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樑海戰在戰略上到底是誰贏了?

這話我真沒說過


2014年韓國拍攝了一部電影《鳴梁海戰》,很是火了一把。歷史上的鳴梁海戰發生於1597年10月26日,有人稱其為“

鳴梁大捷”,後人研究過後認為是鳴梁伏擊戰,這一戰是朝鮮人自己打的,沒有明朝軍隊的參與。鳴梁海戰在歷史上非常有爭議。(李舜臣劇照)

李舜臣和鳴梁海戰

一、李舜臣和閒山島大捷。1592年8月13日,李舜臣率領朝鮮水軍在閒山島與日本海軍決戰。李舜臣首先派六艘板屋船引誘日本海軍追擊,引誘到閒山島附近,8月14日,朝鮮水軍圍殲日本海軍。此戰,共消滅日本海軍大船36艘、中船24艘、小船13艘、擊破數63艘,(這些數據都是李舜臣提報的報捷奏章提及的)朝鮮水軍大勝,日本軍隊非常畏懼李舜臣。(朝鮮水軍龜船復原圖)

二、李舜臣和鳴梁海戰

1.陷害李舜臣。1597年1月,為了第二次開戰,豐臣秀吉日本關白,類似丞相)為小西行長(侵朝部隊先鋒主將)出計策,首先拔掉李舜臣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小西行長利用朝鮮政府內的黨派之爭,派人到漢城(首爾)散佈謠言,陷害李舜臣。朝鮮國王果然中計,李舜臣被免去職務,以士兵的身份在軍中服役。

二、偷襲消滅朝鮮水軍主力。1597年7月7日,日本海軍統帥九鬼嘉隆偷襲朝鮮水軍(漆川島之戰),因為雙方在談判中,朝鮮水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朝鮮水軍主力幾乎全部被消滅,日本海軍取得完全的制海權。

危急時刻,朝鮮緊急起用李舜臣為海軍統帥。這時朝鮮海軍只剩下12-13艘龜船和100艘民船,民船是李舜臣加急改裝的臨時戰船,數量少的可憐。與當時日本海軍相比較,簡直不值一提,但是李舜臣決定利用鳴梁海峽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徵,與日本海軍決一死戰。

三、鳴梁海峽的特殊環境。鳴梁海峽非常的窄,最寬處只有294米,現在已經修建了大橋使得珍島和陸地連接,狹窄處可以佈置鐵索攔截船隻。鳴梁海峽每隔3個小時,海峽內的海流會發生逆轉,流速有10節,相對於當時的軍艦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阻礙。日本軍艦是尖底船,朝鮮的龜船是平底船,朝鮮的軍艦在這裡行駛更平穩,利於作戰。(現在的鳴梁海峽修建了大橋圖)

四、鳴梁海戰。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又採取了誘敵之計,派遣一艘龜船引誘日本海軍進入預先設定的作戰區域——鳴梁海峽。由於日本海軍將朝鮮水軍主力偷襲消滅了,急於消滅剩餘的朝鮮水軍,因此共有130艘戰艦和200艘支援船隻參與作戰,而李舜臣一方只有12-13艘龜船作戰,100多艘改裝船隻只是搖旗吶喊助威,輔助進攻。(鳴梁海戰作戰圖)

日軍的先鋒軍艦進入鳴梁海峽後,與埋伏好的李舜臣軍隊對戰,很快海峽內的水流發生逆轉,日本海軍的30艘軍艦互相碰撞,朝鮮水軍的炮火擊中日本海軍的概率很高,而混亂中的日本海軍卻無法擊中朝鮮水軍。鐵索也攔阻了日本戰船的前進。(被斬殺的來島通總劇照)

此戰,日本共損壞戰船30艘,將領來島通總被殺,幾十的傷亡,整個日本海軍艦隊撤退。在李舜臣《亂中日記》中自己就說:

“賊船有三十隻撞破”

《鳴梁海戰》這部電影中說:擊沉31艘日船,擊傷92艘日船,殺死日軍7300人,陣斬對方主將的巨大勝利。當時作戰的整個日本艦隊也只有7200人,看來是誇大其詞了。

作戰戰略到底日本和朝鮮誰贏了?

通過歷史記載來看,李舜臣的鳴梁海戰充其量是伏擊作戰,挫敗了日本海軍氣勢洶洶到底勢頭。但是李舜臣的海軍軍力是在是太弱了,此戰過後,李舜臣率軍迅速撤退。

後日本海軍大舉來襲,佔領了朝鮮的在此地的海軍基地,並徹底摧毀了,掩護陸軍的進攻。從整體作戰戰略來講,日本海軍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標,應該是日本戰略上勝了。

從長遠來看,李舜臣保存了朝鮮水軍,此後發展了朝鮮水軍。1598年11月,日本軍隊無心戀戰,紛紛撤退。明朝水師主將陳麟、副將鄧子龍、朝鮮水師主將李舜臣率軍截擊日本海軍,在露梁海戰中擊潰日本海軍,500多艘日本軍艦幾乎被全殲,日本的主將們都脫困逃跑了。明朝水師副將鄧子龍和朝鮮水師主將李舜臣卻陣亡了。(露梁海戰油畫)

比較奇葩的是日本和朝鮮對露梁海戰都是避而不談,或者篡改這段歷史。


穿越再現彼岸


無疑是日本在戰略上取得了勝利,因為朝鮮海軍在鳴梁海峽不過是伏擊了日本海軍的先鋒,擊沉擊傷日船30餘艘,日本海軍主力並未受損。而且朝鮮海軍在該戰結束後隨即撤離了,最終是日本海軍取得制海權,並且摧毀了朝鮮海軍的基地,達到了擊敗朝鮮海軍,確保了海上運輸路線的安全,所以從戰略上來看日本確實取得了勝利。




鳴梁海戰只能算是戰役級別的勝利,朝鮮海軍並沒有給予日本海軍以重創,奪回半島附近海域的制海權,更無法切斷日本通往朝鮮的海上補給線,以暫緩日本陸軍在進攻,對於整個朝鮮戰局而言,鳴梁海戰的影響微乎其微。實質上早在之前的漆川梁海戰中日本海軍就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朝鮮海軍幾乎算是全軍覆滅,損失戰船188艘,陣亡官兵數千人,僅有12艘戰船逃了回去,而這12艘戰船就是鳴梁海戰的主力艦隻。


日本海軍在奪權了朝鮮半島海域的制海權後,隨即大量陸軍登陸朝鮮,一路攻城掠地,19天內陷漢城,50天內陷平壤,幾乎佔領了朝鮮全境,日本針對朝鮮半島的入侵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摧毀了朝鮮的陸軍和海軍,取得了戰略上的完勝。如果沒有明朝派兵馳援,恐怕朝鮮真的就亡國了。我們要正確看待鳴梁海戰的歷史地位,電影《鳴梁海戰》顯然是對這場戰役的規模和影響過分的誇大了,如果真的重創了日本海軍,那麼朝鮮海軍該幹嘛後撤,放棄了自己的水師基地呢?朝鮮的都城又何至於丟失呢?


戰略論


現在說到平型關戰役大部分的人都會知道,又有多少人知道在整個大的作戰環境中平型關戰役只是太原會戰中一個不痛不癢的小插曲而已。而前幾年韓國人拍了一部叫《鳴梁海戰》的電影,劇中表現了李舜臣的勇猛形象,看完之後的確讓人熱血沸騰,但是看完之後怎麼感覺是李舜臣帶領著朝鮮水軍打敗並趕走日本的呢?其實在當年的朝鮮海戰當中,鳴梁海戰只不過是露梁海戰的一個小插曲,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最後一柱定乾坤的還得靠大明水師在露梁海域和日本人血拼。


而且無論是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是大明穩贏了。雖然鳴梁海戰起到了一定的戰術作用,但是對整個大的作戰環境和作戰格局來講鳴梁海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所以鳴梁海戰只能算是戰術上的勝利,根本達不到戰略上的層面。而且韓國和朝鮮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只是給明朝軍隊打下手的一個輔助而已,但是他們在歷史中是絕口不提的,因為真的深挖的話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雖然說朝鮮有300多艘戰船加入明軍500多艘戰船裡面,但是出了幾艘大船以外其他都是輔助的小船,所以,露梁海戰上面基本上是500艘船對日本500艘船,不過在船的體積上還是明軍佔優勢,而在整個露梁海戰當中明軍的作戰非常勇猛,而最後連明軍水師統帥70多歲的老將鄧子龍也在海戰當中陣亡殉國。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1592-1598年朝鮮半島上曾發生了明朝和朝鮮聯合抗擊日本的戰爭,戰爭開始於1592年為壬辰年,朝鮮稱為“壬辰倭亂”,因是在萬曆年間,我們史稱“萬曆朝鮮戰爭”。

石見銀山,日本的銀礦山,現已廢棄,豐臣秀吉時能每年產銀百萬兩,成為入侵朝鮮的重要資金保障。

1590年,日本經歷長達一百多年的戰國內亂後,豐臣秀吉終於統一日本,但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是,滿大街的武士因為沒有戰爭,成了無業遊民,和平時期的武士沒了任何用處,成了滋事的禍源,豐臣秀吉為防止內亂再次發生,讓這些武士發揮作用,於是1592年開始侵略朝鮮。

萬曆朝鮮戰爭以日本退兵結束,豐臣秀吉在結束前已死,不久日本爆發內亂,德川家康奪權,圖為豐臣秀吉畫像。

倭寇先從釜山登陸,朝鮮國王李昖聽說倭寇來了,立馬放棄漢城,倉皇出逃至丹東,受明朝保護,倭寇本來準備攻入漢城挾持朝鮮國王后,一起進攻大明,誰知朝鮮國王早早跑路了,這時明朝援軍已和日軍打起來,前有明軍,後有朝鮮李舜臣集結的艦船海上打伏擊,2年後前後夾擊的日軍撤退了。

鳴梁海戰示意圖。

3年休戰後,1597年日本人再次集結,這年是丁酉年,朝鮮稱為“丁酉再亂”,共持續了2年時間,而韓國電影《鳴梁海戰》就是發生在丁酉再亂的初期,再次被起用的李舜臣帶領朝鮮水軍戰勝日本水軍的一場戰役,但是注意了,這只是其中的一小場戰役,李舜臣用僅剩的十幾艘龜船,在鳴梁海峽對日軍打了個伏擊戰,恰巧殲滅了日軍主帥來島通總,混亂間擊毀了日軍30多艘艦船,朝鮮的水軍也全軍覆沒。

李舜臣在鳴梁海戰贏了一局,不久多次敗退,中流彈而亡。

鳴梁海戰對朝鮮是破釜成舟的,作用是僅阻擋了日軍的基中一次進攻,而朝鮮水軍全軍覆沒,主戰場上還是明軍和日軍對航,前期明軍打得很臭,後來攻堅戰掌握了一些主動權,豐臣秀吉死後,國內動亂,朝鮮的日軍歸心似箭,無心念戰,1598年退兵。


圖文繪歷史


首先我們先來解讀一下鳴梁海戰的時代背景!鳴梁海戰又稱之為鳴梁大捷,是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鮮水師在將領李舜臣的指揮下與日軍在今天韓國鳴梁海峽進行的一場海戰。鳴梁海戰之所以比較出名,一方面有朝鮮抵禦外來入侵的堅強決心,另一方面這確實是一場以少勝多,利用天時地利設下的一場漂亮的海上伏擊戰。

實際上在鳴梁海戰之後朝鮮軍方面迅速後撤,對於朝鮮方面來說只是取得了小部分的勝利對於整個戰局來講微乎其微,而日本方面雖然損失了一小部分戰鬥力,但對於整個戰局來講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鳴梁海戰之前也就是在4,5月份的時候日本軍隊已經渡海進入朝鮮,並且7月15日的時候在漆川梁海戰役中對朝鮮水師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到了9月中旬朝鮮領土近乎失陷,而在10月26日進行的鳴梁海戰實際上只是使日本前鋒本部稍微受到了一點損失,但在隨後的戰役中,日軍取得了該地的制海權和摧毀了朝鮮的水師基地,達到了奪取制海權,掩護陸軍全面進攻的戰略目標。

所以綜上所述,以我個人觀點來說,鳴梁海戰拋開整個戰局來說是一場抵禦外來侵略,本土國民眾志成城打響的一場振奮國民精神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海上伏擊戰,但對於總體戰局來說,並沒有產生太多的實際效果,而相反日軍本部在此後的一系列戰役中都取得了絕對勝利,所以從戰略意義上來說還是日本取得了既定目標!






京北小市民


戰略上當然是日本贏了,如果真的像韓國電影裡面描述的那樣,那韓國也不至於向中國求救。

關於鳴梁海戰,其實這一場海戰已經沒有太多的爭議了,這場海戰本身就是在朝鮮當局面臨著大潰敗的時候,這時候李舜臣提出來的一個半路劫機的方案,這個方案能夠拿到多少戰果是沒有考慮在內的,這純粹就是一場打了就跑的戰略。

人數上來講,朝鮮方面是12艘從海軍內部調出來的戰船,再加100多艘由普通商船,民船改裝出來的船隻作為預備力量,而日本方面則是200至300餘艘戰船。

日本人的主體戰略仍然還是在海上牽制朝鮮海軍主力奪取朝鮮海軍的基地。其實從戰略上來講,日本人奪取朝鮮海軍基地的那一刻起,李舜臣就已經輸了,有一句歌詞怎麼唱來著,帶著我最後的倔強,我也一定要看著你滅亡。

話雖如此,但是面子還得要,李舜臣就在日本人必經之路上面設下伏擊,定下木樁,從戰國上來看,日本損失十幾艘小船,對於整體戰果影響也不大。從戰術意義上來講,贏是贏了,但是贏的有一點兒沒什麼頭緒。

其實,從這場戰役的初衷以及整個戰役進行的過程,我們就可以推測出李舜臣的龜船並沒有參與到此次作戰行動之中,這是一場打了就跑的戰意歸船,如此龐大的目標,(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如果被別人給看見了,那豈不是隱藏不了,而且就算是沒被別人看見,並且伏擊成功了,那這速度一旦降下來怎麼逃命啊?所以由此推測,李舜臣的龜船並沒有參與到此次的作戰行動裡面,參與此次作戰行動的應該都是12艘板船。

但是無論如何,真實的歷史和電影拍出來那是兩碼事情。整天一天到晚喊著中國電影電視劇都是神劇,都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等國外真的出了事,這種神劇那一大堆人就接著洗外國電影好啊,外國電影講的都是真實的外國電影,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這就奇怪,一樣都是兩塊肉,不過就是來的地方不對,你就偏得說,一塊肉是神仙該吃的肉,另一塊肉似乞丐該吃的肉,那這是不是有點兒誇張之嫌?


漩渦鳴人yy


這次戰役中擊潰日軍主力的是陳霖{名字不太確定,也可能叫陳炎}的露梁海戰,整個鳴梁海戰李舜臣只有12艘戰船獲得了小勝而已,整個戰爭主力就是明軍,只是韓國人不提罷了(雖然韓國有些電影不錯,但是人臉皮是在太厚,多少有點學識的,其實討厭韓國人遠超日本人),韓國一直是中國屬國,文化繼承的中國,據說在美國行醫的針灸醫生,韓國人比中國人多,當然人家說是自己的東西,反正這年頭中華正統周圍小國都大包大攬,歷史書上記載過中國參戰的鄧子龍,但是這個人沒起多大作用,據說只是個打醬油的,開戰一半就死了


Monica12956


謝邀。

鳴梁海戰的贏家,要從兩個層面分析。

首先是戰役層面,從現場戰損來看,顯然日本是輸家;其次是戰略層面,從曆史來看,大清、日、朝三國在朝鮮半島的策略實施及國家實力上、從二戰結束前,日本是贏家;到二戰結束後,日本輸了個精光。

再説多一句,戰爭面前,永遠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贏家——贏了當下,輸了道義與將來,又如何?


AlexTsui0810


戰略上勝利是個很微妙的說法,或者說這全憑後人主觀臆斷,當事者能夠預料到一隻蝴蝶扇起來的龍捲風?別鬧了,很多歷史事件我們之所以讀起來神乎其神,又覺得深不可測,都是有人刻意營造的,認真去分析就會發現,這些都是心理學上的小把戲。

說日軍戰略上勝利的,是用後來的進程來強行拼接的,包括教科書般的說辭,也都是一樣的。


別樣風花雪月


我其實不討厭韓國人,就是擔心哪一天它突發奇想,說中國源自韓國,最後還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就麻煩了[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