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知道日軍要偷襲珍珠港,並且把艦隊擺開進行迎戰,結果會怎麼樣?

新二團孔團長


日本派出的是一支航母編隊,就算正兒八經的對陣有準備的美軍,也無非是讓日軍戰機損失更慘重一些罷了。況且南雲忠一準備了三波攻擊,實際珍珠港只遭受了前兩波攻擊。

別看著美國人成天嚷嚷“偷襲”珍珠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掉進了坑裡,什麼“偷襲”嘛,山本五十六計劃中是要踩著節點宣戰再攻擊的,然而日本駐美大使遞送《宣戰書》時竟然莫名其妙在路上搞遲了1個半鐘頭,活生生讓南雲忠一準點發動的進攻變成了“偷襲”。

至今珍珠港事件中,最有爭議的部分仍然是這個“偷襲”問題,有許多資料甚至官兵的回憶錄都指向“美國人是有準備的”這一條。比如美軍取消了當天的休假,照例進行值班。再比如戰機進行了大量的調整,許多戰機被挪出機庫,放在跑道上曬太陽。

假設珍珠港真的有陰謀,那麼實際上就是美國人在有情報知會的情況下,採取了內緊外鬆的應對策略。他們調整了夏威夷的醫療力量,緊急醫療點的數量激增,並且還加緊了對各個島嶼的運輸。結果是儘管珍珠港打的熱鬧,卻沒有真的達到日本的戰略目的。在戰略層面上,日本人已經輸了。

但是呢,美國人依然倒了個血黴,他們沒有料想到日本人是拿航母大規模進攻的,此前也沒有“享受”過這種戰法。

在美國人的構想裡,日本人即便要來進攻夏威夷,套路也是按照海戰的一般套路展開。即:大型戰列艦集群的突擊,然後己方偵察機和外圍艦船會在很遠的地方發現這些龐大的艦隊,甚至它們一離港就會被間諜們發現,再差再差也會在飛機的巡航半徑內發現日本海軍。

然後太平洋艦隊會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佈置並擺開艦隊迎戰,島上機場的大量戰機會成為第一批牽制敵人的戰力,繼而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和巡洋艦們帶著大隊與日軍接戰,依託島嶼基地,將對方的遠洋艦隊牢牢的拖死在這裡。

所以美國人並沒有去做什麼非常緊張的戰鬥準備,畢竟你不是先知,不可能無時無刻的等著日本人到來(許多美國人也不認為日本人一定會來)。羅斯福總統為了讓美國獲得政治上的制高點,也希望這出戏美國能表現的更委屈一些。在大家通過經驗進行的預測中,日本那些戰列艦是藏不住的,頂多有一些日本炮彈會落到沙灘上,而大部分的傷員都是海戰中帶來的。

甚至美國人的如意算盤比想象的打的更響,通過珍珠港的前沿攔截,日本人的遠洋艦隊必將消耗掉大量的持續作戰能力,當他們的艦隊無以為繼時,回航的航母和島上的艦載機完全可以利用航速進行追殲作戰。在外面的艦船達到22艘之多,完全可以作為生力軍。

此時航母艦載機的作用剛剛被證明,1941年5月26日,追擊德軍戰列艦“俾斯麥”號的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放出了劍魚攻擊機,它們很快搜索到德艦並將之炸壞,成為俾斯麥被擊沉的重要力量。到同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前,“俾斯麥”沉沒作為重大國際軍事事件已經被各國研究。

然而日本海軍比僅僅體現出航母作戰性能的英國海軍更大膽,他們重新定義了這款不被人看好的兵器,發動了二戰中第一次大規模的航空母艦攻擊。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航母在海軍中的地位相當低,僅被作為戰列艦等大艦的“廉價解決方案”。在大炮鉅艦主義者的眼中,航母不過是個奇技淫巧的大玩具,既沒有經歷過什麼實戰,那一架架訓練中摔在海里或甲板上的艦載機也讓其顯得是如此不靠譜。許多老朽的海軍人士對航母普遍不看好。

所以日本人將航母集中起來,組成編隊,然後有計劃的對珍珠港展開攻擊後,美國人很顯然根本沒料到會是這樣一種情況,之前的“經驗性”預案統統被打破。構想中本應該發生的“戰艦大對決”並沒有發生,反倒是珍珠港讓從天而降的戰機們炸了個稀巴爛。“亞利桑那號”被打爆,“俄克拉荷馬號”炸了個底朝天,“西弗吉尼亞號”坐沉在淺水。

但是呢,很顯然美國人做了最壞的打算,珍珠港就算被日本人打爛也沒有關係。日本航母編隊最希望的是擊沉美國的航母編隊,以便為接下來的太平洋戰爭贏得時間。結果偏偏幾艘航母統統不在,有的在搞運輸,有的回廠大修,有的還在往回趕(僅大半天路程)。這些漏網的航母簡直成了後來日軍的噩夢,三艘船硬是扛到了本土新艦隊的到來。

可想而知,珍珠港事件可能摻雜了相當多雙方的“意外”,美軍並非沒有準備,按照他們的佈局珍珠港的損失可能會小的多。按照戰列艦對戰的一貫套路,日軍很難在美軍依託港口的情況下取得優勢,即便勝利也更難以保全自己順利回航。所以這場戰鬥大概率打成美軍“裝蒜”後的突然反擊。

但現實是日軍派出的是一支航母編隊,故而美軍許多設置都成了擺設。如果美國人知曉這一戰術,軍事上做出的最穩妥動作便只有設伏並主動讓主力艦隊迎戰。但這樣政治上的佈局便起不到羅斯福想要的結果了。

結果就是,美軍少掉大半傷亡,日軍增加更多的傷亡,戰鬥結果會有些不一樣,但戰略結果不會有任何變化。


王司徒老百科


首先,美國是否知道日軍要偷襲珍珠港這件事情到現在實際上都還是有爭議的,很多人認為,以美國當時的情報實力來看,他們不可能對即將到來的大危機毫無察覺。\r\r有一種觀點說,美國在當時其實已經事先得到日軍即將對珍珠港展開進攻的情報了。因為有資料記載,不僅美國自己的情報部門獲得了消息,就連中國的情報部門都已經向美國傳遞了這一情況。但對於襲擊的規模和具體時間他們尚不明確,因此他們為了避免重要軍力的損失,提前調走了停在珍珠港的三艘航母。\r\r還有一種更加有意思的觀點認為,珍珠港事件實際上是羅斯福的一招苦肉計,為的就是犧牲珍珠港來激起美國民眾的愛國熱情,用憤怒來消解民眾的反戰情緒,從而讓美國理所當然地捲入二戰中來,並且佔領道德高地。\r\r當然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大家的猜想與推測而已了,拋去這些陰謀論來進行假設的話,如果美軍成功提前預警並提前佈防作出行動,他們很有可能會在日軍進攻的必經之路上進行成功攔截,並且贏下珍珠港一役。至於艦隊擊退日軍之後的發展的話,個人認為美軍應該會派出更多戰艦和航母乘勝追擊,從而一舉拿下太平洋戰役。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美國人民也是因為珍珠港事件才能與政府站到統一戰線,一致對外的,如果珍珠港一戰沒有損失如此慘重的話,說不定美國介入二戰的時間也會延後,中間還會發生什麼也就不得而知了。



東風快遞在行動


對於美國是否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答案肯定是不知道。美國通過一戰、二戰大發戰爭財,又遠離歐亞主戰場,加之美國經濟軍事實力很強,參戰雙方都不想自找麻煩。美國先賣軍火掙錢,到戰爭打的差不多了,看到那方快勝利了,對弱勢一方宣戰收割勝利果實。二戰時美國也準備按這個套路來,所以得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情報,也沒有太當回事,認為不可能。由於美國毫無防備,倉促自衛,導致2400多名美國人喪生,另外有1200多人受傷。此外,日軍還擊沉了美軍4艘戰列艦,重傷4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155架飛機被破壞。

珍珠港之戰,美國軍事力量損失慘重,打破了美國的戰略部署,原本想交戰雙方兩敗俱傷再出手,現在被逼無奈必須宣戰。假如美國知道並相信日本偷襲珍珠港,並做好準備一戰,以當時的情況,美國勝率更高一些。日本為什麼要偷襲,因為沒有打贏的把握才偷襲,何況美國以逸待勞,以近待遠。


左九99


珍珠港事件對二戰來說有重要意義,因為美國加入了二戰,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實力。但美國在珍珠港慘敗了,這個在前期還是影響了美國的優勢,至於這個假設的話,這確實很難說,畢竟是假設的東西,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如果雙方開展,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計劃不會成功,在戰鬥中,至於雙方的傷亡我認為日本的損失會比較大。


首先,我們分析雙方的兵力。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機動部隊:

6艘航空母艦(其中“赤城”號航空母艦為機動部隊的旗艦),艦載機423架。2艘金剛級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型巡洋艦,9艘驅逐艦。總指揮是南雲忠一。

美國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兵力:

3艘航母,9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69艘驅逐艦,27艘潛艇,陸地戰機300多架。因為如果美國知道日本要偷襲珍珠港,必定會有航空母艦留守珍珠港。


從雙方兵力上看,美軍的實力明顯大於日軍,在航空母艦數量上,日本雖然是美國的兩倍,但是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瓦胡島。瓦胡島的機場至少有300多架飛機,相當於3艘大型航母,所以日軍在裝備上根本不佔優勢,搞不好,日本的機動部隊會被太平洋艦隊重創。那時候連航母都沒了,怎麼和美國打下去。

從戰術上看,美國知道了日本要襲擊珍珠港,那麼,美國一定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有所準備,就像中途島海戰那樣。據說在珍珠港事件前羅斯福總統就已經知道日本要偷襲珍珠港了,但是羅斯福急需要一場戰爭來打壓國內的中立主義,於是,珍珠港就成了羅斯福加入二戰的一個籌碼。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的3艘航母都不在港內,這也是挺神奇的。


總之,如果美國知道日本要偷襲珍珠港,日本是必敗的,因為從兵力和主動性上,美國都佔據了優勢,況且還是在人家美國的地盤上打。


浩浩蕩蕩二戰史


先看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損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由於美國毫無防備,倉促自衛,導致2400多名美國人喪生,另外有1200多人受傷。此外,日軍還擊沉了美軍4艘戰列艦,重傷4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155架飛機被破壞。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毫無防備的美軍損失慘重,但是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珍珠港事件直接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達到最大化,在此後戰爭中日本損失慘重,加速日本的滅亡。

如果美國有所準備,時刻備戰,日本或許不敢偷襲珍珠港,即使偷襲,美國損失遠小於日本。其實,二戰中,美國國內從普通百姓到聯邦政府,都沒對日宣戰的想法,美國人還天天歌舞昇平,醉生夢死,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或許還不會參戰,那麼日本在東亞,東南亞戰場上的壓力會小很多,二戰的結果將發生根本轉變。





帥帥的胖子1689


同志,你要修改歷史嗎?歷史是不可逆轉的,現在青年人喜歡穿越劇,如果按照這種說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會大大縮短,因為美國是大象,日本是小螞蟻,不把蘇德等戰爭因素考慮在內,單打獨鬥,美軍士兵肯定會大量傷亡,至少多死五百萬人,因此美軍為克服日本的武士道衝鋒,拿出火焰噴射器,再加上進攻前大量投放炸彈,有效減少士兵傷亡。即使日本偷襲珍珠港不久,美軍馬上組織航母艦載轟炸機遠程轟炸日本,僅半年時間就取得中途島海戰的勝利,掌握了主動權,如果日本未偷襲珍珠港,正面進攻,日軍也只能勉強抵住美國珍珠港基地的太平洋艦隊,戰爭結束地更快!然爾小日本也不全是蠢材,賭徒山本五十六採取了偷襲,而美國方面也心知肚明,因為此前蘇聯和中國蔣介石都提前截獲密電,然而羅斯福不會讓美國這頭大象只會工作然後睡覺,一次大戰後國內的孤立主義再次讓美國失真爭霸和領導世界的機會,這次決不會再失去這千載難縫的好機會,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默認珍珠港事件的發生,才能領導世界,有的人認為曰本戰鬥力太強,美國有可能打不過日本,要知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指的就是一個國家的實力,大家都知道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所以自古以來日本的貴族直在打著侵略朝鮮和日本的算盤。於是不顧1923年中國北洋政府在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時,援助五百萬美元巨資,援助大批糧食,要知道中國當時未統一,百姓飯都吃不上,結果不久,小日本露出了狼牙,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將東北變成侵華基地1937,七七事變全面侵華,企圖將中國的土地作為稱霸全世界跳板,然而它低估美國的實力,一次大戰後,美國生產總也已成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能力極強,而且中國人民也已有組織的行動起來,建立抗日民族統戰線,積極投入到抗日的戰鬥中!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斷打擊日寇,1939年日軍佔領廣州,戰線更長,兵力空虛。因此,即使美軍不參戰,日本也會被中國拖死!


miaomiao791


首先要說明一下美軍到底知不知道這件事!

以當時的軍事實力來說有點不可能,畢竟當時美國是唯一一個沒參加二戰的軍事強國,當時的法西斯國家都在避免與美軍的正面接觸,正好說明了美國的軍事實力!

還有好多的疑點!一 襲擊前美軍向珍珠港突然調派大量的醫藥物資和醫護人員,並在襲擊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進行戰備值班(襲擊當天是星期天),這是有檔可查的。

二 一些不合常理的軍事調動,在襲擊前美軍將一些戰鬥機分散到偏遠的小機場,而留在主機場的飛機則空著機庫不用,整整齊齊擺在跑道上,給人一種所有的飛機都在的假象。襲擊開始後升空作戰的飛機都是小機場起飛的。

三 在襲擊結束後,美軍以驚人的速度將擊沉的軍艦打撈出水,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並且進行了改裝,使這些軍艦的戰鬥力上升到新的水平。要知道軍艦的改裝是非常複雜的,要將新裝備對軍艦的影響都要考慮進去,當,僅圖紙就要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更不用說各種設備、材料的採購與生產。可是當這些軍艦開始改造時,發現什麼都是現成的,包括圖紙、武器、雷達都是現成的,好像在等待這一天一樣!這導致實際上美軍在偷襲珍珠港中最終的損失非常小!

所以說有很多的疑點表明美國有很大的可能知道一切,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完全的美國的苦肉計,為了能調動全國參戰的理由!

在說一下美國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由於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不願意參與戰爭,使得美國政府,很多援助英、蘇、中等國的計劃不能展開!等到軸心國確實控制了歐亞大陸後,美國將無力獨自抵抗已經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軸心國。所以早參戰比晚參戰有利,但國內的孤立主義只圖眼前利益,不願參戰,才時美國政府以珍珠港為代價,喚醒民眾的覺醒和敵愾,粉碎孤立主義思想。同時還必須讓日本偷襲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義者參戰的決心,美國才能順利參戰!







歡喜嘮叨


日本戰爭策劃者,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是個老資格賭徒,無論是玩輪盤、撞球、象棋還是麻將都鮮有對手。日本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是一場賭博。

即便是偷襲,在東京的眾多高官眼中,勝算大概只有五成,最多六成。當時日本計劃派出六艘航母作為主力,還有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三艘潛艇和七艘油輪,艦隊規模大概是珍珠港內美國海軍的1/3。偷襲珍珠港無異於“自殺式攻擊”。倘若美國列好艦隊,與日本正面硬剛,日本絕非美國敵手。山本也十分清楚美國的實力:“這裡有更多的鋼鐵、小麥、石油、工廠……幾乎任何東西都比日本帝國多。”在美日開戰前一年,日本統計部門在報告中提到,美國工業產能是日本的74倍,石油儲量相當於日本的500倍。倘若日本不採取偷襲珍珠港的計劃,面對美國,日本將毫無機會。


WCH120


如果美國人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增加防禦,擺開陣勢給日本決一死戰,撤出所有值錢的設備。調整作戰力量,這樣可有效減輕人員傷亡,結果會好於不知道。但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是自定了周密的計劃,前前後後計劃好長時間。從人員到飛機到艦船,還有武器彈藥都是充足的。還有日本自殺式攻擊,飽和式攻擊,形成好幾波次的進攻,地面什麼大型建築物基本上就會消滅掉。在珍珠港內的大型艦船基本就不復存在,所以說就算美國人知道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結果會好於不知道,但是總的結果差不多。就少損失一些地面人員武器裝備之類的東西。


重慶龍文鋼管


珍珠港遇襲,是美國永遠的痛。如果問,美國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結果會怎樣?會怎樣啊?太平洋戰爭不會發生,美國不會參戰,英國會被打滅,德國不會入侵蘇聯,未來會是四國鼎立。哪四國呢?美國,蘇聯,德國和中國,和現在差不多。你若不信,聽我慢慢道來,當然不會長篇大論,大家都是快節奏。

先講日本和美國。日本為什麼南下?因為在中國土地上,日本久攻不下,一直在僵持,日本是耗不起的,因為資源不足。日本南下,一是搶資源,二是實現戰略目標,這是從明治維新時就立下的國策。海軍總指揮山本五十六是最不贊成打美國的,因為山本做過駐美使館武官,知道美國太強大了,戰爭最終打的是資源和生產能力。他走遍了美國,見到了當時的底特律汽車城,做過估計,戰時轉產,戰鬥機不計其數。但是,日本大本營既定國策不會改變,山本只能執行。這是真正的突襲,但還要告訴美國一聲,提前半個小時,結果還晚了,成了真正的突襲。如果美國知道,強大的太平洋艦隊立馬出動,日本就會退卻。美國就會繼續孤立,你們打吧,不影響美國生意,美國照樣會悶頭髮大財,就像一戰一樣大發橫財。

美國不參戰,就愁壞了英國,丘吉爾始終睡不好覺。英國在英吉利海峽對岸,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苦苦支撐。最後孤立無援,德國會佔領英國。英國殖民地會全部納入德國版圖,資源豐富流油,何必去和大蘇聯去搶烏克蘭的資源?所以蘇聯德國打不起來。

所以就剩下了中日之戰,一直在僵持,中國方面更惡劣,因為全部日本軍隊壓在了中國大地上。但是中國人多,蔣公可能頂不住,也應該頂不住,國民政府分裂,一小部分倒向汪精衛,一大部分投入了抗日洪流,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勤勞勇敢,堅韌不拔。日本人太少,長期拖在中國,日本會拖垮,符合持久戰。中國有土地,有市場。而美國知道日本不是好東西,會偏向中國。蘇聯也會分得一杯羹,因為日俄有對馬海戰之仇,也會倒向中國。法西斯德國和中國也是交往頗深,頂多兩不相幫,因為德國正忙著,因為歐洲剛定。最後日本退出中國,琉球迴歸中國。

世界大定,蘇聯本土面積最大,還有東歐大部。德國統一西歐,還有非洲大陸。美國有南北美洲,還有東南亞。中國面積最小,只是東亞是中國的,中東一部分。幾大國勢力互相交錯,隨時都會變化,因為共產主義風起雲湧,民族獨立也會方興未艾,世界有可能也是這樣變化著。

世界到現在會怎麼樣呢?大家可以編下去,當然要合理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