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什麼是文字的張力?找工作最看寫作能力了!

必看|什麼是文字的張力?找工作最看寫作能力了!

什麼是文字的張力

"文字的張力"一詞經常被使用,大家在感慨一篇文章時經常會讚歎:"這篇文章很有張力!"而"文字的張力"究竟是什麼,大部分人對此都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要是對"文字的張力"進行定義或者分析,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些網友從英語角度來分析:張力(tension)是內涵(intension)和外延(extension)掐頭去尾後剩下的詞根。因此得到最寬泛的解釋:文字的內涵與外延以不完全重合的形態存在,二者引發的錯位與相互作用,就是文字的張力。

而我個人認為這種解釋不夠形象,而且忽略了"張力"一詞本來是一個物理名詞。因此,我們先不妨從物理角度切入,來分析解釋。

"文字的張力","文字"是主語,這個主語加上"張力"大家聽起來可能會比較陌生,那我們就舉一個大家都聽過的名詞——表面張力。這樣是不是熟悉了一些?所以,我們不如先忽略主語,來談一談"張力"這個詞。

張力,從物理角度來理解:物體受到拉力的作用時,存在於其內部而垂直於兩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

這樣說很不形象,我來配一個圖說明。

必看|什麼是文字的張力?找工作最看寫作能力了!

好的,我們來繼續分析一下張力的定義。

物體受到拉力的作用時,存在於其內部而垂直於兩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

大家都學過縮寫句子,從這個定義中我們排除其他成分可以發現,張力的實質其實是一種"牽引力"。

現在我們得出張力實際上就是一種"牽引力",那麼,是不是暫時可以把"文字的張力"簡單的理解為"文字的牽引力"呢?

說到"文字的牽引力",可以先"簡單粗暴"的解釋為文字對讀者的吸引。文章引人入勝,令人沉醉,這就是文字對讀者的吸引。

陶淵明的《飲酒-其五》淡泊閒適,讀起來彷彿自己也"心遠地自偏"了;

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奇壯豪邁,讀之彷彿置身於"平沙莽莽黃入天"的邊塞;

曹植的《白馬篇》雄放熱烈,讀著熱血沸騰不禁也"視死忽如歸"了。

這是文字對讀者的吸引,也就是文字對於讀者的"牽引力"。

既然談到了"力",那自然還是逃不開物理知識。大家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有"牽引力"的話,自然要有一個相應的"拉力"。就好像我們去拉一根皮筋,皮筋受到一個"拉力",同樣會對我們施以一個"牽引力"。

必看|什麼是文字的張力?找工作最看寫作能力了!

這兩個張力實質也是牽引力。

從物理方面我們做了一些簡單的瞭解,那麼接下來就來分析"文字的牽引力"了。

必看|什麼是文字的張力?找工作最看寫作能力了!

我們在閱讀文章時,去理解分析文章,就好像對文章施以一個"拉力",文章就好像皮筋一樣,對我們施了一個反作用力——"牽引力(張力)"。這個牽引力(張力),就是文章對我們的一種吸引,吸引著我們繼續讀下去,吸引著我們的思索,吸引著我們在文字的海洋中遨遊。

小時候讀《淮南子》時讀到"共工怒觸不周山",其中"天柱折,地維絕",讓我不禁聯想"女媧補天"中的"四極廢,九州裂",是不是因為共工撞了不周山而導致的?雖然這只是胡思亂想,但因為我思索而產生的反作用力——文章的牽引力,使我有讀下去的興趣,甚至越讀越有興趣。

通過以上的分析,如果把"文字的張力"簡單的理解為吸引力的話,就有些狹隘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吸引是單向的,牽引力則是根據拉力的大小來定的。當拉力越大時,產生的牽引力則越大。如果我們理解的更深刻,文章則更加吸引我們,更耐人尋味。

必看|什麼是文字的張力?找工作最看寫作能力了!

"文字的張力"是你若想淺嘗輒止,也能品出味道;若你切磋琢磨,則能越嚼越美。

比如大家都會背的《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是近黃昏。

最後一句"只是近黃昏"的這一個"只"。大部分人都會把它理解成"可惜",有一種惋惜的意味:夕陽如此美麗,可惜卻是到了黃昏。這種理解也沒錯,和前文"向晚意不適"呼應,整篇的情感都是帶些消極的。

但是如果換一種理解,把"只"理解成"恰恰""正好",感情就立刻不一樣,變得積極起來:夕陽如此美麗,正是因為到了黃昏的時候啊!這樣整篇的情感,也由"向晚意不適",經過登古原看到黃昏時分無限好的夕陽而豁然開朗。

《詩經》的第一篇《關雎》大家肯定耳熟能詳。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其中"流"、"採"、"芼"這三個字,都有"擇取"的含義。不細想可以理解為並列,以"採摘荇菜"來比喻追求淑女。

這樣解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仔細品味,這三個字是有不同的含義,也表現出不同的程度。

:求取。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求取荇菜。

:採摘。

:拔取。

大家這樣看,是不是發現對淑女的感情和追求的程度是在逐漸加深的呢?從一開始只是"試探性"的"求取",逐漸發展為不滿足求取,一定要"採摘"到,再到最後採摘也無法滿足,要急切的"拔取"得到自己的摯愛。這樣的感情變化,將一個深陷情網的痴情男子表現的淋漓盡致。仔細品味,這樣難以遏制的激情,並不是矯揉造作,而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

通過這兩個例子,大家應該能看出,"文字的張力"並不是它的"吸引力",也不是文字"單方"具有的能力,而是根據我們的閱讀理解而產生的一種反作用力。它既不是艱深晦澀,也不是下里巴人,是一種"張弛有度"的力。文字,正是有了這種既一目瞭然又耐人尋味的張力,才更容易引發大家的感嘆,這也正是"文字的張力"的魅力。

最後,我個人給"文字的張力"下一個定義:在閱讀理解文章時,文章會根據讀者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展現出合理且不同的吸引力,這種根據讀者的理解而反饋的吸引力,就是文字的張力。

必看|什麼是文字的張力?找工作最看寫作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