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歷史會怎樣改寫?

不要迷戀哥的髮型


1642年,皇太極曾向崇禎皇帝主動議和,滿清不入關,明清和平相處,並且議和條件對於當時的明朝是非常的優厚。

1642年,皇太極主動向崇禎拋出了橄欖枝,尋求議和。此時的明朝,剛剛經歷了松錦大戰,損兵折將,精心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洪承疇、祖大壽等一眾將領投降,使得明朝徹底失去了反擊的能力,僅能困守山海關和寧遠等幾座孤城。

而皇太極對於明朝的使臣給予了極高規格的接待,並且提出了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非常優厚的議和條件:


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寧遠、塔山一線為邊境,保證互不相侵。

第二,明朝人口逃進清朝境內,清朝會遣返回明朝。

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萬兩白銀和1萬兩黃金,換取清朝的1000斤人參、1000張貂皮。

第四,明朝崇禎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內閣高官,前來遼東與皇太極會盟,雙方宣誓為兄弟之國。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看到這個條件都會覺得似曾相識,沒錯,這就是明清版本的“澶淵之盟”,同樣是和平共處,同樣是互通互市,同樣是交付歲幣,也同樣是兄弟相稱。

這次議和,因為明朝和崇禎皇帝所謂的“錚錚鐵骨”而破產,也有人說皇太極並不是真心議和,而僅僅是設下的又一個疑兵之計和緩兵之計。但是不得不說,這次議和對於清朝、對於明朝,乃至未來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明朝、清朝能夠按照這次和談的約定執行,哪怕是僅僅只執行個三五年的時間,那麼中國明清的歷史發展走向也將出現極大的變化。


如果清朝放棄入關,明朝放棄東北,儘管失去了遼東的領土,但是與李自成、張獻忠的戰爭結局則有可能發生改變。

明清的議和,對於當時的明朝的來說,可以用“雪中送炭”來形容,儘管會喪失領土,但是至少可以緩解甚至是挽救明朝被李自成攻滅的局面。

一方面,明清停止了東北地區的戰事,同時也是對於明朝京畿重地軍事威脅的解除,明朝的軍隊徹底擺脫了兩線作戰,受到兩面夾擊的不利局面,明朝可以放心的把東北地區和京畿地區的兵力投入到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上,孰勝孰負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明朝每年最大的財政支出就是東北的軍費支出,為了同滿清作戰,明朝五次加收“遼餉”,每一次加餉都加重了農民負擔,才使得農民起義是愈演愈烈。而與滿清的議和將會讓明朝卸下沉重的財政包袱,緩解內部矛盾。根據議和的約定,明朝每年為此支出的100萬兩白銀以及1萬兩黃金,在龐大的軍費開支面前,完全可以不值一提,畢竟在1620年,軍費已經漲到了2300萬兩,崇禎年間數額更為巨大,其中絕大部分都用在遼東與滿清的戰場上,將遼東節省下來的軍費用在剿滅農民軍上,也就不會出現明朝滅亡時、軍心渙散、士氣低落、不戰而降的局面,平定農民起義軍也將指日可待。


清朝可以繼續在東北安心發展,但是依然要面對兩個強大的對手,蒙古和沙俄。

滿清與明朝議和,可以安心在東北發展,繼續經營東北,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東北不是現在的東北,現在的東北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還是富饒的北大倉,可是在明朝時期的東北,依然是蠻荒之地,不僅人口稀少,開發程度很低,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中原差距甚遠。

但是滿清政權還要面對兩個非常強大的對手,一個就是蒙古,一個就是沙俄。

此時的蒙古已經分為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漠南蒙古包括科爾沁、察哈爾等部落已經被滿清征服,但是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依然是對滿清政權的極大威脅。

而沙皇俄國此時也已經開始了東進的步伐,與滿清政權的爭奪也是不可避免的。

縱觀沒有入關前的滿清王朝,全部八旗,包括滿洲八旗、漢八旗、蒙古八旗,再加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這些明朝降將帶來的軍隊,巔峰時期也就二十多萬。再加上東北的開發程度,在兵員補充和軍需補給上,都不能與後來大一統強盛時期的清朝同日而語,畢竟後來清朝的軍隊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綠營的官兵,清朝打仗更多的依靠江南地區的錢糧,少了這兩樣的支持和支撐,如果真的是與蒙古和沙俄進行長期的征戰,未必有絕對的勝利的把握。


明亡清興,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基礎。

自秦朝開始,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沒有存續時間超過300年的,當然,漢朝要分前漢和後漢。1642年的明朝也已經存續了270年,也是走在行將就木的路上,即便可以撐過300年,但是面對已經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和已經凋敝的國家根基,很難支撐太久,即便不是被李自成所滅,之後也將會被新的政權所取代,後者會開啟新的王朝統治。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明朝對於西藏、新疆地區都沒有實施實際性的管控,控制能力較弱,北方除了滿清,還要面對蒙古各個部落的襲擾;而滿清政權如果偏暗東北地區,也將無法獨自面對沙俄和蒙古的進攻。

也正是因為此,明亡清興,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選擇,清朝繼承了明朝原有的領土,以及政治制度和官僚體系,同時帶來的是長城以北地區的大片領土和八旗鐵騎軍隊,並且加強了對於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控制,又持續性的平定了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這也才成就了清朝鼎盛時期近13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理版圖,而這也是我們今天中國的版圖基礎。

歷史沒有假設,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也歡迎大家關注支持我,謝謝。


雍親王府


如果滿清當時不入關,估計到現在,有可能還是明朝天下!我們來解讀一下!

滿清接手的是大明朝!最後一任皇帝是崇禎皇帝!要說這明朝滅亡原因真是歷史所罕見!他不像一般的封建王朝滅亡那樣,都是昏君當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推翻統治!有人可能要反對!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我們來說說崇禎皇帝!這位皇帝17歲登基!治理朝政17年!不能說他昏庸!因為崇禎上臺以後還是幹了不少大事件的,並且也有決心想要治理好國家!我看他有那個能力!至於詳細事件,我就不舉例了!

我們再來看看他這個民不聊生!要說大明朝滅亡!真有點國運到頭,老天不容的情況!崇禎皇帝17歲登基治理17年!阿拉伯數字諧音都是要去的意思!這個稍微有點牽強哈!崇禎時期正好趕上小冰川時期!完後引起各地糧食連年欠收!老百姓沒飯吃,各地紛紛發動造反起義!消耗不少明朝國力!明朝在鎮壓的同時,也有安撫動作,這說明,統治階層從管理上還是有體恤老百姓的地方!

再從崇禎殺女,景山自盡!這裡可以看到,這是歷代大王朝滅亡中很少見的一種!死的非常有氣節!也不愧是朱元璋的後代,沒給朱元璋丟臉!尤其是臨死前留下的幾句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看看多麼壯烈!尤其最後一句!讓敵人來分裂我的屍體吧!不要傷害一個老百姓!本身這種度量就足以見得這個人的能量!

說明朝滅亡真是冤枉!可能是氣數已盡,天道循環!如若滿清不入關,我估計崇禎就有時間扭轉乾坤了!在加上,當時洪承壽守還是沒多大問題的!崇禎在大好局面下,逼洪出兵,主力被滅,葬送河山!真是有點天意使然的感覺!

雖然很多歷史學家說,崇禎時期內憂外患,黨爭,宦官亂政!但是崇禎在上臺以後大為改善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那些不是主要原因!他的滅亡好像印證了那句冥冥之中皆有定數的感覺!天意使然,氣數已盡……


九富盛


如果滿清堅持不入關會怎麼樣呢?有三股勢力會受到這個假設的影響。

一、滿清終究逃不過胡人無百年國運的宿命。

1、天時方面。入關佔據中原之前,滿清與明朝的關係更像是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宿主只是因為一時的體虛。給了寄生蟲成長的機會。明朝政府再怎麼千瘡百孔,只要革舊圖新,滿清終究只是小恙。這樣的話並非隨便說的,當時的華夏文化圈,全面遭遇“小冰河期”,糧食減產。此時家大業大的明朝反倒桎梏重重,問題極多。而滿清的生存全考撕咬龐大的明朝獲取養分,實質是用明朝的國庫養活滿清的八旗。如果新朝建立,滿清是否還能如此輕易的予取予奪。

2、地利方面。遼東地區可以生存卻無發展空間。滿清是一個農耕文明。遼東的很土地正好適合他們發展。但是往北則是苦寒的西伯利亞,往西則是沙漠與草原,往東背靠大海,而往南只有山海關寧遠錦州一條線路。滿清如果裹足不前,遼東確實夠對方生存。但是歷史性的難題就要降臨在愛新覺羅家族身上,“胡人無百年國運”。他們必將毀於內亂。缺少了足夠的共同利益滿清絕對保持不了空前的團結。分裂與內亂幾乎是必然結果

3、人和方面。當時的滿清是幼主當國,權力卻全部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這樣的權力格局自古都是取亂之道。加上滿清內部的勢力也不單單是皇帝順治與多爾袞兩支,還如諸如皇太極長子的豪格以及努爾哈赤長子的代善。如果,沒有入關這件大事發生。滿清必將陷入無窮無盡的內部鬥爭。<strong>

二、南明朝廷頭延殘喘危如累卵。

南明所控制的區域位於山東以南的江南地區。這裡有江浙的富庶,有湖廣的糧草,有廣西的精兵。但是,這麼一手好牌卻握在一群尸位素餐的人手中。南明朝廷繼承自明朝的制度。除非出現一位真正力挽狂瀾的聖主。不然頂多也就是

苟延殘喘,偏安一隅。最終也逃不過被別人取而代之的結果。

三、大順新朝禍福難料命運難測。

大順攻破北京城,滅亡明朝。但是他就真的高枕無憂了嗎?其實不然。它自己的問題還有很多。

1、北方的少數民族威脅未消。假設中只是說滿清不入關。但是依舊可以帶領蒙古人進入中原地區"打草谷"。過去的明朝憑藉著江南的富庶尚能勉強支撐。可是大順政權卻只有

貧瘠的中原大部分地區。這個政權過去依靠滿清的配合生存了下來。等到它直面滿清的威脅時才能體會明王朝當時的無奈吧。

2、南明朝廷視之為大敵。按照歷史規律,明朝滅亡後各地應該處於無政府狀態,大順政權要麼傳檄而定,要麼發兵討伐,總之便是一個野心家滋生的時代。但是,明朝卻有兩套完成的政權體系,並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南明王朝承襲自明朝。對於滅亡明朝逼死崇禎的大順政權,兩者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南明的皇帝都會將擊敗大順作為最耀眼的功績。所以,可以想見南明與大順之間的戰爭無可避免。


3、大順自身內部矛盾。大順這個政權在建立之初便先天不足。攻破北京之前,他們只事破壞不善經營。軍費主要來自於劫掠富戶,勒索官員以及收繳明宗室。可是面對有長江天險的南明,他們不得不開始經營自己的根據地。此時是一個新朝最頭疼的時候。這還不算什麼。對於農民政權最大的問題出自,驟得權力,突獲財富,自身內部的迅速腐化。這樣的問題都需要一位英明的君主來克服。但是從闖王入北京後的所作所為必須承認李自成不是這麼一個理智的君主。

四、結論

結合以上的分析。我認為滿清不入關其結果是。滿清自己逐漸走向滅亡,再次回到多股勢力混戰的局面。而在中原則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既大順無力消滅南明,南明無心北伐中原。最終,就要看哪方先行克服自己的問題,順勢消滅對方統一華夏。根據我的推測大順革除弊政問鼎中原的可能性更高。


歷史的拐點


滿清要是不入關,在東北發展,東北包括長城以北的蒙古都將併入大清國領土。

沒有清兵的攻擊,明朝不會滅亡那麼快,也許還會延續兩代三代。但是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轉的。明朝共276年曆史,中國朝代有300魔咒,276年離300年就差24年,就讓它多些年,再延續兩代三代也就差不多了。



明朝滅亡,新的朝代建立。新朝代新氣象,朝氣蓬勃,必然對大清國有所考慮。結果會有兩種,一種是遇到強勢皇帝,大清國被收回,即便不收回也會變成附屬國。另一種是,沒有強勢皇帝,像宋朝一樣,大宋和金成為分別獨立的國家。



大清成為獨立國家可能性很大,明朝滅亡,時間不長,大清強勁的勢頭不會快速消亡。在軍事上,中原對北方少數民族,歷來都不佔優勢。中原王朝要滅掉勢頭強盛的大清很難。

新建的中原王朝,如果不能在王朝初期滅掉大清,那麼終極一個朝代也很難滅掉大清。滅不了大清,中原王朝的版圖將大打折扣。延續下來,我們今天的中國版圖可能縮水很多。



清兵入關,取代明朝,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之一。清朝滅亡,把它所管轄的滿蒙新疆西藏全盤交由中華民國管理,很好的保持了中國版圖的完整性。

應該說,中國有今天的版圖,大清朝是做出了貢獻的。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哈,如果滿清不入關的話,那整個東亞的格局都會有新的變化。

首先是大清自己,如果不入關定天下,滿清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勢必還會入關劫掠,搶奪人口和財富,用來開發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東北地區可以說除了冬天冷以外,是資源豐富,要啥有啥。中國的優質煤礦,東北就要佔一大份額。另外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皮草資源,東部沿海還有珍珠一類奢侈產品,可以說是一個“聚寶盆”了。


另外當時滿清貫徹的政策是和蒙古和親,在1644年之前,大清便已經收攏了所有的科爾沁蒙古,還在爭奪喀爾喀蒙古的控制權。如果滿清不入關,會更早的和沙俄發生交流,就是打仗也好,貿易也罷,其力度必然是要大於後來統一了中國的大清帝國的。因為總體資源的減小,滿清會更倚重和沙俄的貿易,興許還會獲得更多的毛子軍火。

同時期西北的準格爾帝國也在崛起,最後必然會跟大清爭奪漠北蒙古的控制權,相信短時間內關內是沒有實力干涉北方爭端的,所以到時候很有可能是沙俄這隻大尾巴狼夾在中間搞事情,意圖削弱滿清和準格爾,來獲得更多的利益。因為沒有內地龐大的資源做支撐,清帝國想幹掉準格爾可以說是非常困難,最有可能是兩敗俱傷,不過這並不影響大清成為遼國一樣的區域帝國。



再就是關內局面,首先李自成和黃巢是一種類型的人,所以這個新的大順王朝根本不可能站得住腳,一旦落敗,就是張獻忠和南明反攻的機會。如果清軍不入關,左良玉去打馬士英必然不會被終止,縱容左良玉死了,他兒子和手下將領也會繼續東進,以左軍的實力,幹掉馬士英的部隊是不成問題。到時候大明縱然能夠慢慢的復國,也會出現唐末漢末那樣的軍閥割據,然後關內必然混亂十幾年,再加上明代的經濟制度比唐代的還差,所以大明覆滅的速度會很迅速。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軍閥割據,會有一個新的王朝誕生,然後根據歷代中國王朝的規律,這個新王朝如果能長時間存在,勢必會在前四代對準格爾和大清發動戰爭,在吸取了宋代軍制和明代財政的弊端後,想必這個新王朝是可以創下和大清帝國領土相當的擴張偉業。



另外要提一下鄭芝龍,沒有清軍入關,大明政府也管不了他,那他必然還是東亞東南亞的海洋領主,西方的殖民勢力若想獲得新的利益勢必會和鄭氏集團發生衝突,這也會刺激鄭家集團海軍的進步,也是為中華帝國的海防事業做了功績。


所以如果清軍不入關,應該在百年之內,東亞的發展歷程會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多樣性。


火器工坊


事實明擺著,如果滿清堅持不入關,對於中國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客觀上講滿清給中國帶來了三樣東西即,落後、捱打和愚昧,但是也不否認其為中國所貢獻的版圖基礎。至於歷史會怎麼改寫,應該有以下幾點:

一、明朝還會滅亡

明朝最終走向滅亡源自於萬曆怠政,萬曆皇帝長達幾十年的政務荒廢,從而製造了各種社會矛盾的誘因,到崇禎朝時集中爆發,所以才會出現焦頭爛額、內憂外患,形勢失控的局面。而此時明朝的滅亡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並是擺脫不了300年就是一個朝代大限的桎梏。因為一個朝代的興衰與當權者的施政理念和為民舉措息息相關,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但規律是人把握的,人也可以左右其方向。如果把一個朝代的滅亡賦予太多的迷信色彩,那就是為統治階級的不做為去開脫。



二、滿清還能保留其原有的民族特色

滿清本身就是一個奴隸制的遊牧民族,所以它代表不了一種先進的生產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王朝與時俱進的推動力,更不會讓一個國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強大與繁榮。如果滿清停留在東北,也許結果會更好,因為與其沒有提升華夏文明的能力,倒不如被動接受其他民族先進文明的洗禮。而現在的蒙古就是其一個類同的縮影,因為兩者之間無論是在生活習慣,還是民俗風情以及宗教信仰上都有著更多的相同之處和默契。蒙古族雖然也歷經無數次時代的大變遷,但其民族自身許多鮮明的文化特徵都很好的保留了下來。滿清雖然可以把曾經入主中原視作一種無上的榮耀和輝煌,但現在卻是一個不倫不類的結局,因為自身的民族特徵已經蕩然無存。



三、中國的發展要高於現在的水平

如果一個民族既不能以開放的姿態去迎接世界,也不能以包容的胸懷去學習新事物,那麼這個國家就會落伍,甚至被時代潮流所拋棄。我國從漢朝就有了雄視世界的眼光,並開闢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唐朝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萬國來朝摩肩接踵,與中國頻繁交流的國家達一百多個;宋朝的海上貿易高度發達,而清朝卻在大航海如火如荼的時代選擇了閉關鎖國。儘管閉門造不出車,還盲目自大,不但對國外的科技發明不屑一顧、嗤之以鼻,而且視為雕蟲小技、奇淫技巧。所以說,正是由於滿清統治階級的短視,才使得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背道相馳,差距也越來越大。



總結:

滿清統治中國,很多的時候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無奈,因為其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帶領中國與世界爭鋒,也沒有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特殊使命,只是一唯的不擇手段的去維護自己的政權穩定。因此,如果滿清在堅持在東北發展,於國家於民族,都是一件幸事,至於中國的版圖面積只會比現在更大,因為真正的領土是用鮮血拼搏、捍衛而來,而不是靠別人施捨不去勞而獲。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個問題很好,滿清不入關自己在東北發展的話歷史會怎麼樣?


我們先來倒推一下,滿清是怎麼入關的?


滿清入關的事情離不開一個關鍵的人物,他就是日後成長為“三番之亂”亂主的吳三桂。吳三桂當年聽了李自成的招降信之後,是帶領的兵馬準備回到京師覲見紫禁城的新皇帝李自成的,可是剛剛走開,就聽說李自成已經下令將他老爸吳襄拷打了一番,甚至還有人說已經被打死了,吳三桂開始猶豫了,並且給自己的老爸寫了一封信就又率領軍隊回到了山海關駐守。


山海關本來已經完成了權力的交接,可是吳三桂突然變卦重新奪回了山海關,李自成大怒,下令征討原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李自成帶領的東征軍浩浩蕩蕩殺過來的時候,吳三桂開始組織全面反抗,同時還寫書信向多爾袞求救。


吳三桂想得到多爾袞的援助大敗李自成,而多爾袞想要利用吳三桂從而順利進軍關內,從而成功入主中原,吳三桂和多爾袞這兩個人可是說是各自心懷鬼胎,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算盤。


多爾袞看到吳三桂的求援信之後,他的內心其實是猶豫的,因為他不知道這是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的陰謀,假如他真的率軍入關,他們聯手剿滅了剛剛成長起來的清軍,那該怎麼辦?


多爾袞需要等,他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時間來證明吳三桂是否真的和李自成鬧翻了。


等到李自成的大順軍徹底超威了山海關的時候,多爾袞才真正覺得出大事了,假如吳三桂真的扛不住李自成的大炮,那麼無疑相當於將山海關拱手想讓給了李自成,他要是想要進關可能就再也沒有什麼希望了,於是多爾袞下令行軍,火速進駐山海關。


以上差不多是滿清入關的簡單介紹。


我們再來看看滿清不入關怎麼辦?


滿清不入關,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一定會丟失,而滿清也就會迎來最大的一個敵人,那就是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滅掉了吳三桂,死守山海關是李自成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順手抗擊東北的滿清軍隊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我們不妨看看李自成當初怎麼敗在了吳三桂和多爾袞的手中。


當時的李自成用了9天的時間急行軍到達了山海關關外,剛剛到達關外,就展開了攻城,吳三桂的關寧軍團漸漸開始扛不住了。可是李自成不知道,在山海關旁邊還有多爾袞的部隊在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多爾袞就是希望李自成和吳三桂兩敗俱傷之後,順利收割全場,正在酣戰的李自成軍隊看到迎面重來了數以萬計的騎兵部隊衝到了陣中。一時間,戰場亂成一團,李自成的陣營完全被多爾袞的軍隊給打亂了。


李自成的軍隊開始迅速潰散,從山海關---北京---西安,一直到徹底滅亡。


潰敗的速速簡直就是讓人歎為觀止,李自成的大順軍隊之前的戰鬥力哪去了?


最後看,滿清在東北歷史如何改寫。


滿清在東北發展的話,那麼久只能是山海關失守,而北部京畿一帶全部歸李自成所有,而大順政權也就有了在北京城立足和深耕的機會。


接下來,全國主要會有兩大敵對勢力:李自成的大順政權VS南方的南明政權。


李自成所代表的大順政權是深得人心的,而他自己起義正是代表著人民利益的,可是南明政權就不同了,當初崇禎皇帝自縊後,北京的官員沒少投靠南明政權,可是南明政權卻拒絕了這些人的入局,其具體的結果可是參照一下清軍入關之後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官員跑去投靠了清軍政權。


所以,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李自成統一全國,建立一個似是而非的新王朝。


歷史總探長


事實上,一直到李自成打入北京之前,關外的滿清政權主流戰略仍然是獲得明朝承認,在關外建立一個與明王朝平起平坐的國家,但是明王朝的崇禎皇帝一直不接受。

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帝吊死在了煤山上,滿清政權看到了機會,於是拉攏吳三桂,最終打敗了李自成,入主北京。

如果滿清在當時堅持不入關的話,那麼,關內就會是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王朝,而關外則是滿清政權。

雙方會不會相安無事呢?在短期內肯定會相安無事的。李自成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後迅速蛻變,貪圖享樂,驕奢淫逸,完全沒有了起義時期的氣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不會想到去收復關外的失地的。

唯一的變數就是南方的南明政權會如何收復失地。南明政權當時尚存有明軍的主力部隊,只要內部整合成功,一定會與大順軍形成頡頏之勢。

如果滿清堅持不入關的話,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當大順軍與南明軍隊激戰的時候,滿清軍隊會成為雙方共同拉攏的對象。


青年史學家


結果其實很簡單,被俄國吞併。

俄國人骨子裡都是強盜的劣等基因,從裡到外每個毛孔都透露著對土地的野心。在明朝萬曆年間,俄國人就進入貝加爾湖一帶比你將該地區實際控制,進而向黑龍江流域滲透。如果滿洲人沒有入關,那麼滿洲根本無法抵擋俄國的南下。

同時,對於俄國來說,他們吞併的並不僅僅是滿洲,還包括喀爾喀蒙古以及準噶爾汗國,因為三者的國力根本不是俄國能比的,所以俄國強盜的鐵蹄會很快席捲長城以北。而此時關外的三戶人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強力的君主專制中心,即便是高度儒家化的滿洲在入關前依然是軍事貴族封建制度,在經濟生產方式上尤其明顯,所以俄國人只要拉攏、扶植各個軍事貴族就可以牢固的控制關外,進而組建僕從軍、並將關外地區變成黃俄羅斯。

而以俄國人的野心,不會僅僅停留在關外,必然會南下染指關內,而滿洲重步兵、重騎兵又可以為俄國提供一支優秀的僕從軍,同時滿洲人掌控的東亞大陸最強的炮兵部隊又可以為俄國所利用。而以關內脆弱的城防,沒有幾座城市能夠抵禦紅衣大炮的猛轟。

此時,以商業立國的西歐必然不會允許俄國獨吞內地,因為他們需要市場來傾銷商品,必然也要進來分一杯羹。所以,屆時在東南亞和南亞有殖民地的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都會進來橫插一腳。

所以還是那句話,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當然是很快去世,絕不死灰復燃了。因為有這樣傻缺的領導,就算有成吉思汗在世,都難逃更快覆亡的命運。

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就將明朝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

而之所以將明朝作為主要目標,是因為明朝雖然很大,但已到了強弩之末;明朝雖然很衰,但依然是東亞文明的引領者。

所以,後金想要富,必須向南赴;後金想要強,必翻明城牆。

這是的後金,雖然有了八旗這樣強悍的武裝,但古往今來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後的遊牧或漁獵民族想要登堂入室,統治中原,就必須向中原地區學習。

作為後金的最高領導者,連這一點也意識不到,後金註定是沒有未來的。

要知道,此時的後金,雖然有強勁的八旗勁旅,但絕對不是打遍東北無敵手的。

在它的東邊,鴨綠江南岸的朝鮮是明朝的忠實小弟。這個小弟對明朝雖然非常忠誠,但對後金從來都是不服的,否則後金也不會先後兩次進攻朝鮮才徹底征服這裡;

在它的西邊,蒙古各部雖然四分五裂,但卻又在無形中逐漸走向區域的統一。漠南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實力逐漸膨脹,大有統一漠南蒙古,兼併漠北和漠西蒙古,重現大元榮光的的強勁勢頭。如果後金不有所作為,那麼必將成為重新統一後的蒙古的烤全羊。

在它的北邊,沙俄哥薩克騎兵於1643年侵入黑龍江流域燒殺搶掠。此時的沙俄已經幾乎鯨吞了整個西伯利亞,在獲得豐厚皮毛的同時,沙俄也在不惜一切代價向南推進,尋找溫暖的出海口。而此時的中亞和蒙古高原,除地勢較高,距離海洋較遠外,漠西和漠北蒙古的實力還相對強大,只有東北最適合向南推進。如果後金不強大,在技術先進的沙俄軍隊面前,一定會首先倒下。

所以後金想要發展壯大,在完成封建化,增強國家實力的同時擊敗來自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強敵,就必須要向南方的明朝發動挑戰,在不斷擊敗明朝的過程中,擄掠大量的資源和人才,幫助後金迅速膨脹。

所以任何一個腦子正常的後金領導者,都不會放過向南擴張的機會,否則等待後金的必將是更加悲慘的下場。

歷史一再證明:沒有中原的白山黑水是沒有未來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