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項羽作為楚漢爭霸中的敗方卻受到後世多於劉邦的讚美,這是為什麼?

朱佑煜


民間廣泛流傳的不見得就是事實,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讓人們對所謂的悲情英雄項羽產生了油然而生同情心,各種舞臺戲劇和傳說,無不把項羽美化成英雄落寞的形象,易中天老師曾說過,歷史人物有有三種形象,真實形象,小說形象和民間形象,那麼我們就儘可能簡短的根據歷史記載說說項羽的真實形象。

首先,項羽出身貴族,剛愎自用,毫無心胸氣度,狂傲暴虐,不體恤下屬,自以為是聽不進諫言,這些毛病從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上可以找到影子,我並非胡說,都是根據事實,項羽狂傲不需爭論了,其暴虐程度令人髮指,動不動就屠城,對向其好心諫言定都咸陽的人,因為其一句侮辱的話就將其下油鍋,對亞父范增也心懷芥蒂,不聽良言,最後范增抑鬱而終,對將士賞罰不明,愛財如命,錢在手裡就是捨不得賞給有功的將士,對下屬經常胡亂猜疑,陳平的一個漏洞百出的離間計,就讓項羽迫害了大批忠臣,項羽除了作戰勇猛,有著超強的執行力以外,其他幾乎一無是處,從其性格,能力,肚量,智商,就是一個先鋒官的材料。反觀劉邦,知人善任,約法三章愛護百姓,能聽進忠言,也能容忍責罵,許多人詬病劉邦殺功臣,這些只是出於老百姓的質樸善良的本能,我們沒在那個位置,不會理解治理天下的兇險,所謂人心叵測,殺了幾個人,確保天下長治久安,在那個時代,做為帝王的大局觀著想,應該是划算的,不然這些帶兵的諸侯各霸一方,誰敢保證他們中的人都永遠不反,殺幾個人,確保天下太平,百姓安寧,並無不妥,除此之外,還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一轉眼,兩千年過去了,皇帝時代已經終結,那樣的時代,除了皇帝,好像沒有誰是絕對安全的,評價那個時代的人,也只能站在那個時代的角度,真正的停止殺戮,就是民主選舉,只有民主法治,才能讓任何守法的人都有安全感,人們將不懼怕任何官吏,唯一敬畏的只有法律。

有耐心看完的朋友如果覺得還有點道理的隨手點個贊哦。謝謝🙏


純真的傑


作為家鄉建有霸王祠的人,我曾經對項羽有無限的同情甚至是景仰,對那個地痞流氓出身的劉邦可以說是一點好感都沒有。但是,隨之我的知識的增長,以及看待問題的角度的多元化,我發現問題真沒這麼簡單。

首先,中國人歷來有同情失敗者的習慣。無論是楚漢爭霸中失敗的項羽,還是後來的關羽、諸葛亮、崇禎、李自成甚至洪秀全之流,都會得到後世的同情,相應的勝者——呂蒙、司馬懿、多爾袞以及曾國藩等,反倒成了被詬病較多的一方。在這個層面上,同情項羽是不奇怪的。

其次,項羽的個人魅力確實要超過劉邦。項羽是貴族出身,個人武力值基本是秦漢之交時期的NO.1,打的仗又特別熱血,無論是破釜沉舟還是彭城之戰,甚至就連謝幕演出都那麼壯烈。

反觀劉邦,臭流氓一個,四十八歲前啥本事沒有,倒是和寡婦搞出個私生子(劉肥)來,打起仗來連老婆孩子都能往車底下踹,親爹落敵人手裡居然還問別人要把爹煮熟了的肉湯喝的人,你覺得這種人會有多少人喜歡他?

而且,劉邦取勝的手段也實在令人不齒。項羽在外面打仗,結果跑過去抄他老家;明明在鴻溝前簽訂合約平分天下,卻立刻撕毀合約發動進攻,逼得一代英雄不得不烏江自刎,這種“小人舉措”,怎麼對的上項羽的偉丈夫言辭:“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最後,也是最厚黑的一點,就是史官在對待項羽和劉邦的問題上是有偏向性的。無論是司馬遷,還是班固,以及司馬光,在修史的時候,都有意識地突出了項羽的“簡單、直率”的性格,而放大了劉邦“無賴、狡詐”的性格。這樣的史書,又怎麼能不讓人們更喜歡項羽?

實際上,項羽在歷史上屠城無數,性格也極其暴戾,對手下人才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劉邦雖然有各種問題,卻能聽得進勸,願意改進自己。這種性格上的對比,已經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勝敗了。



青言論史


問為什麼之前先問是不是,答案是【不是】,【對項羽的讚美並沒有多於劉邦】。

不信去查一下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多半都是負面的,只不過部分現代人久經和平,不知戰亂之苦,才會奉暴虐無道之人為偶像,自以為霸氣。

讚美劉邦的不少,比項羽更多,只不過被項羽粉歸咎為跪舔強權,華麗麗的無視而已。

而且後世對項羽多半是可惜、批評的態度,而並非是讚美,所謂“不可沽名學霸王”,大家不要去學他,學他就完蛋了,這哪裡是讚美?

至於為什麼可惜,因為文人墨客多失意,項羽出身高貴卻身敗名裂,給了他們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借項羽發洩自己的不滿,同時項羽的經歷也非常具有戲劇性,給了創作者相當多的靈感。

要說項羽暴虐殺降、弒君犯上,還喜歡綁架別人的家屬(一次劉邦、一次王陵),劉邦約法三章、為懷王報仇,能保境安民,怎麼就成了小人,項羽反而成為君子了?要說劉邦殺功臣,其實也就殺了幾個反王而已,一百多開國功臣都活得好好的,項羽呢陳平一離間就猜忌這猜忌那,天知道有多少自己人被項羽所殺,怎麼又是劉邦小人項羽君子呢?你們的價值觀、判斷力呢?


az2777


首先第一個問題,詳細記錄秦末漢初的歷史主要參考文獻是什麼?肯定史記。第二個問題史記誰寫的?司馬遷呀。司馬遷被誰宮的?劉邦

…。

當時劉邦把司馬遷宮刑以後,司馬遷恨啊我堂堂一夜七次狼,落到如此田地,他能怎麼辦?他就學魯迅勇敢拿起筆桿子作鬥爭,於是項王英明神武,為人高尚君子,力可舉千斤鼎,破釜沈舟,力降章邯,四十萬大軍開進咸陽,封王拜侯,威震八方,完全成為後代騷年們心中的神,被封古代第一猛人。

而劉邦就拿來做了對比…。什麼翻寡婦床頭,跟人打架鬥毆,啥流氓事沒幹過……。在司馬遷的引導下,我們自以為的認為劉邦多麼多麼衰,而項羽多麼多麼帥,千年過,誰又知道真相


一恍千年


因為被譙了的太史公,因為“至今思項羽”,因為“百二秦關終屬楚”唄。文人寫作主觀意識占主導地位,指望他們客觀分析一個人的好壞是不太能實現的。項王比之高祖,除了出身貴胄,勇力過人還有任何一點優勢嗎?但他死了,死的還有點慘烈悲壯。這麼好的素材,大多不得志的,喜歡“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人騷客還不使勁樹碑立傳嗎?連整天酗酒嗑藥的都敢來一句“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些文字當然會傳下來影響到後人的認知。至於漢高真的無人讚美嗎?咱太遠了不談,毛主席說“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隨覽而觀


項羽之所以後世備受推崇,讚美多於劉邦,個人認為原因取下:第一,項羽自帶“光環”。項羽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的生命卻像流星一樣絢爛精彩。提起項羽,你會想到他力能扛鼎的風采,你會想到他“彼可取而代之”的志氣,你會想到他破釜沉舟的勇氣。正如司馬遷所言,“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項羽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第二,對手劉邦的反襯。項羽好勝,勝要勝得光明磊落,劉邦好勝,勝卻勝得無所不用其極。兩人一比較,高下立判!第三,項羽的“不忍心”。鴻門宴上不忍心對兄弟下手,楚漢相爭時不忍心烹劉父,窮途末路時不忍心對朋友下手,無不彰顯出他人格的高貴。總之,項羽是一個悲情的英雄,可敬!可悲!可嘆!


樂優夢然


我覺得,其實項羽被後世讚美並不多於劉邦。只是文學藝術領域,項羽通過藝術形象在後世得以流傳,原因,可能是因為政治失敗者的項羽卻留有人性美的光輝,英雄傳奇,生動情義,本身就有戲劇性。得到江山的人不可愛,可愛的人得不到江山。項羽有真性情留下來。


西城東來望


沒有劉邦哪有大漢四百年的統一與和平?沒有劉邦哪有漢族和漢文明?劉邦還擊敗了匈奴避免了五胡亂華的提前出現。劉邦的偉大和貢獻是那兩個吹噓美化出來的貨色能比的嗎?劉邦真要是流氓無賴那些豪傑們仁人志士們會追隨他嗎?天下的得民心會擁護他嗎?難道就因為司馬遷出於私怨抹黑貶低劉邦,就永遠無法翻身了嗎?什麼流氓無賴,不過是一派謊言。如此歪曲歷史,巔倒黑白,又有什麼好處?


wangbabulao


想聽嗎?因為楚霸王的人格魅力啊,出身貴族,自帶光環,楚國貴族,帶頭抗秦,還成功了,劉邦實際上只是他小弟而已。霸王英勇,還有美人虞姬,符合大家的英雄美女配,但是他卻沒有最終勝利,給人帶來可惜可嘆!

漢朝要正統,一定要說秦暴,可惜帶頭大哥是霸王,這無法改變!只能如此!當然歷史有時候真的會重演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混跡在臺企的歲月


項羽的失敗是天意,假如老天有二位代言人?那麼劉邦更能代表絕大多數人,更接地氣,說劉邦是小人流氓!其實大多數人不都是小人嗎?但小人也有自己的約法三章,也能聽別人的意見,也知道對錯,也會真心佩服高貴的人,而項羽這種人可以上天了!百姓是望塵莫及的,他只可能讓他喜好的人過上好日子,對絕大多數百姓都是災難,所以民心天意選擇了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