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莫臥兒帝國1: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帝國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莫臥兒帝國1: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帝國

莫臥兒帝國1

莫臥兒帝國(波斯語: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烏爾都語: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 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莫臥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1)建立帝國

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巴布爾自從被驅逐河中之後,翻山越嶺進入阿富汗,奪取喀布爾,在喀布爾建立了一個小王朝,他率領伊斯邁爾借給他的軍隊匆忙趕回河中,勝利地進入了撒馬爾罕城(1511年10月)。繼撒馬爾罕之後,布哈拉又向他敞開了大門,而蒙古烏茲別克人退到塔什干。巴布爾又去佔領塔什干,成為塔什干和中亞的統治者。以伊朗人在呼羅珊的勝利為支柱,帖木兒王朝在河中的復辟似乎是完成了。但是,巴布爾開始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他曾求助過的、並接受其宗主權的波斯人是十葉派穆斯林。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居民信奉的是遜尼派,他們斥責他與異端邪說者談判,並與他斷絕關係,他們的宗教熱情比他們對帖木兒朝諸王的忠誠更加強烈。由於受到這些宗教騷亂的鼓動,烏茲別克人又捲土重來。波斯將軍納吉姆•沙尼和巴布爾在布哈拉以北的加賈灣發生的一場大戰中與他們交鋒,這次被他們打敗了(1512年12月12日),納吉姆被殺。巴布爾放棄了對河中的所有企圖,退回到他的喀布爾王國,七年以後,他從喀布爾出發,前往征服印度。於是,布哈拉、撒馬爾罕和整個河中地區又轉到蒙古烏茲別克人手中。

巴布爾曾嘗試在中亞擴展自己的疆土,受挫後就把目光投向南方人心渙散、四分五裂的德里蘇丹國。恰在這時巴布爾有了一個方便的藉口:旁遮普省總督邀請他出兵把他從其領主蘇丹的手中“解救”出來。於是,他向南方進行了“聖戰”。

印度的德里蘇丹國遭受嚴重的打擊,名存實亡,北部印度陷於分裂狀態。1510年時,蒙古貴族巴布爾就已經統治著印度北部。1525年,巴布爾南下進攻印度,次年攻佔德里,屢敗印度諸侯聯軍,征服北印度大部分地區,建立莫臥兒帝國。可見莫臥兒帝國最初是外族在印度建立的政權。從此,印度的不同教派,分散的村社走上了民族統一的道路,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之一。[6] 巴布爾開始轉戰於整個印度次大陸,在很短的時間裡,就佔領了大半個印度半島。他採用“以印治印”的手法,把印度半島北部尚未征服的地盤劃分給每一個印度的封建主,不管他們採用什麼方法,只要管理那就是他們的領地。不久,印度北部就基本統一了。1527年春天,巴布爾與拉那•桑伽兩軍交火。經過十分激烈的拼殺,拉那•桑伽身受重傷,身上又添13處傷,全身受傷總數突破百塊大關。儘管如此,拉其普特人最終還是被巴布爾打敗了。1528年,馬茂德召集10萬阿富汗聯軍於比哈爾,準備與巴布爾爭一雌雄。在恆河與哥橋拉河交匯處,兩軍擺開戰場。巴布爾親自指揮蒙古人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強渡哥橋拉河,分兵夾擊敵軍。兩軍相遇勇者勝,阿富汗人全線崩潰,馬茂德逃亡孟加拉。這一仗成了巴布爾一生中征戰之絕筆。1530年12月26日,巴布爾英年早逝,年僅48歲。著有《巴布爾回憶錄》。巴布爾在一生的征戰中,佔領了東起哥橋拉河,西至阿姆河,南起瓜廖爾,北至喜馬拉雅山脈的大片領土。

(2)中斷與改制

1530年,巴布爾因病去世後,其子胡馬雍繼承皇位。企圖以察合臺的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和印度人組成的混合軍隊,征服全印度,以實現父親的遺願。其三位異母兄弟卡姆蘭、欣達勒和阿斯卡里出兵攻擊他,與他爭奪王位。分散在各地的許多阿富汗貴族紛紛起兵反叛。1539年,起兵謀反的東部阿富汗王公舍爾沙,在喬沙戰役中胡馬雍全軍覆沒,本人逃走。舍爾沙佔領德里,建立了蘇爾王朝。不但把領土擴展到孟加拉、比哈爾和馬拉佤邦,而且在政治、社會和經濟上多有建樹。他實行開明政治,對印度教採取寬容政策;它建立了有效力的君主集權制,執法公正;他改革稅制,計田優劣徵收,發行銀盧比;興修道路,設立驛站,聯繫首都阿拉格與孟加拉、拉齊普坦等地的“大幹道”至今仍是印度的主要幹道之一。他的田賦改革是以後阿克巴改革的藍本。

1545年舍爾沙在戰爭中被炸死。1555年,胡馬雍重徵印度平原,佔領德里和阿格拉,恢復了莫臥兒帝國在印度的統治。在流亡伊朗期間,他進一步受到伊朗文化的影響,由遜尼派信徒改奉什葉派,並帶回了對莫臥兒帝國有深遠影響的伊朗文化。在伊朗的幫助下,1556年,阿克巴繼位,實行了進步的內政改革,採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擴大了莫臥兒帝國統治印度的社會、政治基礎。他建立中央集權制,開疆拓土,統一了次大陸廣大地區,推動了印度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將全國劃分為若干伊克塔(省),下設47個薩卡爾(行政區),薩卡爾又劃分為帕爾加納,各設阿明(法官)、希克達爾(稅務官)、司庫、文書等地方官吏。為了防止任何腐敗行為,規定按時向官員支付薪俸,官員每隔2-3年調動一次。但是之後不久自圖書館失足而死。

(3)國勢日盛

1556年,胡馬雍重登帝位六個月後逝世。2月,在巴伊拉姆汗的幫助下,年僅十三歲的阿克巴繼承了帝位。阿克巴幼時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將軍巴伊拉姆汗的輔佐下,開始治理莫臥兒帝國。他剛繼位時,莫臥兒帝國的領土很小,首都德里被阿富汗貴族希姆佔領。希姆聚集起十萬軍隊想一舉消滅莫臥兒人。而阿克巴的軍隊總共只有兩萬人。一些大臣勸阿克巴退出印度,回喀布爾休養生息。但巴伊拉姆汗將軍力排眾議,提議調動一切力量與希姆決戰。阿克巴採納了這建議。決戰的地點,是德里以北的帕尼帕特,三十年前阿克巴的祖父巴布爾取得重大勝利的地方。

阿克巴18歲時,他奪回大權,命令他的舅父到聖地麥加退隱。阿克巴終於自己獨力執政了。 阿克巴擺脫左右羈絆後,便開始擴張領土的征討,他對不同的地區採用不同的政策。對錶示願意歸順的地區,他仍讓原來的頭領管理土地,並對他的子孫委以重任。1567年,阿克巴攻打梅瓦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攻下,屠殺了3萬人,並把作為王國象徵的大銅鼓和母神座上的大燭臺拆下,當做自己的戰利品。阿克巴用武力和懷柔的手段,15年的時間裡統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時間把版圖擴大到遙遠的西北地方。最後,他又用了3年的時間,平定了南方的幾個王國,從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莫臥兒帝國。

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他對自己國家的內務進行改革整頓。他命令官員重新丈量土地,將帝國分為182個稅區,嚴格分別等級徵稅;他還廢除將戰俘賣為奴隸的習俗;下令取消人頭稅、香客稅(對朝聖的印度教徒征服的稅)、田賦附加稅,遇到天災人禍,則一律免交田賦;阿克巴統一了全國度量衡,有力地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阿克巴信仰伊斯蘭教,而印度長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經常發生矛盾衝突,這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的安定團結。為了協調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教徒們的關係,阿克巴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佈各教派平等,他選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級官員。阿克巴自己還在宮庭中採納印度教慣例。阿克巴出於自己“寬容大度的個性”和自己“對宗教思想的追求”,他還創立了一個沒有上帝、沒有先知、沒有教務的“聖教”。

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去世後,他的後代統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1657年)是莫臥兒帝國興盛、封建經濟發展的時期。阿克巴為莫臥兒帝國的繁榮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是莫臥兒帝國功勳顯赫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