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解憂公主,聽說是罪犯家屬,是怎麼回事,她有什麼事蹟?

尋根拜祖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公主是帝王對自己女兒的稱謂,歷史上的公主有很多,出名的也有很多,但對我國曆史有著積極貢獻和影響力的公主就不多了;對外和親貢獻最大的三位公主,分別是 入烏孫解憂公主、入匈奴的王昭君、入吐蕃的文成公主,他們的功勞完全不輸給開疆拓土的武將。

歷史上解憂公主的祖父叫劉戊,劉戊是漢高祖劉邦的四弟劉交的孫子,地道的皇親國戚,劉邦稱帝后被封為楚王。在漢景帝時期,當朝的太皇太后薄太后去世,天下所有的皇族都必須要服喪。恰恰在此時不知劉戊哪個神經出了問題,竟然在服喪期間飲酒作樂,好不快活;後為被人告發,漢景帝下旨訓斥,並且將他的封地削減大半。劉戊非常生氣,就跟著吳王劉濞一起造反,參與七國叛亂。漢景帝在此危機下,派出了著名軍事統帥周亞夫平叛,打敗了七國叛亂的勢力,劉戊兵敗自殺,劉戊一族也就成了叛亂的罪臣。

解憂公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其父親所連累,長期受到皇族的打壓和猜忌,生活過的十分壓抑。當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劉徹為了打通西域貿易路線以及鞏固和烏孫的政治聯盟,就下詔封罪臣家屬劉解憂為皇室公主,遠嫁到烏孫昆莫之孫岑為右夫人。

剛嫁過去,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昆莫也比較寵愛她,但多年卻沒有生子,沒有過多久,昆莫因病去世了。按烏孫傳統風俗,解憂公主就改嫁了肥王翁歸靡,翁歸靡也就是解憂公主的叔子,生活沒多久就接連生了五個子女。翁歸靡死後又一次改嫁給了烏孫公主的兒子泥靡,他們又生了一個兒子。少數民族的風俗,中原漢族人是極其鄙視的,按儒家思想來看,簡直是亂倫的不行。想想來看,我們的解憂公主是經歷過多麼複雜的思想鬥爭。但是為了漢朝的和親政治,維護漢朝與烏孫的政治聯盟,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縱觀解憂公主的一生,本可以像其它的皇族公主生活的無憂無慮,但命運實在太捉弄了,少年受家人牽連,過著心驚膽顫、猜忌的生活;成年後,又遠嫁異域他鄉,受盡了倫理的屈辱。在她快七十歲時,上書漢朝皇帝,乞憐對家鄉的思念,希望自己死後可以葬回家鄉,皇帝深受感動,就下旨迎回了劉解憂。


建安秋雁


解憂公主👸確為七國之亂邦兇楚王劉戊之孫女,劉交之掌上明珠,為瓦解打擊匈奴勢力打通絲綢之路,雄才大略的漢武大帝才令宗室女遠嫁西域今伊梨一代的烏孫國,烏孫國地域廣擴念概今大部哈薩克斯坦,解憂公主年輕氣盛,貌美如花,金枝玉葉,為了維護大漢帝國利益,忍辱負重遠徒千里來到烏孫國,而烏孫王昆彌年老體弱,不忍辜負了大漢帝國美意,乃思解憂另嫁其孫靡以結良緣,不想未幾年可汗逝去,💆按胡俗解憂有嫁於可汗長子為妻,解憂一生復嫁烏孫王三代,可謂勞苦功高,矢志不渝,堅守君命為大漢帝國作出了偉大貢獻,她有多子幾女,後烏孫分化成二部,其子仍為大昆彌,另一子去剎車作了莎車王,有一女嫁於龜茲王為皇后,縱觀解憂公主一生由剛去時吃不慣奶食牛羊肉,到住不慣毯房草原之地,到其後為了國家利益,大智大勇,幾經身死存亡,化解了幾十次匈奴分化弱化漢烏聯盟的企圖功高蓋世,無語言功,,,她帶的另一位侍女馮僚在她歸漢後,仍為祖國統一盡心竭盡全力。解憂公主到晚年苦思冥想家鄉之美,乃上書漢宣帝請求迴歸故里,,,,漢宣帝念其功高蓋世,年以盡七旬,感懷她的豐功偉績,乃派使迎回,其祖孫男女三人,入朝相見,宣帝見她白髮蒼蒼,倍加憐惜,特賜她田宅奴婢,俾的養老,過了二年餘,一代偉女解憂公主仙逝於家鄉,其所代三孫女為其守孝嘆思多年。後由於解憂仙逝烏孫復亂,馮僚乃上書漢宣帝復歸孫孫國以助星靡穩定局面,宣帝下旨準往,並派五百餘騎護送到烏孫國,很快控制了局面,穩定了局勢,後馮夫人有美嫁烏孫右大將為妻,續瞭解憂偉業,致今伊梨地區的懂歷史的人們,稱漢人為他們的舅舅呢。


94310417小云


解憂公主是漢室宗親,她漢武帝時期遠嫁烏孫,承擔起漢烏和親的政治重任。她一生忍辱負重,克服重重困難,為西域的穩定做出了不朽功勳。而她則是楚王劉戊的後人,劉戊就是當年與吳王劉濞,共同策劃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的國家罪人。所以,解憂公主確實是罪犯家屬。

漢朝時期,西域一直是困擾漢帝國政治穩定的外部因素。北面有強大的匈奴,西面有大大小小三十六個國家,其中以烏孫、大宛、康居勢力最強。漢武帝時期,為了實現連通西域,共同對抗匈奴的目的,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此打開了漢民族與西域各國的交往之門。

太初二年(公元前101年),長安迎來了烏孫國的使臣,他們向漢朝求娶一名公主,以續漢烏聯盟。

此時,匈奴人在漢軍的打擊下元氣大傷,但匈奴人離西域更近,對西域各國的影響力更大。長期以來,西域各國在匈奴人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一直處於在漢朝和匈奴之間搖擺的狀態。以烏孫國為代表,烏孫昆彌(王)同時娶了匈奴公主和漢朝公主為左右夫人,兩邊都不得罪。

不久前,奉命和親的漢朝細君公主不幸早逝,烏孫為了保持以往的平衡格局,欲再求娶公主,以保漢匈勢力在烏孫的平衡。漢武帝當然明白其中的重壓性,烏孫是西域最大的一個國家,它對大漢在西域的影響力至關重要。一番精挑細選後,漢武帝相中了一個人選:劉解憂。

劉解憂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解憂公主”。跟漢匈和親,以宮女冒充公主不太一樣,劉解憂擁有半個公主身份,她是皇室宗親之女。

劉解憂是楚元王劉交之後,楚王劉戊的孫女。有文學作品稱,劉解憂的名字是爺爺劉戊親自給取的,這不是事實。劉解憂大約出生在公元前120年左右,此時她的爺爺劉戊已經去世三十多年了,祖孫倆根本沒見過面。

劉戊死於自殺,原因是他和吳王劉濞,共同組織策劃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七國之亂”後期,劉戊見敗局已定,自知難逃一死,便自殺身亡。家裡人將他匆匆忙忙,下葬於今天徐州的獅子山楚王陵(90年代,楚王陵被考古發掘)。

劉戊自殺後,漢景帝以劉戊的叔叔劉禮繼承楚王王位,劉戊一家從此走向敗落,家族成員記錄不詳。雖然漢武帝后來對被奪爵的劉氏宗親們給與了恩遇,但從史料記載看,劉戊的子孫應該沒有被封侯,所以劉解憂家族此時頂多是享受一些生活補助,絲毫沒有任何政治待遇。

不過她的現狀恰好適合和親烏孫。諸侯王們,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到西域,一則西域條件太差,比不上大漢的富庶。二則生存環境太惡劣,茫茫草原戈壁,劉家的千金怎能受得了這個罪。三則西域各國還有一個讓漢人不齒的習俗:亂倫婚姻,比如王昭君嫁了匈奴王父子三代人,劉解憂的前任劉細君也嫁了烏孫昆彌父子兩代人。

史書沒交代,劉解憂是自願和親,還是被迫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隨著劉解憂消失在大漢的邊境線上之後,漢人的史書中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名字——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為烏孫國做了兩大重要貢獻:一是大力發展經濟,二是促進睦鄰友好。大概是劉解憂自幼生活的經歷使然,她沒有公主的高高在上,相反她對烏孫人民非常體貼。她經常遊走於各大部落,訪貧問苦,救濟災民,甚至親臨抗洪前線。另外,她積極促成了烏孫與大宛、康居等鄰國的通商口岸的建成,不但給烏孫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促進了與周邊地區的友好交往。由此解憂公主的賢名傳遍西域,她個人也得到了烏孫昆彌的寵愛。

當然,這還不是解憂公主的最主要貢獻,她的第一使命是,促進漢烏聯盟,防止烏孫倒向匈奴陣營。

實際上,解憂公主剛到烏孫時,面臨的環境相當惡劣。她的第一任丈夫軍須靡與她的感情並不十分好,軍須靡更加喜歡左夫人,匈奴公主。但解憂公主以她頑強的毅力,小心周旋在軍須靡、匈奴公主及王公貴戚中間,並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人望。

不久軍須靡病逝,他的弟弟翁歸靡繼任昆彌,匈奴公主和解憂公主按照當地習俗,改嫁翁歸靡。幸運的是,翁歸靡與解憂公主的感情非常好,他們倆一共生了五個孩子。

但與國王感情好,不等於她就能完全左右政局,實際上烏孫的政治,一直處於“親漢派”和“親匈派”相互制約並共生的狀態。匈奴和漢帝國國內的風吹草動,都會對烏孫的政治走向產生巨大影響。

漢朝國內的鬥爭很複雜,很多時候劉解憂並不能得到祖國的支持,她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尋找那種飄渺的存在感。

漢昭帝期間,匈奴為了改變烏孫親漢嚴重的傾向,曾經以武力威脅烏孫交出解憂公主。面對匈奴的入侵,烏孫國內“親匈派”塵囂喧上,要求以解憂公主換取與匈奴的和平。內外交困的解憂公主不為所動,在巨大壓力下,一邊與各派勢力周旋,一邊多次派遣使臣請求母國出兵相救。直到朝廷解決了內部問題,才派出了軍隊,與烏孫兩路夾擊,重創了匈奴人。

翁歸靡去世後,解憂公主又不得不改嫁軍須靡與匈奴公主所生的兒子——泥靡。這個泥靡性格暴虐,與解憂公主不和,很不得人心。解憂公主就計劃聯合漢使,在酒宴上除掉泥靡,可惜計劃失敗,泥靡受傷逃跑。

刺殺計劃的失敗給解憂公主帶來巨大危機,她先受到泥靡的圍攻,被漢軍解救後,又受到不明朝廷意圖的漢使的審訊和毆打。如果不是向漢宣帝上疏說明烏孫真像,恐怕她就差點死在自己人手上!

就這樣,劉解憂像一個孤獨戰士,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漢帝國西域安寧的事業中,也以她的行動,洗刷了祖父當年給家族帶來的恥辱!直到她年近七旬,再也無力奉獻了。她上疏漢宣帝,表示思鄉之情,希望回國,能死在故國家鄉。

面對解憂公主的上疏,漢宣帝大為感動,下旨派漢使去烏孫,接回劉解憂祖孫三人,以公主之禮優待。兩年後,解憂公主在長安病逝。


尋根拜祖


是罪犯家屬沒錯,這事兒還要從解憂公主的父親說起。

解憂公主的祖父是劉戊,劉戊是漢高祖劉邦的四弟劉交的孫子,也算是地地道道的皇族,封號楚王。漢景帝時期,大名鼎鼎的薄太后去世,天下皇族都要服喪的。這劉戊在服喪期間飲酒作樂,這可是大不敬。劉戊被告發以後,漢景帝就把他訓斥了一頓,削減了劉戊的封地。劉戊一生氣,跟著吳王劉濞造反了,也就是歷史上的七王之亂,這傢伙也參與其中。被周亞夫打敗,自殺。平定七王之亂後,劉戊一家就成了反叛罪臣。

解憂公主就這樣被父親連累,成了罪臣家屬,長期受到排擠和猜疑,生活過的十分艱難。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弱女子,會在日後名揚四海。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因為被遠嫁烏孫和親之事而整日悲悲慼慼,鬱鬱而終。但和親還是要進行的,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下詔封罪臣之女劉解憂為公主,遠嫁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解憂公主遠嫁烏孫岑陬,本也不錯,初時生活還是很風光的,畢竟是代表大漢而來,長的又漂亮,但慢慢也出現了一個惱人的問題。多年無子,這可是個大事兒。過了些時間,老公還因病去世了。

依據烏孫傳統,解憂公主改嫁了肥王翁歸靡,翁歸靡原本是解憂公主的小叔子。這下一連生了5個子女,看來這不孕不育真不是解憂公主的鍋。翁歸靡死後又一次改嫁了烏孫公主的兒子泥靡,生有一子。

解憂公主遠嫁匈奴,先後嫁給三任烏孫王,在烏孫期間極力維護烏孫和大漢的聯盟關係,遏制匈奴。快70歲時,上書大漢皇帝,乞憐對故鄉的哀思,希望死後可以把骸骨帶回大漢安葬。皇帝很感動,下旨迎回解憂公主。公主回國時,已經年滿70歲。


古氏春秋


解憂公主,即西漢時期末代楚王劉戊之孫女劉解憂。富不過三代的老話,在劉戊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其祖父楚元王劉交博學多才,為官恭謹,詩經學著曾經風靡天下。其父親夷王劉郢客那也是有美好的名望而被人所擁戴稱道。哪想到家門不幸除了劉戊這麼一個孫子。

整天的遊山玩水,不學無術,目無尊長,生活淫蕩放浪;逾越禮制大修自己的陵寢,因為當時晁錯急於削藩,以所謂的私奸罪險些被其誅殺在京城。有名的老實人漢景帝覺得這些罪名不足以服眾,就含糊其辭的削去了楚王直屬的兩個郡,劉戊因而心懷不滿。七國之亂時劉戊夥同楚元王的少子劉藝等人起兵參與吳王造反;最後兵敗如山倒,只有自殺了斷,可他的罪過卻連累到子孫後代的悲慘命運。因而還未出世的劉解憂已經註定了是罪人之後。



公元前121年,劉解憂出生在楚王府的一個偏狹簡陋的屋子裡,雖說是個女孩兒,但也可以給這個支離破碎,陷入深淵的破敗家族帶來一點兒生活的希望,從她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來,她的到來家族也是寄予了一些厚望的,解憂,解憂,希望可以緩解一下這個罪臣家族頭頂上的那一大片無盡的愁雲。給還活著的,匍匐前行的族人們一點兒前路的光亮。


前101年,漢武帝為了延續烏孫國與漢朝的聯盟,一紙詔書封年僅20歲的劉解憂為公主和親烏孫。皇帝的話就是命令,誰也無法抗拒的命令,解憂一家含著眼淚跪拜謝恩,奔赴西域被封為右夫人。解憂公主始終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終處在親漢派和親匈奴派的矛盾衝突,和宮廷王位爭奪戰的險象環生的逆境中,忍辱負重的解憂公主志向堅定,極力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致力於烏孫國的興國之路,一點一滴的苦心經營,站穩腳跟。

史書評價:她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她為了大漢的和平與安定,不計個人的利益與得失,毅然接受使命,遠嫁烏孫,穩固了大漢邊界的安全,促進大漢和烏孫之關係,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烏孫公主相比,她的歷史貢獻不遜於烏孫公主,甚至大於烏孫公主。


冊小吏


一般人都知道王昭君出塞匈奴和親的故事,很少知道在王昭君之前的解憂公主。事實上,在解憂公主去世十六年後,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親匈奴。

解憂公主以罪臣之女身份遠嫁烏孫,實現了漢朝與烏孫的友好,極大的牽制了匈奴,可謂是西漢的英雄,可歌可泣。我們知道。秦漢一直受匈奴的襲擾,漢朝採取文武政策,有時和親,有時動武。聯合匈奴西邊的大國烏孫夾擊匈奴,是一個好的策略。

《漢書·西域傳》中這樣寫道: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

解憂公主出生皇族,先祖是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弟。(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公元前101年又將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遠嫁和親,忍辱負重

才女佳人的解憂即將奔赴遙遠的西域,她並不畏懼和親公主肩負的重任。公主初到烏孫時嫁給軍須靡,岑陬是他過去的官號,位居右夫人的解憂公主遇到兩個大難題,一是多年沒有懷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開心;漢朝與匈奴的戰事多有失利,烏孫王軍須靡又因病去世。解憂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烏孫國的習俗改嫁給了號稱肥王的翁歸靡,二是解憂公主始終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終處在親漢派和親匈奴派的矛盾衝突,和宮廷王位爭奪戰的險象環生的逆境中,忍辱負重的解憂公主志向堅定,極力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

或許是與肥王情投意合,解憂公主再嫁後終於站穩了腳跟,與肥王共生了三個王子:元貴靡,萬年,大樂以及兩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實的烏孫國母。此後的數十年間,翁歸靡對待解憂公主關懷備至,言聽計從,烏孫與漢之間書信,人員往來不斷,相親相近,同進同退,與匈奴則日益疏遠。在這期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一時,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一步遠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解憂的長子元貴靡被立為烏孫王儲。和親政策終於在解憂的努力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運籌帷幄,友好使者

解憂到烏孫國後,積極參與政事,致力於漢烏友好。漢昭帝末年(前74),匈奴壺衍鞮單于調遣大軍,以車師國為跳板,長驅直入烏孫腹地,先後吞併烏孫東部惡師(今新疆烏蘇市一帶)、車延(今新疆沙灣縣一帶)等大片烏孫國土,大肆擄掠民眾和畜產;並且派出特使到烏孫國,威逼烏孫王背叛漢朝,交出解憂公主方能罷兵。

烏孫國內風雨欲來,主戰,主和派激烈鬥爭。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了翁歸靡,首先由解憂公主上書,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向漢朝請求支援。從漢昭帝病危到駕崩,救援烏孫的奏議拖了又拖。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費盡心力,團結烏孫貴族,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的顛覆,使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漢宣帝即位後,解憂公主又和烏孫王翁歸靡聯名上書漢廷,力陳烏漢聯手,兩面夾擊匈奴的卻敵之策,烏孫國和漢朝的和親聯盟理應得到有力驗證。一直到漢宣帝即位兩年後,漢朝終於派出五位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從長安出發,聯合反擊匈奴。這一場著名的戰事中,烏孫國的精兵在漢朝大軍遠未到來之前,抓住戰機,出奇制勝的直搗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類海。

稱雄百年的匈奴一蹶不振,雄風不存。許多匈奴的屬國紛紛宣告獨立,匈奴壺衍鞮單于不敢和漢朝公然對抗。自此,解憂公主的威望高漲無比,漢朝和匈奴的對峙局面也由此乾坤倒轉。

風雨半生,葉落歸根

解憂公主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貢獻。年逾七十之時,上書給漢朝皇帝陳述思鄉之苦,請求把自己的遺骨埋葬在故國。漢天子憐憫她的境遇,親自出城迎接解憂公主的歸來。

為了大漢江山,解憂公主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的滿腔的心血智慧,先後嫁給父子兩代三位國王,身歷四朝變遷,歷盡滄桑,受盡委屈,經過了無數驚濤駭浪,血雨腥風,一身擔起兩國數十年的和睦安寧。

解憂在長安安享了兩年的晚年時光後去世。

衛青、霍去病沙場大戰匈奴可敬可泣,解憂公主在另一條戰線忍辱負重,遠交烏孫,同樣令人起敬!

她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她為了大漢的和平與安定,不計個人的利益與得失,毅然接受使命,遠嫁烏孫,穩固了大漢邊界的安全,促進大漢和烏孫之關係,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雲中漫步笑紅塵


一、解憂公主其人

解憂公主是楚元王劉交之後。劉交是劉太公第四子、漢高祖劉邦異母弟。劉邦稱帝后,封其弟劉交為楚王。楚王傳承到第三代劉戊,也就是解憂公主祖父手裡。

由於劉戊參與漢初的“七國之亂”兵敗後自殺。其家族淪為罪人,解憂就出生在破落的楚王府一間偏狹簡陋的屋子裡。所以說,其為罪犯的家屬也不為過。


二、烏孫和親其事

漢武帝時期,隨著驃騎將軍霍去病、大將軍衛青的去世,漢武帝對匈奴的策略由軍事轉為政治為主,加緊對西域的活動,進一步實現張騫的“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構想。

烏孫國作為西域大國,在漢和匈奴之間搖擺不定,隨著張騫的出使烏孫昆莫對漢朝的好感增強,匈奴開始揚言威脅,烏孫國王獵驕靡提出和親要求。

於是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被封為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烏孫老國王獵驕靡迎娶細君公主為右夫人,同時迎娶匈奴公主為左夫人。不久,老國王昆莫傳位給其孫岑陬軍須靡,並命漢匈兩位公主改嫁其孫軍須靡。匈奴風俗與烏孫風俗相近,匈奴公主很痛快的接受了;細君公主上書漢武帝尋求幫助,結果漢武帝命"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細君公主只能很痛苦的答應嫁給新國王軍須靡。

細君公主在嫁到烏孫第五年在抑鬱中而終,軍須靡再次請求和親。就這樣罪臣楚王劉戊之孫女被封為解憂公主遠嫁烏孫,接替細君公主完成和親任務。


解憂公主先後嫁給三任烏孫國王

第一任國王軍須靡,獵驕靡長孫

軍須靡與匈奴公主生子泥靡,號狂王,後成為烏孫國王;與細君公主生女少夫;與解憂公主無子嗣。

第二任國王翁歸靡,號肥王,軍須靡堂弟

解憂公主與翁歸靡先後生下三個兒子兩個女兒。①長子元貴靡文武雙全、德才兼備,曾被翁歸靡立為王儲,烏孫國分裂後為大昆彌(大烏孫國的烏孫王);②次子萬年曾留學長安,受到年老的莎車國國王喜愛,被迎立為莎車國王,後匈奴使離間之計,莎車王的弟弟呼屠徵發動宮廷政變,萬年在平叛中壯烈犧牲;③長女弟史曾在長安學習樂舞藝術,被龜茲國王絳賓迎娶,夫妻二人將漢家禮儀傳到了西域、龜茲歌舞東傳到中原,成就一段姻緣的佳話;④三子大樂是烏孫國的大將,立下無數戰功,在烏孫國的歷史上堪為中流砥柱、政績斐然;⑤幼女素光嫁給烏孫翮侯,克勤克儉、內善理財、外能輔政,美名婦孺皆知、無人不讚。



匈奴公主與翁歸靡生子烏就屠,烏孫國分裂後為小昆彌(小烏孫國的烏孫王)。

第三任國王泥靡,號狂王,軍須靡之子

解憂公主與泥靡生子鴟靡。

泥靡作為匈奴公主之子,當然親附匈奴。後解憂公主和漢朝使者衛司馬魏和意、副侯任昌定計謀殺泥靡,酒宴上泥靡被砍傷逃走;泥靡後被翁歸靡之子烏就屠所殺。

後來烏孫國一分為二,立解憂公主長子元貴靡為烏孫大昆彌(昆彌即國王),統六萬戶;立烏就屠為小昆彌,統四萬戶。

隨著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相繼病故。公主的孫子星靡即位為大昆彌,由於軟弱烏孫國內的勢力大多歸附了烏就屠。解憂覺得自己在烏孫的意義已經不大了,於是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漢宣帝為之動容,派人將年逾七十的解憂公主及三個孫子迎接回到闊別整半個世紀的長安城。

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為了大漢的和平與安定,不計個人的利益與得失,毅然接受使命,遠嫁烏孫,穩固了大漢邊界的安全,促進大漢和烏孫之關係,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蘇紀龍


解憂公主名叫劉解憂(公元前120——前49年)西漢的皇室宗親;她的祖父叫劉戊,西漢時的楚王;

漢景帝時期,因劉戊行為不端被景帝削減封地,引起他的不滿,就參加了吳王劉濞發起的“七國之亂”,被周亞夫平定後,劉戊兵敗自殺;作為反叛者的家屬,劉戊的子女被牽連,平淡如平民百姓,消失在歷史記載中……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劉解憂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平平淡淡的生活著;

時間輾轉到了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被漢武帝派到烏孫國和親的江都公主劉細君抑鬱而終;烏孫國遣使來到長安,以延續漢、烏友好為名要求迎娶漢朝公主,漢武帝很爽快的答應了,出落成人的劉解憂被選為和親公主,即解憂公主;

作為叛臣的家屬,劉解憂不敢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只得奉命遠嫁烏孫;到達烏孫後,解憂公主致力於維護漢、烏的友好事業,視察民情、關心疾苦,把從中原帶去的先進生產技術傳到了烏孫,促進了當地生產、經濟的進步發展,深受烏孫人民的愛戴!

不僅如此,她還多次力挽狂瀾,讓烏孫免於滅國之災:漢昭帝末期,國力衰退,被漢武帝打痛的匈奴又蠢蠢欲動,侵佔烏孫國土,提出的退兵條件是烏孫與漢朝斷交,並交出解憂公主方可,否則滅國;面對狼子野心的匈奴人,烏孫內部人心惶惶,這時解憂公主一邊遣使向漢朝尋求支援,一邊團結烏孫貴族,調動所有力量,加緊備戰擴軍,穩定了民心,使匈奴不敢輕舉妄動;到漢宣帝時,解憂公主再次上書漢朝,要求聯合打敗匈奴,漢朝派兵協助烏孫打敗匈奴,解除了匈奴對漢朝和烏孫的威脅!

漢、烏和平穩定後,解憂公主愈加思念祖國,便向漢宣帝上書表示“年老思故鄉,願得骸骨歸漢地”,從青絲到白髮,解憂公主為國家貢獻了一生……漢宣帝為之動容,派人去接解憂公主;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古稀的解憂公主帶著孫子回到了國都長安,兩年後解憂公主去世。

西漢時期征服匈奴的軍功章裡,有漢武帝、漢宣帝、衛青、霍去病等人的一份,何嘗沒有解憂公主她們的一份呢!



南門嶺的柿子樹


劉解憂,彭城(今徐州)人,乃參於“七國之亂”的劉戊的孫女,故為罪人之後。漢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1年),為延續與西域烏孫國的軍事聯盟,共同抵禦匈奴,被封為“公主”,遠嫁烏孫國。一嫁軍須靡,二嫁翁歸靡,三嫁泥靡。主要事蹟:協助漢烏聯盟打跨匈奴,致使匈奴從此一蹶不振。張歆藝、袁弘等主演的古裝電視劇《解憂公主》主要講的就是這位大漢公主的具體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