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为什么说项羽是最高尚的人?

国史春秋


吕后从来没有说过项羽是最高尚的人,在正史记载中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记录。况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所有的史料都显示项羽并不是一个高尚的人,只不过是有着贵族气质,任性而为的一个人而已。说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而且任性也许更为合适。



那么正史记载里的项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对于项羽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如果那个时代有粉丝的话,那么太史公司马迁,就是项羽的忠实粉丝之一。无论是《项羽本纪》,还是诸如《高祖本纪》其他各处提及项羽的记载,均将项羽定性为英雄。

诚然,作为秦末那个动荡年代中引领群雄,推翻暴秦的领袖人物,项羽身上有很多常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也有常人所不能接受的冷酷无情与残暴不仁。我们记住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一举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但却刻意回避了项羽违背军令、诛杀宋玉、坑杀秦军、残暴不仁的作为。

我们看到了鸿门宴上,项羽大度的放过了沛公刘邦,对勇将樊哙也表现出了心心相惜的豪迈之情。但却忘记了项羽诛杀怀王、狂妄自大,滥杀无辜、动辄屠城的劣性。

我们总是刻意的去看到光辉,而不去关注它背后的黑暗,光明与黑暗本身就是孪生的,既看到光明又关注黑暗才能称之为客观。项羽和高尚这个词,从来就没有什么关系,所谓的高尚,不过是楚国贵族的一份矜持。

逞个人之强雄,不可谓之英雄,造万民之福祉,方可为英雄。很多时候,我们看高了项羽,而看低了刘邦,这就是我们人最大的错误。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这话是吕后说的吗?因为没有被项羽强暴,就说他道德高尚,这观点立不住脚啊。如果真说过。那是因为吕雉长时间和流氓生活在一起,没见过什么德行高尚的人。

<strong>项羽遗留有贵族气质

项羽出生在楚国的贵族家庭,小时候家庭熏陶、教育环境,以及接触的人层次都高,特别是一直以忠勇正直的项燕为榜样,耳濡目染,行为上遗存有贵族的气质。

刘邦不一样,出生在小农家庭,虽然上过几天学,但成年后不务农事,成了街上的小痞子,在他心中没人礼义约束,道德观念淡薄,流氓成性。

吕雉虽然出身在地主家庭,可她嫁给刘邦后,应付的是刘邦的情人、酒友,甚至替他坐牢,内心有多苦啊!看到有贵族气质、道德品质稍高的项羽,自然眼前一亮,认为他是个高尚的人。说不定还把项羽当白马王子呢。

项羽不会强暴吕雉

项羽抓获刘邦一家老小后,没有虐待老人,更没有强奸吕雉,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项羽把刘邦一家人当作一枚棋子,他准备用这枚棋子钳制刘邦,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换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项羽是人野心家,在他心中,政治利益要大于发泄私愤的欲望,和一时对女人的冲动。

二是项羽身边有他最喜爱的年轻貌美、长袖善舞的虞姬,他是根本看不上土财主家的姑娘吕雉。如果真有非分之想,吕雉可能性更大。

刘邦不受道德约束

刘邦这人做的事儿非常不靠谱,他放走劳役后,根本没想到家里人,自己逃跑躲风头,让吕雉替他蹲号子;在他被项羽追赶逃命的时候,他能把自己的一双儿女从车上扔下去,对于老子、老婆更是不管不顾,结果一家人被项羽囚禁;当他父亲被项羽放进大锅威胁要煮了时,刘邦厚颜无耻地对项羽说:“咱俩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煮了咱爹,也分我一碗肉汤喝吧。”对于有君子家风的项羽真是拿流氓成性的刘邦没辙。

项羽道德高是吕雉的臆想

从以上事情看,吕后如果拿项羽和刘邦比,那么两个人的道德行为一个在天,一个在地。项羽并没有吕雉想像的那么高尚,他在战场上非常暴虐,坑杀了章邯投降时带的200,000秦军,抓到俘虏后,不是活活烧死,就是放在大锅里煮了,占领一个城池后喜欢屠城,如果他高尚,他就不会做囚禁对手老婆,烹煮对手父亲这种卑鄙的事情。

反过来说,如果他真的能放弃残存的那点高尚,把暴虐坚持到底,可能历史上就没有汉朝,可惜他抹不去内心角落里残留的一点仁义道德,这点所谓的高尚让他兵败垂成。

品后对项羽道德高尚的赞赏,或许是对刘邦一些流氓行径的鄙视、控诉,想倒逼刘邦高尚起来,但这招对刘邦是徒劳的。


聋王侃史


历史时刻录带您观历史,大家好,我是小历!

项羽是最有英雄气的人,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这点吕后是深有体会,因为其被项羽俘虏过,打过交道!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仓皇逃窜,而不顾其家眷,因此,刘邦的父亲,妻子等人均被项羽俘虏。而这在楚军一待就是三年,三年的奴隶生活可以说是很凄惨,每天担心受怕。深陷敌营,吕后可以说是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是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发展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项羽过问都没有多过问他一下,只是将他们困在一个地方软禁起来了,不但自己没有为难他们,更是叫手下也不许为难他们。由此可见项羽是一个高尚的人。

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即便最后项羽处于不利地位,也仅仅是用刘邦的父亲威胁他,而最后也没有真正的杀了其父亲。项羽对待敌人讲究的是采用正当的军事手段击败他,而不屑采用阴谋诡计。奈何项羽的对手是刘邦,是一个不顾脸面,为了胜利可以放弃一切,采用任何手段的人,最后英雄输于小人。



总结:有人说项羽的死亡代表着英雄精神的灭亡,从此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但是小编不这样认为,项羽虽死,但是英雄精神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更加弘扬起来。就像是关公虽死,其义绝却永传于世一样。


历史时刻录





路遥lgy


难道项羽是值得“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人生评语?

按照楚汉之争的时候,吕后作为刘邦这方是这么评价项羽是最高尚的人,还是在刘邦与项羽死后才这么评价他呢?

不仅是吕后,刘邦曾回到沛县也在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也同样去承认项羽是英雄,或许在没有皇权专制权力,刘邦得要收起他心中的英雄惜英雄的情结,只能是你死我活的结局。

那么项羽是不是英雄?他是不是最高尚的人呢?

我们都知道项羽是没落贵族的身份,具备春秋战国时代遗留下来的贵族气质,整个楚汉之争中,你会感觉到项羽就像一个“老顽童”般的性情,犹如张爱玲所说“出名要趁早”这完全符合项羽的形象,从破釜沉舟救出旧六国贵族及对秦军大杀四方,最后取得胜利,在他短暂的一生连胜下去,典型的少年成名,又是而立之年死亡。

如果你看过“英雄本色”小马哥形象就是酷酷的造型,快意恩仇,兄弟情义塑造的英雄。那么项羽也同样具备肌肉线条,高大威猛的身形,他的英勇,慷慨,丰富的情感都是英雄本色的特征。

但你又发现项羽是一个矛盾体,他既是英雄高尚的人,又掺杂太多不好的负面的特质。

比如他有勇无谋,作为楚军的统军元帅,他又是追求将军一样的冲锋陷阵,驰骋沙场的快感。在楚汉大决战之时,想的是如何快战了却这场持续已久的战争,追求的是快战而不是如何思考这场战争如何取得最终胜利的战略。

比如他慷慨而不大方,每次战役之后,都是受伤那么多人,总是手拉着手一起送饭谈心,送钱送人都行,就是心里却想着爵位不舍得给予他人,像个吝啬的小老头一样不想把自己的东西往外给。

比如情感丰富而又感情用事,过于任性,对于虞姬的爱恋是如此的情感丰富,爱意绵绵。对于楚汉之争时,把吕后与刘邦一家老小抓了之后,就直接跟刘邦威胁把他家人丢油锅炸了。对于鸿门宴的时候,又感情用事与任性,不听范增的话,最后放走刘邦。

比如没有远见,在攻破咸阳之后,烧杀抢夺之后,不想着在关中称王,却想着荣归故里,定都彭城。本来自己是对楚怀王可以“狭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却等不及直接把楚怀王给杀死了。对于取得巨大胜利之后,却不想着如何去规划全国统一的事情,却任由汉王刘邦发展,不想着斩草除根。

但项羽却是成败功过都是由他的英雄本色所决定,也是他的独有的英雄本质决定他玩不过刘邦,最终只能是乌江自刎,魂归故里。

故项羽他是一位大英雄,也具有高尚的品格,贵族的气质,但也掺杂着人性多面性的复杂因素。

犹如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最佳评价。

那个时代是英雄本色,万丈光芒的冲天豪气的时代,汉朝之后,就成为猪与羊的时代了,就像心电图般一样,时不时又冒尖的英雄,但最后你发现英雄都是惨死的结局。

但你不可否认你会更喜欢项羽这样的英雄汉子,你不可否认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最高尚却谈不上。


历史伴读小二


从历史记录来看,吕雉没有说过这话,此语出自影视作品《楚汉传奇》。

吕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项羽曾有多次机会杀死她和刘邦全家,但是项羽君子仁义,不忍倚强凌弱,她们才得以保住性命,一统江山。

鸿门宴之时项羽杀死刘邦就像踩死个蚂蚁一样简单,但是其念在兄弟情谊,不忍下手,饶了他一命。若把项羽换成任何一个诸侯,刘邦早成了肉酱,哪里还有大汉的数百年基业。

彭城之战刘邦在逃亡时,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跑的更快,多次将亲生儿女踢下马车。反观项羽掳得刘邦父亲,儿子,姘头曹氏,正妻吕雉后,并未对其女眷有过玷污,更严令将士不得越礼,好生照顾。鉴于吕雉婚外曾有绯闻,大胆推测吕雉在囚禁期间应该对项羽有过献媚,只是因为项羽深爱虞姬,愿意从一而终,才未能得逞。

鸿沟之战项羽以烹杀刘太公逼迫汉军出战,刘邦不为所动,居然毫无羞耻的要分一杯羹。反观项羽在人质毫无用处之时,并未杀死刘邦的父子和妻儿,至协议达成时予以归还。

家庭团聚后刘邦撕毁盟约,十面埋伏,一统天下。

相比刘邦不仁不孝,泼皮无赖的形象,项羽的君子仁义之风堪比信陵君,冠绝其时,是最高尚的人。


少卿观史


史书上没有记载吕后夸赞项羽的话,这都是后人根据史料揣测的结果!

吕后被俘之后,在项羽手上,度过了三年!在这三年之中,吕后肯定见过项羽,并且两人之间还有对话!因此,吕后是非常了解西楚霸王项羽的。

吕后虽然被关押,但并没有遭受凌辱!除了失去自由之外,待遇还不错!这一切都要感谢项羽!自然吕后会说项羽的好话,这不足为奇!

抛开吕后的评价,历史上的项羽的确是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他是堂堂正正的君子,敢作敢当的霸主!鸿门宴上,项羽放过了刘邦,因为他不想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除掉刘邦,而是通过正规的战争方式,获得胜利!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把项羽列为本纪之中!虽然他是失败者,但是他用自己的品德感染了后人,获得后人的高度赞扬!



吕后是刘邦的妻子,是项羽的仇敌!说吕后夸赞项羽,更能体现项羽的伟大!这是后人借吕后之口来突出项羽!难怪李清照说项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用文化滋养心灵,用历史开阔眼界! 昼锦还乡期待你的关注!


昼锦还乡


口口声声夸项羽,实即是在赚项羽,一心只为她自已。项羽高不尚吕雉的心计以表露出来,真实性要比她嘴上说的更可信,个人认为:项羽的品格高尚与否他的敌人是最清楚,在和刘邦争天下时除刘邦以外几乎全家被项羽俘虏,项羽并没有将其杀害,其中有用作当人质作为要挟刘邦的事实,但也不能排除项羽打心里,就根本做不出这种事。最后实事也证明了人质在没有用的情况下,项羽也没有将他们加害。反倒是刘邦说出:你要杀我俩的父亲,别忘了分一杯羡给我。说出这句话,或许是刘邦清楚项羽的人品,知道他做不出这种事。这事发生在双方的战场上,敌我之间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

吕雉同样被项羽俘虏过,古代女人作为战利品在正常不过事,但项羽没对他怎样,历史上从没有人对项羽这一事将他摸黑过,项羽都已亡,吕雉无端夸项羽,背后肯定有隐藏着点东西。因为从她后期奸情被撞破,她是什么样的人古人清楚,今人也明白,或许:死去刘邦也清楚,个人认为:也许是她想从项羽身上获取一些东西比如:品格。她这么说好像是释放:“想当年我被项羽俘虏,他这人真的很高尚对我一弱女子从未有过咋样,我也很纯洁,正是因为我也品是格高尚的人,所以我才会欣赏和我同样的人。尽管这人是我们的敌人。

这种人自己清楚自身的缺点,但总是在别人面前,有意无意的反方相让,释放出别人这是她优点。


大卫格塔


说没说过我们也无法考证,反正史料上没有记载。

我觉得在吕后的心中,项羽是什么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是什么人。

吕后嫁给刘邦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个主是吕公做的,她只是一个闺阁女子。

自己家族又不是什么豪门,上面还有两哥哥,这样平凡家中的女子不可能有兴趣谈论天下英雄。

项羽分封天下,刘邦也做了汉王,她也许会感叹一下,项羽是一个比自己丈夫还厉害的人。

刘邦彭城之败,家人失散,她成了项羽的俘虏。她的心中想法应该是早日与子女团聚才是,而不是项羽高不高尚的问题,抓对手的家人为人质,这种事情显然也不怎么高尚的。

项羽也不可能抽空去慰问她,项羽这个刚愎自用的人不可能在于于一个囚犯,更何况他那时候势如破竹。

对于吕后来说,她对项羽的了解,只是项羽抓了她,将她囚禁,仅此而已。

鸿沟盟约之时,项羽放了吕后和太公。而刘邦还是违背了盟约,看起来好像是刘邦太小人,追人家屁股打。实际上项羽后方的情况已经不行了,他是被迫无奈,彭越一直在抄他粮道,而正面主要战场中,他手下的主将又个个是废物,让楚军损失惨重。

项羽的二十八人突围,乌江自刎,这些只能说明他勇,也并不是高尚。

项羽是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刚愎自用,不听忠告,断送机会;他赏罚不明,用人不当,军令如戏;.他傲慢多疑,胸襟太小,孤家寡人;他背信弃义杀怀王。

如果我是吕后,我并不觉得他高尚。


牛在看你


吕后这样的说法就足见项羽的君子风范,贵族的气质,吕后说项羽是最高尚的人那时相对于吕后的丈夫刘邦而言。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大战中惨败,自身逃命,吕后与太公落入楚军,项羽把她们置于军中,从吕后对项羽的认知来看,可以肯定项羽没有为难她们,更没有侮辱与非难的任何想法,并且到了后来还放了她们,这就是项王的做人,项羽的为人。吕后说项羽是最高尚的人这是她亲身经历过的,没有疑问。



反观好酒及色的刘邦,吕后更是亲自品评,独有见解,在彭城战败后刘邦为了自己逃命竟踹下车上自己的儿女。在鸿沟对垒中刘邦向项羽喊话如果他父亲被烹煮他竟向项羽要一杯他父亲的肉汤。更毒绝的是刘邦竟以夺得项羽身体封万户,赏千斤,致使五人分项,封爵五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吕后亲历者,直观者。从她的眼中分辨刘邦与项羽她是很直观,很中肯,从而得出了项羽是最高尚的人,这是很自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