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武将画像没肌肉肚子还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GerrardTorres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提问题的人以偏概全;第二,是和大多数武将的产生的方式有关。

首先,古代的中国和西方一样,都是以健硕矫健为男性美的重要标准。比如曹植在《白马篇》中称赞武艺高强的少年骑士就是“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猿猴、豹子、螭虎,都是身材腰身修长的动物。拿这种动物来形容人的形体 也就是说明古代中国人对“腹肌”的认同不亚于西洋。

而通俗小说中形容武艺高强的少年武将也都是“虎背狼腰”,也就是说形容肩宽背厚,腰细有力,这样才显示有男子汉气概。《三国志演义》第十回中马超的人设就是“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水浒传》中没羽箭张清的形象也是“狼腰猿臂体彪形”。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演义中随处可见。而在相术之中也认准了“腹肌”等同贵人之相,因为这是“龙鳞”。所谓“熊背狼腰,异日定须悬玉带;龙行虎走, 等闲平步上金阶”。在古代中国人对男性的审美之中“腹肌”甚至代表着权力,也就是象征着“贵”。

再比如非常著名的龙门石窟怒目金刚造像,所表达的力量感非常强烈。但值得注意两点:一是金刚的腹部,腹肌不是像希腊雕塑中是一对对的六块或八块,而是五块凑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梅花形,这是传统的“梅花肚”,二是胸部,不是西方肌肉男高高隆起的胸肌,而是很平坦却棱骨分明。 但是我们看看唐朝的胡人俑,却和现在的健美运动员的身材很相近,都是高耸的胸肌和对称的腹肌。从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领悟出诸多传统武术与现代西方体育的不同之处。



龙门石窟的金刚力士和胡人俑,明显的看出来二者肌肉线条的构造不同。

其次,古代武将的产生大多数来源于世袭、荫袭、行伍、武举。很少靠“武艺”。

世袭自不必说,就是“将门出将”,从宗周的诸侯卿大夫士,再到八旗将种,都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职业军人,这个历朝历代都有;

荫袭,也就是一种更大范围的“世袭”,帝子王孙、公侯子弟及亲属,殁于王事的烈士子弟乃至达官贵人的门客家奴都可以补任武将,要指望这种武将有什么真正的“武艺”,实在是强人所难;

行伍出身是代武将出身的正途,但是那些在战场上能够活下来并青云直上的人,主要靠的并不是“武艺”,而是运气、判断力和抉择。晚清名将塔奇布矮小瘦弱不堪,别说是腹肌,就连将军肚都没有。但照样在战场上屡次立功,靠的是脑子和勇气,而不是武艺;

最后就是武举了,虽然小说中的“武科场”被说的十分精彩,但是始于唐朝的武举一直是时断时续,而且有个现象,越是战争年代武举不吃香。比如宋朝武举考试就把韬略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体能和技艺。就是所谓的“以策略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其间以策略武艺俱优者为优等,策优艺平者为次优,艺优策平者为次等,策艺俱平者为末等”的选拔标准。到了明清武科举武将出身以行伍、军功为正途,以武举为杂途。所谓的“武状元苏乞儿”只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杜撰想象。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古人一般到了中年才会请人来画肖像。所以,那些身手矫健的英雄少年,在被人描绘丹青之时往往都已经是人到中年——不服老不行啊!


陳大舍


古人跟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是完全不同的,现代人认为的美,古人并不认同。

古人并非不喜欢腹肌,古代对武士的描写也多有“板肋条筋”、“猿臂狼腰”的记载,这种形象就基本等同于我们现代人眼中的健美男的形象。但是古人认为那是年轻武士的形象(或者赵云、马超这种白面小生的形象),真正的成功男人,不是这种形象。

成功的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如关二爷

几乎在所有古代的关二爷画像里,你都能看见关二爷大大的肚子,长长的胡须,这是古人对男人审美的两个最重要的标准。

与现代人不同,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古人的审美,就讲究一个实用。这种体征的男人代表两件事——生活好,力气大。

大肚子象征着生活水平高

古人并不认为大肚子是中年油腻男的表现,想反,这在古代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条件是非常差的,极少吃肉,常态是“瓜果半年粮”,大部分人连粮食都不能吃到足份的。而且他们吃不到我们现代的这种精加工的细粮,也很少喝酒(酒也是粮食做的呀)。这种饮食条件下,想长将军肚都长不起来。

但将军可以,古代将军的伙食条件跟现代飞行员和潜艇兵的待遇一样,都是军队中全力保证的。将军可以吃到足额的粮食和肉,而大大的将军肚,是将军地位的最有力的象征。

古人眼中的力士和将军,一定是特别能吃的。像廉颇这样的老将,吃一顿饭都是以“升”为单位的,樊哙这样的武士,当着项羽的面吃生猪肉,这种观念跟现代人是截然不同的。

大肚子象征着战斗力强


与很多人想的不同的是,在格斗中,肌肉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体重才是。

高重量级的人打低重量级的人,完全是压倒性优势。在格斗比赛中(散打、拳击、MMA等),如果体重差上20公斤,哪怕轻量级的冠军,在重量级比赛中连普通选手都打不过。

而战场上则更是如此。战场打架,不像电影中那样你来我往拳脚横飞,大部分的格斗都是在冷兵器条件下几秒钟完成,骑兵马战尤其如此,骑兵不轻易掉头,死活好歹就是一下子。

这个时候,像关公这种体型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关公历史上真的是个大胖子,这并不是画家的想象。他曾经对曹操说过:“贱躯颇重,马不能负”。连马都载不动的关羽,体重应该得二百大几十斤。

而且关羽身高在一米九以上,体重两百多斤,骑在几百斤的马上,跑起来跟小汽车似的。这种冲击力下,轮起大刀给你一下子,谁顶的住?

所以关羽是《三国志》中极少的几个真正在战场上有斩将记录的人:关公真的斩杀了颜良,而且是自己去的——羽望见颜良宝盖,匹马刺良于万众丛中,绍之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围。

古代战场中,像关羽这种体型的人,都当做前锋或者核心保镖使用。比如我们现在形容东西大都叫做“巨无霸”,实际上这种说法来源于两汉时王莽的保镖“巨毋霸”。这是一个超级大胖子,史书称他是“高九尺,大十围”,曾经给刘秀创造了很大的麻烦。

(岳王爷雕像)

总之,将军肚在古代,是男人身份、力量的象征,绝不是现代人眼中的概念。而拥有将军肚的人,上战场上不仅不会害怕,反而会拥有巨大的优势,倒是没有将军肚的人应该害怕哦!


小约翰


实际上我们拿中国古代武将的画像和欧洲的雕像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

欧洲的男人、英雄、战神,都是身材健美,匀称,有着明显的肌肉。

而中国画里面的武将通常都是“大肚子”。

欧洲人的肌肉、中国的大肚子,归根结底都是对力量的崇拜。

只不过欧洲人认为力量来自于肌肉,而中国人传统认为力量来自于“气”。气力、气力,没有气哪来的力?气又是哪来的呢?肚子!大肚子,是气很足的象征。

小说里经常介绍某个猛将:肚大十围。肚子很大,就是说这个人很有劲。应该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吧,像日本的相扑选手,蒙古的摔跤选手也都腆个大肚子,一副雄赳赳的样子,这边自古没有练肌肉的。

这个力量到底是来自于肌肉还是气,还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按照科学来讲,确实是肌肉产生力量。但就我个人感受,跑步没劲的时候,并不是说肌肉不行了,就是感觉“没气”,气虚,气不够了。明显能感觉到肌肉还很有力量,但就是感觉气不够,就跑不动了。

欧洲人喜欢热情,中国人喜欢稳重。就像中国人认为少年老成是夸奖年轻人的。而西方的名言是:年轻人就应该犯一些年轻人该犯的错误。而浑身精炼的肌肉,一条条,明显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轻浮。大肚子,端端正正的往那一坐,多有派,多威风。

咱们回到问题里说的:大肚子将军能上战场吗?

到了大肚子的境界,到了讲派头的层次,这个将军也就不能再打冲锋了,那得稳稳的坐在胡床上,后面压阵。稳啊!不动如山。一个胖大的将军在后面压着,还是能镇住局面的。要是前面士兵一回头,看见自己主帅长的跟时迁儿似的,信心先没一半。

现在的审美都喜欢尖嘴猴腮的,60后的时代,像样的男人都得是大脸盘子,胖哒哒的,声音洪亮,挑媳妇也得选腿粗手厚屁股大的。


比尔第一提莫


如果经常看MMA(mixed martial arts综合格斗)的话,就不会有这种疑问了。

看格斗的人都知道,重量能带来压倒性优势,所以一定要分重量级。而在战场上,可没有重量级这个说法,所以悍将清一色大块头,像布洛克.莱斯纳这种。

格斗和健美不一样,健美只要腱子肉,格斗还需要抗击打能力和耐力,而这两样都需要一定量的脂肪。所以大块头们一般都会有较多脂肪,所以像马克亨特这样的身材是常态,看起来不怎么好看,但很实用。

更有甚者,像大肚佛一样的身材,尼尔森,国内粉丝就叫他大肚佛,实力很强劲。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古代战场上没有重量级划分,所以悍将大多是大块头,而大块头的战斗力需要大量脂肪来抗击打和提供耐力,所以看到的雕塑里面武将就大多胖胖的。对这些胖子来说,肌肉其实很发达,但被掩盖在脂肪下面了。再加上中国古代的食谱相对单调,碳水化合物比例非常高,所以肚子也就很大了。

这一点不光雕塑如此,插画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大肚汉能打。鲁智深在小说里是北宋西军猛将,所以描绣像就把他画成了大肚汉。


白完家


不但中国古代的武将画像没肌肉肚子还挺大,就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也一定会如此,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一、饮食习惯,其二,审美观念,其三,战争需要。下图左边是明太祖朱元璋,右边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二位肚子都不小。

我们知道,在三国正史中,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日食不过数升,就断定他命不久长。那是因为古代饮食单一,一般人一年也未必吃得上几次肉,大多数时候都是“瓜菜半年粮”,如果不摄入大量食物,就保证不了营养供应——吃粗饲料的大象和老牛都是要有一个大肚子的,而吃肉的狼和狗,都要“细脖吊肚”才跑得快。用动物来打比方,虽然不太礼貌,但是却很贴切,因为人本来就是杂食动物。

古人以能吃为健康,无论是老将廉颇还是老将黄忠,都以一顿或一天吃“斗米十斤肉”来证明自己宝刀不老,年轻将领要是不能吃,那么可能就会被藐视。所以士兵可能会饿得前胸贴后背,但是将军们在有肉的时候,一定会能吃多少吃多少,最好从嗓子眼儿能看到大肘子,那才叫吃饱了。

这种近乎胡吃海塞的饮食习惯,必然会长出“将军肚”——在几十年前,如果谁有了将军肚或啤酒肚,那是很让人羡慕的。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审美观念。

古人的审美观念很正常,弱不禁风的,那是大家闺秀(唐朝除外),是男人就要膀大腰圆,最好还有一部络腮胡须,那才叫充满阳刚之气。如果哪个男人杨柳细腰随风摇曳,那肯定是从事特殊行业的,比如汉武帝身边的韩嫣,比如贾南风身边的潘安,比如现在的小鲜肉,是可以到六里屯或者西单拉生意的。

当然,现在很多杨柳细腰的男人也不去六里屯和西单公园,而是去演电影了,这种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小鲜肉。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过去杀猪的叫屠户而不叫卖肉的——另一种半掩门才是。

当然,那小鲜肉跟过去的将军肚相提并论,那是调侃,咱们接下来说第三个方面:战争需要。

作为一个厮杀汉,每一顿饭都可能成为最后的晚餐,每一口都可能成为最后一口——很多将领都喜欢在敌人埋锅造饭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所以自己吃饭的时候也是能多快就多快——当过兵的人很多人都改不了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习惯,这就是军营习惯。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狼吐虎咽比细嚼慢咽吃得多,那是因为还没等“饱了”的信号反馈到大脑,你已经吃撑了。

在古代,将军们喜欢自己膀大腰圆,也喜欢让士兵吃得膀大腰圆,身大力不亏。在古代战场上,一力降十会,拿得起比别人重的刀枪,那么胜算就会大几分——别看健美运动员线条分明,但是要论举重比耐力,他还真不如胖胖的大力士……


半壶老酒半支烟


根据f=MV。

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来,力量等于质量×速度。

人的反应速度普通人也就在0.14-0.37左右范围内。你可以拿秒表快速按两下试试。

身体的反应速度呢?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员无论短跑,游泳还是其他运动,米秒类的运动速度差异根本不会太大。

在古代,我们可以把战斗想象成一场大型运动会。大家在速度方面差异其实不会特别大。

我们可以把v看做一个固定值了。

那么力量要大,杀伤力要强。f要大。V不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质量m了。

如果在同样的质量下。

f=mv,速度越快,力量就越大。

但是m不一样,v又有上限。

我们就看到了另一种情况。吊打。

这就是我们拳击比赛要分量级的原因,你小孩子打我十拳,但是没劲,我一拳就可以一个小朋友。

所以,在古代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谁力气大,反而容易取得量级优势。

将军们虎背熊腰,大腹便便。拥有量级优势,出来就是一只大boss啊。

换到现代战争中,这就没什么用了,这靶子好大。


九门提督坎震离


这和中国古代的军事建制和作战方式决定了的,不要被某些演义和电视剧误导,中国古代的将军是很少真刀真枪的冲锋在前的。



中国古代的军事建制都非常的健全,比如大唐王朝,将军下属两卫,卫下属府,府下有团,团下有旅,旅下有队,队下面是士。这种军事编制非常的明确且分工很明细的,谁做先锋,谁做侧卫,谁做殿后,谁做后勤等等。



将军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排兵布阵,以及各种战场信息的处理和灵机应对,一般来说,将军位处中军,居中调度,他是没有机会出去冲锋陷阵的。当然,如果兵敗,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将军也可能冲锋出去以振士气!真到那种情况,一般来说要么是撤退,要么是逃跑。



当然历史上还是有喜好冲锋的将军,比如大汉的霍去病,比如大明的常遇春。


沉墨9527


这个问题首先跟审美观有关!子孙为父辈画像不可能不追求好看点!直接证据就是朱元璋画像,两幅完全不沾边的,到底哪幅是真,哪幅是假?起码画师必有一定的水平吧?但适当美颜造假是肯定的!其次,跟铠甲有关!古时战将基本上是马上将军!一幅铠甲应该有一定的重量!那么必须要求将者在体格上达到一定的标准!身高,腰围重中之重!再加上古人尚武,战将更别说!整天动刀练武,胸肌那是肯定的!而古时战将胸前还会装备一块护心镜,也就造成跟狼一样的前宽后窄!更重要的是马上将军致命伤却是在肚子!比如碰到回马枪,拖刀之类杀着,那真是将军上阵不死带伤!所以在铠甲装备上不可能不防!因此,画上大肚将军的大肚子很可能是腰带!当然,这腰带质量要求可不是吹的!起码是牛皮精制而成!在软和韧性及厚度加宽度是有要求的!即要有效保护主人,又要最低限度不妨碍主人的行动自由!想像一下,一场战争下来俘虏对方几个美女,将军突然想来个霸王硬上弓,不知会不会对铠甲说声作法自毙的怪话!算了,来点风度,把这美女送到本将军营房,待本将军更衣!


丰产不丰收


这和我们中国绘画技巧有关

国外是写实 注重细节 对人体的解刨非常细致 人体肖像肌肉和骨骼的位置需要非常准确 力量一定要把肌肉组合起来 在绘画表现下 每一个细节要有特征 成画就像我们现在的照片 真实感强

国内绘画技巧是写意 我们要表现的意境 国学经典一定要最简的文字 表现繁复的意思 当意思复杂的时候 就会用典故来调整 中国历代的画家 大部分是文人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 (画匠受到有名的文人画家的影响同时画家在社会上地位不高)而且绘画是文人发泄和想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的绘画形式自然意境要比细节更重要

所以这也是中国画大部分武将要显示力量时 我们常常看到不是肌肉组合 而是大肚子翩翩 比如力量一定是大肚子 有肚子的人一定也有力量 飞天我们只要加上云 就是在飞 国外飞一定要有翅膀 与其他无关

这只是个人看法


wonita0803


别以为肚子大就是胖,胖和肥是生活中容易被混淆的概念!

格斗要求的肌肉与健美完全不同,所有的格斗方式对腰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既要强壮也要灵活,所以腰的肌肉含量越高越好,实践中就是格斗的力士基本是膀大腰圆!注意腰是圆的,而且这个腰并不妨碍灵活,实例可看日本的相扑力士,规则是双拳触地即开始博斗,我们看到相扑者在拳触地的瞬间爆发是极其快而且强的,这是肥胖者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