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婚礼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该讲究的地方不可将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极快,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更紧密地协作,也让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安排更加多元化。比如,不想自己做饭了,点份外卖也非常方便;没有买房,租一套住也是不错的选择。有时候,受时间,精力,空间或财力所限,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凡事遵照“老黄历”行事,也可能没有条件达成凡事力求“精细”的圣人标准,只希望过得更简单,更脱俗,更写意。

没有婚礼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该讲究的地方不可将就!

我们的生活态度随之变得极简化,乃至“佛系”。互联网和智能化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场景,一切事务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些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助长了我们合情合理合法地去“懒惰”。我们开始变得没有耐心,厌倦繁文缛节,背离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于是,基于直接,戏谑的“吐槽文化”大行其道,基于自由,任性的“诗和远方”广受欢迎。

没有婚礼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该讲究的地方不可将就!

甚至作为“人生大事”的婚姻,也出现颠覆性的改变。有些人尝试惊心动魄的“闪电婚姻”;有些人“陌陌”结合后又默默分开:更多人认识到婚姻其实是两个人的事情,搭伙做饭同床而眠即可,了不起再“扯个证”就圆满了。再加上如果患有“社交恐惧症”,厌倦俗套的人情往来,可能觉得不策划那场亲朋好友参加的“庙会”也罢。那么,婚礼真的变得“多余”了吗?编者无意抨击这些潮流思想,只是认为,你可以不选择那些似是而非的仪式,但值得心中驻守的“仪式感”,也许还无可代替。

没有婚礼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该讲究的地方不可将就!

1.对生活的敬畏。有些公司要求员工上班必须穿西装打领带,并不是说这样的装扮一定工作效率更高。仅仅是因为当你注意到自己穿着正装时,会提醒自己现在是工作状态,对此有所警觉和敬畏。现代人普遍缺乏敬畏心,盲目自大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无所顾忌认为可以为所欲为。众目睽睽下的一场婚礼,不仅仅是一种繁缛礼节那么简单,也许通过它可以照亮你心底对生活的敬畏,让双方对婚后生活有更庄重认真的对待。

没有婚礼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该讲究的地方不可将就!

2.对爱情的升华。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甚至由此产生了“恐婚族”。其实婚姻和爱情绝非前后割裂,也非相互矛盾。一场婚礼是双方爱情的升华。之前,我眼里你的总是完美的;之后,即便不那么完美,我愿意包容。双方的关系此刻起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由荷尔蒙升华到责任感。如果没有这场婚礼,双方的关系默认为一直由感性和荷尔蒙驱动,将存在更多的脆弱和风险。

没有婚礼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该讲究的地方不可将就!

3.对自我的凝视。婚礼不仅仅是一种面向对方,面向观者的表达方式,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凝视的过程。通过一场婚礼可以透视到自己内心的成长,角色的转变。在自我的凝视中,会将自己从二人世界的甜蜜中暂时抽身出来,学会如何面对更多周围的人,学会如何面对未来充满未知的生活。这样,双方的意志更加统一,也在祝福声中体察到自己人生阶段的演进。

没有婚礼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该讲究的地方不可将就!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没错,但实际上,婚礼并不对此事构成妨碍,反而是有益的促进。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两个人在一起的初衷,不要形式化“形式”本身。比起“耍流氓”式的不办婚礼,其实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恶俗化”和“粗鄙化”的婚礼。该讲究的地方不能将就,更不能不讲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