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在历史中有许多科学家或文学家,他们的成就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铭记,然后有一个历史人物大家对他可能不是太熟悉,他就是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他为祖国培养了79名院士,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 王大珩、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都曾是他的门生。

另外,第一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林家翘;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戴振铎。第一次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杨振宁与李政道,也是他的学生。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清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至十月,进入清华学堂(其后设立的大学部为现清华大学)。当时未满13岁的叶先生是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民国二年(1913年)夏,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他改名叶企孙,再次报考录取。

民国七年(1918年),叶企孙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插班进了大学三年级,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民国十二年(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10月,回国。在欧洲,他游历了英、法、德、荷兰和比利时五国,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博物馆、美术馆和一些高等学校的物理研究所,拜会了这些国家的物理学界同行。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三月,回到上海。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民国十四年(1925年)八月,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副教授。

1926年-1933年,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同时被推选为决定学校大政的7位评议员(教授会议的最高议事机构)之 一。 11月22日,在清华校刊上发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及将来》,指出:“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须两者并重。纯粹科学的目标,应着重在养成对于研究的兴趣;应用科学方面,则应明定目标,切实去做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参加中国天文学会,并被选为理事。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当时正在北平清华大学任教的叶企孙立即放下出国访问的机会,负担起抢运图书、仪器的重任。叶企孙的学生熊大缜也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跟老师一起工作,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 [18]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任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11月,由西南联大常委会议决,暂代该校常委职务。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5月,在清华学人的一致拥戴下,叶企孙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主持新中国成立阶段清华大学校务。 9月作为教育界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0年5月,出席全国高等教育会议。8月出席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全国委员会常委兼计划委员会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常委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工作,主持编写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基础科学物理部分中磁学分支学科规划和自然学史部分规划。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1972年5月,北京大学对叶企孙作出了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恢复教授待遇和每月350元的工资,并在北大中关园给他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在医院因抢救无效,平静辞世,终年79岁。

1977年1月19日,叶企孙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

1921年叶企孙和导师W.Duane及H.hpalmer合作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 =(6.556±0.009)Î10-27 尔格秒,被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 1935 年在他出版的名著《X-Rays in Theory and ExPeriment》一书中称其“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的最为可靠的测定”,还有E.R.Cohen的《The Fundamental Constants of physics》等书中对叶企孙他们的这项工作也有记载。

20世纪20年代与合作者对普朗克常数作了精确测定,其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研究液压对磁体磁导率的影响,并在12000kg/cm2压强下测量了铁、镍、钴和两种钢的磁导率,理论分析与实验定性相符合。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是中国当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培养科学人才、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工作完成以后, 叶企孙在其导师、后来的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以在高压物理领域内的研究知名于国际物理学界的P.W.Bridgman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高压强流体静压对铁镍磁导率的影响的研究,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物质铁磁性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受到重视。

社会任职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叶企孙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36年起任会长。

1941年9月-1943年8 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

1949年3月-1949年11月,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

1945年8月-1946年8月,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

1945年8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院长。

1945年11月,由西南联大常委会议决,暂代该校常委职务。

1949年5月,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

1950年校务委员会改组,叶企孙任主任委员。

1952年,院系调整后调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并任北大校务委员会委员。 [

1952年10月,北京大学,物理系,校务委员会委、《北京大学学报》编委。

19为叶企孙建立铜像,联名者平均年龄高达72岁。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1993年,清华校庆特在科学馆举办叶企孙生平照片及手迹展,参观者无不震惊钦佩。 1995年,叶企孙铜像在清华大学第三教学楼门厅内揭幕。 [

1998年,叶企孙百岁诞辰恰逢他中学的母校上海市敬业中学建校250周年,学校隆重举行纪念大会,李政道专程赶来讲话,对叶企孙荐才留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叶企荪)、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叶企孙物理奖授予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2001年,叶企孙的传记《中国科技的基石》问世,至此这位中国当代科技的奠基人。

2010年9月1日,北京东直门中学成立叶企孙科技实验班。

2013年5月22日,上海福寿园叶企孙的葬礼在此举行,当天,叶企孙纪念像也在福寿园海港陵园揭幕。由叶铭汉、戴念祖、李艳平主编,李政道作序的《叶企孙文存》也在仪式上首发。

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叶企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