝的文字狱,民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可以说数不胜数。


南极冰火


窦娥冤是来自于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创作,由于这个剧目深入人心,所以大家现在都会借助窦娥来比喻自己的冤情;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不少比她冤枉的人,如明清十大冤案中的杨乃武和小白菜;抗日战争时期因为从事地下抗日,建国后没有享受到应有待遇的抗日志士;更别说还有四人帮时期,被冤枉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家,他们都是我们的珍贵的遗产,我们祖国的历史就是在这样曲曲折折的发展中走过来的,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民族复兴从我们做起!


华新全媒


纵观历代典籍记载有关冤案,各自有各自蒙冤受屈的地方,不一而足。没有什么可比性。

借此机会,倒是《窦娥冤》这出元代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可供一叙……

关汉卿借东汉“东海孝妇”的故事,以“山阳县民间弱女子”窦娥被冤杀为主线,通过杂剧语言演绎出一则“惊天地, 泣鬼神”的人间悲。

剧中以寡妇蔡婆出场开唱:“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道出了对元朝社会“生灵涂炭”的感叹。

《窦娥冤》描写蔡婆放高利贷给一个落魄书生窦秀才(实名窦天章):贷20两银到期本利加倍偿还40两。蔡婆前往窦秀才家催债,秀才还不起银子,只能依蔡婆所愿以幼女窦端云抵债,卖给蔡婆的小男孩做“童养媳”。窦天章拿到蔡家另给的10两银子上京赶考去了,流下幼女“寄养”蔡婆家。

窦端云到蔡家后,改名为窦娥,17岁遍跟蔡公子完婚,一年后丧夫(病故),只好婆媳同守寡日。

蔡婆仍靠放贷营生。一日约定去城南开药铺的赛卢医处受帐(本十两利加倍共20两银子),不料赛卢医心存歹念,骗蔡婆到一偏僻地方想用绳子勒死她。不巧被张氏父子碰见,蔡婆遇救。没想到张氏父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得知蔡婆同窦娥是双寡妇后,以“救命恩人”要挟,逼蔡婆带他父子入赘上门,父子俩干起了占蔡婆和窦娥的“夫霸”营生,岂料蔡婆曲迎,但窦娥坚拒,张家儿子张驴儿几番欲占窦娥,都未达意。适逢蔡婆得病,张驴儿以给蔡婆抓药为由,去寻毒药(刚好又是在赛卢医处,赛一开始不肯给药,被张驴儿以“杀人未遂”要挟才给他毒药)。张氏父子“照料”蔡婆服药时,阴差阳错被张父喝了,当场毙命。对这一切,窦娥都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后来张驴儿为继续达到霸占窦娥,以窦娥下毒为借口,恶人先告状。先是诱迫窦娥委身答应给张驴儿为妻“私了”,因窦娥不曲,便脑羞成怒将窦娥以下毒害婆婆给告上官衙。

糊涂州官桃太守草悹人命,以杀人罪判窦娥崭首。临形前,窦娥要求站在净席,砍刀缠白布,并对天许愿,如蒙冤,则血不沾席,飞溅白布,此州三年不雨,以证窦娥冤死…(窦娥临死前对天哭唱:【滚绣球】(元杂剧曲牌名)“有日月朝著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且命短,造恶的享富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这行行血与泪的控诉,在那黑暗的元朝时空,只能对风当歌…

剧情急转:窦娥的生父在她惨死的不久,因为当年上京中举,且官居参知政事,又受皇权可“先斩后奏”以两淮提刑肃正廉使吏身份,“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

衣锦还乡的窦娥之父窦天章,回到家乡处理的第一宗案,就是窦娥冤情。窦娥则以鬼魂造访窦父,被门神慰迟恭挡拦。待门神得知是冤魂后,父女才得以“托梦交谈”…

窦父窦天章愤而升堂。待查明冤情后,判张驴儿凌迟大刑,赛卢医流放发配。应女儿窦娥梦中之请,收留蔡婆在家里养老(其时她已“六十开外”年纪)…

一出《窦娥冤》,唱出千百年的冤言。

窦娥冤死后,果然得愿:血不沾席,此州三年大旱…


玉山阁208


于谦,千古奇冤。

窦娥只是被一些贪官污吏冤杀,而于谦是被国家抛弃。

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北京城被围,无数人想逃跑,想投降的时候,这个书生毅然决然的挑起了这副重担,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顷!

在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后,却因为帝王间的私利与权利斗争被冤杀,只留一首诗在世间流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光明仙君


窦娥,一民间女子,尚且能有申冤的机会,最后平反昭雪。杨三姐告状可以说是窦娥的翻版。两者可等同。

历史上比窦娥还冤的,是哪些连申冤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草菅人命了。比如两宫皇太后中的东宫,被塞进井里淹死。西汉被砍去四肢成为人猪的那个娘娘。一心为国保平安的岳飞。等等数不胜数。


古道一哥


刚被判刑的浙江省的警察,池文,因跟踪拍摄领导的违法乱纪的行为,违法乱纪的官员判五年三个月,而举报者被判了二年,你说冤枉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