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三國西蜀龐士元未失,北魏郭奉孝健存,東吳周公瑾尚在。三國局勢會有什麼變化?

北冥有魚不知其幾千裡


若這三個人都在,最為得力的是劉備勢力!

三方勢力,劉備最弱其中一項最基本的就是缺乏人才。諸葛事必躬親把自己活活累死,你以為他願意?還不是沒人可用造成的?龐統若在,就能分擔諸葛很大一部分負擔,諸葛甚至可以專心搞內政外交。

而曹操勢力的優勢就沒那麼明顯了,曹操勢力不缺人才,即便郭嘉復生也只是錦上添花,更何況二荀程昱賈詡還有後面的司馬懿的才能都不在郭嘉之下。曹操之所以那麼看重郭嘉,是因為他年輕想讓他繼續輔佐曹丕的,而不是因為郭嘉鶴立雞群。

至於東吳那邊,東吳勢力最大的問題是孫權跟周瑜的理念有一定衝突。周瑜跟孫策是黃金搭檔,而不是孫權。周瑜即便復生,對孫權的幫助也不會太大。

關於赤壁之戰,曹操不是敗於沒有謀士,更多的是敗於自己有些飄了以及軍隊水土不服不習水戰。郭嘉復生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三國鼎立是必然的。然而龐統如果不死的話,諸葛,關羽,張飛,趙雲同守荊州,荊州必定安然無恙。至於周瑜嘛,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璀璨的雙子星


那三國局勢可就精彩了。

龐士元就是龐統,郭奉孝就是郭嘉,周公瑾就是周瑜,三人中郭嘉年紀最大,死於207年隨曹操北征烏丸回程途中,死的時候38歲;周瑜次之 ,死於210年準備出發西征益州的途中,死的時候36歲;龐統最小,死於214年隨劉備包圍雒城時被流矢擊中,死的時候年僅36歲。

郭嘉如果不死,肯定會隨曹操南下荊州,參加赤壁之戰。



周瑜如果不死,肯定會繼續西征益州,攻打劉璋。

對於龐統,這裡就有個問題了。龐統在周瑜在世時,一直是周瑜的幕僚,不僅參與了周瑜的戰略規劃,而且參與了赤壁之戰,周瑜如果不死,龐統根本就不會投靠劉備,也就是說周瑜如果不死,龐統根本就不是劉備的部下,而是周瑜的部下,而且很有可能在210年隨周瑜西征益州劉璋。


這樣說有點亂,我們回到公元208年這個時間點,如果三人都不死,那麼郭嘉必然隨曹操南下參加赤壁之戰,而龐統輔佐周瑜也參與赤壁之戰,與劉備聯盟一起對抗曹操,那麼三人的第一次交鋒就應該是赤壁之戰。



有郭嘉在,曹操是否能打贏赤壁之戰呢?

郭嘉的職位是軍師祭酒,也就是高級作戰參謀,郭嘉最大的作用就是替曹操出謀劃策,以便讓曹操作出正確的決策,而曹操能否做出正確決策,以打贏赤壁之戰,完全在於曹操個人能不能接受正確的意見,而不在於郭嘉。

曹操在佔領荊州後,準備繼續順江而下,向東討伐劉備與孫權時,曹操的謀士賈詡曾經勸阻曹操,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聽。至於其它的謀士有沒有提出類似的建議,史書也沒有記載,而程昱曾提醒過曹操,孫權肯定會與劉備聯合起來,言外之意就是,這仗不太好打,那個時候的曹操顯然沒有在意,就算是孫權與劉備聯合起來,照樣要打,而結果就眾所周知了。



那麼郭嘉能否阻止曹操發動赤壁之戰呢?個人覺得不能,那個時候的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如果再拿下江東,那麼統一天下指日可待,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個人一得意就會忘形,無論他是雄才大略,還是碌碌無為,都會犯錯誤,曹操這個時候恐怕除了打仗,誰的意見也不會聽了,那麼結果只能是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如同歷史上發生的一樣。


我們再回到公元210年這個時間點,周瑜不死,那麼接下來他的計劃就是西征益州,但如何解決劉備的問題,是周瑜面對的一大難題,不解決劉備,等於他的後方無法安穩,因為劉備才是一直想取益州的,等周瑜一走,到時候偷襲荊州的,就不是孫權,而是劉備了,而且有周瑜在,劉備也借不到荊州了,歷史上就沒有借荊州一說了。

周瑜怎麼處理劉備呢?這個時候龐統向周瑜獻:上、中、下三計。上計是以酒色腐化劉備,並軟禁劉備,調用劉備的部將。中計是殺了劉備,吞併劉備的部將與地盤。下計是與劉備一起征伐益州,雙方共分益州。



周瑜向孫權請示,結果是孫權否定了上計,那中計更不可能實行,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下策,雙方繼續合作,一起攻伐益州,雙方約定:打下益州後,劉備得漢中、蜀郡、犍為郡、廣漢郡等長江以北及成都附近郡縣,而東吳得到巴郡、巴西郡及所有長江以南和成都以南的郡縣,雙方劃定勢力範圍,約定共同出兵益州。

就這樣,龐統、周瑜、劉備一起西征益州,兩年時間拿下益州、漢中,雙方各按劃定的勢力範圍駐守地盤,期間劉備得到法正,法正建議劉備偷襲周瑜,將孫權勢力趕出益州,全據益州,再圖關中。

當時雙方的地盤犬牙交錯,劉備有荊南四郡和益州一部分,孫權有江東、荊州南郡及益州東部,那麼劉備如何才能全據益州嗎?丟掉荊州四郡嗎?



雙方地盤這樣互相交錯,即使不偷襲,早晚也會發生戰爭,法正建議劉備先下手為強,以荊南四郡兵力偷襲南郡,全據荊州,以益州兵力偷襲周瑜,全據益州,事出突然,由於劉備早有準備,孫權節節敗退,一邊對抗劉備,還要一邊防禦曹操,孫權不得不向曹操求援,曹操的機會終於來了。

曹軍後分兩路,一路沿襄陽南下荊州,另一路沿長江逆江西進益州,三方混戰,由於曹操實力更加強大,且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曹操先後擊敗孫權與劉備,但卻無法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這個時候孫權與劉備都意識到再次結盟的重要性,雙方在戰爭期間又結為同盟,一起擊敗曹操,這個時候三方反而形成了穩定的地盤,劉備佔據益州及漢中,孫權佔據揚州和荊州除南陽郡外的地盤,曹操仍和之前一樣,從此天下三分。

歷史又回到了原點。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若題主假設發生,三國局勢會如何呢?

小編以為,最終將“三國歸魏”,而不是“三國歸晉”!

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析這三個國家敗在哪裡。

一、蜀國:敗在國力!

蜀國國力衰弱,雖然人才也是缺乏,但是根本原因是經濟太差,土地貧瘠,人口太少。國力太衰弱,那麼容錯率太低,一次失敗,就容易導致國家覆滅!所以,如果龐統在世,能保證每次戰爭都不會失敗?龐統在世,能多大程度提高蜀國國力?


二、吳國敗在沒有魏國強

三國之中,吳國面臨最難的博弈!跟蜀國合作吧,怕好處都給蜀國撈去了,最後自己出力,反而蜀國得利。不跟蜀國合作吧,怕蜀國被魏國滅了,然後自己又打不過魏國。一起打蜀國吧,那麼魏國將得漁翁之利!三國之間互相牽制,吳國想發展到比魏國強,很難!你強了,另外兩國就合力打你。如果周瑜在世,能改變這種狀態嗎?顯然,不能。

三、魏國輸在司馬懿奪權

魏國國力最強,一國能打兩國。容錯率最高。打幾場大的敗仗也不至於導致滅國。而且人才極多,反而更不容易打敗仗。

魏國沒有輸在對外戰爭。卻輸在了內部矛盾。那麼,假設郭嘉在世,能避免司馬懿奪權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超大概率能避免司馬懿奪權!



綜上、若題主假設發生,那麼三國將歸魏!


話不白說


如果郭奉孝不死,赤壁大戰曹操會不會輸?

如果周公瑾不死,東吳能不能奪取荊益二分天下?

如果龐士元不死,橫跨荊益二州的劉皇叔能不能實現隆中對的規劃?

按歷史進展的時間我們逐條分析!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後說“若郭奉孝在,不使孤有此敗”。 可見郭嘉在曹操心裡面的重要性,但在我看來,曹操說這話只是為失敗找藉口,若郭奉孝仍在,赤壁之戰也是必敗。

赤壁之戰曹軍的短處是缺乏水軍,而兩軍之間隔著長江,曹軍必須擁有質量數量過硬的水軍,而大部分兵馬都是北方將士,不習水戰。曹操不得不鐵鎖連舟訓練兵馬,郭嘉此時給建議也只能提醒預防對方火攻,這個建議很多人提出過,曹操以風向笑對。曹軍碰到最大的問題是瘟疫,而瘟疫是郭嘉不能解決的,最後黃蓋詐降,東南風緊,曹操兵敗。

綜合來看,赤壁之戰曹操兵敗是不習水戰,瘟疫橫行,東風與周郎便,天時地利一樣不得,不得不敗,而以上幾點非智力可以改變,因此郭奉孝若在,赤壁之戰依然會輸。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了荊州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和江夏的一部分;曹操佔了南陽、襄陽、和江夏一部分;孫權佔了南郡和江夏一小部分。

周公瑾的戰略是二分天下,佔取荊益,和曹操南北爭雄,沒有劉備的事。

但是荊州有一部分在劉備手上,要想取益州,必須從劉備身上跨過去,也就是說,打敗劉備。

周瑜能不能打敗周瑜,拿下荊州,孫權和劉表有殺父之仇,孫權曾在江夏多次屠城,荊州民眾是很抗拒東吳的。而劉備在荊州多年,民心依附,武有關張,謀有諸葛亮,這個陣容周瑜能打下來。

東吳曾有一個機會,就是劉備去東吳娶老婆,周瑜建議孫權軟禁劉備,但孫權為了共同對抗曹操,放棄了這個建議。如果孫權採納,那麼以劉備為質,那麼荊州估計會拿下,二分天下很可能有戲!

PS:龐統是在周瑜死後到劉備帳下的,如果計較這個問題就無法討論了!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不入川,劉備漢中大戰後,有荊益二州。

那麼這一切都很符合隆中對的規劃藍圖了。

劉備文有 諸葛亮,法正,龐統;武有五虎將加魏延。如果不是意外我覺得,劉備,五虎將都會是長壽之人,除了馬超。(馬超缺德事做的太多,心靈也受過重創,又被人戳脊梁骨,肯定活不長)

而天下有兩變:曹操死、曹丕篡漢自立。後面參考隆中對.諸葛亮鎮守荊州,關二哥出戰襄樊,劉備出秦川,百姓單酒挑食,先滅曹魏。

最後順江而下,擒東吳鼠輩,天下一桶,漢室可興。這個可能性還是大大的有。


江湖仗賤行


大家好!

我是漢末天下,喜歡三國史的朋友請多多關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龐統,郭嘉,周瑜三大軍事天才鬥智的精彩,的確令人神往。但是我認為,如果他們都活著,我們也看不到他們的鬥法。

曹操南下荊州,劉琮望風而降。劉備走江夏,與孫權結盟,隨後周瑜一把火燒出了三國時代的最大高潮。大家想看的大概就是從這時候起,三位頂級軍事如何出謀劃策,輔助各自主公戰場殺伐,攻城略地。但是大家別忘了,鬼才“郭奉孝健存”!

郭嘉一向善察人心,袁紹死後有人建議曹操立刻攻打袁譚袁尚,郭嘉建言: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建議先假裝南向荊州,待袁氏二兄弟自相殘殺,一舉定也。

時間撥到赤壁之戰前,劉琮投降。曹操追到江夏,孫劉聯盟,這時候郭嘉會不會說“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徵心生”?荊州初定,人心不附,且曹軍不善水戰。郭嘉一定極力勸阻曹操吞併東吳,曹操基本對郭嘉言聽計從,赤壁之戰根本打不起來。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只要派一大將鎮守徐州,再慢慢消化荊州,就能鎖死孫權。只要曹操守住荊州,西涼馬超韓遂,漢中張魯,益州劉璋皆一戰可定,孫權早把劉備宰了。待統一全部北方,西部,中原,孫權只能俯首稱臣,“乞寄命交州”。

可以說,郭嘉不死,曹操統一天下並非不可能。

以上觀點只是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漢末天下


大家好!我談談我的看法。

西蜀龐統、北魏郭嘉、東吳周瑜。

個人認為這個三個謀士最能改變三國局勢的是郭嘉。

理由如下:

1.先看下歷史評價,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2.郭嘉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可以說是算無遺策, 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 。

3.曹操也極力稱讚他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4.毛澤東,數次推薦高級幹部讀《三國志·郭嘉傳》,開會也要提——在1959年3月的鄭州會議上,毛澤東指出:“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

以上是對郭嘉的讚許,當然本人也十分欣賞郭嘉。

總結:三足鼎立的關鍵戰役是什麼?當然是赤壁之戰,一戰奠定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在輸了赤壁之戰後說了什麼:倘若郭奉孝在,我何至於敗。此言一是證明郭嘉的才智,必定根據戰場形勢給予曹操建議,而郭嘉的建議基本都被曹操採納,二是嘲諷帳下其他謀士不足以和郭嘉相提並論。

我們再來談談西蜀龐統,水鏡先生是說過:“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但是還有後半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在劉備請孔明後才得到的龐統,龐統的到來對劉備來說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沒有龐統,諸葛亮扶植劉備,也可安天下,但是臥龍鳳雛都在,沒有劉巴、法正也難保漢室江山。大家覺得是錦上添花好還是雪中送炭強?

最後聊一下東吳周瑜,周瑜也是才華橫溢,所操練的東吳水軍,更是在赤壁之戰大放異彩,但是赤壁之戰後,周瑜想攜赤壁得勝之勢消滅劉備,實屬不明智,因為劉備已是今非昔比,有了諸葛亮、法正的到來,再加上關、張、趙等猛將,劉備陸戰方面的實力也僅次於曹操。周瑜打劉備必然兩敗俱傷,曹操雖然赤壁大敗,但是仍有冀、青、並、幽四州,和其最精銳的青州步騎並未損失嚴重,主要損失的是水軍。收拾西蜀和東吳還是沒問題的。所以孫權屢屢制止周瑜。試問一個被曹操贊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東吳領導,對周瑜戰略部署產生質疑,那說明周瑜也對全局判斷出現錯誤。

以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戰來看,最能影響三國局勢的是郭嘉,周瑜之位換成魯肅一樣和諸葛亮能打敗曹操。個人觀點,僅供娛樂!


道德巡查員


龐統在劉備軍中應該是唯一知兵的軍師,從他隨劉備進川后獻的三策(上為涪城相會攻其不備趁勢擒劉璋;中為聯繫張松為內應,葭萌關連夜襲取成都;下為假回荊州誘涪城守將高沛出迎之時襲取涪關)可知龐統其人深得兵法要領之攻其不備,正奇之法。而劉備只能用其下策(龐統初時投孫權而不投劉備其實已經算出在劉備手下不能盡其才,後孫權不能用乃不得已投劉備,初時居然被劉備輕視故而耒陽立威)可見劉備的水平與曹操相比差了不少。

郭嘉足智多謀,看問題又深又準又快,先侍袁紹而不能展其才,遂棄紹而投曹操,深得操之器重。郭嘉多謀,曹操善斷,二人配合的天衣無縫故而曹孟德處處搶佔先機。

兵貴勝,而不貴久。周瑜統兵扼守赤壁,曹軍遠來不服水土,曠日時久其勢已竭,曹操不得已而退(非周瑜火燒赤壁而退,乃自焚),加之朝中不穩,乃命曹仁領偏師守荊襄自回許昌。周瑜領主力攻打了近一年方得南郡。耗費錢糧無數使東吳無力同時支撐與曹操的江淮、荊襄戰線,孫權不得已乃採用魯肅之策,將南郡讓於劉備使其幫忙抵禦荊州的曹軍,自己收縮防線全力備戰江淮之敵。故周瑜乃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而非勝兵先勝而後求戰(雖勝而不足以守空費錢糧,敗兵耳)。事實證明後期東吳沒有了周瑜一樣行。

所以假若郭嘉不死,曹操必然一統天下;龐統不死,劉備憑險而守兩川憑其勢威懾孫權保荊州,若天下有變則可先入關中,退可憑險據守進可一爭天下;若周瑜不死,東吳則空費錢糧卻西不能吞劉備,北不能穩守江淮,南不能鎮南越。

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非喜務噴(很怕噴子們,高抬貴手!)。


澗蘭居


帳面上,

玄德公吃虧了。周瑜郭嘉鳳雛滿血,確沒人站在他身邊,因為龐統是周瑜的人,劉備此時還沒有荊州這個本錢,龐統是看不上他的。

實際上,

玄德公應該是最大受益者,因為周瑜的存在,雖然威脅劉備,卻對阿瞞牽制更大,他是少有的東吳進取型選手。

荊州,

玄德公早期不得,那唯有投靠劉璋,圖漢中,聯馬騰,多麼激動人心的路線。美髯公不死,駐益州防荊州,多穩。法正折騰幾天,益州就順利歸他。

漢中,

玄德公依託益州供養,聯合馬騰這穿一條牛仔褲都嫌肥的兄弟。想想曹操得把誰放這對著?曹彰,夏侯淵,司馬懿,徐晃,恐怕還得加他自己。

再說周瑜

當年和孫策從壽春打回建業,就不想再打回去嗎?張遼這會兒還能止啼嗎?

對峙和消耗

這會兒時間才是敵人,梯隊才是競爭力,看誰熬住。


大師兄29853815


整個局面將是魏國繼續做大,蜀吳因荊州、益州問題持續交惡,會加速魏國統一。

蜀漢

劉備自起勢以來,手下有三位智謀超群的文臣,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和法正。坊間傳言諸葛亮與龐統皆出於司馬徽門下,然而從名氣上講,龐統的名氣更大一些,而“臥龍”的名號很有可能是一系列策劃推銷的結果。

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

昔日劉備借荊州而西望,龐統為劉備獻上入蜀三計,劉備選擇中計,成功取得西川。但是期間歷盡坎坷,初期劉備帶領龐統、黃忠和魏延入蜀,荊州班底盡數留守;中期龐統隕落,劉備急調諸葛亮、趙雲、張飛等分三路入川,才穩定住局面;後期合圍成都,馬超前來投奔劉備,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巴蜀遂定。

可以想見,如果龐統不折,按照既定軍事部署,以涪城作為根據地,繼續攻取其他城池,則荊州舊部就會延緩入川,天大的功勞將被龐統、黃忠、魏延一系、法正、李嚴一系以及馬超平分。劉備如此的用人安排,分明是要在手下扶植能夠和荊州集團對抗的集團,這是統治者慣用的制衡手段,一家獨大遺患無窮。

有人說劉備和諸葛亮更是千古君臣典範,怎麼會相互猜忌?然而事實是涉及到政治和權力,就不會有如此單純的關係。諸葛亮也不乏有任人唯親的傾向,《資治通鑑》記載,入蜀初期,諸葛亮即與法正不和,後來法正去世,諸葛亮多方打壓益州勢力;劉備臨終前,選了諸葛亮和李嚴共同託孤,而李嚴恰是當時益州集團的首領,後被諸葛亮剷除;劉備彌留之際,特意向諸葛亮指出,馬謖不可重用,其深意便是對諸葛亮用人不放心。

這樣的小細節還有很多,試想如果龐統、法正不早夭,諸葛亮很難會有後來說一不二的政治地位。

如果蜀國深陷政治鬥爭的漩渦中,那麼很難再有發展。

曹魏

郭嘉37歲早夭,其在曹操帳下多有奇謀,然而並沒有《三國演義》中神話的那麼厲害,郭嘉善於把握人性,擊呂布、預言孫策、離間二袁等經典對策都是在突破人性的弱點。之所以說近期不會有大變化,是因為郭嘉的作用多在具體戰役,在戰術層面,而曹魏的立國之本在於屯田、吏政和大政方針,屬於戰略層面,這些都是荀彧、劉燁、棗祇等人的功勞。

我想很多人會拿赤壁之戰說事兒,認為如果郭嘉在,則赤壁不會慘敗。當時曹操志得意滿,形勢一片大好,任誰都不會意料到敗局,其敗在於兵嬌、在於不善水戰,歷史上沒有“蔣幹盜書”,沒有“草船借箭”,也沒有“周瑜打黃蓋”,曹操更沒有殺掉蔡瑁、張允。赤壁之戰只是單純的火攻取勝,藉助了天時地利人和,不是一個郭嘉就能左右的。

郭嘉的重任在於託孤,他是170年生人,而曹叡239年去世,算起來彼時郭嘉也才69歲,很可能成為三氏託孤的重臣,並且完全有實力鎮壓宵小之徒,以郭嘉對人性的精準把握,司馬懿定然會被打壓甚至剪除,曹氏那些不肖子孫在爭權奪利時也會有所顧忌。

如果曹魏政治穩定,則很可能提前統一。

東吳

周郎之才,不亞於諸葛亮和荀彧,甚至更加全面,只是《三國演義》將其杜撰的氣量狹小。35歲殞命,其功績便足夠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與白起、李牧、李廣等歷史名將並列第三檔,足見其歷史地位。

然而周瑜與諸葛亮相似,作為孫策的託孤重臣輔佐孫權,其與孫策情誼深厚,對孫權必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故而在赤壁之戰後,周瑜認為時不我與,應該趁曹操新敗,無暇南顧之際進取巴蜀,孫權雖然並不完全贊同,但是當時周瑜在東吳的地位已經說一不二,便只能默許。前面尹禾已經回答過周瑜取巴蜀可行性的問題,無論從地緣還是從綜合實力上,東吳都沒有完全的把握,況且從江東取巴蜀,還要經過虎視眈眈的劉備集團勢力範圍,即使劉備是從孫權手中借得荊州,但是益州才是“隆中對”的最終目標,劉備豈會坐視周瑜先取益州?

因此周瑜的這一軍事目標如果實施,很大程度上會被劉備截胡,那麼損失將不可估量。退一萬步講,赤壁之戰後,周瑜在東吳的聲望已經達到頂峰,嚴重威脅到孫權的統治地位,如果再取得巴蜀,那奇功蓋主,必然遭到孫權的猜忌,陸遜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兩人發生爭鬥,那麼必然動搖東吳根基。


歷史既是如此,每個歷史人物在特定時期都有特定的作用,不容假設。

長壽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因為還有一個詞叫做“晚節不保”,歷史和政治都是複雜的合集,沒有物理學的“理想狀態”,而是處處充斥著“蝴蝶效應”,因此我們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進行揣測和分析,但是卻不能下斷言。

這類的歷史問題最是有趣,讓人有無限的遐想和辯論空間,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分析~


尹禾


假設不成立!因為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周瑜的智謀又在諸葛亮之下,就算不被氣死也改變不了太大局面!

龐統是自己要去送死的!龐統不死,劉備就不會強行攻入西川!所以龐統就必須要死!

最後說郭嘉,有句流傳的話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但是單從郭嘉在曹操門下的作用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並不是說郭嘉的智謀不高,而是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反觀諸葛亮和司馬懿他們兩個在劉備和曹操的門下就起到了掌控全局的作用!所以我個人認為郭嘉就算不死,諸葛亮也會出山,諸葛亮出山必定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郭嘉是阻擋不了的,那麼司馬懿在曹操兵敗之後也一定會出山!

最後的三國歸晉結局也是不可改變的!原因很簡單,第一,這些謀士都已逝世!第二,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管是三國歸晉也好歸漢也好!一定會有個人站出來統一三國,然後另改旗號!一切都是天數。。。天命不可違!諸葛亮和天鬥了半輩子六出祁山又能怎樣!最後還是改變不了結局!

所以不要再假設了,歷史的發展有它的必然性!再怎麼假設都改變不了結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